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zhengyi5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南湾游记散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南湾游记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南湾游记散文
南湾游记散文
从北门下山,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行,通过峡谷中的曲折小道,便来到了宽广的马路。与上次不同的是树儿抽出了新芽,嫩黄色的小芽上泛着点褐色,有的大一些的芽儿已显出青绿色,好像在炫耀自己已经长大,已不是“小孩子”了。一棵棵嫩绿的小草也探出尖尖的小头,像精灵一样可爱,互相手牵着手,给荒芜的山坡披上了青色的外衣。毕竟是初春,山坡上还露着些褐色的肌肤,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和煦的微风依然在轻轻地吹,明亮的阳光依然持续地照,只是感觉到更暖融了,天空依然是那么的蓝,天边的白云似乎更白了,望上去是那么的刺眼,远处几只乌鸦在路边悠闲的觅食,与漆黑的马路是那么的相衬,转过几个山脚,便来到了去南湾的路。
乘着无限美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又来到了浉河边,难道是鱼儿冬眠还未醒来?抑或是集体绝食?几乎没有钓鱼的人,就是那水中的健将野鸭也没了踪影了,但这是真的吗?“春江水暖鸭先知”啊!更何况悠悠流淌着的水面上,还有几个渔翁在熟练地驾驶着自己的小船用网捕鱼。难道是调皮的鸭子在和我捉迷藏?虽然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有些耀眼,我还是抓拍了两张老翁捡鱼的画面,继续前行。
一阵微风吹来,凉凉的,爽极了,紧张的气氛一吹而散,映在眼前的是一个方正的池塘,池塘的正上方有一座用木板搭成的小桥,很简单,但很别致。桥的正下方是溪流,池塘里的水不多,但极清澈,潺潺的水流泛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伴着哗哗的水流声,透明的水流卷集成一个个晶莹的漩涡。
满塘的荷花,碧绿的茎,碧绿的叶,圆盘大的叶片上一条条暗白色的纹路直通茎干,这大概是莲藕的血管吧?叶子里的水珠,在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摆动,好像贪玩的孩童在荡秋千,又是如此晶莹剔透,如此的可爱。而如扇如伞般的荷叶正好为鱼儿遮雨避阳,可爱的鱼儿在那儿尽情地嬉戏玩耍,上蹿下跳。叶子的上方是一朵碗口大小的荷花,一片片白色的花瓣顶端微微嵌着点红晕,簇拥在青绿色的莲蓬周围,浴头大小的莲蓬的脸上长满了大眼睛,是那么的迷人,又是那么的诱人,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有些还未长出莲蓬的荷花含苞待放,那淡黄色的花蕊像一个小姑娘的脸,害羞低着头,是那么的诱人;亭亭玉立的莲花既不蔓不枝,也不花枝招展,只是每当风儿吹来,它都会如女子般翩翩起舞,展示出自己婀娜的身姿,来回报大自然的馈赠与眷顾。
顺路往前走,进入了卵石小道,一颗颗晶莹的卵石,如珍珠般镶嵌在水泥小道上,踩上去感觉软软的;迎面而来的是十二生肖的雕塑,砖红色的石雕虽然已泛青黑,有些破损的痕迹,但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是那么的可爱,它们静静地蹲坐在方正的石台上。有低着头故作深沉、挠头思考的猴子,有昂着头仰天高歌、勤奋打鸣的公鸡,有埋头打鼾、长眠不醒的肥猪,有勤勤肯肯、甩尾打鞭的老牛,也有面目狰狞、扯嗓狂叫的大黄狗,更有威武凶猛、气势威严的老虎……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连忙与它们合影留念,好像它们是大明星一样,一个也不能落下!静静地迎着微风往前走,一阵哗哗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好大一片翠绿的竹林啊!一片片修长的绿叶吹出嗖嗖的口哨声,茂密的竹林遮挡住了阳光,形成了阴森森的“黑洞”;一棵棵挺拔的竹子互相搀扶着,好像年过古稀的老人,大概如雨后春笋一般发育太快了吧?
越过竹林,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春的气息更浓了,使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一朵朵洁白的泛着红晕的桃花,一片片花瓣包裹着微黄的细丝般的花蕊,像一家人在呵护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也来凑热闹,拍打着薄如蝉翼的翅膀嗡嗡地对着花儿私语,好像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桃树下面是一团团如荷叶样式的小草,青春的草儿紧贴在地面上,似孩子般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偶尔的一两株野菊花也开在妖艳的桃花下,幼小的花瓣对视着太阳无语,金黄色的小花面对如此伟岸的太阳竟有些害羞了,默默低下了头;最惹人喜爱的是形如喇叭的花儿,半蓝半白的花朵没有其它色彩,也不加渲染,宁静地生长在绿油油的草坪中,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妖娆的姿态,好像大自然特意安排点缀着这缤纷的世界。
如地毯般的草坪上,人们摆放了餐具、烧烤箱,烤着香香的肉串。望着缕缕的青烟和那大包大包的零食,听着欢乐的.笑声,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对面的聚贤亭里坐着几个在此歇脚的路人,他们谈论着春的诗意、春的奇妙,就像是在做文章一样滔滔不绝,语句是那么的优美,词藻是那么的华丽,像是春的赞歌。
穿过大理石阶梯,奥运五环像一扇门矗立在方台上,看到这五色的圆环,想到了它代表了五大洲的和平团结,想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想到了“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这句奥运之父的至理名言,想到了“小巨人”姚明,想到了令亚洲骄傲的刘翔。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黑色闪电——欧文斯的身影,他那黝黑的皮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谱写了四次破五项,平一项的世界记录的神话,而这位超越风速的“闪电”,也永远载入了史册。
跨过长长的石桥,便来到了南湾湖的后山,在这空旷寂寥的大山上,除了看似老态龙钟的枯树之外,竟没有一丝青绿,丝毫没有春的气息,也许是“一山分两季,十里不同天”吧?没想到在这里是如此的经纬分明。临近山的一侧是水库的大坝,于是沿着窄窄的山道攀到了半山腰,随后跨上了神往已久的大坝,庄严宏伟的大坝如长城般横跨南北两岸,宛如天堑变通途,大坝是很宽的,似强壮的汉子张开双臂拥抱来自四海的宾朋,紫红色的大坝上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微风袭来,顿时清爽了些许。啊!大美南湾已在我的脚下,站在这大坝顶端可以俯瞰整个水库,而且后面的村庄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人们在坝上或三五成群地聊天,或蹲坐在岩边晒太阳,有的情侣手挽着手悠悠地散步,令人羡慕,也有自恋到卖萌的自拍者,还有被眼睛景色所折服只顾拍照的人,比如,像我。
放眼望去,我仿佛进入了海的世界,宽广的水面一望无际,几只水鸟轻轻的掠过湖面,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泛起涟漪,碧波荡漾,清澈的湖水环绕着朦胧的雾气,辽阔的水域与蓝天相接,与白云相映,不远处的小岛上郁郁葱葱,碧绿的草在阳光下显得油亮了许多,一棵棵灌木肆无忌惮地生长,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铜镜,倒影着美丽的小岛,恰似果盘里的一块点心,又如碧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近处,一颗颗碎石布满整个滩涂,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在宽阔的滩涂上嬉戏,或在湖边泡脚,或捡起石子打“水漂”,有的甚至牵着漂亮的大风筝不停地来回跑,还有的画家坐在简易的折叠椅上写生,时而观察时而思索。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快艇,几个人同坐一艘快艇,在辽阔的湖面上穿梭,如疾飞的海燕在大海上翱翔,拍打着翻滚的浪花畅游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
不远处,一对穿着西装和婚纱的恋人坐在游艇上,洁白的游艇荡漾在湖中,慢悠悠地漂浮着,雪白的婚纱,在太阳的照射下如极光般耀眼,岸边专业的摄影师拍摄下了这充满诗意的浪漫时光……
篇2:初识南湾散文
初识南湾散文
初识南湾酒店,一掬心中绿。淡绿、油绿、翠绿、碧绿、鹅黄绿、鹦鹉绿,亭亭如盖,名展风姿。
这里过去是一片荒沙野地,杂草、仙人掌、野菠萝簇簇丛丛。如今,一位天涯子民的后裔,一个普普通通的原邮电职工,乘着改革开放的惠风,以坚强的毅力,果敢地在这不毛之地上掘营出了幽静、雅致、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记得他在密锣紧鼓的兴建时,请来了海口国际环保艺术公司,经过一番周密创意的“绿色构思”大量移植了亚热带异木奇草丽花,为酒店的空间抹上浓浓新绿。
南湾酒店,座落在美丽的三亚湾畔.它占地2万平方米,六层主楼,建筑风格掘美.既有豪华的客房,舒适的中西餐厅,也有扑朔迷离的歌舞厅,多功能的会议中心等五星级标准的硬件设施.主楼后面有赤墙赤顶的14幢别墅,稀疏有致的裹藏在绿海中,周围种上了绚丽花卉.当你推开明亮的门窗,扑鼻的清香能沁透肺脾,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相互媲美。鹅黄的、月白的、桃红的、紫贵的……浓装素裹,瑰丽多姿.正月的迎春,二月的山茶,五月的攀枝,八月的九里香,九月的黄菊……凑在一起,踩着时令鼓点四时迎风绽放,把酒店喧闹得春意澜珊,生趣勃发。
纵观整个环境,树木葱葱,青草茵茵,花开馥郁,花影摇窗,确是度假休闲的极好去处。我认为,春在这里是常客,有空儿多来这里走一走,把一个夏天抛在了脑后,听听林木脉博的跳动,听听歌德老人的声音:生命之树常绿!当是一种城里人潇洒惬意的享受呢。
听郑先生说,这家酒店的绿化、美化、净化是够上档次的。为了突出一个“绿”字,共耗费400多万元,荟萃了200种近珍贵的树木花草,没经修剪的留下了“稀、奇、古、怪”的自然野趣。
在导游的指点下,我们观赏了老态龙钟的古榕,上千年的龙血树,先花后叶的`乔木刺桐,果实味甜的神蜜果,触一枝颤动全树的紫薇,茎腹凸鼓的大王棕,“一寸三弯”的榔榆,树姿优美的南洋杉,野生分叉的椰树、槟榔等.至于花草的品种那是更多的了。如三亚市花三角梅、东南亚“移民”卡提拉,百岁龄的鸡蛋花,迎风摇曳的散尾葵,浓绿油亮的紫罗兰,高雅富丽的旅人蕉,还有芳姿庄重的兰、炳蔚啼血的杜鹃和居家不可无的秀挺竹子等等。林林总总,绮绮丽丽,让人在观赏其外在美的同时,可以寓情花木,陶冶性情,启迪心灵.
这里,值得一讲的是椰子树和槟榔的风韵.椰树,可谓琼岛人的骄傲.想起它那挺拨的英武形象,想起在酷暑盛夏它献给人们的浓荫与清凉椰汁,想起它顶飓风抗暴雨的性格,让人忆起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然而,南湾酒店引种的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椰树,而是一苗椰树长到几米处却分叉出双枝的椰茎。或是同一旮旯的发达根部,竟然突兀凌空挺立着9棵椰树,形成了一群体的高撑起一小片天空.听导游说,这是一个椰子同时萌蘖出来的,叫作联体椰。
与椰树相比,槟榔显得更多的是秀气,更多的是女性风姿.
大家兴趣勃勃地转悠来到游泳池,这里又是一派新意境:池是新筑,水是新泉,山是新绿,亭是新姿。草坪中,一泓弯长的水池,因了底部、内壁贴着蓝色瓷砖,盈盈洁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碧绿如蓝,清沏见底。这泓清水犹如一节舒缓的美妙动听的音符,可以征服那些红男绿女的情怀。
仰望那依池耸立的约四层楼高的人造假石山亭,只见流泉从磊石涧喷出,几番迂回曲拆飞泻下,时而安详,时而暴戾,汨汨涓涓注入泳池里,那石岩峭壁上茵出的缕缕青藤野草,露出了新绿的容颜,装点了明媚的春天。
自古来,石头的运用是中国园林造景的主要手段.导游告诉我,这景点的天涯石,皱透漏瘦,峥嵘奇崛。经石匠刀斧削切后相欹、相抱、相忱。有洞可通,有阶可登。听了述说,大家循着50级石阶登临石山亭台。此时此刻,我伫立于水榭亭台上,呼吸着一尘不染的新鲜空气,耳闻轰响的飞泉声,当是到了一个清凉幽静的禅境似的,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我可以悠闲成山了,可以明丽如水了,可以揽月若仙了,这才是旅游的心情呵!
好一家如花似锦的酒店。让我们一起寓欢愉、猎奇、知识、情趣于浪漫的闲假中吧!
篇3:南湾湖游记作文
在国庆期间我与家人一起去信阳的南湾湖游玩。我们是黄昏时到达信阳的,第二天早上顾不上旅途的疲惫就去观赏南湾湖了。
碧水
望着无边无际、水平如镜的湖面与连绵不断的山峰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这里的水真绿啊,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这里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茶岛
我能随着观赏的人群,登上了观湖船,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在微风的吹拂下,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茶岛似乎也在水中移动,近了,近了,只见峰峦耸立、瀑布直泻、溪水蜿蜒,风景优美而又壮观。茶岛可真是一座迷人的岛啊!
鸟岛
游览过茶岛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坐船游向鸟岛,当我踏入鸵鸟园时,一只鸵鸟竟恶作剧地撒气尿来,吓得我与妹妹惊叫一声,慌忙的逃走了。鸟林中还有翱翔的白鹭,灵巧的金丝鸟,美丽温顺的孔雀,雪白的天鹅,笨拙的鸭子……。鸟岛是一座欢乐地岛。
猴岛
山上的动物们更是野性十足,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或土地上蹦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当我们吃水果时,猴子们竟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出,吓得我们忐忑不安,谁知他们竟然抢起食物狼吞虎咽的吃下去了。猴岛是一座洋溢着笑声的`岛。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我才恋恋不舍地与南湾湖挥手告别,这次游历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篇4:南湾湖游记作文
七月十五日,爸爸妈妈带着我、还有爸爸的同事去信阳旅游。十一点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安排在负颖龉葑∷蕖V形绯怨饭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开车去了南湾水库。
导游安排我们先坐船去茶岛。坐在船上,因为船向前行驶,所以迎面吹来一阵阵的风,我顿时感觉到无比的凉爽。这时对面有一艘马力比较大的船从我们的侧面驶了过去,湖面上就起了一阵阵波浪,使我们的船一摇一摇的,真好玩儿呀!
终于到了茶岛,沿着铺了石子的小路到了岛上(旁边种着好多的茶树),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画眉衔子”――一只漂亮的画眉鸟,嘴里衔着一颗茶树的种子。我们继续往上走,看到了一尊石膏雕像――苏东坡端着一杯茶。旁边有一个小池塘,我还在小池塘里洗了洗手和脚,凉快了许多。
最后我们上到了一个高高的阁楼上,上面可凉快了,从上面往下看,可以看到:一个大石碑上面刻着“茶苑”,旁边是一片茂密的茶树丛;还有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阁楼上,我们凉快了一会儿,我们就从茶岛下来,去了鸟岛。
导游告诉我们,鸟岛上有很多蚊子和小飞虫。很快,我们就来到了百鸟园,这里有很多珍稀鸟类:孔雀呀、珍珠鸡呀。在百鸟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用手摸着一只小鹅,让爸爸给我照相,大白鹅好想不愿意似的,伸嘴就啄爸爸,爸爸连忙躲开了,这时大白鹅昂起头,冲着天空大叫几声,好像在说:我胜利了,我胜利了。
天快黑了,我们从鸟岛下来回负颖龉萘恕
篇5: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
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
距陵水城南14公里的南湾半岛上有一个猴岛,岛不大,却声名远播,就因为它是我国惟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5年,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曲折的海岸线却长达10公里。山上大小岩洞无数,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林木成荫,花果飘香,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猕猴生息繁衍的理想乐园,也是生态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岛上除畜养珍贵野生动物猕猴外,还有水鹿、小灵猫、豹猫、水獭、xxx等近20种兽类;鸟类有海南鹧鸪、戴胜等近30种;爬虫类有蟒蛇、蜥蜴等。
本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猴岛曾先后遭遇两次毁坏。1965年建立猴岛保护区时,只剩下5群约100只猴子。7月,猴岛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海南陵水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把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建设猴岛主题公园。由于近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山更青,水更绿,猴子的数量已由1995年的18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29群,2500多只。近年来,猴岛公司又开始对野生猕猴进行驯养,化野性为机灵,让活泼好动而又灵性十足的猴子登台献技,使生态旅游更富欢乐和情趣。至今已有4群已被驯化成功,可供游人观赏。
去猴岛可乘跨海索道。从三特公司上缆车,全长2300多米的索道先是缓缓地跨越海面,海风夹着雨丝,一阵阵地侵袭着并无遮挡的缆车。头发湿了,接着衣服也开始湿润起来,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寒噤,而探索猴岛的雅兴却也因此而更加炽烈。探身俯视索道下的水面,粼粼波光中,养殖珍珠的网箱围成了跨海长堤。细雨迷蒙,挡不住往来穿梭的小船,勤劳的人们正不停地忙碌在越来越浓重的雨雾中。越过绿色深沉的海面,索道坡度陡然升高,缆车的运行速度也似乎加快了许多,原来缆车已经进入南湾半岛开始攀越高山了。从空中往下望,南湾半岛的景色真好,山峦起伏,林木苍翠,缆车行进在绿色的梯阶上,仿佛闻到了林木的清香,花果的芬芳。过了峰顶,缆车便缓缓向下滑行,不一会就到了公园的大门口。
一进门就受到猴子仪仗队的热烈欢迎。只听一声哨响,原本在地上嬉戏玩耍的七、八只小猴急急忙忙奔跑过来,举着红旗列队欢迎游客的.到来。看来猴子够聪明的,驯养员说列队五分钟,时间一到,猴子们便迫不及待地一哄而散,也不管驯养员如何千呼万唤,任凭那旗子、横幅乱掷一地,顾自打闹玩耍在一旁。猴岛真是猴的世界,山坡上,树林间,草地上,触目皆是猴子的身影。猴喜群居,性又好动,真个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或是在树丛中急速奔走,或是在树杈上攀援窜奔,也有的在弥陀坐像前的空地上向人乞食,或三、五个,或一小群,来来去去好不忙碌。在进入猴岛之前,游客即被告知:手提包要锁上,手也不要插在口袋里,唯恐猴子误以为有食可吃而蜂涌上前。
在猴岛,最有趣的无过于观看猴子的表演。先是看马戏表演,那是在一个露天的“剧场”,舞台不太高,台前就是一排排的观众席。一声“演出开始”,猴子们就连袂登台表示欢迎,有拉横幅的,有放鞭炮的,有骑车的,有翻筋斗的,欢呼雀跃,气氛十分热烈。接着,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猴儿们各显神通:又是高跷,又是秋千,又有车技,又有迭罗汉,还有山羊背着猴子过独木桥,节目煞是精彩。只可惜天不作美,细雨蒙蒙,观众们已难以安坐,台上的猴儿们也因为台面打滑,接二连三地跌倒爬起,但仍然继续着它们的表演,尽管“演员”是猴,人们还是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看完马戏表演,已是大雨如注。幸好猴子的另一场表演是在室内进行的。兴许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猴子家庭的表演场所比露天好不了多少。一个用竹竿和椰树叶搭起来的茅亭,四周空空旷旷,屋顶也是百孔千疮。如果是在烈日当空的晴天,或许可以挡一挡炙人的炎阳。而在雨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里面则是流水淙淙从天而降。座位上尽是积水,观看演出时只能撑着伞围成一圈站着。好在猴儿家庭的表演引人入胜,淋湿了衣服似乎也没人抱怨。这个猴子家庭由祖孙三代组成,“家庭”的组成肯定是“硬性搭配”的产物,但经过驯化的猴儿倒是很配合。列队,点名,相互之间的辨认都是自自然然的,没出一点差错。
随着驯养员的指挥,活泼的猴儿们表演了投篮、骑车、荡秋千、爬树、摘果子等节目,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可能是表演的时间长了一点,项目多了一点,小猴子桀骛不驯的天性终于“露了马脚”。驯养员让它投篮,它却赖在地上不动,还伸起了懒腰装着要睡觉。当驯养员挥起鞭子大声呵责它时,它竟一跃而起,抓起驯养员头上的帽子往地上掷,小猴的恶作剧引出了满场的哄笑。小猴更是洋洋得意,满场欢蹦乱跳起来。下不了台的驯养员挥着鞭子佯装要打小猴,小猴东蹦西窜地躲避着,猴妈妈却忍不住跑上前去拉住鞭子不放,骨肉之情表演得淋漓尽致。游客也为之深深打动,响应着为小猴求情,人猴共演了一场“放下你的鞭子”的新剧,热烈的气氛也达到了高峰。
篇6:网游记散文
网游记散文
折腾了一天的贝贝此时已酣然入梦,鼻翼微动,与爸爸略显粗重的鼻息一唱一和。小镇的夜晚还算宁静,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经过玻璃和墙壁的过滤,如同幼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伴随人们安然入梦。夜晚将小镇变成墨黑的海,小而温馨的家是其中一个港湾。想到这里,紫萱忍不住微笑,为自己还不算差的想象力。自小她就是个爱幻想的人儿,应该归功于那时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有从不曾远离的老友——书。邻居家叔叔是一名老师,孩子与紫萱年纪相仿。一天去他们家玩,突然对那个高大的书橱发生兴趣。她清楚记得捧在手里的第一本书是《作文通讯》,有些字并不认识,但这没有妨碍她看下去。孩子的世界大同小异,她一口气看完了,同伴们的叫声也充耳不闻。与书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她像勤勉的渔人,只要在当时条件下能搜罗到的,无不悉数收入网内。她曾经在语文老师的葡萄架下将正午的太阳读到落山。她曾经在家住山腰同学的院中囫囵吞下整本《中国古代神话》,起身时,只见秋阳下枯草满目,似乎有什么东西击中她幼小的心房。多少年过去,她才明白,那幅画面有荒凉,也有悲壮。她经常想起这个情景,多像一则寓言。生命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粒草芥,却仍然要抗争,似乎自己的神话有别于芸芸众生。
“讨厌,不和你玩了!”儿子的呓语惊醒了陷入回忆里的紫萱,为他盖好被子,轻轻打开电脑。这是爱人送给她的礼物,很多时候他还是懂她的。苛刻,小肚鸡肠,女人的通病她也间歇性发作。想到这里,紫萱笑了。如果有下辈子,做个男人也好,唯一的遗憾是不能穿漂亮的裙子。她浏览最多的是文字性网站,看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绝不亚于现实生活。偶尔发些小感想,或在有感觉的空间博客里留言,由此认识了一些人。这种认识仅限于网络交流,对于见网友这种形式,她采取中立态度。形式是相对人来言的`,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本无可厚非。闲散时间有限的她,更喜欢通过文字认识他们。喜欢写字的人气味相近,紫萱对此深信不疑。她欣赏那些率真有血性的写者,那些男子或女子是从尘世里逃逸的精灵,让她看到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兴致来时她也会敲打些散乱的字句,偶尔会沾惹些小是非。过于女性化的网名有时会招来不便,照猫画虎,后来她模仿一个女网友以假乱真,倒也痛快。有利必有弊,为此,有同性信以为真,几欲卷入桃色**,文字也害人,可见一斑,差点为此戒掉网络。懂的人懂,不懂的人自是不懂。写字是一种思绪的梳理,情绪的释放调整。想来算是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吧。有时不免脱离轨道,几行字,一篇文,一首音乐,一幅画,一条新闻或旧闻,不经意触动尚未钝化的神经,或勾起几近湮灭的记忆,平静和缓或激越昂扬的文字流泻水到渠成。对于紫萱,文字是表达,更多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人交谈多浮光掠影,与自己交谈时常让她有意外惊喜。思路逐渐清晰,芜杂的枝叶让路,主干向上伸展,让她看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过程让她着迷。尘世里行走,人心浮躁功利居多。她喜欢阅读那些清明温暖如莲的文字,不灼热亦不薄凉,适宜映照这承载万物的人世。席慕容写诗文时,随时响应儿女的呼唤,紫萱没有如此的才情与定力。更多时候,她在安静的夜晚会晤她的小嗜好。不过是嗜好,她自知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来培育它。搁笔多年,指头都生锈了。或许多年后,她会为所爱的人们,用心写一部长篇,写写亲人朋友甚至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在记忆衰退之前,手指还未僵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紫萱最近停在一个新网站,相比以前驻足过的网站,这个风气相对纯正。他们或思想成熟,或情致婉约,或见解独到,对待如她的门外汉态度令人敬佩,看来暂时结束漂泊了。想起自触网以来种种,不免心惊。也许她落伍了,追不上世界奔跑的脚步。黯然决然离开,愧对好友挽留,最主要还是清醒的知道,有些事情不适合自己。如果不争强好胜,岂会自取其辱,咎由自取罢了。大山里的野孩子,不缺少旺盛生命力。她是蚯蚓,是壁虎,劫后总能重生。只是再不是原来的自己,疤痕自己了然。馈赠自是有的,自己的权益绝不退让,这恰是生活中紫萱的致命伤。北国的风光四季分明,她生于雪花飘飞的季节,凛冽冰雪也是她喜爱的。紫萱,平凡而心存梦想的女子,是你,是她,也是我。矛盾的统一体,竟有如此温婉娟秀的名字,老天偶尔也会看走眼,想到这,她又笑了。
篇7: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
我们大理是一个旅游城市,经常有欧美国家的外国人来这里旅游。
他们穿着牛仔衣、牛仔裤,骑着自行车,戴着头盔,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或穿行于各大风景区,或穿行于大理的大街小巷。
累了,躺在路边休息一下,喝口清水,吃一点自带的干粮。
困了,就地打开帐篷,睡了。
在大理旅游的老外,很少见他们开车,也很少见他们进大饭店、进大酒店。
我们大理也是个文明之邦,经济虽然还有点落后,但也经常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来这里留学。
他们出门经常走路,穿着当下大理不怎么流行的中国服装,咋一看还以为是晒黑了脸的中国农民。
他们经常挤公交车,在公交车上还经常看见他们给别人让座,但不管是老的、少的,怀孕的,只要是别人就都给让座。
最有趣的是他们在农贸市场买菜的时候,他们也会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有时还会偷偷地多拿一根葱一个青辣子什么的。
受朋友之拖,我也帮老外租过住房。
依我的想象,出国旅游、出国留学应该是挺有钱的,家里没有百万家产谁敢出来也出不来啊,他们应该是租那种豪华的和价格高的公寓。
但是我错了,他们喜欢租那种最旧的老公房和农家院,有的`还是泥巴地面或土巴墙,这不仅仅只是喜欢中国的落后吧!
在大理,看的老外多了,接触的老外多了,总有一些感受。
他们崇尚简约,内心平平淡淡的,生活简简单单的。
他们崇尚务实,过自己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不做给别人看。
篇8:游记散文
游记二则散文
拾级而上——隰县小西天游记
位于吕梁山脉南段的山西省隰县,有座寺院叫小西天。
许多人对西天都心存一种好奇感或神秘感,一是觉得西天非常遥远;二是西天有一种天国境界。
正是这个原因,每当我在209国道上驱车路过隰县时,路旁闪过的那幅醒目的小西天旅游广告总使我萌生一种想进去瞧瞧的冲动。这敢叫“小西天”的地方,肯定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终于有一天,雨后初晴,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气温宜人,恰又驱车路过此地,便临时决定进寺游览,看看这里到底是何方圣地。
从停车场出来,顺一条溪水往里走,不多时便到了寺院脚下。
小溪在这里被人为截断,形成了一个池塘做寺院的放生池。
驻足仰望,寺院似乎很小。山巅处的树丛中凸起的几顶中式庙宇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小西天竟是一座小小的城堡,与想象中的西天相差甚远。此山名为凤凰山,不高也不伟。山展两翼左右伸出,真如凤凰展翅般将寺院环绕其间。
石阶山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清风拂面,槐香扑鼻,有几只灰喜鹊在林中来回啾啾穿梭,倒也惬意。只是有一位戴茶色水晶眼镜的算卦先生一直跟在身后喋喋不休,说我的面相不仅是吉人天相,还一生都大富大贵。我估计,若掏钱让他真算,那我很有可能堪比真龙天子。呜呼,几乎煞了游兴。
将进山门,见一盲人席地而坐,衣衫污浊,眼凹无神,举钵乞讨。我心生怜悯,便顺手往盲人那只装了一些零钱的钵里放了一张十元纸币。谁知那盲人不瞎,敏捷地将十元人民币挑出装入衣袋,倒惹得身后算卦先生对我酸溜溜地一声坏笑,拂袖而去。
佛门净土,竟有如此龌龊之人,悲也!
山门乃一隧道,红门白洞,匾题“小西天”。楹联为:“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使人立觉进了此寺就功德圆满之感。
穿过隧道仍拾级而上,左侧一道红墙遮挡深堑,右侧便是小西天院墙。到了寺院主门,横匾题有“道入西天”。意为进了此门,便是西天也!寺院依山势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共分上下两院。
下院的主殿是无量殿。无量,“无梁”也,即北方窑洞式穹顶建筑。这里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的楹联有些意思: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甚”在山西、陕北一带方言中当“什么”讲,如一些时代潮人已将其改为“神马”,可见这是某些山西人对佛理的`感悟。
从下院再抬步拾级而上,便来到上院。上院的正殿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建有文殊殿和普贤殿。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贴金泥塑举世闻名,是这座寺院的精华所在。
步入大雄宝殿,顿觉眼前金光灿烂。天宫楼宇错叠,仙凤祥云缭绕,神珑佛龛,奇花异木,珍禽走兽,菩萨神灵,飞天乐伎等满目泥塑和悬塑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交口赞叹,真乃一派人间理想仙境。据说该大殿共用了七公斤黄金制箔,分贴在泥塑胎上,才有了如此效果。小西天由此得名,使人们逐渐遗忘了它的寺名,这寺院原本叫千佛庵。
此殿还有一神奇传说,就是终年不用清扫也毫无蛛网虫迹,绝少灰尘,实为一方人间净土。当地人的解释为此殿为西天佛国一偶,因而这里不会有人间凡尘。
游遍全寺,这小西天寺院确实不大,一个“小”字恰到好处。
来到寺院高处小憩,遥看东方新县城高楼鳞次,国道上车水马龙,突然感到,西天与人间原来如此之近,只有这一墙之间。
临风遐想:西天或有或无,或大或小,原本都是一个理想境界。人生或长或短,或名或庸,也本是一个生命轮回。佛本诲人无欲无望,但凡辈皆有理想,只要像游小西天一样,拾级而上,一级一级踏实走到高处,不管结果如何,也算不枉来人世一场。
草堂烟雾——西安草堂寺游记
西安市西南远郊的秦岭圭峰山北麓有座古刹,名为草堂寺,在佛教界中颇有些名气。
草堂寺坐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的皇家园林逍遥园内。后秦国君姚兴于弘始三年(4)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弘扬佛教,并在园内建寺供鸠摩罗什译经。因罗什的译经室以草苫盖顶,故得名“草堂寺”。
鸠摩罗什在住寺期间,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梵文经典系统地译成汉文佛典,对汉传佛教影响甚广。后有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佛教三论宗。另有高僧请鸠摩罗什译出《成实论》作为祖典,创立了成实宗。二宗皆尊鸠摩罗什为始祖。古日本的一些僧众也以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而创立了日莲宗并延续至今,由此草堂寺便成了“三论宗”“成实宗”和“日莲宗”的三宗祖庭。
记得自己在一次阅读鸠摩罗什和唐玄奘这两位三藏法师不同的《心经》译本时,心未入定却想入非非,遥想当年玄奘大师初入佛门,恐怕也是以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典的译本为始受启蒙的吧?
然而,普通大众对草堂寺的印象,多半是因这里曾是关中著名八景之一:草堂烟雾。
烟雾,香烛烟雾加水汽也。寺内西侧有口水井,据传早年有水汽不时地氤氲而出,与寺内香火混合缭绕成雾霭之气,使古朴庄严的草堂寺时常隐匿在云遮雾罩之中,凸显一种神秘感和神圣感。久而久之,“草堂烟雾”便成了三秦大地人们津津乐道的关中著名八景之一。
据地质学同行解释,草堂寺位于秦岭山前构造地质断层附近,地热丰富。寺内烟雾井实为地热泉水上溢,形成水蒸汽四处弥漫,加之该寺早年香火极盛,烟雾缥缈,二者混合便造就了“草堂烟雾”奇观。
我曾问过当地一些老人,他们皆知草堂烟雾,却都没有亲眼所见。可见草堂烟雾之景已受地下水的变化而时过境迁。
新世纪初之春,有朋自沈阳来,不亦乐乎。我陪友人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浏览了道教圣地楼观台后返程将近草堂寺时,我随口介绍起了草堂寺,谁知勾起了一行朋友的盎然游兴,车子随即便拐入了去草堂寺的岔道上。
来到寺前,已近闭寺时分,山门前冷冷清清,售、验票的工作人员也不知去向。
一个“静”字概括了此时草堂寺的幽境,倒更显出寺院的神圣之感。窥觑寺内,古木森森,竹翠花盛,佛殿肃穆。遥望远处,烟雨朦胧,秦岭逶迤,云锁圭峰。突然感觉,如今虽没有了草堂烟雾,这雨中游寺也能多少体验出一些草堂烟雾的另番感觉。
一行人在山门前踟蹰片刻,便大胆往寺内走去。
我领朋友们先依次浏览了造型精巧且典雅的钟鼓楼、威严与慈善(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左右分列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并存的天王殿。天王殿的楹联“大肚中包藏世界;一笑后吐出乾坤”颇有韵味。细细品来,觉得比它处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楹联更具佛理。
在碑廊前,一行人在一块唐太宗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碑前驻足良久。碑上诗云:“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读诗遐想,人们都说佛教倡导四大皆空,行云流水,潜心修行,普度众生。但汉传佛教的兴衰,历来都与当朝执政者的对佛教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联。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各类宗教带来了大好时光。绝大部分僧人不用风中雨里四处化缘。固守一寺,置旺香火,自耕其田,也可衣食无忧,静心修佛。由此可见,虽然佛法无边,但多少都受着凡世间因素制约。草堂寺自南北朝建寺以来,寺院兴兴衰衰,香火寥寥盛盛,便是一个很好例证。
大雄宝殿的楹联为:西域第一师,墨蘸圭峰烟雾井,九州法雨;东瀛八百万,心贴太水玉石塔,四海和风。此联充分体现了草堂寺在佛教界中的特色和地位。
游览了大悲殿和卧佛殿后,一行人便转到了西苑的烟雾井前。
只见径旁一亭下正中有一六楞鼓形石罩,从石罩上方碗口大的窟窿往井底看去,只觉得井内黝黑,井底似有似无。
小小井口,何能冒出漫天水汽遮天避寺?还真需转动脑筋,发挥无穷想象。想必是沧海桑田,桑田沧海,都是积小变而大变,奈何人生苦短,只能见证历史巨变的某一瞬间。
此时雨大了起来,亭外翠竹林木响起一片沙沙之声,偶尔还传出一两声画眉鸟的鸣叫,让人越发感到一种“静”,雨声鸟鸣之中的一种肃穆幽静。
此时,只见一位佛门俗家弟子缓步而来,开口说道:“几位客人,请购门票。”吾等皆相视而笑,人家是自家地盘化缘,岂有拒绝之理?
化缘布施,取舍之分,皆由因果。只是心中有些忧虑,见多了和尚坐地化缘,却为何鲜见佛家布施行善?吾佛慈悲,但现实却是没有真金白银,还真是难得见上佛祖一面。
临出山门,想起了鸠摩罗什版本的《心经》语:“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不禁感叹:时代变迁,如今虽没了草堂烟雾,却仍是满目时代风云。而吾等国人,正在筑梦,一个辉煌宏伟的富民强国的伟大之梦。祈祷佛主,保佑那些心中仍有难舍“挂碍”的无数国人,最终必能“究竟涅槃”,顺利到达理想彼岸!
篇9:经典游记散文
伦敦街道两旁,白石平垫,通男女往来。中则沙土碎石筑成,车马所经也。道之广者,可七、八车并驰,狭者亦可四、五车,皆洁净无稍垢秽。民居、官署规模不甚悬异,结构类皆四层,并入地者计之则五层(各屋皆有入地一层,为下房、为厨、为屯煤所)。白石为墙、为柱,铸铁为护栅,为栏杆,环于门外。其内糊壁以花锦,铺地以细毡毯,嵌窗以玻璃数尺,亦铁栅护之。估肆则临街大玻璃货物咸鉴澈于外。惟耶稣堂、银行、客店、信局,电报局、施医院,制度独崇闳。每游骋道上观之,左右房舍峻整华洁,数百街如一式。问其房价,动须数十万金钱,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数街辄有广囿一区,荫以杂树,有池沼而无亭台楼榭。沿路安长铁几,以便游者憩息。地由国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盖以其人所居皆层楼叠阁,无呼吸通天处(民居估肆皆无院子),虑以气郁生疾疫,故特辟此囿,俾民人闲暇,散步舒怀,以畅其气,重育民也。每夜九点钟前,市肆犹哄闹,男女络绎。途间路灯,皆煤气为之。
昴、虚、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稣教礼拜日。廿二日,虚宿所值也。正使与余往拜德尔秘,未遇。道上车行稍迟,正使曰:“何不鞭之?”马格理曰:“今日礼拜,不鞭马。且不特礼拜而已,伦敦有仁心会,禁人虐使牲畜,鞭马酷则捕役执讯(捕役为罗地美亚所辖,犹中国之团 练壮丁,工食由各行户捐给),故以为戒。”查礼拜日,官不治事,民不力作,马不效驾,牛不负犁,所以节群劳也。届期前一日(其俗谓之礼拜六),过午,遂各游息。闾左之奴雇,店肆之帮伙,莫不探视亲属,以遂其情,逶迤园囿,以畅其志。张而弛之,七日一周则复张,时气又一振,力必倍劲,无疲惰偷安之患。
马格理云:伦敦昔多偷盗,最为巧黠。过路者,囊金腰间,一偎身已被摸去。铸铁为室以储宝,环庐逻守终夕,比晓而宝已亡。故街衢分段置巡捕(疏通道路,弹压喧争,皆捕役事),近宫数武一火槍兵,皆昼夜更替,坚立其地不远离。别有马队二十人为一班,顶盔披甲,挟槍周巡,日数轮转。每窃盗,发一呼呵,而巡捕已至。巡捕一鸣哨,而近街兵捕亦至,防范严紧。
伦敦无城,其巩若城阙者,火车所经之桥梁也。民居稠密,不可以行火车。爰以巨石为飞桥,于万家烟户之巅,架以铁板,垫以沙土,俾往来焉。卧百尺楼,时闻其上雷轰隐隐不断,则火车过也。乘车眺望,遥见其下行人如织,街市闾苍渺若重渊,几疑其穴地为之,而不知身在桥上也。又或高凌宝塔之尖,俯拾帆樯之顶。初至其地,骇心惊目,无非异观。闻人言:南至海口,北至苏葛兰,铁路共数十道。每行百里,人纳车价仅一息零,较之未有火车时省费数倍。故商旅之车,有群居之室,有别室,皆漆皮软几,玻璃明窗,坐卧殊觉畅适。其贵者所乘,则锦壁、绣帘、文榻、画案,瓶添净水,盘供鲜花。虽轮行如飞,风霆贯耳,终不改书斋闲憩之乐。车后厕器,亦极整洁。其价则百里一金钱,或不可少矣。
马车式亦不一,有单马车、双马车,以木夹漆布两重为车屋,可敞可蔽,寻常出游以之。有四马车,则富人以之行数十里内者。又有街道车,形如画舫,而卑其轮,两马驾之,上下两层,可坐数十人。每人附载三里,仅给价一边士。其高轮采画大车亦然。
余尝问不立城郭之故于英人,据云:前百余年,固有之。自火炮盛行,城不足自卫。闭关以守,伤人愈多,故毁去。今增固海口炮台,御敌较可得力。即不幸被敌闯进,犹可出兵各路以驱逐之。外洋之无城郭,正不独英。
★ 北海游记散文
★ 老屋游记散文
★ 华山游记散文
★ 东瀛游记散文
★ 南湾猴岛导游词
★ 游记散文短有哪些
★ 黄山游记随笔散文
★ 旅游的游记散文
南湾游记散文(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