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故事

时间:2023-02-28 04:06:28 作者:阿年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阿年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亡羊补牢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亡羊补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亡羊补牢的故事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的故事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同时,还有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篇2: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

【原文】: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篇3:亡羊补牢的经典故事

亡羊补牢的经典故事

【成语】亡羊补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启示】

当一件事情已经做错,如果继续执迷不悟,一错再错,只能是自取灭亡。孔子曾经说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已经犯下的错误,最应该做的是及时改正错误,并依据发生错误的根源进行及时的补救。

无论是目前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所以犯错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当我们已经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可以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直到“破罐子破摔”,但我们也可以及时地弥补自己的过失,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它成为自己未来道路上的“警钟”。

很明显,后者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更积极的,也是更有意义的。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你用心地去弥补、去改正,永远都不晚。

篇4:《亡羊补牢》故事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深深地被《亡羊补牢》这篇成语故事吸引住了。

有个人养了一群羊,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他发现他养的羊少了一只,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狼在夜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看见了,赶紧劝告他,说:“赶紧把洞补上吧!免得狼又来偷羊。”养羊人听了,无所谓地说:“反正羊被偷了,修羊圈干什么,反正修了也没有用。”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还是狼叼走的。养羊人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补上。以后,狼再也钻不进羊圈去偷羊了。

这就是《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而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像养羊人一开始时那样无视错误,而是知道错误就得马上改正,不能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避免导致更严重的损失。比如有一次,有一道计算题很难,很多人都做错了。知道答案后,有些做错的人觉得错得可惜,就赶紧拿错题本把这道题记下来,并思考为什么错误,以期让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然而有一些人觉得错就错了,反正也被老师提交上去了,改正不改正并不重要。因此,他们的成绩差距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这些小错误,不及时纠正过来,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小错误不会带来多大危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如果这些小错误出现在大问题上,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在森林里丢下一个没熄灭的烟头,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总而言之,无论在什么方面做错了,我们都要及时改正。

这则成语故事正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知错就改,不能一错再错。

篇5:故事亡羊补牢读后感400字

今天,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半夜,狼把羊叼走了,他的街坊邻居劝他把羊圈修补一下,那个人不听劝告,再一次丢羊,他后悔莫及。后来,那一个人把羊圈修补的结结实实的,之后,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劝告,认真改正,就还不算晚。

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说抄几遍,我自作小聪明,只抄了一遍,第二天,老师让默写,我错了很多,很后悔,我要向《亡羊补牢》里面的那个人一样,知错就改。还有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们都睡了,小偷跑来我家偷了一件东西。第二天早晨,妈妈才发现之后,每个晚上睡觉前,爸爸都要去把大门锁起来,不让小偷有机可乘。从此,我们家再也没有丢过任何一样东西。

我们都要向《亡羊补牢》里面的那个人一样知错就改。

篇6:亡羊补牢的故事成语故事

寓意:比喻出现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羊少了一只,仔细一查,原来是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填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了窟窿。修好了羊圈,又过了一天,狼饿极了,它想在叼走一只羊。可发现那个窟窿被堵上了。没有办法叼羊了。狼实在饿坏了。只好向养羊人去认错:“对不起,我不该不经您同意就叼羊。为了能够得到您的原谅,我愿意帮您看管羊圈,不让羊再被叼走。只要您能让我不再饿肚子就行。”养羊人接受了狼的建议,让狼看管羊圈。从此,羊再也没被叼走过。

篇7:亡羊补牢的故事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与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一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假如你一直宠信这一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一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一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假如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寓意

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补牢”时,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假如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篇8:作文 亡羊补牢的故事

作文 亡羊补牢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

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时再补吧。

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出了差错,应设法及时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学习也是这样的,错了就改,那么,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

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0802班三年级:彭周洲

篇9:亡羊补牢历史故事起源

《战国策》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接下来,我们便来简述一下这段话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只顾奢侈淫乐,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呼呼地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小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那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么发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询问他解决的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接下来,庄辛便给襄王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养了许多羊,他每天都在家旁边绿油油的、长满鲜花的小山坡上放羊、学习。

有个年轻的牧羊人,他家的篱笆烂了一个洞,然后晚上大灰狼来把一只羊给叼回了自己的窝,然后又不小心在牧羊人的羊圈旁留下了血迹。

第二天,牧羊人准备放羊的时候发现了羊圈旁有血迹,而且发现篱笆烂了,而且他数来数去,就是少了一只羊,“哦,天哪,我少了一只羊,而且是这个羊圈里最肥大的一只羊!”牧羊人尖叫起来。而且在羊圈里发现了好多狼毛和羊毛。

然后一个富有经验的老人来劝他说:“你要及时的把羊圈修好,不然会被大灰狼再吃掉更多的羊,甚至一只羊都没有了。”可是牧羊人没有相信老人的话,他并没有补羊圈。

可是老人走后牧羊人并没有修羊圈,这天晚上,狼比以前更猖狂了,一下子就吃掉了三只羊。第二天牧羊人起来现羊圈里又少了三只羊,那个老人又来劝那个牧羊人说:“牧羊人啊,这次你一定要补上羊圈,不然你的羊会被狼全部吃掉的。”“好,我一定会补上的。”牧羊人诚恳的说。

于是这次牧羊人受了上次的教训,他拿出补羊圈的工具,把漏的洞补上了,从此羊圈里的羊没有丢一只,而且他的羊越长越壮。

庄辛看到襄王听得津津有味,便给襄王具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古时贤王商汤、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发展强盛起来的,创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纣虽然有天下,却不免亡国。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计起来也有几千里,岂止是百里左右啊。楚国都城虽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不当之处,秦国是灭不掉楚国的。”楚襄王听了,眼睛一亮,果真按照庄辛的话去做,真的度过危机,振兴了楚国。――《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历史故事起源]

篇10:亡羊补牢寓言故事_睡前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_睡前故事

亡羊补牢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小故事大智慧

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故事改编

《亡羊补牢》新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面住着一位牧养人,他养了一群可爱的小羊们,而且小羊们活泼、可爱,牧羊人用许多的木板为小羊们造了一个很大的,小羊们在羊圈里过得很幸福。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小羊们渐渐长大了,一个比一个肥,牧羊人很高兴,就去请邻居们今天晚上来他家吃羊肉。

到了晚上一只又饿又凶猛的野狼正好从这里经过,它看见这些又肥又大的肥羊口水都流出来了,野狼很高兴。于是它就用尖尖的爪子使劲地抓羊圈,抓了好久才抓出一个大洞来,野狼赶紧钻进羊圈,抓两只又大又肥的羊,赶紧回到自己的家里煮来吃。

狼美美地吃了一餐后,牧羊人才发现他的羊被偷了。他根本不在乎,就随便拿了一只羊,进屋加工后,就和邻居高兴地吃了一餐,吃完后邻居高兴地回家了,牧羊人很高兴,整理完东西后,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他在羊圈周围扫地,扫着扫着,他瞪大眼睛一看,昨天晚上怎么没发现这里有一个大洞?他看来看去,可是他根本不去补羊圈,就回屋子里了。

到了晚上,狼又来了,但这次不是一个来,而是和它的老婆也来偷羊。它们偷了许多的羊回家煮着吃,最后狼和它的老婆出了个主意说:“我们把这件事告诉狼群们,这样我们就都可以吃到很多的羊了!”

它们一直想啊!它老婆忽然想起狼群去其它地方了,于是它们就商量着准备等狼群回来。

第三天早上,牧羊人出去干活的时候,狼就利用这个机会,去通知狼群今天晚上去偷羊。很快到了晚上,狼群来到了羊圈,可是它们没想到羊圈被补起来了,偷不到羊,狼群就把领头的狼打死了。

狼群输了,牧羊人赢了。狼群们再也不来了,去其他地方找食去。牧羊人的羊得到了安全,牧羊人很高兴。

新编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种了一些杨梅,成熟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护栏底下的石头破了我一个大口。

第二天,许多孩子看见了这有一个大口,就好奇的钻了进去,看见了许多的杨梅,就用木棍打下来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了很多的杨梅,他们决定明天在它吃并叫上他的好朋友。这片杨梅的主人看见了这个大洞,心想,反正杨梅就丢了在不这个洞有什么用。如果我不了杨梅的洞,杨梅会回来么?再说补这个洞既费力又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补呢!到了第二天那群孩子又来了,又吃了杨梅,那个口越来越大,杨梅越来越少,孩子们来了一天有一天,那个主人一天又一天的重复着句话:“反正丢了就丢了,再不杨梅会回来么?”邻居们他:“赶快把杨梅的栏杆补回来吧,再不补那群孩子会把你的杨梅全吃光的。”他还是重复着那句话,他一错再错,过了一个月,杨梅要熟透了,他去摘,一看杨梅树那里已经鸡犬不宁了,他现在才把那个栏杆修好已经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一错再错,要知错就改。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童话作文

亡羊补牢古代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作文400字

亡羊补牢小学生读书笔记

亡羊补牢的歇后语

亡羊补牢造句子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的故事(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亡羊补牢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