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时间:2023-03-17 03:47:45 作者:荣耀199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荣耀19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韵、躁、蕴、淌

评分标准:4分,每字1分。

2.C

评分标准:2分。

3.①采菊东篱下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等,均不得分。

4.第①句,把“开始”改为“举行”或“开幕”。第③句,在“经济”后面加上“的发展”。

评分标准:4分,每题2分。直接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也可。

5.①米开朗琪罗 ②贝多芬 ③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6.(1)高兴显(未沸腾的)热水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第2个空答“开水、沸水”等均不给分。

(2)打水望影:比喻没有希望。

等火落羹:指迫在眉睫。

死挣活赖:做了错事,极力狡辩,不肯承认。

糖霜嘴砒霜心:说话好听,却心怀阴谋。指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

(3)麦子收获后邀请大家共享劳动成果的快乐、淳朴的生活情景。

评分标准:2分。其中“磨麦子做美食”1分,“请客”或“共享美食”1分。

篇2: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5分)

7.①处处都有 ②美丽素洁(洁白素雅) ③井然有序 ④各具情致 ⑤香气扑鼻。

评分标准:2分,答对2点或3点给1分,答对4点给2分,仅答1点不给分。

8.体现了槐花饼制作过程的精细,表现了母亲的能干(心灵手巧),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槐花饼和母亲的难忘之情。

评分标准:3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9.句子:“我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在心里忍不住升起来”或“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我直盯着那槐花饼,只盼着热气快快散去,好尽情享用”。眼前浮现出一个粘着母亲、急切想吃槐花饼的少年形象。

评分标准:3分。写出句子得1分,少年形象2分,意对即可。

10.从“香甜莫过槐花饼”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槐花饼的怀念,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评分标准:3分。回答“对故乡槐花饼的怀念”1分,“对母亲的思念”1分,“对故乡的思念”1分。

11.腊梅、康乃馨等。句子略。

评分标准:4分。需写出两句以上且符合句式和语境要求的句子。仅写出一个符合句式和语境要求的句子得2分。

(二)(11分)

12.水资源短缺,人类滥用水资源,污染水资源。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难以。“难以”强调了找到未受污染的纯净的河流和湖泊的难度之大,但根据上下文语境,还是有找到的可能性,而“无法”表明不能找到,与事实不符。

评分标准:3分。选“难以”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具体而形象地说明我国水荒的主要原因是污染(2分),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评分标准: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①利用处理过的工业或生活等废水浇灌。

②收集雨水,最大限度地应用天然降水。

③通过水循环处理,利用游泳场馆用水浇灌。

④引用泰晤士河河水浇灌等。

评分标准:2分。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蒙骗 / 蒙蔽 模样 / 模棱两可 荫庇 / 绿树成荫

B.差别 / 差错 间断 / 间不容发 应届 / 应有尽有

C.角斗 / 角色 连累 / 罪行累累 强求 / 强词夺理

D.蹊跷 / 蹊径 芳菲 / 妄自菲薄 恰当 / 安步当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申冤 走头无路 励精图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妨碍 养尊处优 矢口否认 道不同不相为谋

C. 编辑 梳装打扮 气宇轩昂 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厮守 混淆视听 咎由自取 麻雀虽小,肝胆具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温家宝总理 :“这不是针对某国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②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

③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要在 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遵循三个原则。

A.表明 调整 遵守 B.申明 调整 恪守

C.表明 调控 恪守 D.申明 调控 遵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B.那时,洋人凭借领事裁判权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地盘里盖洋房,开洋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等。

C.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D.1978年的夏季,文学开始复苏。当《班主任》《伤痕》等一批文学作品出现时,一向沉稳的严文井拍案而起,兴奋得几乎大呼小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首棒火炬手吴数德表示: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火炬传递参与奥运,支持奥运。

B、记者从沈阳市援川安置房建设指挥部获悉,沈阳发送至绵竹550套过渡安置房已经开始安装。

C、国足恶战连连,肩负奥运使命的国奥队也不甘寂寞。昨日,中国足协公布了新一期奥运集训名单。

D、电视剧创作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此为标准,不仅能提高文化品位,而且还能弘扬民族文化。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的诗歌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主要作品有《楚辞》、《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B.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为“临川四梦”之一,其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崔莺莺。

C.词和散曲是特殊的旧体诗。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根据曲调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D.陆游,字务观,与屈原、辛弃疾等都是爱国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其著名诗句,他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9题。

所谓“西zd立”是怎样出笼的

x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七百多年来,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x藏地方行使着行政管辖,x藏地方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在二十世纪初的藏语词汇中还没有“独立”这个词。1888年、19,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x藏的战争,企图把x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x藏军民奋起抵抗但遭失败。19,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__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x藏地方政府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清朝政府外务部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没有达到完全控制x藏的目的之后,就变换手法,开始策划把x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198月31日,英、俄帝国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把中国在x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

19,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次年,英国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x藏主权的“五条”。在遭中国政府拒绝后,英国封闭了由印度进入x藏的一切道路。19,英政府又煽动x藏当局宣布独立,提出“x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x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摘自朱绣著《x藏六十年大事记》)。但英国的图谋未能得逞。

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并提出把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7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所谓“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x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

1942年夏,x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zd立”活动。因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国民政府的严正警告,而改变原议。1947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泛亚洲会议”,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请x藏派代表参加,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x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待。经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后,会议组织者不得不加以改正。

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运入x藏,用以对抗中国解放军进藏,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诬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本国领土x藏的行动是“侵略”。同月,美国指使他国在联合国提出干涉中国x藏的提案。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阴谋没有得逞。

(记者马振华)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袁世凯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

B、袁世凯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西姆拉会议”。

C、英国政府提出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

D、英国政府提出划分“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04年英军攻占了拉萨,迫使x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因为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B、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达不到完全控制x藏的目的,就开始变换手法策划把x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C、1911年,英国政府利用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x藏主权的“五条”。

D、1942年夏,英国代表宣布x藏地方政府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zd立”活动。

9.依据原文,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一些国家和政府从历史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利用各种手段对x藏进行分裂的活动。

B、《拉萨条约》、“五条”、“西姆拉条约”等都是英国政府分裂x藏的丑行,分裂x藏的阴谋从来并将永远不能得逞。

C、中国政府在1914年7月3日发表声明:凡英国和x藏签订的文件,中国政府将一概不能承认。

D、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多次插手中国x藏,暗中或公开支持西zd立。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吏予繻 予:动词,给

B.今天下为一 一:数词,一

C.当发使匈奴 发:动词,派遣

D.干名采誉 干:动词,求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军揖太守而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还当以合符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且盐铁,郡有余藏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是济南人,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觉得他是个奇才,就与他结交,终军就作揖跟随太守去了。

B.御史大夫弹劾徐偃矫制大害,依照法律应该判处死罪,皇帝下诏询问终军的意见,终军认为应该加以惩罚。

C.终军因为不熟习金革之事,所以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就主动请缨。

D.皇帝派遣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作为汉朝的诸侯国前来朝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1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共23分)

1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3分)

(2)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3分 )

(3)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3分)

15.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①—②题(8分)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上阕“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结合诗句分析每一小句分别刻画了怎样的情景,这三句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答:

(2)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6.填空。(任选六空作答,每空1分,共6分)

(1)苏轼的黄州之旅对于苏轼的达观人格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此时的他, 既有“人生如梦, ”的感喟,又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的豪情,当然,也有过“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的超然。

(2)南渡后的李清照在“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的家庭缱绻中,走向了国破家亡的离乱,“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风一变,倍感沉痛。

(3)辛弃疾词善用典故,如∶“想当年,金戈铁马, 。”再如:“凭谁问, , ?”

(4) ,景行行止。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哀 蝶 迟子健

⑴我童年时曾是扼杀蝴蝶的小妖魔。大兴安岭有一种俗称“大马莲”的蝴蝶,深紫色,羽翼上有点点赤金的颜色,它比一般在花间翩跹的蝴蝶要大上好几倍,雍容华贵,飞起来姿态娴雅,美得令人炫目。这种蝴蝶不大喜欢徘徊花间,它们通常是在林间的草地上翻飞悠游。我和许多女孩子那时最热衷的事便是用衣服罩住这种蝴蝶,将它捉到手中,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间簌簌抖动的时候,我们便将它在掌心拍死,然后在蝴蝶的蛹上插一颗图钉,将它按到白纸棚的灯畔。晚上拉亮电灯,哗地一照,灯畔那一圈已死的蝴蝶便栩栩如生了。那时我究竟扼杀了多少蝴蝶,已经无从计算了。只知道那些蝴蝶过不了多久就会像落叶一样脱离纸棚,落下来的自然和泥土融为一体了。

⑵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颤来传达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带来的。折断它的羽翼,它便丧失了传达美的能力。艺术的羽翼同蝴蝶一样是华美而脆弱的。比如一幅名画,它可以在欣赏它的人面前呈现丰满辉煌的羽翼,给赏画的人以一种心灵的沟通和震动,但同时,一把意外的大火会使它化为灰尘。比较而言,陶器的羽翼才算最为坚硬,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都无法伤害它的本质,即使深埋地下,陶还是陶,所以陶才是最能成为中国的象征,才经久不衰。

⑶我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应该把伟大的艺术品放入坟墓保存。因为展览大厅明亮的光线会使一幅画改变颜色,人的浑浊的呼吸会伤害画的神经。但是如果创造艺术是为了让它进坟墓的话,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精神的交流呢?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我们无法得到梵高身上的一片指甲,但他的向日葵却比地球上所有开放的向日葵都灿烂、明亮和忧伤;我们无法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根头发,可他的音乐的羽翼将在漫长世纪的空中低回,并且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一代的人。所以我不再做把艺术品放入坟墓的梦想。我们庆幸人类的先知,他们创造了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等的艺术形式,他们向我们传达了已逝世纪的辉煌与宁静,喧嚣与平和,他们艰难地扇动着艺术的羽翼,告诉我们战争、和平、瘟疫、繁华、颓败等等人类曾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承受并延续着这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因为艺术的羽翼既长久又脆弱,它很可能在飞向某一个世纪的途中而彻底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创造这艺术的人的名字也一同沉沉地消失。但这些担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会有艺术的羽翼飞向未来的天空,它仍能给人带来生存以外的惊喜和慰藉。如同童年时我在苍茫的暗夜中哗地拉亮电灯,能看到那美丽的蝴蝶一般。

⑷大约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悲观的文章《谁为这个世界送葬》,大意是说忽然一日想到如果人类全部消亡了,这个世界不复存在了,能最后为这个世界送葬的是什么?我说是大地上翻飞的画卷、四散的书籍、破败的琴和空旷的建筑。当一颗流星最后一次划破天幕,它会看到大地上我所设想的壮观场景,没有比这种送葬更动人的了。

⑸ 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其实缘自内心深处对艺术深深的痴迷和渴望,也可视为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激励。于是,艺术会为这个世界送葬成了我深信不疑的一个真理。人死后暴露出的白骨是那么千篇 一律,可人的心灵创造出的艺术光华却又是那么斑斓夺目。这样想来,艺术的确是完善人生的一种途径了。

⑹当我按住蝴蝶,当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间轻轻颤动,我还会扼住它的呼吸吗?虽然我知道蝴蝶不经我的手早晚也会成为泥土的一部分,但现在我的心还是为二十几年前的过失而颤抖了。能够让羽翼震颤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然那羽翼又有何用?静止千年的美,也抵不过飞翔一瞬的美更动人心魄,因为后者是一种流光溢彩的美。所以我深深祈祷艺术的羽翼不要轻易被人折断,让它自由地颤动并且深入人心吧。同时,我也愿意在这遥远的北国,深深地向着极北的童年生活领地鞠一躬,哀悼那些毙命于我掌心的蝴蝶。

(选自《我的世界下雪了》)

17.文章主要写“艺术”的话题,开头却细致描写“我”童年扼杀蝴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18.作者认为艺术的羽翼同蝴蝶一样华美而脆弱,结合原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9.作者曾经异想天开地认为应该把伟大的艺术品放入坟墓保存,后来为什么又否定了这种想法?(4分)

20.试简要分析文章以“哀蝶”为题的好处。(6分)

六、(10分)

21.运用名人名言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6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

生命就是。

22.新闻工作者在拟新闻标题时往往灵活运用各类修辞手法,从而使标题呈现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试从下面体育新闻标题中任选两则,说说它们运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4分)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占旭刚夺金的台前幕后(《解放日报》悉尼奥运新闻)

②大战尼日利亚 铿锵玫瑰“含苞欲放”(《扬子晚报》悉尼奥运新闻)

③何英强有惊人之“举” 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南京日报》)

④女曲,你大胆往前走(《人民日报》(悉尼奥运新闻,“曲”指曲棍球)

七、(60分)23.作文(60分)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据统计目前有近十万人不幸遇难,但是生命宝贵,我们热切地期待生命的奇迹:60岁老太太被困196小时获救,2名被困216小时的幸存者获救,绵竹被困266小时的老人获救,绵竹8名工人被困16天获救, 33岁男子被深埋139小时获救,61岁老人被埋140小时获救,映秀幸存者被埋179小时获救,……这是此次地震中流传最广的几大“生命奇迹”。废墟之中,人性闪亮,昭示着我们民族的坚韧和顽强,历尽劫波,我们仍然坚守希望。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篇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每小题3分

1.C

2. B(A走投无路;C梳妆打扮;D肝胆俱全。)

3.B(申明,郑重说明;表明,表示清楚。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恪守,严格遵守;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4.A(画地为牢: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拍案而起:形容奋起反抗。)

5、C(A.修饰不当,“更多地”应放在“参与”前。B.后半句杂糅。 D.成分残缺,“弘扬……文化精神”。

6.D(A.《楚辞》非屈原一人的作品,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B.崔莺莺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文学形象。C.长调、中调、小令是根据词的字数多少来分的。)

7.B(是英国政府,不是袁世凯迫使。)

8.B(A原文x藏地方政府官员,不是x藏地方政府。C不是1911年,是其次年。D是x藏地方政府宣布。)

9.C(一概不能承认的有前提限制。)

10.B (形容词, 同一的)

11.C(A项中第一个为代词“他的”,第二个为语气副词。B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C项中“以”都可解为“用、拿”。D项中“且”都是连词,前者表递进,译为“况且”,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却、反而”。)

12.D(①表达其求取官职的信心。②表达冲锋陷阵的心愿。③表达要求出使的心愿。④说明自己不熟悉军事。⑤“请缨”是投军报国的决心。⑥是行动,不是心愿。故凡有①④⑥任何一项者,均不选。)

13.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14.(9分)

(1)(3分)徐偃认为大夫走出疆域之外(执行公务),有关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疆”1分,“安”“存”使动用法1分,大意1分)

(2)(3分)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坚”“锐”1分,“当”1分,大意1分)

(3)(3 分)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 “缨”1分,“羁”1分,大意1分)

15.(8分)

①“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每小句1分)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1分)

②答案示例: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4分,只写“对举”“对比”“比较”,而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能从其它角度如反语、比喻等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

16.(6分)

(1)一尊还酹江月,一蓑烟雨任平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

(3)气吞万里如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高山仰止

(5)落霞与孤鹜齐飞

17.(4分)文章开头以童年捕杀蝴蝶引入,由蝴蝶的美巧妙地引出艺术的美,使行文转入对艺术的思考,(2分)首尾呼应,由哀蝴蝶而哀艺术,行文严密,浑然一体,(2分)。

18.(4分)蝴蝶的华美在于斑斓的羽翼,它也因此招致了人类的捕杀,它是脆弱的;艺术的华美在于精神的价值,但它可能因天灾而毁灭,也可能因人类的私欲而消失,它也是脆弱的。(2分)二者之间有象征、比喻、对应的关系。(2分)

19.(4分)创造艺术是为了让人类进行精神交流。(2分)静止千年的美,也抵不上飞翔一瞬的美更动人心魄,因为飞翔的美是具有流光溢彩的美。(2分)

20. (6分)“哀蝶”为题 好处有三:以蝶喻艺术,构思新颖奇特。(2分)笼罩开头结尾,结构谨严。(2分) “哀蝶”实为哀艺术,更为爱艺术,喻示中心。(2分) ( 以上各题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21.(6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名人、名言、体现内涵各占一分,每句3分)

22(4分)①引用项羽诗为题,扫悲凉而赋予新意,表现出势不可挡的非凡气概,引用熨帖,富于激情。

②运用借喻,形象表现了女足战前的昂扬的英姿。

③运用双关,“举”既指何英强打破一项世界记录惊人的举动;又暗扣“举重”这一体育项目,“举”字呈现动作气势,给人壮美感。

④运用呼告,表现出对女曲的鼓励期盼之情。

(指出修辞手法1分, 分析表达效果1分;每句2分,共4分)

23(60分)作文评分标准参照辽宁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认为他是奇才,就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节后就离开了。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终军说:“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丢下布帛就走了。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命令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大夫走出疆域之外(执行公务),有关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皇帝下诏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集会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独断行事;现在天下同一,到处都应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的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帝一定加以惩罚的。”徐偃理屈词穷。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示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低能,在外交方面缺少经验,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军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篇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

1.C(2分) (A、“戛”应读作“jiá”;B、皑应读作“ái”;D、犷应读作“guǎng”。)

2.B(2分) (A“颤粟”应写作“战栗”;C“剽捍”应写作“剽悍”;D“提心掉胆”应写作“提心吊胆”;)

3.D(2分)

4.B(2分) (A应在句尾加“阶段”;C删去“也参加了抢险救灾”;D删去“不”。)

5.研究性学习:(6分)

(1)“关爱动物”(四个字概括)(1分),反映的内容有:我国动物的生存状况在人的影响下日趋艰难;我国民众保护动物的意识逐渐加强但依然需要进步(1分),各种动物保护活动正在展开。(1分)

(2)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1分)

(3)出台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动物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强化动物保护的教育,让这种意识走入课堂;设立动物保护日等。答两点得满分。

6.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2分)

7.默写诗文名句(9分)(每空1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故水潦尘埃归焉。

③独坐幽篁里

④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岐王宅里寻常见

⑥红杏枝头春意闹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篇6: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8.《聊斋志异》蒲松龄(2分)

9.D(2分)(攻击敌人)

10.(4分)

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在诱惑敌人。

11.面对邪恶势力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邪恶势力在正义和勇敢面前终将毁灭。(2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12.斯科特一行人在返回途中悲壮牺牲(1分),人们纪念这几位英雄(1分)。

13.这是对斯科特和他的妻子而言,他深知自己将死的命运,而这意味着自己将与妻子永别(1分),而他的妻子也将失去丈夫(1分),这对于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14.斯科特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念(1分)。因为他的即将死亡使这一切想法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1分)。

15.议论(1分)。这是对斯科特的崇高赞誉。斯科特虽然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得到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就是“伟大的悲剧”。

16.曼声吟哦(é) 芬芳馥(fù)郁

17.【甲】以兰多对艺术、自然的态度和作者对自然、诗的态度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将诗歌作为内心的重要追求与最高艺术形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乙】承接上文“美丽的任务”,并引出下文对诗人的褒奖与羡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丙】引出下文关于到达诗境的途径是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18.这里的“第一个声音”指的是微风拂过花朵所发出的声音,说它是“诗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里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19.诗给人章更有人性化特征,大树的形象也更亲切生动,(1分),暗示出母亲(家长)对子女无私之爱的主题。(1分)带来纯美自然的意境(1分);诗使人热爱自然、享受生活(1分);诗使人的内心充满想象,世界更精彩(1分)。

20.不好,因为题目“诗和我”将“诗”放在“我”前,突出了诗对作者的重要性(1分),更好地表现了我对诗歌的喜爱和看重(1分)。

21.男孩:自私,现实(1分)只知索取,不懂回报(1分)

大树:无私奉献,不计回报(1分)爱孩子、善良、谦逊(1分)

22.B

23.“尽力”和“最后一截”写出了大树使尽最后的力量也要满足男孩,体现出大树对男孩真挚无私的爱(1分)(1分)

24.这里大树喻指母亲或家长(1分),使文章更有人性化特征,大树的形象也更亲切生动,(1分),暗示出母亲(家长)对子女无私之爱的主题。(1分)

25.表现男孩悔过或者仍然贪得无厌都可得分

篇7: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3分

Zi zhan su gu sheng que

二、14分

终于 世界 展现 辉煌 金银 总数 骄傲

三、12分

水塔 发芽 先锋 说话 阵地 保密

搭起 惊讶 蜜蜂 脱衣 陈列 蜂蜜

四、13分

1、6分 传 传说 仍 仍然 粉 粉红

2、3分 图书馆 飞机场 电视台

3、4分

五、6分

1、现在 2、正在 3、美丽 4、美好 5、经常 6、往常

六、10分

1、2分 例:商场的衣服一打折,就有许多人来购买。

2、2分 火红 铺了一层红地毯 漂亮

3、6分 (1)那么多的书,你不能一下都看完。

(2)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你怎么能数清呢?

(3)你怎么能用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篇8: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七、19分 每空1分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望庐山瀑布

2、百分之一 百分之九十九

3、向导 天空 南边 北边

4、人要人帮,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5、古老 年轻了 长长 美丽 银光闪闪

6、例:周是一个平易近人,和百姓心连心、同甘共苦的人。

八、8分

1、1分 3

2、2分 小乌鸦对妈妈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找食物给您吃,就像小时候你照顾我一样。

3、3分 例:小乌鸦,你知道妈妈把你养大很辛苦,知道感恩,知道回报妈妈,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4、2分 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妈妈老了,我也要好好照顾妈妈。

九、15分

例: 小金鱼

我家玻璃鱼缸里养着两条小金鱼。它们特别可爱!

小金鱼的头是三角形的,长着两个圆溜溜的眼睛。小嘴巴一张一合的,常常吐出很多小水泡。安静时,我还能听见金鱼吐水的声音呢!它们全身通红、密密的鳞片整齐地排列着,闪闪发光。尾巴好像透明的大纱裙。身子两边的鱼鳍像船桨一样划来划去,前后摆动,灵活地向前方游去,可好看了!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范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202

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英语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