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蹲街头解闷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王维《新晴野望》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王维《新晴野望》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王维《新晴野望》练习及答案
王维《新晴野望》练习及答案
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问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3、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篇2:《新晴野望》阅读答案
王维(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 、的特点?(2分)
(2)、诗歌的尾联画龙点晴,静态画面中融入了动态之美。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2分)
(3)、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空旷、清新、秀美(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3)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4分)(答出“明”和“出”两字,给2分;如对两个字作简要分析,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成其他两字,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1至2分)
篇3:《新晴野望》阅读及答案参考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2.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_____。(1分)
13.颈联分别用“□”、“□”两字来显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之景,最为精炼
传神。(1分)
1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四)、(6分)12、(1分)五言律诗(律诗、近体诗)13、(1分) “明”、“出” 14、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1分)。作者这样写,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1分),因为“新晴”人们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1分)。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1分)。
①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3分)
②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动静结合写法的诗句是
。(2分)
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答案:①田园 初夏的乡村雨后转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的景色。②格律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③热爱自然 热爱田园 热爱生活。
评分:①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②每空1分 ;③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篇4:《新晴野望》阅读及答案参考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5.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2分)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清新(明净、空旷)(2分,意思符合即可)
6.表达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5分)
(2)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6分)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1(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5分)
(2)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6分)
(3)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6分)
篇5: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篇6: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篇7: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篇8: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东皋 薄暮 望
3、皆、惟 色、晖
4、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篇9: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篇10: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2.(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 《野望》杜甫
★ 野望古诗
★ 野望翻译
王维《新晴野望》练习及答案(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