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

时间:2023-03-15 04:09:47 作者:新疆大盘鸡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新疆大盘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

观察物体要正对着物体观察,如果要从哪面看形状不变,就对准那面的小正方体放一个。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时,数数据要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每数一个都要做好标记。分段整理: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填在统计表里。

统计完之后,检查一遍统计的数据总和是否与题中数据总和相等。

(2)条形统计图:要写好日期,看清每一格代表的数值是多少。 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直条的高度,每画好一个柱状图,要在上面写上所对应的数据。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份数,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

篇2: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先求每份数,再求份数或总数的应用题叫归一问题。

先求总数,再求份数或每份数的应用题叫归总问题。

(2)两积之和问题与两积之差问题; 剩余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在列表整理时,相应量的数据一定要一一对应,条件与问题都要看清楚写清楚。

(4)计算要细心。

篇3: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

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括号能改变计算的顺序

例1:40+60×3 40+60×3

=100×3 (错误!) =40+180

=300 =220

例2:148-48×2 148-48×2

=100×2 (错误!) =148-96

=200 =52

篇4: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

1、线段是有限长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直线是无限长的,没有端点,不可以测量。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最多可以画三条直线……

经过n个点最多可以画n×(n-1)÷2条直线。

3、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5、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上有中心、刻度线和刻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队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6、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0刻度线在左边,就看外面的刻度;0刻度线在右边,就看里面的刻度。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大角就大,叉开小角就小。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8、一副三角尺有两只三角尺,其中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45°,45°,90°;

另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30°,60°,90°

经过组合,他们可以形成的角有:15°,75°,105°,120°,135°,150°,180°能用三角尺画出的角都是15°的倍数。

9、钟面上共有12大格,共360°,每一大格30°,每一小格6°。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

例1:判断题。

A、钝角都大于90度。……(√) B、钝角都小于180度。……(√)

C、小于180度的角都是钝角。……(×) D、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E、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F、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G、周角只有一条边。……(×)

例2: 3点和9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6点整,分针、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

6:30是(锐角) 3:30是(锐角、75°) 9:30是(钝角、105°)

4:00是(钝角、120°)

10、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五标记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中,垂直线段最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2、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14、在物体的质量相同,斜面的长度相同时,物体从成45°角的斜面上滚下会滚得最远

篇5: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与复习的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篇6: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复习重点

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篇7: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复习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篇8: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复习重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

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

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复习计划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诚实与信任》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五年级英语语法复习重点

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苏教版四年级册数学与复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