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时间:2023-03-09 03:47:18 作者:克林巴布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克林巴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岑参的边塞诗代表,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赏析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山房春事·二首》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赏析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时,岑参曾暂驻凉州,结识了一些朋友;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春梦》

【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赏析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 ,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送崔子还京》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赏析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赵将军歌》

【唐】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赏析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时候是岑参边塞诗创作最活跃的时期。《赵将军歌》就是这个时期的名作之一。

篇2:岑参的边塞诗

关于岑参的边塞诗

关于岑参的边塞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8、《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篇3:岑参:边塞诗第一人

岑参:边塞诗第一人

岑大诗人公元7出生,770年去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论出身,他是“官二代”,他曾爷爷、伯爷爷、伯父都官至宰相,是显赫之家。但因获罪被杀被流放,家道因此中落。他爸爸也两任州刺史,但不幸的是又早年丧父,家道衰落,自幼由哥哥抚养,并受其教,遍读经史。20岁时到长安,献书求仕。744年,近30岁举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五年还没有得到提拔,所以他决意到西域去建功立业。

公元749年,他充当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僚,随高仙芝到了安西。当时他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生活中开拓自己的前程。但是到边疆后也不得意,便于751年初秋回到长安。754年,岑参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很丰富,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多数的边塞诗成于此时,从诗作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唐代诗人岑参在新疆生活了六、七年,安西、北庭奇伟壮丽的景色,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岑参在这个时期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并形成了他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岑参当时很受封常清的赏识,因此诗作中有不少是歌颂封常清的战功的。这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他前后两次在边塞共6年。安史乱后,他从酒泉到了凤翔(唐肃宗行在地),回朝后,受诗人杜甫和房琯的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后又罢官,55岁时客死成都。

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汉民族与西北、东北、西南其他少数民族间战争频仍,战争是当时人民生活中的常态。很多诗人从不同角度都会接触到这个主题,岑参在塞外生活的时间较久,以大量的独具特色的边塞诗,给我们展示了塞外生活的壮丽图景。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749年冬,岑参奔赴安西都护府,铁门关是必经之路(铁门关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晋代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列为中国古代26名关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此附近建铁门关市)。他顶风冒雪,迷茫感伤,随手写下:

《题铁门关楼》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离开铁门关,他夜宿关西驿馆,受到酒肉款待,心情好转,又吟诗一首:

《宿关西驿馆》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下面这首《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充分表现了诗人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如这两首关于火焰山的诗作,诗人生动精彩的描写,使人读之顿感炎热逼人。

《经火山》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这里的.侏纪地层中含有煤层,曾发生过自燃,直到近地表较厚的煤层自然殆尽,剩下的就只是紫红色的烧结层。绵延起伏,赫红一片,看上去宛如一条火龙在飞舞。加之它地处吐鲁番盆地,酷热异常,于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又恢复了它早年的形态,成了一座活灵活现的火山。这种色彩奇瑰的壮美形象,是诗人早期作品中所绝无,也是其他诗人作品中所罕见的。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这是流传于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经浪漫的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有谁见过这样一幅奇丽的画面:上有云天白雪,下有肥鱼青草,中有热浪滔天的伊塞克湖,湖水清亮。热海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明月。诗作构思新奇,巧设回环,在极力描述热海之奇景时宛然一转,表明自己吟诗的环境和缘由。在天山脚下的城郭,在夕阳西下海边沉没之时,送别朋友,一“醉”方休,豪放不羁。

篇4:的岑参边塞诗

关于的岑参边塞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8、《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戏问花门酒家翁》

作者:岑参

原文: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1、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2、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3、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篇5:岑参边塞诗研究

岑参边塞诗研究

唐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繁华盛世。唐朝不仅物质富庶繁荣,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大批优秀诗人,而诗歌更是发展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塞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抒发从戎慷慨激昂抗敌御侮的爱国情怀,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便有了边塞诗派。

岑参(751--770),南阳人,著名的边塞诗人。

岑参两次出塞五次入僚,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他幼年丧父,虽然祖上都出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全靠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而后弃文从戎,奔赴边塞。岑参前后两次出塞创作的边塞诗多达七十余首,在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诗人里成为作品存留最多的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疆将士的爱国热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写得大气磅礴,奇情逸发,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仅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神奇壮丽,也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诗人采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的写出边塞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他用开阔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大漠中这种飞沙走石这种令人生畏的恶劣环境,看成了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他们创造了笔下慷慨奇伟的美景,带我们走进祖国边塞壮丽的风光。

拓展阅读:岑参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

岑参 《经火山》

岑参诗作之奇

《暮秋山行》 岑参

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经典边塞诗精选

岑参写雪的诗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敦煌太守后庭歌》岑参鉴赏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