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兔兔兔兔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云洞岩游记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云洞岩游记散文,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云洞岩游记散文
云洞岩游记散文
云洞岩是福建漳州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素有“闽南第一洞天”、“福建第二碑林”、“丹霞第一洞天”、“闽南第一碑林”的美名!山中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四十余处,历代各种形体的书法题刻二百余处,这些题刻很多都刻在悬崖峭壁上,故又称“摩崖百刻”。
“云洞岩”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头: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
周末放假,我和两位好友相约一起去爬云洞岩。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云洞岩风景很不错,只是一直没有亲自去游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游览云洞岩。我的两位好友虽不是本地人,却去过几次云洞岩。所以这次的“向导”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是由他们带路。云洞岩距离市区有8公里,乘车近一个小时才到达云洞岩。车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冲着云洞岩景区来的,所以到站的时候车一下子空了许多。
刚下车,就远远看到一个地标式的大石头,刻着繁体“云洞岩”刚正有力的三个大字,石头后面还有拓碑文。不远处还有一个竖得高高的碑刻,碑身上端端正正写着“漳州云洞岩风景区”八个大字。其实“云洞岩风景区”不仅有云洞岩景区,它还包括岭兜山、瑞竹岩、长山、大石这四个景区。从路口到云洞岩的大门有大概一公里的路程,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在路边摆着正在蒸的盐鸡叫卖。盐鸡是云洞岩出了名的“特产”,大概的做法就是把一整只鸡拔毛除杂,洗得干干净净,放在撒满盐的大鼎里蒸,蒸出来的鸡味道纯正,香嫩可口,是一道独特的美食。漳州其他地方也有盐鸡,但据说在云洞岩这一带的盐鸡是最正宗,最出名的!
走了约有十分钟,就到了云洞岩景区的大门。四根石柱支撑的开放式大门,三层青瓦,飞檐的尖角向上勾起。仿古风格,气势宏伟。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风格相仿的小门。大门正对着的,还有另一个规格一样的门,四个门方方正正分散地围成一个方阵。倘若再加上烟雾的效果,就会给人置身天庭的错觉。走过大门,有一个池塘,由一座曲曲折折盘桓的石桥、一小块突出水面的陆地以及一座精致的石拱桥连接到对岸。往里走大约十几米还有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好似与之前的池塘相互贯通,但水质明显更加清澈。水里有许多红色、白色的鲤鱼游来游去。
从边上平整的人工石道经过这个池塘,就要准备开始爬云洞岩了。没有经过精心磨平的长石条砌成的石阶,出现在眼前。这些石阶很多都是夹在两块巨石中间,盘桓曲折。巨石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自然孕育而成。云洞岩有很多历代各体书法题刻,云洞岩的“摩崖百刻”汇聚古代楷、行、草、隶、篆等书体,如今成了研究古代书法风格、古代书法形体的一块宝地。爬了十几个石阶,就看见“万石庄”书写工整、独具韵味的三个大字,现代人按照凹进去的线条涂上一层红漆,字迹就更加醒目。沿途的石刻更是数不胜数,各具风格,别有一番韵味。
万石庄再往上走有一个分叉口,一条通往隋唐遗址,那里有一面镶刻进岩石里的墓碑。另外一条是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上走,沿途可以见到“鹤空”、“鹤皋”等石刻。爬山不知山有多陡峭,往后看才知有多方才走过的路有多险峻。
爬了大半个钟头,总算到了半山腰。看到路标,这才知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名叫“鹤室”,左手边是“圣母亭”,右手边是“佛母殿”。同行的两个朋友之前就去过“圣母亭”,要在“佛母殿”停留,我便自己一人过去瞧个究竟。“圣母亭”在另一个小山头上,隔得也不算远,中间就用一座石桥连接起来。石桥连接大山这头的地势比较低,先要下几层石阶。走近才发现,这石桥旁边还有一个类似远古时期的天然石室。石室由外边的两块大岩石“支撑”起来,岩石上还用草书刻着字。仔细观察了一下,其实就算没有这两块大岩石,石室的天然构造的强度,足以包容这小小的石室,几百年不变样。走进一看,浅浅的石室居然还有石桌和石凳,可细看这石桌石凳太工整太平滑,像是现代人刻意放进去的。置身于其中,有种古人修炼时,与世隔绝隐居山中的幻觉。走出石室,又有种回到凡尘俗世之中的感觉。这让我想起那句话: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走过石桥,就到“圣母亭”,亭子由六根柱子和瓦顶组合,瓦顶的六个飞檐“勾心斗角”,亭子下有三个台阶。用石条构成的栏杆把小山头围成一圈,把亭子围在中间。往下俯视,能够看到山腰岩石上的石刻,而十几米高的陡崖也让人不寒而栗。眼前的视野开阔,可以想象古人在此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佛母殿的石门上刻着“卧石餐霞”四个字,门内石块砌成的石台上,刻着“凤台”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凤台前放眼望去,大半个漳州都收罗眼前。凤台上神殿梁檐上雕刻着龙凤,甚是精美。后边岩壁的高处刻着“苍翠千层,桑田万顷”八个大字。到了“佛母殿”的后面,便有两条路可选,一条通往“一线天”,一条通往“风动石”。我和两位朋友决定先去“一线天”,再去“风动石”。又要开始爬,先前的十几个石阶比较险峻,石阶的面不是很宽,着力点小,台阶与台阶之间间隔还比较大。只能一边紧抓着旁边的铁链栏杆,一边看着脚下的石阶,踮着脚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上来。过了这一段,之后的台阶就比较好走。接着我们爬到了距离“一线天”几步之遥的一个平台上,拿出之前备好的食物,补充能量。这时还有不少游客爬上来,到了“一线天”之后,又往回走。一名游客向我们打听:到“一线天”是不是就没有路走了。我的朋友说,“一线天”是过不去的,“一线天”只在山的这边。有点失望,但我还是好奇地上去看了看,果然一线天在两个山头之间,但不是贯通的。往天上看,确实是山头中间“天然一线”。
短暂停留之后,我们便回到山腰的“佛母殿”,往“风动石”的方向去。去“风动石”的人很多,而且正值周末,很多都是亲戚朋友结伴而行。依旧是凹凸不平的石条构成的石阶,依旧是陡峭的岩石和险峻的路。一路上说说笑笑,忘却了旅途中的疲倦。朋友对我说,我们之前走过的路还不算什么,等下的“路”才算真正的陡峭!我说,有什么好害怕的,什么样的.路没走过?可是到了朋友说的所谓“路”的时候,我才有点后悔之前说的话,因为这样的“路”确实不好走,或者可以说这根本不算是“路”。那是凿在平坦岩壁上一个个分开独立的有点倾斜的凹槽,凹槽不仅浅,而且不宽,一次只能踏一只脚。想两脚同时踏在一个凹槽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很危险。这些凹槽若不是双手借助旁边那条结实的铁链往上攀,一个不平衡就有可能摔下悬崖。可见这些岩壁有多陡峻!而且爬这段路是不能有太大的歇息,得一口气爬到顶。这些凹槽的数量不是十几个,而是几十个。我不敢往回看,生怕自己看到陡峭的崖壁,导致头脑眩晕,更怕看到后头攒动的人群。每往上爬一步,走过的那一个凹槽,后面的人就紧跟着踩上来。等我快攀上顶的时候,有两个不明情况的女生想从这条“路”往下走。前面往上走的人跟她们警示这样行不通,这“路”只能上不能下,一次只能走一个人。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原来山的另一头还有条路,一般从那里下山。
经历了这个最惊险的环节,我们终于到了云洞岩的另一景点——“风动石”。这里不仅有人叫卖盐鸡,有人扛着某品牌啤酒的旗子在做广告,还有向导带着旅游团来参观,甚是热闹。不远处便是“风动石”,那石头上题着风动二字,旁边还有一排比较小的诗句。我和好友站在“风动石”前合影留念。有好事者试图推了推“风动石”,发现没在动,于是质疑“风动石”是否真的会“随风而动”。一个小伙说要在“风动石”的某一个点用力推,就可以看到石头在动。说完就开始找那个点,找到之后用力一推,果然石头微微动了起来。这让我顿时有所感悟:有时我们很努力,很拼命,但是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有用。而方向对了,有时只要稍微努力便能成功。旁边的游客还担心这石头会不会哪天掉下去了,有人笑着答:“你这是杞人忧天啊!”
再往上走就到了云洞岩的最顶端,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两块大岩石,有一块好似是大耳朵镶刻在岩石上,岩壁上有古人留下的一篇游记。耸立的岩石顶端有人工刻意筑上去的小塔。据说,往上扔硬币如果没掉下来会有好运降临!山顶的边缘只用一条粗粗的铁链围起来。许多人在这里合影留念,有的人甚至坐到铁链上,铁链晃动,像是“荡秋千”,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有个上了年纪的大爷更加胆大,竟然坐到铁链外的斜坡上,旁边放着一个水壶,望着远方好像在思考什么。在山顶上,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危险了,看着都心惊肉跳。另一块岩石比较平坦,且有砌上石阶,方便游客到上面去。等我们到攀上这块岩石,不敢太靠近岩石边缘,因为这里没有防护措施,底下便是悬崖。往远处眺望的时候,漳州尽收眼底。有点遗憾的是,由于天气因素,远处的景色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之中。坐了半个多钟头,临近中午,爬上这块岩石的人越来越多。场地变得有些拥挤,于是我们决定下山回去。
下山的路在另外一头,没有之前走的陡峭、险峻、曲折。整条路都是用长石条铺好的台阶。石阶和之前一样是粗糙的凿刻,下山的时候还是得小心谨慎,不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崴到脚。在危险的时刻都不放松警惕,到安全的时候更不应当放松戒备。这正是“上山不易,下山也难”!山的这一面也有很多刻在石头上的字,例如“得朋”、“梁仙”、“劲松”等!还有“仙樵洞”、“诵芬亭”等文化古迹。到半山腰时,只见一块石头仿佛是从别处“飞”过来的,牢牢地立在平坦的岩壁上,微微倾斜着,好似下一秒就会滚落山涧!这便是云洞岩有名的“飞来石”。经常有游客在这里拍照合影。快要到达山底的时候,突然觉得眼前很熟悉,像在哪里见过?经朋友提醒,方才醍醐灌顶——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只是地理方位不同,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眼前还是上山时看到的那些景色。
登云洞岩,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让我切身体会到中国古代书法的博大精深。置身于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而孕育出来的云洞岩美景,会让你忘却世俗的烦忧与苦闷。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这是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
篇2:云洞岩
云洞岩在福建省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
目录概述景区景观景区交通概述云洞岩,原名石壁山,坐落漳州龙文区蔡坂村,距漳州市区10公里,海拔280米。相传隋开皇年间(581年―6)有潜翁隐居于此,养鹤其中,常有鹤鸣,因得“鹤鸣山”之称。据地方志记载:山上有石室,深广一丈见方,天将下雨时,云从洞里冒出;雨霁天晴,云又收回洞中,故名“云洞岩”,因山上有一石洞,深广各丈余,每当天将降雨,云雾即从洞中飞出,雨过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又俗称“洞仔岩”。1月19日起,景区正式免费开放。
景区景观景区东起江东桥,西至长山水库,绵延十几公里,方圆二十二平方公里。景点多而集中,均沿着国道324线漳州迎宾路段北侧的岐山和鹤鸣山山峦上一线摆开。景区由云洞岩、江东桥、邺山讲堂(黄道周讲学处)、瑞竹岩、石室岩、聚奎岩和万松关等景点组成。景点山多、石奇、林茂、洞幽、泉丰。九龙江西溪和北溪环抱着景区,山光水色,绮丽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俱佳。
月峡
是由几块巨石垒成的石洞,左右相通,洞内一泓寒泉,洞顶豁开咫尺。中秋子夜,月经中天,照进洞顶,射到洞内泉上,泉水又把月影返映到洞内峭壁上,形成三个月亮,故名月峡,又称三月峡。穿过月峡,左边巨石上留有一个深深的脚印,便是仙人迹。东边是“一川风月”,游客可在此烹茶吟咏,纵览江山风月。
瑶台
是云洞岩的胜迹之一。五代,怪道人许F在此留下“许F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瑶台附近有晒衣台、云根洞、留仙榻等景点。还有千人洞,为古人避难之所,洞口狭窄,匍伏始得入,但洞室宽广,可容纳千人。风动石,是山顶岩盘上的桃形巨石,用手推之,兀然而动,堪称奇石,被载入宋《方舆胜览》一书。
云洞岩月峡
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烈曾隐居此石室。蔡烈乃琼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人品极高,归隐云洞后,在山中讲学。虽是一布衣,从学者甚多,称为“鹤峰先生”。四方学者,来访日增。云洞岩的声誉也日高,名贤题刻也日见增多,遂成为闽南一处著名的碑林。 云洞岩最早的石刻,要数五代时怪道人题的“许腊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据《名胜志》记载:“许腊自称高阳人,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岩人不能及处,题曰:‘许腊自峨眉寻偃月子到此’。”
闽南第一碑林
浙江鄞县人丰熙,弘治已未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讲读学士。嘉靖初因议礼忤旨,谪戌镇海卫(即今龙海)。从此他足不履公门,日以讲学为事。嘉靖丁亥十月,慕蔡烈名来访云洞,留连半载忘返,留下不少墨迹。山中有两处巨型摩崖石刻,其一便是丰熙的《鹤峰云洞记》,详尽介绍了云洞胜迹。另一处是考功林达的.《鹤峰云洞续记》。还有丰熙的题刻“霞窝”、“仙梁”、“得朋”“风动”等处,和朱熹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位大家的书法,已被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选入多页。 云洞岩寺院左近的“鹤室”,即是潜翁养鹤处,也是蔡烈隐居处,室内有篆字石碑:“蔡鹤峰先生神位”,壁上还刻有一段《易经》。离“鹤室”数十步,便是蔡烈的墓。安林仑有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极力称赞蔡烈的人品。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已发现的石刻有200几处,其中有大字题刻,诗、文、联语。。从五代到清道光年末,不少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又有草书,篆书,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如宋代朱熹,明代丰熙,考功林达,方伯周瑛,尚书陆完,郡守张鹏,古文学家王慎中,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等,都在此留下题刻,行、楷、草、篆诸体皆备,琳琅满目。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许F寻偃月子至此”的题刻,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柱峰百丈峭壁上的“搔首”二字,每字二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丰熙的《鹤峰云洞游记》石刻,全文1100多字,概述云洞奇观,文章高古,书法遒劲。云洞岩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奇石、怪洞、烟云是云洞岩三绝,加上摩崖题刻,都是游赏要点。 至于云洞胜景,前后两《记》皆有详载,不必赘写,只有“千人洞”值得一提,洞深莫测,口狭窄,匍伏始得入,是前避乱之所。胡梅诗云。“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丰熙诗云:“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因此,云洞岩也是一处旅游胜地。漳州民间有四季旅游谚语曰:“春游紫芝,夏游云洞,秋游白云,冬游石狮”。
景区交通漳州市区有1、23路公交车,每五分钟一班车。厦门、漳州、泉州均有专线车抵达,厦门、漳州专线车(漳厦线)每五分钟一班车,往来游客可直抵景区门口下车。
篇3:漳州云洞岩游记作文
漳州云洞岩游记作文
云洞岩在下漳州高速路口或走国道经过漳州江东收费站延着迎宾大道再3-4公里就到了。路口有一龙文塔很醒目。
给了景点门口买甘蔗妇女十块钱,她就帮我们四人带入门口,省了门票40元。山下有好多餐馆可以吃饭还可以唱简易卡拉OK 。一路台阶而上二十分钟就到半山腰,这里有好多买盐鸡和盐鸡蛋的,是云洞岩的特色。你可以买鸡蛋尝尝。很香,是农家自养的.。至于盐鸡你可以在下山时在买比较方便,大概十多块一只吧。接下来的行程就有趣多了。先要进千人洞。此洞为当年土匪(此土匪非彼“土匪”)开会聚集的地方,可容纳几百号人,故称千人洞。洞口有一老人要我们交五
块钱租手电筒说是今天停电,里面没有灯光。我以为他想宰人故没租就冲进去了。洞随大,洞口却小。低头小蹲进入洞头,眼前一片漆黑。迎面吹来一阵阵凉风,手扶石壁慢慢走几步,借着打火机和个别石缝透过的光线,依稀看到洞内情况。心中正乐着没被老人骗走5元。忽听同伴尖叫一声。原来是洞内摆着几个木偶道士,同伴由于洞内光线不好碰到“道士”给吓着。再往里走十米后发现没路。看到右上方有光线就决定爬上那快巨石看看。费了好大劲上了巨石后才发觉巨石下面是悬崖。不幸的是打火机温度太高烫到手后掉到石缝里了。这下可让我懵了。前方无去路,没有光源很难下巨石。同行一女友直喊要回家。我才后悔当初要租了手点筒就好了。天无绝人之路。同伴趴在石头上想试着找回打火机,摸到石头右侧有些土。我试着用一只脚轻探那片松土,居然能站住人。隐约前方有微风吹来。我猜可能有出口才会有风。我硬着头皮往前摸索一步碰头一石头。石头边沿很光滑。伸手顺势往下摸,发现是空的。蹲下发现有一缕光线。原来又是一个洞口。正在犹豫间。洞外老人已拿节能灯带着一批游客过来往洞口进去。我们也赶紧跟其身后进入洞口。过了五分钟就走出千了洞了。总算是出来了,我直跟老人说对不起。他冷冷的说:别高兴太早,前面一线天长度50米,很乍。你这胖子要小心。我刚放下的心又提起来。果然不出所料,一线天很狭窄,和武夷山的一线天很象,但是是是露天的,两边高耸的石壁象是被神剑劈开的,中间仅流30公分左右的缝。我把包给了同伴,拖下外套,侧身慢慢移动。走到一半,肚皮
上已挫了不少沙石,同伴告诉我实在不行就踹一脚帮我过去。哈哈。经过八分钟的瘦身运动终于通过了“一线天”.带着刚才的激动我们一路小跑冲上山顶。哇,真酷,九龙江口尽收眼底。山顶上还有一块风动石。绝对比东山的棒。
对了,上山要带瓶水。过了千人洞后就没有买水的了。要一直到山顶风动石旁。会有个阿伯每天挑饮料上来卖,而且价钱比山脚下便宜。下山后买上一只盐鸡直冲江东而去。去那干嘛,当然是吃江东鲈鱼喽。
篇4:漳州云洞岩
漳州云洞岩 -资料
云洞岩位于龙海市步文镇,距漳州市区10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一石洞,每当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待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故名云洞岩。相传隋开皇年间,曾有潜翁隐居山上养鹤修道,山下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云洞岩海拔280米,山上布满花岗岩石,奇形怪状,层层迭迭,构成无数幽深石洞和奇特的山石风光。最大石洞为千人洞,最高石峰为天柱峰。还有一线天、月峡、风动石等景观。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摩崖石刻比比皆是,行、草、楷、篆各体兼备,琳琅满目,共150余处,
资料
最早的是五代时期的“许昔寻偃月子至此”题刻,至今已1000余年。在天柱峰百丈峭壁上,刻有“搔首”二字,每字2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的《鹤峰云洞游记》石刻,书法遒丽,全文1100多字,为国内碑林所罕见。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云洞岩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处题刻。明代道学家蔡烈也曾在此隐居著书讲学,现尚存蔡烈墓及碑亭。
篇5:游玩云洞岩作文
周末,我、妈妈和她的几位同事一起去云洞岩玩儿。我们乘着汽车,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在云洞岩的山脚下,我往上一看,不禁大叫一声“哇!这山可真高呀!”我忽然发现,这山犹如一位老爷爷,他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云洞岩游玩!”看到这儿,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开始爬山吧!”她点了点头,应了一句“嗯,行”,于是,我们就走过那座弯弯曲曲的小桥,开始爬山。
前面的台阶比较好走,我们很快就到了半山腰。忽然,两块巨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中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好像是一位神仙拿着一把硕大无比的斧头把一块巨石劈成了两半,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为什么叫“一线天”呢?原来呀,站在这通道里往上看,原本一望无际的天空一下子变得只有一条缝儿那么宽了,因此得名:“一线天”。我算是几个人中比较瘦的一个,侧着身子勉强过去了。其他人可没那么容易,拉拉扯扯了好一会儿,才过去了。其中有一个特别胖的,前边拉后边推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给拉过去,过这“一线天”呀,可真够麻烦的!
挤过了狭窄的“一线天”,要钻千人洞了。这千人洞啊,洞口虽然不大,洞里头可宽敞着呢!我们进了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借着洞口的光,我发现,这千人洞大得出奇,足足有十几间教室那么大。由于洞内太黑,我们只能靠着墙壁摸索着往前走,生怕从哪个地方蹿出个妖魔鬼怪什么的来。
摸索了好久,我们终于走出了千人洞。又花了大概半个钟头的功夫,我们登上了顶峰!那风动石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人担心它会掉下来,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想想看,它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多少地震的侵袭,可它不依然好好地站在那儿么,每当微风吹来,它便晃而不坠,真是奇怪呀!
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望了一眼云洞岩……
篇6:作文云洞岩导游词
云洞岩风景区的主峰海拔280米,景区规划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5平方公里,分为云洞岩、岭兜山、瑞竹岩、长山、大石五个景区。多为丘陵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适宜游览。
五代时期的“许碏寻偃月子至此”在云洞岩题刻,北宋绍熙元年,理学家朱熹出任漳州知府时,曾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等题刻;明代嘉靖年间,太儒蔡烈因在此研究《易经》并开坛讲学,人称“鹤峰先生”,仙逝后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鹤丘”碑亭;还有明代的丰熙、周瑛、林达、林魁、姜麟、王慎中,清代的杨道泰、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沈宗仁,以及近代的溥杰、弘一法师、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等历代名人均留下了宝贵的题书刻字[2]。
1991年,云洞岩风景区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景区内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的龙文区,云洞岩所属的步文镇大部分村划归龙文区管辖;8月,福建省政府委托省建设厅审核批准《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明确景区的规划总面积为12.6平方公里,并布局云洞岩、岭兜山、瑞竹岩、长山、大石五个景区(点);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篇7:云洞岩作文450字
云洞岩作文450字
云洞岩方圆22平方千米,海拔220米,这里石洞奇特,怪石嶙峋,崖刻如林,处处引人入胜,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游云洞岩,从停车场踏上石阶顺山势石级而上,一路便可欣赏到千姿百态的摩崖石刻,有的像一只凌空展翅的雄鹰,有的像翩翩起舞的仙鹤。路边的青松翠柏也不逊色,郁郁苍苍,远处岩顶的楼台亭阁若隐若现。
云洞岩有数不清的`美景胜地,有仙岛、寒泉、仙人迹、一线天、千人洞、风动石、听泉崖、瑶台等景观。如果您到云洞岩游玩,有两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令人流连忘返的一线天和千人洞了。千人洞是云洞岩最大的岩洞,洞深数十米,洞内宽敞,幽静阴凉。走进千人洞,顿时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仿佛迈进了哈尔滨的冰窟似的,真是“不到千人洞,枉到云洞岩。”出“千人洞”,一块巨石挡住视线,只见巨石裂开一线,长达数十米,仿佛利斧劈开一般,叫“一线天”。如果想从这过,只得挺胸收腹,变成“肉饼”才能过去,啤酒肚的人就面谈了!嘻嘻!漳州云洞岩可谓人间仙境,假如没有云洞岩,漳州必将因此而逊色许多。
四年级:叶翰升
篇8:作文云洞岩导游词
云洞岩风景区的主峰海拔280米,景区范围18.1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水量1560毫米,无霜期为330天,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云洞岩地处环太平洋地质构造带,其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晚期(距今0.8~1亿年),那时地幔顶部的岩浆多次侵入到地壳中,经历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多次海侵海退,随着地壳上升,受到长期的风化、侵蚀、剥蚀之后,构成别致多姿的花岗岩地貌。云洞岩花岗岩地貌独具一格的山石景色,有别于周边的荒山秃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座山从山麓到峰颠,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垒成的。
云洞岩的花岗岩可分为四个单元景区:
1.上部顶峰,以水平节理发育的片石、孤石构成的云根洞、风动石等。
2.西坡,以垂直节理较发育的花岗岩构成许多夹缝式形态为特征的景色,如石壁、石柱(得朋石)、一线天。许多花岗岩石柱如擎天大柱直插云霄。
3.南坡的陡峭山谷里,从上滚落的大大小小的石蛋型花岗岩,重重叠叠构成众多幽深的洞室,有狭小的石隙、有开敞的大洞厅、有山岩突兀、明暗相连,迷宫式的石洞。
4.北面是三峰山,以花岗岩形成的石林、石柱、孤石为特色。站在岩顶上眺望江河山川,就像将军居司令台,激起指点江山之感。
篇9:作文云洞岩导游词
云洞岩风景区内山、水、林、泉、岩、洞、寺兼胜,云洞岩属典型的晶洞花岗岩地质地貌,有大小40余处花岗岩洞穴景观,又有历代名人学者留下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法题刻200余处,且兼备诗、文、联、记等文体,还有多处宋代石亭、石井和明代的石碑楼、名人墓葬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的题刻。唐代许碏,明代理学家蔡烈、丰熙、周瑛、林达、林魁、古文学家王慎中,清代杨道泰、马负书等历代名人均有留迹于此。云洞岩主要景点有三月峡、仙脚迹、瑶台、千人洞、一线天、风动石、鹤丘等五十余处。“云岚烟雨”、“雄峰危石”、“山壑幽洞”、“摩崖石刻”为景区四大特色景观
云洞岩历来以丰富的摩崖石刻景观著称于世,摩崖石刻赋予了云洞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见证了云洞岩成为理学名山的历史,也丰富了龙文“海滨邹鲁”之称的的文化内涵。历代众多理学名家、学者云集于此,留下200余处宝贵的题刻。据官方网站显示,摩崖石刻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书法爱好者研究理学和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月峡是云洞岩景区的一大奇观,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刻“溪山第一”的巨石后有个小峡谷,峡谷中一泓清水,清澈见底,涓涓细流,久旱不涸,每逢中秋月夜,天上一轮圆月映入水中,水中之月又照映在石壁上,遂成三月纷辉奇观,故又名“三月峡”
丹霞岩穴胜境,闽南第一洞天。洞中旷望深邃,曲径通幽,明暗相间,是夏日避暑佳境,元代诗人胡梅有“天生岩穴受千人”的诗章。明代弘治状元、翰林学士丰熙题刻鹤峰游记中“有洞可容千人”的描述,故名千人洞。山洞自然屏障成为古时军事防御坚固堡垒
★ 东岩寺游记散文
★ 莲花岩行记散文
★ 北海游记散文
★ 老屋游记散文
★ 华山游记散文
★ 东瀛游记散文
★ 南湾游记散文
★ 云水天地散文
★ 落泪玲珑云散文
云洞岩游记散文(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