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3-03-05 03:53:55 作者:阿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阿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

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

我们把骨料也叫做集料,分为粗、细两个类别。骨料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比重高达混凝土整个体积的15%以上。骨料的作用非常大,包括构建混凝土骨架、缩小胶凝材料凝结过程中由于湿度不同导致的体积变化、充当胶凝材料的填充物等等。由此可见,骨料对混凝土的作用是多角度的,粗细骨料级配对不同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它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砂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砂资源也越来越少,特别是质量过硬的河砂更是少而又少,这就对粗细骨料级配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粗细骨料的掺配比例合理的话,就可以有效的优化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能。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将粗细骨料进行10次不同的组合,以同样的配合比例为前提,来观察其结果,以期为正确使用粗细骨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不同粗细骨料级配及结果

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影响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如同人的骨架,因此,增加强度与保持形状便是它的主要用途。其中粗骨料属于较大体积的耗材,混凝土硬化之后,它起到促进人造石材形状的关键作用,为其形成强度支撑。较为常见的石材包括火成岩类别的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绿辉岩和石英岩等等,还包括沉积岩类别中的砂岩、石灰岩等。细骨料所发挥的作用与其特点相联系,主要是去充当粗骨料之间的填充物的,随着水泥的流动逐步混合成为砂泥填充在各个空隙中间,具有改善硅料和易性的作用,细骨料按照其形成原因包括海砂、河砂以及由砂等不同类别。

在具体试验时需要准备了不同性质的粗细骨料十种,选用的是0.6%掺量的减水剂、30%和0.5,0.4标准的两种水胶,分别展开了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热学性能以力学性能的试验。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含气量在5.5%到4.5%之间,拌全物坍落度在3到5cm之间。

1.1有关强度的发现

(1)如果粗细骨料的组合不同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也发生变化。同样的龄期条件,混凝土的劈拉强度以最大25%幅度活动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同时抗压强度的最小与最大值间也有巧%的差距。而粗骨料一样的.前提下,细骨料的不同也会引导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2)在混凝土为混当土为1804的前提下:水胶为0. 5比例时,最高的是微晶玄武岩粗细骨料混凝土,最低的是杏仁玄武岩粗细混凝土,他们的差距达到9. 4兆帕:水胶比例为0. 4时,最高的还是微晶玄武岩粗细骨料,最低的是混合玄武岩骨料,他们之前相差9兆帕。

(3)在混凝土劈拉强度为1804时:当0.5水胶比时,最高值的是自云岩细骨料与微晶玄武岩粗细骨料混凝土,最低值为杏仁玄武岩粗细混凝土,他们之间有0. 85兆帕的差距:当0.4水胶比时,最高的是自云岩粗细骨料混凝土,最低的是玄武岩粗细骨料混凝土,他们之间的差距是1.39兆帕。

1.2有关变形性能的发现

(1)粗细骨料组合方式的不同引起混凝土极限拉伸与弹性模量的变化。在龄期相同的条件下,存在30%的差别于最小和最大的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存在25%的差别于最小和最大的极限拉伸变形值之间。

(2)抗压弹性模量为1804时的混凝土:当水胶比为零点五时,最低的是杏仁玄武岩粗细混凝土,最高的是自云岩粗细骨料混凝土,他们之间存在12.1兆帕的差距:当水胶比为0. 4时,最低的是混合玄武岩骨料与角砾熔岩粗骨料,最高的是自云岩粗细骨料,他们之间存在巧.6兆帕的差距。

(3)粗骨料相同的前提下,组合不同的细骨料,这样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间的差距就会小很多。抗压弹模量为284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低于10%,抗压弹模量为1804与904时的最大与最小值的差距低于5%。由此可以得出,粗骨料的性质直接左右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对而言细骨料对其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4)一般情况下灰岩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一旦粗骨料相同了而不同的细骨料与之掺配,其抗压弹性模量就会比其他的骨料稍高一些。因此,可以总结为掺配比例相同的条件下,结合紧密且弹性模量相对高一些的要数水泥砂与灰岩的界面结合了。

1.3关于热学性能的发现

导温系数最高的要数自云岩粗细骨料掺配的混凝土了,自云岩对热量的传导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自云岩质量热容量最小了,如果以胶凝材料一样为前提,混凝土漫长就会较高一些,自云岩的线膨胀系数也是最大的,同时热膨胀变形也相对大一些。

2骨料影响混凝土性质的原因探究

对混凝土进行掺配的时候,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聚集在一起的泥土构成了相对薄弱的部分,导致混凝土的性质发生变化:另一种是泥土将粗细骨料的外表都糊了一层,影响了水泥和粗细骨料的混合,又出现了一个脆弱的部分。在认真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的试验后,通过仔细观察试块有裂缝的一面,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两种结论:其一是碎石与砂并没发生任何断裂现象,只是粘结界面出现了破裂:其二是在混凝土试块的表层出现了非常大体积的泥土团,换句话说,真正受力薄弱的地方是泥土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混凝土强度降低的因素还可能是泥土里面所包含的杂质物对水泥的水化产生了腐蚀和毁坏的影响。一旦粗细骨料中泥的比例太大了,就需要在制作混凝土的同时多加水来促进混凝土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要想确保混凝土符合建筑设计的标准强度要求,还要确保水灰比例保持不变,并且需要将水泥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这种做法最终会造成过高的混凝土的制作成本。如果不添加比重较大的水量,还有一种方式即利用提高高效减水剂的配对比例的方法实现相同的目的,不过这样做还是会使混凝土的制作成本增加,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因为不但不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反而使经济效益降低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3结论

在粗细骨料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骨料级配技术日益被重视起来,其级配技术水平如何既与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也对社会资源有一定的影响。骨料级配技术逐步向多样化趋势发展的,针对上述内容论述到的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的问题,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却包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要全面的面对混凝土制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试验分析结果可知,粗细骨料级配得当的话,可以获得紧密堆积空隙概率相对小一些、密度相对大一点的材料,有利于混凝土充分发挥组成材料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粗细骨料级配技术和优化混凝土的性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篇2:防水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骨料级配法是什么?

为了降低空隙率,还应加入约占骨料量5%~8%的粒径小于0.16mm的细粉料。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及拌合物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结构致密,提高抗渗性。

篇3:浅谈陶粒骨料的混凝土实验论文

浅谈关于陶粒骨料的混凝土实验论文

目前,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低碳时代,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基于此,提高建筑行业重要材料的性能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陶粒混凝土,其特点在于质轻、保温效果好、抗裂性强。同时,陶粒骨料的混凝土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其使用周期较长,也就是说,开发陶粒骨料的混凝土并且优化其性能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出于社会环境的现状,我们应人力开发这一产品,研究并优化其性能。

1陶粒混凝土在结构中的应用

1.1陶粒混凝土在国内外应用

首先:国外方而,陶粒混凝土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使用的对象,日本研发并推广的轻骨料混凝土是其密度为1400kg/耐,且抗压强度已经达到了30MPa,广泛应用于日本城市建筑。美国陶粒混凝土的应用量居于全球前列,并且提高了其技术经济效益。其主要使用的混凝土密度等级介于1400一1800kg/m3之间,抗压强度为30一70 MPa。总之发达国家的陶粒混凝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而我国关于混凝土的.应用则主要集中为陶粒混凝土,其他类型的轻骨料则较少。山于技术观念上的原因,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非承重结构,并且其成本较高,因此在我国上世纪的建筑中很少出现。而进入21世纪,随着节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轻骨料混凝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尤其是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制使得建筑行业成本人人降低,我国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了这一材料,提高了建筑物的性能,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就密度和强度来说,我国使用的主要为密度1900kg/耐,而强度为LC50的陶粒混凝土。

2陶粒混凝土研究现状

陶粒混凝土因在结构上与普通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为其强度来源与力学性能存在差距,一般来说,陶粒混凝土的强度较低。

2.1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在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实验中,当其抗压能力测试时,发现该立方体会同时产生横向和纵向应变。但其摩擦力明显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到了限制作用,并且随着其与试件断而距离的靠近,其约束力将逐渐增人。研究表明,在距离试件受压而约0.1866a其中:a为试件边长。但是在试验中,必须消除这种效应,从而正确的反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使我国采用高和截而边长的比为3 -4的棱柱体试件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2.2影响轴心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研究影响轴心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见。实际上,其原因在于轴心抗压的研究要比立方体抗压受力的研究要难,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其沿水平方向上的陶粒上浮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陶粒的密度过小。同时,水泥浆中存在一定的积聚气孔。多数试件在加载后,伴随着陶粒上浮,厚砂浆区将出现严重的裂缝。(2)试件表而的平整度影响棱柱体试件的实验结果。(3)试件加载过程中,需要物理与儿何中,以避免偏心受压现象的出现,但这一点在目前技术下无法实现。

3试验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471组试验证明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统计了各院所的数据,其中,变化范围集中在0. 818一1. 03之间,其平均值约为0.987。

4总结

陶粒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轻骨料混凝土,主要特点在于质轻且抗裂性强。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强度较低。因此提高陶粒混凝土和其他轻质骨料的强度是建筑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陶粒混凝土的相关实验,解释了其在建筑行业上的重要作用。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瓶颈期,这就意味着建筑企业必须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且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验致力于研制环保并且成本低的陶粒混凝土,节能是目前建筑行业对材料的重要要求。尤其是低碳时代的到来,混凝土的种类也不再仅仅限于低强度或非承重结构,而是不断朝着高强和承重能力强的材料。但我国陶粒混凝土的应用比国外的应用时间短,材料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建筑相关人员不断努力。

篇4:细骨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0-11-30 来源: 混凝土 细骨料 砂子 减水剂

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分,约占混凝土体积总量的30%~40%,其性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随着聚羧酸减水剂的广泛使用,细骨料与其适应性好坏同样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已有文献介绍,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十分敏感,既能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在砂子含泥量超过3%时还会对强度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除了砂子含泥量之外,砂子的其他性质也将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指标。 实验实例

选用两组胶凝材料及两种砂子进行试验,其中1号砂是由于不合格而被施工方否定掉的砂子,2号砂是施工最终选用的砂子。本实验中为了对比细骨料对混凝土所产生的影响,特选用这两种砂子做了一个对比分析。 试验中发现,采用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没有出现分层、离析,也没有出现泌水现场,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而采用1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出现了泌水现象,和易性欠佳。

使用同一种砂子,选取不同组胶凝材料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基本一致,说明该工程现场使用的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无不良影响。而在胶凝材

料相同,砂子不同时,均需增加50%的减水剂,且W-1尚需多加2kg水才能勉强达到施工要求。此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1号砂子比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含气量高,含气量偏高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原因分析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如单位用水量、水泥品种、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骨料性质、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搅拌工艺、放置时间等。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在配合比一定的混凝土设计中,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最大的是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尤其是近年来外加剂的广泛使用所引起的胶凝材料水泥适应性问题层出不穷。但事实证明,细骨料的性质,以及细骨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能直接决定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

细骨料的性质

1号砂偏细,细度模数只有2.2,而且级配不良,出现中间级配脱节的现象。一般来说,细骨料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需要越多的水泥浆来润湿,使得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砂的级配不良,以至空隙率和比表面积过大,需要消耗更多的水泥浆才能使混凝土获得一定的流动性,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也会有一定影响。

GBl4684-2001标准中规定了砂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轻物质含量等,如表2所示,1号砂子含泥量较高,含有一定量的泥块,轻物质含量

也偏高。

砂子中的泥会吸附一定量的外加剂,同等条件下相当于减少了外加剂的掺量,使混凝土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泥的颗粒极细,会黏附在砂粒表面,影响砂粒与水泥浆体的黏结,导致新拌混凝土和易性不佳。而当泥以团块存在时,会在混凝土中形成薄弱部分,对混凝土的`质量危害更大,且混凝土强度越高影响越明显。

砂子中氯离子含量较高,有可能是将海砂混入河砂中使用。海砂的吸附能力大于河砂,使得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变差。

轻物质多为轻质多孔结构,会吸附外加剂,还会使砂子的蓄水量增大,它的存在降低了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有效掺量,若黏结在骨料表面,还会破坏水泥浆包裹骨料的黏结力,起隔层的反作用。

砂率的确定

实验选取42%的砂率,针对该配合比而言是合适的,但由于1号砂子细度偏细,相当于增加了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相对而言水泥浆的用量变小了,减少了颗粒表面具有的润滑层,增加了集料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了拌合物的流动性。

细骨料一般采用中砂,要求细度模数为2.6~2.9,当实际使用的砂子偏细时,应相应的减少砂率或增加水泥浆用量(同时提高胶凝材料与水的用量,保证水胶比不变,但这势必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以便达到设计

要求。

控制措施

从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细骨料含泥量、氯离子含量,以及轻物质含量显著影响减水剂效用和掺量,究其原因是其对减水剂会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消耗掉了相应减水剂用量的效能。因此,如何降低细骨料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鉴于国内砂源紧张,机制砂和海砂利用的技术尚不成熟,单单依赖严格控制砂源已经不太现实,因此,如何使外加剂能够有效抑制混凝土细骨料对减水剂用量的影响,降低减水剂的掺量,保持减水剂的使用效能,成为混凝土外加剂供应商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日本学者已有研究表明,在制备聚羧酸时引入阳离子单体,可以有效抵抗骨料中泥的吸附问题,还有学者通过聚羧酸和二丙稀二甲基氯化胺共聚物盐的复配解决了此问题。而我国也有学者着手研究该问题,如刘国栋等研制的Z剂等,其主要作用机理很可能是细骨料对Z剂有更强或更快的吸附作用所致,即泥土会选择性地优先吸附Z剂,从而减少了对减水剂的吸附。但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来证实、优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砂子作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耐久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建筑业发展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建筑市场用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上要求越来

越高,而合格的河砂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引发的工程质量,破坏农田、水利资源等问题日趋严重,砂子生产也因资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建筑用砂的质量和数量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河砂资源缺乏的地区,合理使用海砂和优质机制砂进行混凝土施工生产不仅是可行的,其综合效益也是显著的。同时在海砂和机制砂使用中,也可以进行建筑材料学科方面的研究试验,积累经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石。此外,及时研制出具有抵抗骨料中泥、有害物质等吸附外加剂迫在眉睫,这将对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提出新的挑战。

篇5: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研究论文

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研究论文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裂缝,特别在重载交通条件下,路面结构更容易过早破坏提出通过调整级配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的思路对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研究,得出最佳级配类型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路用性能

1 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

1.1 混合料组成

在研究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时,应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考虑了规范范围内典型的五种级配,即级配范围的上限中限下限和上顶下底及下顶上底,见表1本文只采用中限和上顶下底及下顶上底三种级配,中限级配采用根据现场材料情况调整趋向规范中值级配(GD)混合料配合比中,水泥剂量定为5%,粉煤灰剂量定为10%,即配合比是水泥:粉煤灰:碎石为5:10:85

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具体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J057-94),养生温度20±2℃,养生湿度90%,养生期的最后一天浸水24小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1.2 设计思想

选择良好的集料级配,适当的水泥粉煤灰比例,确定混合料合理的集料结合料含量,从而设计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混合料以最大干密度的结合料来填充集料间的空隙,提高了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从而改善混合料的力学性质,提高了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各方面的路用性能指标

1.3 设计方法步骤

(1)级配选择各种不同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起来,才能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大的摩擦力因此,要求碎石集料有一定的级配但施工时所用碎石集料颗粒不均匀,原材料级配基本不符合工程使用要求所以,原材料选定后,要对集料进行级配设计和级配调整,使其合成级配尽量满足设计级配的要求

(2)水泥粉煤灰结合料比例的确定结合料的具体比例,由结合料的强度试验确定

(3)其他路用性能检验初步拟定配合比后,综合考虑混合料的抗拉性刚度耐久性抗疲劳性抗裂性等路用性能,得出最佳粉煤灰含量,从而确定最佳配合比

(4)最佳级配确定在确定最佳粉煤灰剂量后,变化集料级配,通过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分析规范中三种典型级配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级配

2 贝雷法在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贝雷法对混合料嵌挤状况的评价方法,对以上所选的5种不同级配对应的`CA值FAc值和FA f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级配XS和下限的CA值均在0.4~0.8之间,集料级配所形成的骨架结构较好,混合料比较容易压实

级配GD上限和SX级配的CA值分别为1.141.12和0.98,大于或接近1.0,表明细集料较多,粗颗粒较少,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嵌挤,处于一种悬浮状态但同时,FAc和FAf都在建议范围之内,说明其细集料均符合嵌挤结构

3 性能研究

3.1 强度特性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笔者通过不同龄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来研究随着级配的变化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变化

(1)无侧限抗压强度

三种混合料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但是强度随龄期的增长的幅度不同

混合料要形成较好的强度,既要有足够的结合料粘结集料,又要有合理级配的集料形成坚实的骨架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顺序大小依次为XS-10>GD-10>SX-10其中XS级配骨架结构较好,说明骨架结构对早期强度起主要作用180天抗压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GD-10>SX-10>XS-10其中,级配GD和SX密实型较好由此可见,结构密实性对混合料的后期强度影响较大

骨架结构对混合料早期强度其主要原因是,在抗压试验中,初期的破坏主要现象是石料与石料之间的分离,破坏的原因是硬化后的水泥细集料部分强度不是很高,不能给粗集料骨架提供必要的约束初期时粗集料骨架的约束作用在逐渐增强,粗集料骨架作用得以发挥所以混合料粗集料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在龄期较短时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比悬浮密实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高一些

(2)劈裂强度

三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但是强度随龄期的增长的幅度不同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的顺序大小依次为GD-10>SX-10>XS-10其一般规律是级配越粗,劈裂强度就越低

产生这样规律的原因是,与抗压强度试验不同,混合料中粗集料是否相互嵌挤形成骨架,以及集料之间内磨阻力对劈裂强度影响不大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土劈裂强度影响更多的是混合料中的粘结力以及水泥石与集料交界面过渡区的抗拉强度

3.2 刚度特性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刚度特性主要研究其抗压回弹模量值

随着龄期的增长,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龄期为90天的抗压回弹模量其大小顺序为:GD-10>XS-10>SX-10掺10%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值1500MPa附近波动,即随着级配的变化抗压回弹模量值变化不大

产生这样规律的原因是,集料的弹性模量及它在整个混合料中的所占的体积,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土的模量有很大的影响集料的刚度影响集料约束水泥石应变的能力,坚硬致密的集料弹性模量大,用它们配制的水泥稳定碎石模量较高,通常集料弹性模量比水泥水化后形成的水泥石弹性模量大因此,集料在混合料中所占的体积不变时,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变化不大

3.3 温缩特性研究

(1)温缩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试验结果可以得出:

龄期为28天,水泥粉煤灰剂量相同条件下,根据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低温段高温段和总体上的平均温度收缩系数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平均温度收缩系数大小排序为:XS-10>GD-10>SX-10

影响水泥稳定材料热胀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和热胀缩性质以及结构的强度将水泥稳定类的各组成部分的热胀缩系数汇总如下:

各种胶结物粘土矿物及次生矿物具有较大的热胀缩系数,而集料中的原生矿物一般有较小的热胀缩系数

级配的0.075mm及以下填料含量的排列顺序是:XS-10>GD-10>SX-10可见,温缩系数与填料含量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填料含量多,则温缩系数大;填料含量少,则温缩系数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填料中的次生矿物有关,因为次生矿物的温缩系数较大还有,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集料总体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水泥稳定材料中新生胶结物质的分散度增加,导致胶结物质对温缩性的贡献增加,宏观表现为温缩系数增大

4 混合料路用性能综合分析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规定: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对于半刚性基层材料仅仅规定了7天的饱水抗压强度这一个指标,其他指标没有作具体的明文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各种指标间的关系,使得在设计施工时,对各种指标都有所考虑另外,综合考虑了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温缩开裂系数干缩开裂系数抗冲刷性能等一系列的指标后,能否找到一种满足上面各种性能的一种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各种路用性能在要求往往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制约的,照顾了某一种性能,很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的性能因此,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性能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使用简单加权的方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该种方法就是在考虑水泥稳定碎石的各种性能同等重要的前提下(权值相同),以不同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所得的各性能优劣简单排序,然后数值相加,根据总积分值来讨论不同方案的综合使用性能,总积分值越小,则该方案的综合路用性能越好

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胡力群沙爱民.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徐江萍,黄琪,李焕武.掺粉煤灰的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研究[J].河南交通科技,2005,(4).

篇6: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综合性能探究论文

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综合性能探究论文

摘 要:本文对比阐述了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抗冻、抗渗、抗碳化和抗裂性能方面的优势, 供今后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轻骨料混凝土; 粉煤灰陶粒; 耐久性;

1 引言

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是将水泥、轻骨料、细骨料、矿物掺合料以及水 (有需要时加入特定的外加剂) , 按照一定的配合比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在28天龄期的标准养护条件下, 其干表观密度大约在850 kg/m~1950 kg/m之间, 抗压强度约在10MPa~30MPa之间, 导热系数约在0.208 W/ (m・k) ~0.42W/ (m・k) 之间, 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除了具有抗裂、耐火、保温、隔音等普通混凝土不可比拟的优点以外, 最为令人关注的是其重量仅为普通混凝土的20%~40%, 这是在不断提高对节能环保要求的21世纪, 国内外将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建筑领域的重中之重。

2 抗渗性能

粉煤灰轻骨料由细密的多孔结构组成, 内部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 水泥石部分差异不大, 但具有较少的沉降孔和接触孔, 这些空隙的存在为混凝土提供了更多的存水空间, 这些水分会随着混凝土养护龄期的不断增长对混凝土产生养护作用, 粉煤灰轻骨料独有的粗糙表面, 也会有利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的提高, 使混凝土形成的更加密实, 而且使轻骨料表面的胶凝材料强度有所提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以水泥砂浆紧紧包围住粉煤灰轻骨料的整体, 并且互相隔离, 致密, 不会有连续的渗水通道产生。相比之下, 普通混凝土的粗骨料表面更加光滑, 水泥砂浆很难对其有良好的包裹作用, 粘结性能较弱, 这个界面区会比较薄弱, 再由于外力、温度以及湿度等变化的共同作用, 会形成有毛细孔连接的桥梁, 产生较多的.原生缺陷, 水分会更加容易的进入到混凝土内部, 这说明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比普通混凝土要好[4]。

3 抗冻性能

由于封闭均匀的孔隙存在粉煤灰轻骨料的内部, 孔隙中会存有一部分水, 混凝土中由于会产生水化作用, 这一部分水分因此会进一步被消耗掉, 孔隙又会产生“微泵”作用, 可以降低轻骨料因本身吸水而产生冻胀破坏的机会, 这些因素有利于混凝土内部压力和膨胀压力的减少, 冻融作用产生的水到冰的压力也被大大缓冲, 在混凝土冻融过程中, 可以增加冻融膨胀的空间。对于具有多孔体结构的普通混凝土, 其内部的毛细孔是由于粗细骨料与硬化水泥浆体共同组成, 这样的结构体系促使普通混凝土的孔径更大, 冰点更高, 密实度低, 与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相比, 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饱水程度, 当外部产生的渗透水压和冻融作用产生的膨胀压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 开裂就会在混凝土由内到外产生, 随着正负温差的不断作用, 最终导致混凝土破坏。

4 抗碳化性能

粉煤灰轻骨料表面粗糙, 强度高以及性能较好, 其表面的凹凸不平会牢牢的粘结住水泥浆液, 二者的紧密结合使得配制出的混凝土更加的密实, 产生的内部孔洞就会相对变少, 加之混凝土内部的碱性成分含量较多, 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提高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对有害介质的侵入能力的抵抗。另外, 混凝土加入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 其细小的颗粒会不断填补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空隙, 抵御外部气体的侵入, 坚实的内部组成对混凝土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扩散产生了有效的抵御, 从而对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大大提高。表明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混凝土内部的紧密程度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混凝土密实度的提高, 抗碳化性能会越好, 最终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 总结

随着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世界呼吁混凝土的绿色发展, 积极发展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不仅可以符合“4E协合” (即节能、节水、节电和保护环境) 的原则, 循环再利用粉煤灰资源, 更大的节约我们的现有资源和能源, 而且满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 更加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给我们的后代产生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并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 对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加强研究与应用是及其必要的, 对结构使用寿命的延长, 节能、减排、环保, 对促进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胡曙光, 王发洲.轻集料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研究所译.国外轻集料混凝土应用[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982:1.

[3]Melby, Karl.Use of high strength LWAC in Norwegian Bridges.In:Steiner Helland, Ivar Holand, Sverre Smepass[J].Proceedins2ndInternational Symposiumn.Structural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Kritstians, Norway, 2000:18~21.

[3]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大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1.

[4]刘巽伯.发展粉煤灰陶粒以加强混凝土绿色程度[J].粉煤灰, 2001 (1) :34~38.

篇7: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影响研究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影响研究

采用美国SHRP计划开发的Superpave旋转压实仪(SGC),选取SMA13,DAC13,SJ13三种常用级配,通过分析在不同坐标系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曲线及不同级配在各压实阶段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进行了评价,为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奠定基础.

作 者:朱清宁 ZHU Qing-ning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路桥工程公司,陕西,咸阳,712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 36(1) 分类号:U414 关键词: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级配   旋转压实仪(SGC)   压实性能  

篇8:浅谈影响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之管见论文

浅谈影响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之管见论文

随着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蓬勃发展和现代人们赏美意识的提高,桥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越来越重要。在平常的检查和管理中,业主、总监办也十分重视,甚至因为形象工程、品牌工程的需要将个别外观稍差的构造物推倒重来。那么,影响混凝土构造物外观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混凝土构造物外观的因素有原材料因素、模板因素、浇注振捣因素、养生条件等技术因素,还有工程管理因素和质量意识的高低因素等。今结合参加江宁市政工程施工的实践分析如下。

一、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桥梁混凝土构造物经常使用的原材料包括碎石、砂子、水泥和减水剂等。

1、砂石材料的质量

必须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指标控制砂石材料的粒径、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等,并注意拌和场的场地硬化及其雨季排水,严禁污染原材料。受污染的砂石材料一旦与水泥拌合后,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使得混凝土的颜色不均匀,影响外观。另外,要控制大骨料的用量。选定的料场一般不要变更,即使变更也要分别使用。

2、固定的水泥品种及其质量

水泥质量决定着混凝土的品质,如果水泥的细度太细,在空气中的收缩就偏大,易导致表面裂纹的发生和增加。用不同种类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品质差别较大,如矿渣类水泥混凝土则易泌水、离析,从而产生裂缝;火山灰类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差,不易成型。

矿料、水的总含碱量也影响外观,含碱量偏大,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白色碱痕,也就是常讲的“泛碱”。

3、矿料级配

矿料级配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粗细集料的级配不良,易使混凝土表面色泽度不均。和易性差,大骨料一旦集中还易使混凝土表面有凹凸不平感甚至有麻面、狗洞。施工单位一定要认真选料和试验,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又要关注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4、减水剂品种与质量

减水剂的品种较多,应经过实验或根据经验选用,掺加的数量要经过实验室的试验,需要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要

报批。

二、模板质量的影响

模板的大小、组合方式、强度、新旧程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尽量使用大片的钢模板,以免产生错台或“竹节”状。普通木模强度低,易变形,导致混凝土构件平整度降低,一般不要采用。组合钢模缝隙多,易漏浆;模板过旧,表面粗糙,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同时,不宜用废机油做隔离剂,钢模板上的防锈漆在拼装前要彻底磨洗掉,以免浇注混凝土后出现红色的、黄红的斑迹。

要想有好的外观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加大投入,采购和使用新的、大片的、刚度高的钢摸板,并且注意整体的拼装质量,以及可靠的`牢固性、稳定性。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还要专人检查摸板的变形、稳固、安全等。

需要预压的支架,必须按规定进行预压和观测,以免施工过程中因浇注混凝土而增加重量,发生沉降变形,拆摸后才发现混凝土构件或涨摸或鼓肚等,影响外观,严重者不仅影响外观甚至影响桥下净孔高度等。

作为项目经理更应注意检查模板,做到不合格的模板坚决不于用,不能含糊、等待观望。而且,要注意推广使用大模板的经验,甚至召开现场会进行强调,要知道一旦使用不合格的模板将影响整体外观,施工单位要面临着拆除、返工重做的损失。 三、混凝土拌和浇注的影响

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应按照《技术规范》规定的拌和时间进行拌和,并注意下料顺序,尤其是冬季混凝土的拌和,必须保证其和易性、均匀性。

混凝土在现场浇注时,应再检测其和易性,其现场的塌落度实测值必须在规定的设计值之内,否则,应视为不合格;严禁现场加水增加其和易性。第二,应注意和检查混凝土的浇注层厚和浇注方向,必须分层浇注,需要水平分层的水平浇灌,需要沿一个斜面浇灌的沿着固定的斜面;每层浇注的厚度必须控制在30厘米以内,层与层之间应连续浇注,以免产生分层线甚至出现弯弯曲曲的分层线。第三,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尤其是夏季高温时间和冬季寒冷时间,而且,温度应均匀一致。第四,浇筑混凝土的料斗的下料高度超过2米的应使用串筒,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第五,还应注意立体高构件(如市区高架桥、山区公路高墩、通航河道高立柱)的下、中、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有所区别,不要一个塌落度浇注到顶,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应适当减小。现场有些立柱上下颜色不一甚至上部有水线纹,主要原因是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没有适当减小。

四、混凝土振捣的影响

为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振捣工序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项目经理应选定有经验的混凝土振捣工人,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要频繁更换振捣工人,不同的混凝土构筑物应使用具有经验的、专业的混凝土振捣工人。

其次,必须场外实验。在浇筑混凝土的构件实体前,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是在场地之外进行试浇筑、试振捣,做同尺寸或小尺寸的构件,拆卸模板后进行观察总结,直到内在质量、外观质量都合格才正式做工程实体构件。目的是全面检验模板的适应性、浇筑混凝土的厚度和方法、振捣技术水平等。

再次,外观不合格的混凝土构件坚决推倒重来,早推倒早受益。作为管理方法,要召开推倒重来的反面现场会议,总结教训,接受警示,避免错误再犯。实际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漏振、不要过振,做到振捣半径要小、插入的深度要够、振捣的时间要够。不要快插快拔,不要振逐模板,不要振逐钢绞线等。

五、保护层垫块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钢筋保护层的垫块质量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用砂浆垫块、有的用小石子混凝土垫块、有的用钢筋头做垫块、有的用塑料垫块等等。

对使用砂浆垫块、小石子混凝土垫块、钢筋头垫块的混凝土结构物,拆模后经常发现色泽不一甚至垫块周围有空洞,原因是这三种垫块的质量本身就不高,砂浆垫块的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砂浆垫块和小石子混凝土垫块有时制作尺寸偏大(有的长度、宽度大于五个厘米)而且失水,浇筑混凝土后垫块本身吸去了混凝土中的水份,导致垫块周围局部混凝土的外观颜色明显不一,从桥下或梁板侧面看垫块的痕迹明显。个别工地用钢筋头做垫块的,拆模后钢筋头垫块遇水锈蚀,形成红色的水线,也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和质量。

钢筋混凝土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的垫块的间隔距离、排列线型等也十分重要,尤其注意垫块不要排列成一条直线,要呈梅花型布设且尽量少布设以起到支垫钢筋保护层不小于设计为规则。应首先选用塑料“小板凳”式垫块。

另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全面冲洗模板内面,特别是混凝土构造物底板上的尘土和纸屑、草末等杂物。否则,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六、养护条件的影响

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指标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养护是否用养生剂,一个是养护的时间,一个是养护覆盖的程度。

混凝土养护的方法有水中养护、覆盖养护、洒水湿润养护、喷水雾养护、涂养护剂养护等方式。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外观受水泥的水化反应所左右。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化学过程,在硬化初期混凝土如果受到快速干燥或冻结,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由于用水量低、水灰比小,内部水不足以供给水泥的水化反应,如果表面干燥,混凝土的内部水分移向表面向外部发散,使水化用水更加不足,从而产生自收缩开裂,影响外观甚至内在质量。因易发生自收缩而产生裂缝,所以浇注后应及时盖上湿布或湿草帘子进行初期养护。之后,要有14天的湿润养护期。

养护开始时间和养护期:对于普通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混凝土终凝时,当气温高于25度应在浇注后6小时开始覆盖洒水,当气温低于25度应在浇注后12小时开始覆盖洒水。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应在浇注成型即用薄膜覆盖,以免混凝土中水分蒸发,终凝后即开始洒水,以保证环境湿度。

养护期每天浇水次数:为保证养护期内的湿润状态,在气温低于20度时,开始养护的最初3天,每隔3小时浇水一次,以后视气温高低而调整。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浇水养护,但应覆盖。当气温在零下时,应采用蒸汽养生法,注意升、降温速度和恒温时间的控制,升降温速度过快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恒温时间不足易使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篇9:浅谈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

引言

硅灰是冶金工业和工业硅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粒径极小的混凝土外掺料。硅灰中具有大量的不定形二氧化硅,并且粒径极小,具有极强的胶结力,因此适用于混凝土行业。1950 年,挪威成为第一个研究硅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的国家,并且使用硅灰建造了Blindtarmen 隧道。1976 年,挪威颁布了第一部关于硅灰的应用技术标准。1978 年,挪威在标准中规定硅灰作为一种混凝土外掺料应用于混凝土中。这不仅因为硅灰是一种工业废料,而且将硅灰应用到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石灰和二氧化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高强度物质,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硅灰的应用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硅灰作为混合料应用于水泥中; 另一种是将硅灰加入到混凝土中。两种应用方法的作用机理一样,产生的增强效果也基本相同。

篇10:浅谈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

硅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在混凝土中的使用方式,即硅灰应用到混凝土中是以混凝土材料的方式应用,还是以取代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方式。通常是在掺入硅灰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以保持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这时分析硅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才有意义,尤其是硅灰的掺量为5%左右最为有用。

一般是将硅灰应用到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1 d至3 d 强度并无较大影响,而对混凝土的3 d 至28 d强度影响较大,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显著提高,对混凝土的28 d 至90 d 强度影响不大。Pistilli M F等[2]通过试验得出,当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为297 kg /m3,硅灰的掺入量为24 kg /m3 时,混凝土的7 d 和28 d 强度分别增长10%和20%,而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1 d 和2 d) 并无较大变化。

篇11:浅谈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

混凝土抗侵蚀水的耐久性一般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由于硅灰粒径较小,可以改善混凝土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当混凝土中硅灰的掺量为10%时,混凝土在7 d 和28 d 龄期下基本保持不渗透,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中的孔隙孔径。

Hustad T 等对掺入硅灰的混凝土进行了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硅灰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加入100 kg /m3 水泥,硅灰掺量为20%,并且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得到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能与混凝土中加入250 kg /m3 水泥,但不掺硅灰和高效减水剂的抗渗性能相同。

篇12:浅谈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与混凝土强度有直接关系。当混凝土的密实度较高,并且混凝土所用骨料质地坚硬的前提下,混凝土才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Wolsiefer J采用ASTM C 779《混凝土水平面耐磨性的标准试验方法》进行了混凝土耐磨性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硅灰后,混凝土的磨损深度非常小,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6 MPa 时,混凝土在60 min内磨损1. 4 mm。同样,Holland T C 等也证实在混凝土中加入硅灰和高效减水剂后,其耐磨性远远高于基准混凝土。

6 硅灰对混凝土耐化学腐蚀性的影响

在混凝土中加入硅灰后,不仅可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而且可以提高其耐酸性或耐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在混凝土中加入硅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当混凝土中硅灰的替代率达到20%时,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含量基本为零; 当硅灰的替代率为25% 时,混凝土28 d龄期时氢氧化钙已经不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有机酸和工业矿物中的矿物酸及盐类均会对混凝土造成腐蚀,此时需要降低混凝土的渗透率,即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Wolsiefer J研究了硝酸铵对混凝土的腐蚀影响,试验基准组采用水泥325 kg /m3,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 28; 试验组采用硅灰的掺量为65 kg /m3。进行侵蚀试验57 周后,发现掺有硅灰的混凝土强度并未下降,而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74%。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硅灰后,可以抵抗混凝土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7 硅灰应用于混凝土的技术特点

通常在混凝土中硅灰是作为一种辅助胶凝材料,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硅灰应用于混凝土中还具有其他技术优势,如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性能,并且硅灰通常在混凝土中是替代水泥胶凝材料,可以减小水化热等。从硅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角度分析,在混凝土中使用硅灰替代一定量的水泥后,混凝土强度提高替代量的2 ~ 3 倍。在混凝土中掺入硅灰后,通常还要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尤其是当混凝土中硅灰的掺量>5% 时,必须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

新浇筑的硅灰混凝土对温度较敏感,温度过低时可能出现收缩裂缝,因此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率>1 kg /( m2・h) 时,不仅要保证正常养护,而且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一般宜采取加湿养护、遮光罩养护、冷却隔层养护、覆盖养护后喷雾养护等。

8 结语

硅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硅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耐磨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等,特别是在抗氯离子侵蚀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硅灰粒径较小,并且可以参与到水泥的水化反应中,分布到混凝土中生成一种坚硬、胶结力强的物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硅灰在混凝土中的具体应用和其他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混凝土裂缝论文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

蓝牙配对流程

水闸混凝土施工控制论文

工业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学论文

城镇化影响经济发展论文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影响论文

小班数学配对教案

配对―找朋友说课稿

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粗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