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ang1346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H、R B.Q、R C.Q、H D.H、K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
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56分?
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12分? ?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10分?
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巴西(图4)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中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10分? ?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10分?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11?ABCDC DBCCA B
二、36.?
(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 分)有高山冰雪 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 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 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 (12分)?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6分)?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4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 )(10分)?
39.?
(1)对中国?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 (4 分)对巴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6分)? ?
(2)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2分)?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2分) 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3分)?位于大城市的港 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3分)
篇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Open the window. B.Find another room. C.Go out with the woman.
2.What do we know about Peter Schmidt?
A.He has lost his ticket.
B.He is expecting a ticket.
C.He went out to buy a ticket.
3.What do we know about mother and son?
A.She wants to tell him the result of the game.
B.She doesn’t like him to watch TV.
C.She knows which team he supports.
4.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Exam results. B.Time for the exam. C.Change of class hours.
5.What will the woman tell the man?
A.Her company’s name. B.Her new address. C.Her phone numb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6.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Wife and husband. B.Doctor and patient. C.Boss and secretary
7.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man?
A.He is not good to the children.
B.He is not telling the truth.
C.He sleeps too much.
8.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An office. B.A fruit shop.
篇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听力(略)
二、听力(略)
三、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 It’s getting late.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 OK. ______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 Take it easy 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 D. See you
22、Let' s keep to the point or we _______ any decisions.(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 will never reach
B. have never reached
C. never reach
D. never reached
23、The English play _______ my students acted at the New Year's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 for which B. at which C. in which D. on which
24、When you come here for your holiday next time, don' t go to _______ hotel; I can find you _______ bed in my flat.(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 the; a B. the; 不填 C. a; the D. a; 不填
25、Roses need special care _____ they can live through winter.(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 because
>>篇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卷(三大题,共95分)
I.单项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A)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例:have
A.gave B.save C.hat D.made
答案是C。
1.rush
A.dull B.butcher C.sugar D.push
2.northern
A.strength B.wealth C.thus D.throw
3.silence
A.weigh B.ceiling C.bargain D.height
4.occur
A.ocean B.opposite C.official D.offer
5.pleasure
A.possession B.television C. anxious D.precious
B)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例:We ____________last night ,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
A.must have studied B.might study
C.should have studied D.would study
答案是C。
6. What about having a drink
_____________
A.Good idea. B.Help yourself.
C.Go ahead , please
篇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整首词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2分)
上片上片写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描绘载酒游湖热闹欢乐场面。
下片写酒后俯视湖中,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饮酒游湖之乐和洒脱情怀。(3分)
篇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2分)实写画船、美酒、管弦,微风,波光,行云,湖水……虚写饮酒游湖之乐与洒脱情怀。(3分)
【得分点】(1)写出表现手法2分;结合上下片内容分析,有内容,有感情,给3分。上下片分析内容,综合整首词感情,给3分。
(2)写出表现手法2分;内容结合不到位,或只有上片或下片内容分析,给2分或1分。
(3)不从词的整体考虑表现手法,如借代,给1分;结合内容,给1分。
23.道在人身上 或道在生活之中
24. 不矛盾。“道不远人”,指的是中庸之道接近生活,存在于人身上,是就中庸的内涵而言。(1分)“无适”,是“不亲近哪个人”的意思,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之,不走极端”之意,是具体的做法(1分)。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而总是不偏离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的。(1分)
25.(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4)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26.略作文:(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附
1、论语翻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
2、文言翻译
我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南面打败楚军,东面攻灭宋王,西面迫使秦国顺服,北面击败燕国,居中役使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则胜,攻则取,号令天下。齐国的济水、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濒于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况且我听说这样的话;“砍树不要留根,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鄂都,占领洞庭、五洛、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在东面的陈城苟且设防。当此之时,用兵追歼楚军,就可占领楚国;既可占领楚国,楚民就足以归我所有,楚地就足以归我所用,向东面可进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进而侵凌韩、赵、魏。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重新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统帅东方各国向西来和秦国作对。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况且我还听说:“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能谨慎地遵循治理的原则,就可以得到天下。”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殷纣做天子,率领天下百万大军,左饮淇水,右饮洹水,淇水为之干枯而洹水为之不流,用如此浩大的阵容来和周武王作战。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干,开战一天,就灭掉了殷纣的国家,活捉了纣王本人,占据他的领土而领有他的人民,天下没有谁同情他。智伯统率三家大军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决晋水而灌城三月,城快要攻破了,襄子通过卜筮占卦来推测利害吉凶,看哪一家军队可以投降。然后派出他的臣子张孟谈,于是张孟谈偷跑出城,推翻智伯的三家盟约,争取到两家的军队来一同反攻智伯,活捉了智伯本人,恢复了襄主当初的势力。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名师有数十百万之众。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可以兼并占有天下。
我冒死盼望见到大王,论说用来破坏天下合纵,攻取赵国,灭掉韩国,使楚、魏前来臣服,让齐燕前来投靠,进而成就霸王的名声,叫四邻诸侯向秦朝拜的策略。大王果真听取我的策略,一举而天下合纵不能离散,赵不能攻取,韩不能灭亡,楚、魏不能臣服,齐、燕不来投靠,霸王之名不能成就,四邻诸侯不来朝拜的话,大王杀了我向全国巡行示众,以此作为替王谋划不能尽忠的人的前诫。
■■ ■■■ ■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 试场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装--------------------订--------------------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纸座位号
21.(2分)
22.(5分)
23.(2分)
24.(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
(2) ,
(3) ,
(4) ,
(5) ,
26.作文(60分)
11.(3分)
12.(4分)
13.(4分)
14.(4分)
15.(5分)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
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20.(1)
(3分)
(2)
(4分)
21.(4分)(1)
姓名 ▲ ▲ ▲ ▲ ▲
贴条形码区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准考证号 | ▲ | ▲ | ▲ | ▲ | ▲ | ▲ | ▲ | ▲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部分必须儾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选 择 题
注
意
事
项
5.(3分)
6.(4分)狐狸: 兔子:
7.(5分) 看法:
标语:
10.(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A B C D 2 A B C D3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缺 考 标 记 (填涂说明: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左边缺考标记
选择题(27分)
非选 择 题(123分)
选 择 题(27分)
篇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N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
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N,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N管内]求N过失。N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 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N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 的艺术风格。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篇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 语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NMET 99)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大题,共95分)
Ⅰ.单项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A)从A、B、C、D 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附图{图}
B)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例:We________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instead.
A.must have studied
B.might study
C.should have studied
D.would study
答案是C。
6.―I had a really good weekend at my uncle's.
―___________.
A.Oh,that's very nice of you
B.Congratulations
C.It's a pleasure
D.Oh,I'm glad to hear that
7.―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
―_______you're there, 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
A.As B.While C.Because D.If
8.Paper money was in_______use in China when Marco Polo visited the country in________ __thirteenth century.
A.the;不填 B.the;the C.不填;the D.不填;不填
9.―Are the new rules working?
―Yes.________books are stolen.
A.Few B.More C.Some D.None
10.―Alice,you feed the bird today,_________?
――But I fed it yesterday.
A.do you B.will you C.didn't you D.don't you
11.________you've got a chance, you might as well makefull use of it.
A.Now that B.After C.Although D.As soon as
12.________him and then try to copy what he does.
A.Mind B.Glance at C.Stare at D.Watch
13.―I drove to Zhuhai for the air show last week.
―Is that________you had a few days off?
A.why B.when C.what D.where
14.Robert is said__________abroad,but I don't know whatcountry he studied in.
A.to have studied B.to study
C.to be studying D.to have been studying
15.―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________.My brother is coming to see me.
A.I mustn't B.I can't C.I needn't D.I won't
16.The price________,but I doubt whether it will remain so.
A.went down B.will go down
C.has gone down D.was going down
17.Few pleasures can equal_________of a cool drink on ahot day.
A.some B.any C.that D.those
18.You should make it a rule to leave things―youcan find them a
gain.
A.when B.where C.then D.there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