【导语】“大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陶渊明与曾国藩不同的教子之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陶渊明与曾国藩不同的教子之道,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陶渊明与曾国藩不同的教子之道
陶渊明与曾国藩不同的教子之道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而曾国藩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完人,他们两人的教子之道或者能给予我们一点启示。
东晋义熙四年秋天,陶渊明离家去彭泽任县令。陶大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员父亲,生怕自己孩子受苦受累,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他特意派了一个用人帮家里做杂事,为此,专门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此亦人子,可善遇之。”陶公子们有没有善待这位用人,谁也不知道,不过陶大人在百忙之中提醒儿子们要善待用人,可见陶公子们平时对用人真不怎么的。
陶渊明对于儿子们是非常宠爱的,有一次还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儿子们,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信的大意是这样的:爸爸一辈子心高气傲,不适合在官场里混,所以几次三番辞官,做官的日子还没务农的日子长,搞得家里很穷,自己倒无所谓,就苦了你们这五个孩子。古人常说“既使之生,则使之可”。我生了你们,却没有养好你们,一想到这些,做爸爸的就特别难受。
从陶渊明的两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溺爱。这种溺爱让孩子失去了基本的上进心。后果就是“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同样是在朝中做官的曾国藩,对于孩子可以说是苛刻了,他在家书里这样写道:“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些,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逸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湃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曾国藩留给儿子的是两楼的书,在他的教导之下,儿子曾纪泽成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四国的钦差大臣。曾纪鸿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留金不如留经”。意思是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教会子孙一本经书。意在告诉后人,与其给孩子置下万贯家财,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陶渊明与曾国藩教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关爱孩子,不是给他们提供奢华的生活条件,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篇2:曾国藩教子之道探析
曾国藩教子之道探析
人民对曾国藩的`历史评价尚未达成一致,但不能由此否定曾国藩教育子弟的方法的价值.他善于用理想来激励子弟;用勤劳简朴、自强自立、戒骄戒傲等思想来磨砺子弟;用不许谋求特殊化来约束子弟.他的教子之道具有示范性、可行性、全面性、及时性、人情味等特点,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 者:朱春晖 作者单位:湘潭工学院,期刊社,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2 24(4) 分类号:B823.1 关键词:曾国藩 自强自立 勤劳简朴 身教篇3:陶渊明与曾国藩的不同家教
陶渊明与曾国藩的不同家教
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而曾国藩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完人,他们两人的'教子之道或者能给予我们一点启示。
东晋义熙四年秋天,陶渊明离家去彭泽任县令。陶大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员父亲,生怕自己孩子受苦受累,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他特意派了一个佣人帮家里做杂事,为此,专门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此亦人子,可善遇之。”陶公子们有没有善待这位佣人,谁也不知道,不过陶大人在百忙之中提醒儿子们要善待佣人,可见陶公子们平时对佣人真不怎么样。
陶渊明对于儿子们是非常宠爱的,有一次还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儿子们,自责之 情溢于言表。信的大意是这样的:爸爸一辈子心高气傲,不适合在官场里混,所以几次三番辞官,做官的日子还没务农的日子长,搞得家里很穷,自己倒无所谓,就苦了你们这五个孩子。古人常说“既使之生,则使之可”。我生了你们,却没有养好你们,一想到这些,做爸爸的就特别难受。
从陶渊明的两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溺爱。这种溺爱让孩子失去了基本的上进心。后果就是,“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同样是在朝中做官的曾国藩,对于孩子可以说是苛刻了,他在家书里这样写道:“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些,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逸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 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曾国藩留给儿子的是两楼的书,在他的教导之下,儿子曾纪泽成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四国的钦差大臣。曾纪鸿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留金不如留经”。意思是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教会子孙一本经书。意在告诉后人,与其给孩子置下万贯家财,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陶渊明与曾国藩教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关爱孩子,不是给他们提供奢华的生活条件,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一说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
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入选中学课本的篇目有: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高中《饮酒》、《归去来兮辞》等。
篇4: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之烧炉子的启示读后感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之烧炉子的启示读后感
今天读“烧炉子的启示”这部分内容,感觉写的太好了,一下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教育孩子要适时,懂得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从教20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更是形形色色。
时间长了,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时代成绩很好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还不如当年的差生混的好呢?
仔细分析过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果只知道死学,不擅长交际,走到社会上很难适应。反倒是那些成绩不太好,但人际关系好,情商高的学生,走到社会上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的。
所以说,无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我们都不能只看眼前。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实时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个自信的人,不会因为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努力,反而会愈战愈勇,一往无前。这种品质,才是最珍贵的!
那么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适时+安全感+虚其心+赞美+规律。
适时:就像生炉子,要根据煤的质量来安排:是生火呢?还是要封炉呢?不同的煤特点不同,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生命的种子,花期不同,有的早早就开了花儿。有的.迟迟没有开花,因为那是一棵参天大树。
安全感:即使都安排好了,有的时候炉火还会灭,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炉子内部堵了。就像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家庭和睦,让孩子有安全的环境,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虚其心:炉子旺的窍门是保持上下气流的通畅,叫“虚其心,实其腹”。虚其心就是内心清净,就像空杯子,可以装下好多。如果满满的,那什么也装不下了。
赞美:适时的赞美、表扬、赏识,就是适时的添煤加柴,就好比给杯子蓄水,给孩子补充营养、赋能,让孩子自信,有信心,有勇气。强调适时适度。
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需要按照规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辅导,过早过多的给都会让孩子厌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照。
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认可。让我们把焦躁的心放飞一下,放空一下,拿平常心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小天使,是贪婪和欲望把我们的双眼蒙蔽,把我们变成了唯利是图的恶魔。
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吧!只有爱,才是教育的本质!
★ 与陶渊明相遇作文
★ 教子心得
★ 曾国藩语录
★ 陶渊明与酒的诗
★ 家长教子工作总结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 教子模范事迹材料
陶渊明与曾国藩不同的教子之道(合集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