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

时间:2023-05-24 03:39:11 作者:方鸿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方鸿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幼儿园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 良好的卫生习惯 ),制定并实施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

2、幼儿的毛巾、水杯要(专人专用),坚持( 每天 )消毒。

3、幼儿园小班的人数应是( 25 )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4、为保护牙齿,应培养幼儿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

5、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半)小时。

6、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

7、教职工仪表要整洁,(饭前)、(便后)和给儿童开饭前用(肥皂水)洗手。

8、幼儿园保育员应具备( 初中 )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9、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保育员(1 )人,寄宿制幼园平均每班配( 2 )人。

10、幼儿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11、保育员应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12、幼儿园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13、幼儿园应重视幼儿体格锻炼,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活动。

14、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5、对疾病的防治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16、三浴锻炼是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和水)进行的体格锻炼的简称。

17、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18、乳牙最迟(2岁半左右)出齐,乳牙共(20)个,最早萌芽出的恒牙叫(六龄齿)

19、预防佝偻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是(晒太阳)。

20、进行心脏挤压术,挤压的部位应在(胸骨偏下方)。

21、缺乏维生素A可患(夜盲症)。

22、为了保护牙齿,应少吃(各种甜食)及含糖饮料。

23、幼儿看书绘画时,书本与眼睛距离应保持在(一尺 )左右。

24、按计划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

25、幼儿园的玩具应定期用(消毒水)消毒,不能用水洗的玩具应放在( 太阳底下晾晒)。

二、选择题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 )

A 2岁 B 4岁 C 6岁 D 8岁

2.保教人员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3、体格锻炼的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

A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B促进生长发育 C使小儿神经精神得到发展 D 以上都对

4、电击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立即脱离电源 B立即关闭电源 C用木棒等非导电物将电源分离 D雷雨可在树下、高层建筑下避雨

5、食物中毒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 A加强食品卫生、饮食卫生,做好食品验收

B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 C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剩饭菜 D外购食物要加热再吃 E以上都对

6、预防以外事故发生的措施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

A保教人员带小儿外出游玩应点清人数 B托幼机构门窗有插销和栏杆 C剪子刀针等必须放在有锁抽屉里 D 热水瓶、热汤盆等放在小儿拿不到的地方 E以上都对

7、儿童整理物品应做到(A)

A、将物品玩具归还原位 B、将物品随意摆放

C、将各类物品集中摆放 D、不用将所用物品或玩具摆放回原处

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主要有( D )

A、学习B、游戏 C、户外活动 D、进餐、午睡、入厕

9、幼儿乳牙有多少颗?( A )

A、20颗 B、24颗 C、32颗

10、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上、下、左、右各有一颗新牙萌出的,称为( C )

A、乳牙 B、恒牙 C、六龄齿

篇2: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答题卡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 B )具有特定职责的专门性活动。

A能够创造一定效益的 B以此为生的

C能获得一定报酬的 D能取得一定成就的

2、职业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生手段,即必需性;二是职责特定,即(C )

A劳动性 B发展性

C专门性 D职业性

3、从广义上讲,保育员的( A )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

A职业道德 B职业修养

C工作 D职业要求

4、做为保育员道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渊博的知识,二是要( B )

A有良好的职业修养 B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D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5、教书育人是保育员( C )的基本要求

A岗位职责 B专业能力

C职业道德 D专业知识

6、教师应把( C)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A知识与能力 B态度与能力

C言传与身教 D动机与行为

7、锻炼婴幼儿腕骨的较好方式是( C )

A搬重物 B弹钢琴

C捏泥 D掰腕子

8、婴幼儿常见的脱臼是( D )

A肩关节半脱臼 B肘关节半脱臼

C肩关节脱臼 D肘关节脱臼

9、( D)可避免溢奶

A吃奶后让婴儿立即躺在床上

B吃奶后让婴儿蹦跳

C吃奶后让婴儿睡觉

D吃奶后让婴儿趴在成人肩头,轻拍其后背

10、为了防止发生低血糖,婴幼儿的早餐应( A )

A吃一些粮食 B只吃肉

C不吃 D只吃鸡蛋

11、冬季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穿( D)较好

A棉大衣 B毛围巾

C厚棉袄 D棉背心

12、婴幼儿的眼球是生理性远视,5岁以后逐渐转为( B )

A近视 B正常

C远视 D弱视

13、婴幼儿读书写字时,光线应该来自身体的( C )

A左侧 B右侧

C左上方 D右上方

14、婴幼儿耳道长耵聍,应该用( C )工具取出

A耳挖勺 B火柴棍

C棉签 D卡子

15、发育性口吃发生在(A )

A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B语言发展缓慢的时期

C语言发展的平台期

D语言发展的下降时期

16、教师对待口吃幼儿的正确做法是(A )

A多让幼儿唱歌和朗诵

B多多练习

C反复纠正

D不许说话

17、对待婴幼儿习惯性阴部磨擦的态度为( C )

A批评 B羞辱

C转移注意力 D恐吓

18、对待无意说慌的幼儿应该做到(A )

A纠正,并让幼儿明白该怎样做

B当面揭穿其谎言

C不纠正

D严厉批评幼儿

19、幼儿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是( D )

A经常到野外玩 B经常洗澡

C对幼儿进行教育 D搞好环境卫生

20、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A )

A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B直立行走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C跑跳动作和双手动作的发展

D大肌肉动作和攀登、钻爬等动作的发展

21、自我意识就是人对( D )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A自己的思维 B他人

C他人思维 D自己

22、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间接性和( C )

A抽象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知觉性

23、造成幼儿口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B )等引起的

A色弱 B模仿

C听不见 D身体原因

24、幼儿的( A)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A社会关系 B父母关系

C邻里关系 D社会行为

25、同伴交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 C );

(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A认识他人 B认识自己

C认知能力的发展 D生理需要

26、幼儿园教育是( C)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A学校教育 B终身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民教育

27、我国幼儿园的( B )是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大特色

A教育形式 B双重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28、学前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和( B )

A社会需要

B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

C幼儿园教育任务

D幼儿教育的性质

29、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A )

A可能性 B必要性

C差异性 D共同性

30、保育员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符合发展需要和( C )的美好环境

A美感 B儿童喜欢

C教育要求 D自由活动需要

31、保育员应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C )工作

A收拾整理 B维修

C清洁卫生 D安全

32、保育员应具备的具体知识是: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 C )

A电脑知识 B外语知识

C教育技能等实践知识 D教学方法等知识

33、( D)是保育员做家长工作最常用的方式

A专题讲座 B家长会

C家访 D随意交谈

3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 C ),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人辍学

A非义务教育 B初中教育

C义务教育 D小学教育

35、对活动室家具擦拭的顺序是( C )

A从外向里 B从左至右

C从上向下 D从低至高

36、扫地时扫帚应( D )

A向上挑起清扫尘土

B向两侧横扫,避免尘土飞扬

C向前挑扫,避免尘土飞扬

D向前压住扫帚扫,避免尘土飞扬

37、擦过的地面应(C )

A有水迹 B有水

C无水迹 D有擦痕

38、便池应该重点擦拭的地方是下水管道口(D )厘米处

A 2 B 5

C 8 D 10

39、夏季开空调的房间应经常( A )

A开窗通风 B洒水

C开风扇 D擦地

40、冬季的正常室温是( B)

A 12-15℃ B 16-18℃

C 18-22℃ D 25℃

41、新鲜空气对幼儿的作用是(C )

A使幼儿缺氧 B有异味

C杀灭病菌 D使幼儿精神,不睡觉

42、自然通风时,室温仍达到30℃以上,应采作( B)

A自然通风 B人工通风

C一般通风 D晚间通风

43、毛巾的消毒方法是( A )

A 84消毒液浸泡5分钟 B蒸汽消毒5分钟

C煮沸5分钟 D洗涤剂浸泡5分钟

44、对水杯消毒可以使用浓度为( B )的洗消净

A 0.25% B 0.5%

C 0.6% C 0.8%

45、(C )餐具前,应先洗涤餐具

A用水冲 B浸泡

C消毒 D晾晒

46、抹布浸泡在84液中的(C ),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A 1分钟 B 30分钟

C 2分钟 D 20分钟

47、门把手、桌椅等应用浓度为( D)的“洗消净”消毒

A 0.8% B 1%

C 0.2% D 0.5%

48、保育员对玩具消毒的次数是( A )

A每周2次 B每周1次

C两周1次 D每天1次

49、图书翻晒的时间是(D )

A 1-2小时 B 2-5小时

C 3小时 D 3-6小时

50、婴幼儿被套的拆洗时间是( A )

A每月1次 B每月2次

C每月3次 D每月4次

51、幼儿园每天的消毒内容包括( C)

A水杯、毛巾、餐具、门把手、桌椅、玩具

B水杯、毛巾、餐具、门把手、桌椅、厕所、窗台

C水杯、毛巾、餐具、桌椅、厕所、水龙头、抹布

D水杯、毛巾、餐具、玩具、图书、水龙头、门把手、抹布

52、将物品浸入水中,用水煮的消毒方法骒( A)

A煮沸法 B蒸汽法

C日晒法 D药品消毒法

53、毛巾、水杯消毒后,应注意( A ),避免造成污染

A用消毒过的夹子夹出

B用手拿出

C垫干净毛巾将水杯等取出

D用围裙或抹布将水杯等取出

54、( D)不适用于煮沸法消毒

A耐热物品 B食具

C金属物品 D家具

篇3: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高三年级月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DA 6-10 CDBDA 11-15 DDDCC 16-20 BCCBC

21-25 BCDCD

二、问答题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根据我国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提出来的,它必将对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按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是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规律办事相统一的表现。③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和过分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人们对环境严重破坏;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9分)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是我党坚持执政为民、科学执政的重要表现。③体现了国家履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搞好环境保护的国家职能。④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重要体现。(7分)

2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非常低,面临着亟待发展的问题。材料二反映了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4分)

(2)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在综合国力中,科技竞争是龙头。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力的强盛重在科技的发展,只有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在未来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发达国家信息指数高,其经济实力也强。(4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信息化建设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信息化必须一步一步积极稳妥地进行。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不同,当各部门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制定长期发展计划。④抓主要矛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行重点攻关,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8分)

28.(1)有利于抑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效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稳定物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稳定金融秩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6分)

(2)①政府应履行经济职能。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国家应统筹规划,制定政策,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解决投资过热问题,稳定经济。②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我国目前经济过热,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出于错误的“政绩观”,过于强调GDP的增长造成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行政权力。③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反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和弱点,说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④政府应遵循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顾市场行情,盲目扩大投资,导致经济过热,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抑制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体现。(8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不问清红皂白“一哄而下”。②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根据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决不能搞一刀切,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工作方法。(4分)

篇4:《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凝睇./孝悌. 绰.约/泥淖. 哽咽./咽.喉

B.玉扃./迥.异 萦.纡/楹.联 翘.首/翘.起

C.旋.风/旋.转 旌.旗/菁.华 殷.勤/殷.红

D.花钿./佃.户 憧.憬/瞳.孔 摇曳./赝.品

解析:

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项,“潇”应为“萧”。

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

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长恨歌》的创作及其主题思想

一、关于《长恨歌》主题的探讨情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建国以来学界多次展开讨论,综合各家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派: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爱情说,其三是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又有爱情的双重主题。

讽刺说发端于古人。南宋陆游说,杜甫的“《哀江头》即《长恨歌》也。”明代的唐汝询说:“《长恨歌》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清乾隆皇帝的八个字下得很准:“哀艳之中,具有讽刺。”

“哀”的“艳,”就是杨玉环,是形式;“讽刺’’唐明皇,是内容。这几个人都认为诗中的帝王和后妃是否定的对象,诗歌的主题与白居易同时所写的《李夫人》是一样的。

爱情说是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提出来的。基本观点是诗中帝妃是正面艺术形象。立论的依据是诗的后半部分对爱情的描写。但他们无法将其观点贯穿到前半部分,他们也承认诗的前半部分具有讽刺和谴责的意味。此说的不彻底性使他们在争论中处于少数地位。

讽刺说与爱情说各执一端,那么试图调和矛盾的双重主题说便得以产生。这一派既承认诗的前半部分具有讽刺意义。又承认后半部分李杨有诚笃的相爱之情,并认为作者偏重于后一’方面。因而这一派被认为是折衷派,也可以说是爱情说的支持《长恨歌》的创作及其主题思想派。

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卷512页)去把握那个时代的特殊精神,去体会那个时代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情趣。当然这种特殊的情趣还是由作家的作品反映的,因而就必须先“知人论世,”顾及到作家创作时的各种因素。

篇5:关于小升初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试题

一、填空题

1、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

暇不掩瑜( ) 穿流不息( ) 搬门弄斧( )

契而不舍( ) 再接再励( )

二、材料题

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 回想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就。”

三、实践题

1、

修改病句,在原题上改。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2、

指出病因并改正。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写的日记,请你帮助他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___”和“ ___”互换。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

暇不掩瑜( ) 穿流不息( ) 搬门弄斧( )

契而不舍( ) 再接再励( )

解析:

暇一瑕 穿一川 搬一班 契一锲 励一厉

试题分析: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拼音:xia bu yan yu,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易错写法:穿流不息、川留不息、穿留不息、传流不息、传溜不息、串流不息、创流不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 。一般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用来形容时间。比喻时间就像川流奔腾不息一样,永不停止,一去不返。班门弄斧,读音bān mén nòng fǔ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灯谜: 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锲而不舍,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再接再厉。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二、材料题

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 回想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就。”

解析:

《我爱故乡的梧桐树》 竞赛 怀着激动的心情 翻开日记本后面改逗号“回想着”删除 出现改浮现 成就改成绩

试题分析:

1、掌握几种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的方法(语感审读、缩句、造句类比、逻辑判断等) 2、懂得判断常见的句子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指代不明、不合逻辑) 3、懂得常见的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换、调、简) 4、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规律总结: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三、实践题

1、

修改病句,在原题上改。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解析:

(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

试题分析:

(1)回忆和过去,相冲突;(2)李小光荣获“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规律总结:怎样修改病句: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巨资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2、

指出病因并改正。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l) 主语不明,删去致使,“奸”改为“间” (2) 语义不明,去掉“亚” (3) 用词不当,“沧海桑田”改为“;壮丽河山”,并将后面改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4) 和真实情况不符,“荣获了”改为“被评为”或:在句号前加“的称号”

试题分析: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主语不明,删去致使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语义不明,去掉“亚”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用词不当,把“沧海桑田”换为“山水”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和真实情况不符,在最后加上“之一”

3、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写的日记,请你帮助他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___”和“ ___”互换。

解析:

(1)学习

(2)毅 意

(3)将来都希望自己

试题分析:

(1)七年级是学习,根本不通,应该删除学习(2)毅志是错的,虽然字典中可能毅字的意思更像毅志,但是毅志是错的。意志才是对的,大家要懂意志的意的意思,11版字典应选第2种:心愿、愿望。(3)搭配不当:“将来”“自己”互换。

规律总结:修改病句:⑴常见病句类型。

①用词不当。

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就要受到批评。

改:狮子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②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继续前进。 改:战士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成分残缺: 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改: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④重复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改:他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⑤自相矛盾:如:队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改:队长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关于小升初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篇6:注册会计师总论试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    )。

a.销售商品收入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d.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答疑编号3209,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是企业在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它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因此不属于收入的内容。

2.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能够使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这体现了(    )原则。

a、清晰性  b、谨慎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答疑编号3210,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3.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在会计核算上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这一做法遵循了( )原则。

a、 实质重于形式  b、 重要性  c、 及时性  d、 权责发生制【答疑编号3211,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依照它们的法律形式。对于售后回购,如果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其它条件,则可以确认为收入;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或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其它条件,即使企业已经把商品交付购货方,也不能确认收入。

4.企业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依据是( )。

a、 一贯性原则  b、 权责发生制原则  c、 配比原则  d、 重要性原则【答疑编号3212,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现金支出时确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确认正是基于费用的发生。

5.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       b.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c.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       d.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答疑编号3213,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收益性支出。

6.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的是(    )。

a.发行债券公司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    b.董事会提出股票股利分配方案    c.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    d.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答疑编号3214,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资本,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董事会提出股票股利分配方案,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增加资产和投资收益;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减少盈余公积,增加实收资本(股本)。

7.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所遵循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   )。

a.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b.重要性原则c.权责发生制原则          d.及时性原则【答疑编号3215,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以融资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性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8.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依据的是下列哪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一般原则(   )。

a.实质重于形式   b.一贯性   c.持续经营    d.可比性【答疑编号3216,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因此,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主要依据是“持续经营”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篇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舟楫/编辑 道观 /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 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 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 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

A. 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 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 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 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 个字。 (4 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 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的你,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4. 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 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则,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

参考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 8 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冶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冶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冶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冶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

则不孝大矣。冶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冶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 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 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 分)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

他可以担当大任。

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

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

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

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冶的”恨冶是指什么? (2 分)

解析:“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参考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文中描绘的是一位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 分)

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分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 (韩愈《师说》)

(5)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论语·学而》)

答案: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⑸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评点]

此题以高中背诵内容为主,不涉及初中内容,课外一句两空,而又是《〈论语〉〈孟子〉选读》上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兴趣。而且命题不刁钻,不拐弯抹角地默写,不难倒学生,难度整体是比较平和的。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 14 题。

邮差先生

师摇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冶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

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 - -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

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冶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

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

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冶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

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

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

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冶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冶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 - -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 分)

参考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分析:小城里的生活节奏不快,从文中邮差从容的姿态即可看出;文中倒数第二段还显示“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这可以显示这个小城的宁静;路边的行人可以随意问话,家长向他诉苦,可见人际关系是非常友善和谐的。这道题难度不大,需要从文中进行分析,概括全面。

12.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 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属性,因此,这句话既自然而又真实地表达了邮差对小城自然天气环境的赞美,也间接反映出邮差对小城生活的赞许之情。根据小说从人物到主题的思路特点,加上“小说结尾处”的提示,这句话正是小说主题的点睛之笔――对如此这般的小城生活情状的赞赏。

回答作用题常用的方法:内容+结构(手法)+情感

1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 (6 分)

分析:

①本文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参考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1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在语言方面需要考生多加体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7 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 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 - -咧着大嘴笑- - -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 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 - -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

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15. 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 (6 分)

参考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6 分)

分析: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6 分)

分析: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参考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

[评点]这道题设为6分,总觉有答不全的感觉,这说明人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语文的答案不应该唯一,更不能以命题人的单方面理解来代替人们的理解。上面的小说也是这种情况。

七、作文(7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

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

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分析: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与以往相比,而过渡到关系命题上,这似乎也是在创新改变以往的形式。既然是关系性命题,就得从其关系入手写作,而不能只写其关系中的一方,否则就视为偏题了,因为这个“忧”与“爱”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

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评点]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错的命题。

推荐范文:

一、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得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的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二、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简评】

此文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特别是结尾有力的反问,更是令人深思。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真切的忧爱情感是本文的亮点。(薛明德)

三、

忧与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疃鹿场,熠燿宵行。”诗经中,征人夜里回乡探亲,为他照明的,竟是满山遍野的熠燿萤火!这样的回乡之路是多么浪漫可爱!而现在又在何处?让人心忧!

我的乡土,往昔曾有这样让人沉醉的景。根本不必去芦苇丛中寻找萤火虫精灵般的影子,只消在庭院中便可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情趣。幼时的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央他为我逮两只萤火虫装饰纱帐,但没过一会儿就不忍心囚禁他们。每一个萤火虫便是天上的一颗星,年幼的我担心天上会少几许明亮。

可是如今,我深深眷恋热爱的夏景蜷缩在乡村偏僻的一角,害怕着物欲的再度来袭。偶尔看见窗外一点两点萤火穿过树的阴影,惊喜过后便是朦胧了眼眸、濡湿了衣袖的忧思。

夜路不寂寞,那些炫目的霓虹灯张牙舞爪地奔赴乡村而来;轰鸣的机器占据着乡村,日夜不肯停歇。乡亲们都守着客厅里的电视,没有人愿意坐在庭院中,透过葡萄架数星星,扑流萤。最美的自然被有心者破坏,被无心者关在门外。乡土的美让人深爱又让人心忧,此后,它该何去何从?

乡土让人忧与爱的不仅是风物,还有人情。我看着炊烟辨识家的方向,炊烟袅袅,维系着我与家。内心深处,我爱炊烟的姿态,又如同爱我兄妹乡亲的漂泊。从破旧的农家升起,路上几多风雨吹散,也改变不了炊烟和他们向上的姿态。云霄天生占着优势,高高在上,而炊烟只有靠自身的热力上升,哪怕途中会形神俱散!

他们勤劳朴质,用最诚实的热情让我深爱,却换来许多高高在上者对“农民工”的鄙夷。我自豪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豪于他们无畏风雨在最底端建造社会的热情。我的自豪与热爱,在看到他们中的一个坐在公交车的过道上时,化作满眶热泪!谁剥夺了他坐上座位的权利?是贫穷与肮脏吗?不是,是让人心忧的隔阂!

我无从控诉世界对乡村的不公,因为我知道城市的人也早已伤痕累累。可是我总想为这片热土呐喊,唤回它流失的风景,流落的孩子。

而我们共同热爱的国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让多少人心忧!乡土的美逐渐殆尽,整个中华且放下焚琴煮鹤的发展方式,悲悯一下自己,重新找回人文与和谐吧。

何时只有爱而少了忧?我期待着这一天!

[简评] 文章以一种温婉的诗意,叙写传统乡村令人心神俱醉的古典之美。文笔之妙,潇洒而饱蕴深情,为立意奠定了平静而汹涌的韵致。最后,将城中人与农村人的“伤痕”放入同样的殷忧中,显示出博大的悲悯与忧思。 (骆冬青)

讲义收录点

一、文言文

北京的文言文要考翻译,从高考题去找讲义最合适了,而且这篇文章难度适中,翻译既有课内知识,又考查了课外理解,适合中等左右的高二和高三学生进行常规练习。

二、诗歌鉴赏

题型比较常规,适合高二的学生平时练习。对于程度较好的高一学生也可以用此题进行训练。高三学生可以进行规范作答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之《邮差先生》

作为一篇比较有味道的小说,它有收录的价值。可以给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训练。前面三道题比较符合北京的出题习惯。

四、作文“忧与爱”

可以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关系型的作文题可以适当关注一下。高二高三学生均可,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训练整篇文章,包括素材和结构。

篇8:老舍《马裤先生》试题答案解析

老舍《马裤先生》试题答案解析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

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篇9:江西高考英语试题答案与解析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Building Trust in a Relationship Again

Trust is a learned behavior that we gain from past experiences, 36 . That is a risk. But you can’t be successful when there’s a lack of trust in a relationship that results from an action where the wrongdoer takes no responsibility to fix the mistake.

Unfortunately, we’ve all been victims of betrayal. Whether we’ve been suffer from, lied to , misled, or cheated on,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losing trust. Sometimes people simply can’t trust anymore, 37. It’s understandable, but if you’re willing to build trust in a relationship again, we have some steps you can take to get you there.

38 having confidence in yourself will help you make better choices because you can see what the best outcome would be for your well-being.

39 If you’ve been betrayed, you are the victim of your circumstance. But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a victim and living with a “victim mentality”. At some point in all of our lives, we’ll have our trust tested or violated.

You didn’t lose “everything”. Once trust is lost, what is left?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situation from this hopeless angle, look at everything you still have and be thankful for all of the good in your life. 40 instead, it’s a healthy way to work through the experience to allow room for positive growth and forgiveness.

A、Learn to really trust yourself.

B、It is putting confidence in someone.

C、Stop regarding yourself as the victim.

D、Remember that you can expect the best in return.

E、They’ve been too badly hurt and they can’t bear to let it happen again.

F、This knowledge carries over in their attitude toward their future relationships.

G、Seeing the positive side of things doesn’t mean you’re ignoring what happened.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y kids and I were heading into the supermarket over the weekend. On the way ,we spotted a man holding a piece of paper that said, “ __41___ my job. Family to Feed.”

At this store, a __42___ like this is not normal. My 10-year-old noticed him and make a __43____ on how bad it must be to have to stand ___44____ in the cold wind.

In the store, I asked each of my kids to __45___ something they thought our “friend” there would ___46___. They got apples, a sandwich and a bottle of juice. Then my 17-year-old suggested giving him a ___47____. I thought about it. We were ___48__ on cash ourselves, but… well, sometimes __49___ from our need instead of our abundance is ___50__ what we need to do! All the kids __51____ something they could do away with for the week.

When we handed him the bag of __52__, he lit up and thanked us with ___53__ eyes. When I handed him the gift card, saying he could use it for __54____his family might need, he burst into tears.

This has been a wonderful ___55__ for our family. For days the kids have been looking for others we can __56___! Things would have played out so __57____ if I had simply said, “No, we really don’t have ___58___ to give more.” Stepping out not only helped a brother in __59___, it also gave my kids the __60____ taste of helping others. It’ll go a long way with them.

41. A. Lost B. Changed C. Quit D. Finished

42. A condition B. Place C. Sight D. show

43. A. Suggestion B. Comment C. Decision D. call

44. A. Outside B. Proudly C. By D. angrily

45. A. Draw B. Say C. Arrange D. pick

46. A. Order B. Supply C. Appreciate D. discover

47. A. Dollar B. Job C. hot meal D. gift card

48. A. Easy B. Low C. Soft D. loose

49. A. Giving B. Saving C. Spending D. begging

50. A. Yet B. Even C. Still D. just

51. A. Declared B. Shared C. Ignored D. expected

52. A . toys B. Medicine C. Food D. clothes

53. A. Sleepy B. Watery C. Curious D. sharp

54. A. Who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55. A. Experience B. Example C. Message D. adventure

56. A. rely on B. Respect C. learn from D. help

57. A. Suddenly B. Vividly C. Differently D. perfectly

58. A. Time B. Power C. Patience D. money

59. A. Fear B. Love C. Need D. memory

60. A. Strong B. Sweet C. Strange D. simple

江西高考英语试题第II卷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55)

第2节 阅读下面材料,用不多于1个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Yangshuo,China

It was raining lightly when I__61__(arrive) in Yangshuo just before dawn. But I didn’t care. A few hours__62__, I’d been at home in Hong Kong, with __63_(it) choking smog. Here, the air was clean and fresh, even with the rain.

I’d skipped nearby Guilin, a dream place for tourists seeking the limestone mountain tops and dark waters of the Li River_64__are pictured by artists in so many Chinese _65__(painting). Instead, I ‘d head straight for Yangshuo. For those who fly to Guilin, it’s only an hour away__66_ car and offers all the scenery of the better-known city.

Yangshuo__67__(be) really beautiful. A study of travelers_68__(conduct) by the website TripAdvisor names Yangshuo as one of the top 10 destinations in the world. And the town is fast becoming a popular weekend destination for people in Asia. Abercrombie & Kent, a travel company in Hong Kong, says it___(regular) arranges quick getaways here for people_70__(live) in Shanghai and Hong Kong.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 满分35)

第1节 短文改错(10分)

When I was a child, I hoped to live in the ciyt. I think I would be happy there. Now I am living in a city ,but I miss my home in countryside. There the air is clean or the mountains are green. Unfortunat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polluted. Lots of studies have been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very seriously problem. The airs we breathe in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 Much rare animals are dying out . We must found ways to protect your environment. If we fail to do so ,we’ll live to regret it .

第2节 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拟刊登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请给美国朋友彼得写信约稿,要点如下:

栏目介绍。

稿件内容;

稿件长度:约400词汇

交稿日期:6月28日前天

注意:

词数100左右;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

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文章推荐:

1.20高考英语模拟题

2.2015新课标二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3.2015高考英语预测题

4.2015新课标二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5.2015年四川高考英语试题

6.2015年山东高考英语试题答案与解析

7.2015年高考英语预测模拟题

篇10:四川高考英语试题答案与解析

2015年四川高考英语试题第I卷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Sorry, I forgot to lock the door.

―______ Mike can do it later..

No way B. Take your time C. Nothing serious D. You're welcome

2.You _____be careful with the camera. It costs!

A .must B. may C. can D.will

3.The books on the desk, covers are shiny,are prizes for us.

A.which B.what C.whose D.that

4.More expressways in Sichuan soon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y.

A.are being built B.will be built C.have been built D.had been built

5.Brian is gifted in writing music;he is very likely to be Beethoven.

A.a B.an C.the D.不填

6.There is only one more day to go your favorite music group play live.

A.since B. until C.when D. before

7.Andy is content with the toy.It is he has ever got.

A.a better B.the better C.a best D.the best

8.The exhibition tells us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stop air pollution.

A.where B.why C.what D.which

9.Little Tom sat watching the monkey dancing in front of him.

A.amaze B.amazing C.amazed D.to amaze

10.Niki is always full of ideas,but is useful to my knowledge.

A.nothing B.no one C.neither D.none

第二节 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My previous home had a stand of woods behind it and many animals in the backyard.That first year,I___feeding peanuts to the blue jays,then the squirrels.The squirrels had no____and didn’t escape.When I threw carrot slices(薄片),they even came for a nibble(啃).Slowly they came to____me,an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y were eating out of my hand.

That second year,the rabbits_____me,and one would even sit up for slices!While I was feeding them,i____that a groundhog who used to run away was now talking an______interest in this food situation.I carefully extended a long______,with a keen eye on those teeth,and ___,there were times I would have the groundhog sitting next to a rabbit,both munching(津津有味的咀嚼) On carrots.Afew months later,while ___20___,she would even turn her back to me.___21_

When she was facing away,I reached out and ___22__scratched(搔)her back with my finger,She

Didn’t move.

By year three,the rabbits and the groundhog were back.The ground hog ___23__didn’t have a problem with me scratching her back,and I got an ides,I’d always___24__,while sclcing uo carrots,that the end looked like a cap.____25___one day,just to see what she would do ,Igently ____26__ one on top of the groundhog’s head.Again,not a ___27__,The next time, Ihad my camera ready to record what you see here,one of several dozen such pictures,____28___she had a slice to eat,she never ___29___ the one of her head.It was a fair __30__ ―I got a pleasure,and she had yet another tasty treat.

A.avoided B.started C.canceled D.suggested

A.business B.fun C.problem D.privilege

A.help B.cheat C.threat D.exception

A.trust B.miss C.admire D.appreciate

A.feared B.ignored C.discovered D.remembered

A.proved B.decided C.noticed D.understood

A.extreme B.increasing C.additional D.inspiring

A.squirrel B.rabbit C.peanut D.carrot

A.before long B.long ago C.over and over D.all over again

A.eating B.playing C.sitting D.sleeping

A.Next B.Once C.Soon D.Lately

A.carefully B.suddenly C.violently D.patiently

A.also B.thus C.just D.still

A.thought B.doubted C.admitted D.recognised

A.While B.Or C.So D.For

A.fixed B.placed C.hung D.kept

A.tremble B.move C.delay D.hesitation

A.Even if B.Ever since C.As far as D.So long as

A.welcomed B.required C.bothered D.expected

30.A.trade B.competition C.task D.affair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共50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31. The card above is_________

A. a ticket B. a postcard

C. an invitation D. an advertisement

32. The party is for_________

A. a birthday

B. the Queen

C. bee watching

D. the National Day

33.Accordoing to the card ,if you are unable to go ,you can .

A.return the card

B.visit the Museum

C.ignore the message

D.contact Alice’mother

B

Nothing could stop Dad. After he was put on disability for a bad back, he bought a small farm in the country, just enough to grow food for the family. He planted vegetables, fruit trees and even kept bees for honey.

And every week he cleaned Old Man McColgin's chicken house in exchange for manure(肥料). The Smell really burned the inside of your nose. When we complained about the terrible smell, Dad said the stronger the manure, the healthier the crops, and he was right. For example, just one of his cantaloupes filled the entire house with its sweet smell, and the taste was even sweeter.

As the vegetables started coming in, Dad threw himself into cooking. One day, armed with a basket of vegetables, he announced he was going to make stew(炖菜).Dad pulled out a pressure cooker and filled it up with cabbages, eggplants, potatoes, corns, onions and carrots. For about half an hour. the pressure built and the vegetables cooked. Finally, Dad turned off the stove, the pot began to cool and the pressure relief valve sprayed out a cloud of steam. If we thought Dad's pile of chicken manure。was bad, this was 10 times worse. When Dad took off the lid, the smell nearly knocked us out.

Dad carried the pot out and we opened doors and windows to air out the house. Just how bad was it? The neighbors came out of their houses to see if we had a gas leak!

Determined, Dad filled our plates with steaming stew and passed them around it didn’t look that bad, and after the first wave had shut down my ability to smell, it didn’t offend the nose so much, edible, and we drank up every last drop of soup.

34. Why did Dad clean Old Man Mocolgin’s chicken house regularly?

A. To earn some money for the family.

B. To collect manure for his crops.

C. To get rid of the terrible smell.

D. To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

35.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Dad’s stew?

A. It is popular among the neighbors.

B. It contains honey and vegetables.

C. It looks very wonderful.

D. It tastes quite delicious.

3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offen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To attrct

B. To upset

C. To air

D. To shut

3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Dad form the text?

A. He is an experienced cook.

B. He is a troublesome father.

C. He has a positive attitude to life.

D. He suffers a lot from his disability.

篇11:奥数计算试题答案解析:法

奥数计算试题答案解析:归纳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为xn-yn能被x+y整除”第一步应验证n=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假设成立应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数学归纳法证明3能被14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3应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数学归纳法证明 1+3+9+…+3

4.求证 n能被9整除.

答案:

1. x2k-y2k能被x+y整除

因为n为正偶数,故第一值n=2,第二步假设n取第k个正偶数成立,即n=2k,故应假设成x2k-y2k能被x+y整除.

2.25(34k+2+52k+1)+56·32k+2

当n=k+1时,34(k+1)+2+52(k+1)+1=81·34k+2+25·52k+1=25(34k2+52k+1)+56·33k+2

3.证明(1)当n=1时,左=1,右=(31-1)=1,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3+9+…3k-1=(3k-1),则当n=k+1时,1+3+9+…+3k-1+3k=(3k-1)+3k=(3k+1-1),即n=k+1命题成立.

4.证明(1)当n=1时,13+(1+1)3+(1+2)3=36能被9整除.

(2)假设n=k时成立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当k=n+1时

(k+1)3+(k+2)3+(k+3)3= k3+(k+1)3+(k+2)3+9k2+9k+27= k3+(k+1)3+(k+2)3+9(k2+k+3)能被9整除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言论模拟考作文

高考英语北京卷单选试题答案及难点解析

广东汕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答案及答题解析

招聘成本会计试题答案

考研英语试题答案

六年级期中考试题答案

党课考试试题答案

鸟鸣涧试题答案

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保育员模拟考试题答案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