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zcli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歌《思乡》作品解析,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诗歌《思乡》作品解析,供大家阅读。
篇1:诗歌《思乡》作品解析
诗歌《思乡》作品解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在唐宋诗词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传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怀念故乡的纯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后两句转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我们可以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来出这样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我们先以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来做个典型分析:诗人写早雁惊飞,四散逃难,将咏早雁和咏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写早雁南飞经过首都长安上空的情景,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情景妙合无垠。又写了诗人对鸿雁的深情叮瞩,同情它们惊飞离散,也怜悯它们有家难归,还为它们的将来做了打算,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以说整个乡思之情都笼罩在“雁”中。而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雁”达乡思的典范之作。我们可用陈均的《九江闻雁》(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出道题:“‘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可作这样的思索:可把这一句改造为一个复句:正因为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这一点在《赠别诗词鉴赏要诀》里已经论及,不再赘述。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
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先以武元衡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为例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还有司空图的《华下》(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等,都是用记梦来抒发乡思之情的佳作,可以做个比较鉴赏,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下面再以解题分析来结束本段:“阅读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还是举个很有趣的例子来作深入一点的分析: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乡思情切,柔情万种,“一行书信千行泪”,说不完,写不尽,其间充满了深厚丰富的感情和难以完全表达的矛盾,又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到带信人要出发了,仍然担心漏掉了什么,觉得还有没写完的,又开封想再添上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以《唐诗别裁》认为这首诗“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更是推崇备至,以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在写法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雁传尺素”来表达,也别有一番滋味。为了加深认识,我们可以用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道题进行练习,以期得到巩固,题曰“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这个道理无庸赘述,还是举个实例来加以阐述为好。先看看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诗人采用“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己,把深挚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其手法与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辙。最后诗人还引发出明朝“霜鬓”还将增添几缕的无尽感慨,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还有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等,都是这类诗词中的顶尖佳什,理应熟悉。我们可用崔涂的《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出道练习题以巩固之,题曰:“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即以刘皂的《旅次书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上故乡。)为例,谈谈纯乡思诗词在运用此法的特点。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却南辕北辙,则情何以堪。至此,乡思之情得到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所以成为不朽的名篇。而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则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我们可以用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来出下面一道题:“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其答案曰“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篇2:思乡诗歌
思乡诗歌
一条小船
小小的,白白的
寄带着我思乡的情
一条纸船
满满的,沉沉的
载着我对家乡的.爱
儿在远方
远赴他乡
想的是家乡的山水
念的是家乡的温情
提笔一封书信
写满思乡情
叠一条小船
放进小溪里
愿它带着我思想的情,随风远去。
篇3:诗歌:思乡
站在河提,小石头拴住河水的记忆
水田里稻穗的文静蕴育的气息
馥郁馨香,像是姑娘脸畔的羞赧
洁白的野鸭哦
红掌下游鱼成群
你的白像倒影水里的天空洁白的云
哦!我听着野鸭的歌
我听着小河流水的叮呤
我听着隆隆的开山放炮的声音
又一个地名能证明我的曾经
我顺着河渠悠长的线条描写你健美的身段
我顺着黑夜的天空想着夜里的姑娘
我思绪收藏在大山的根部河水穿出山谷的瞬间即逝
秋已经在山北敲响了东北的快板
山静了偶尔一声扑腾泉水落地的声响
野羊咩咩野鸡郭郭水鸭嘎嘎嘎嘎嘎
哦!我可爱的乡土居所
炊烟在屋顶成了思乡的影子
一隆隆夜的屋顶把我的心思交给洁白的月色
小河的流水流出堆在心间的乡愁
如此商情的夜晚能不思念
篇4:诗歌:思乡
树叶黄了,片片落下
萧条的景色告诉我
秋天来了
印象中我的故乡的秋天
是记忆中昏黄回忆
任岁月如火热走过
始终磨灭不了它的痕迹
小时候
故乡如同母亲的怀抱般
那般温暖,亲切
长大了
故乡是那藏在相册里的秘密
只身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时候
唯有偷偷的看着那些照片
黯然泪下
每当夜色降临时候
远方炊烟袅袅
此时此刻
乡愁倍感浓烈
我忆故乡的你
我忆故乡的一草一木
我忆故乡的乡间小道
我忆晨起小草叶尖的那颗露珠
篇5:诗歌:思乡
1、《乡愁》
作者: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思乡词》
作者:刘星辰
一抹晚霞
带走了白日的阳
一杯浓酒
却带不走丝丝的伤
一池杨花青莲水
一捧秦淮笼沙月
芊芊细手弄青云
盈盈笑语叹歌声
回忆无奈秦汉月
此身落魄巴蜀地
日日伤怀悔不该
步步维艰道苦难
入乡随俗实不易
悔来无济异乡人
人不寐冷月如霜
心难安家在何方
3、《月夜思乡》
作者:贾源
今晚饮一壶月色
想念蛙声鼓响
向着故乡的方向
北方的风带着惆怅
一路的风尘碌碌
似淡淡的银色清光
世事的艰辛
都燃烧在胸膛
一杯久聚的愁绪
饮醉了天上的月亮
看不清四周的景物
朦胧着泪眼如霜
梧桐咋绿还黄
斑驳在衰老的池塘
不见了树上的鸣蝉
无法对着故乡吟唱
4、《思乡夜》
作者:迷失的稻草人
不经意的一抬头
天上的月儿不知何时
又开始圆了
柔和的月光使我又想起
父亲的嘱咐
母亲的叮咛
在出租屋的白炽灯下
怀念千里外那盏熟悉的灯光
和灯光下慈祥的面容
今夜
母亲是否又独依门栏
遥望着我曾离去的方向
说:又一年了……
而我只有就着乡愁
用廉价的老酒
把自己灌醉在
月色最美的这些晚上
醉吟着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5、《思乡愁》
作者:夣中锝涙
月牙弯弯思乡愁
问候远方父母泪
儿,对着家乡方向
再次泪流满面
随着夜色渐渐入夜
城市的星空
依旧是那么炫丽夺目
家乡的那一片天
一片足迹踏便
熟悉的脚步声
一步一步地醒来
多少年了,不变的是你们温暖的话语
儿啊!要注意好身体
儿啊!不要挂念我们
儿啊!你要好好工作
脑海里辗转难眠
第二天
我便踏上了征程
晃悠悠地
数不清是多少日日夜夜
那夜,那晚
我真的回来了
爸爸妈妈
此时,新年的钟声已然敲起
篇6:诗歌:思乡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用疮痍的土地作纸,在鸭片战争的硝烟之后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消瘦的中国呀!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软弱的中国呀!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英勇杀敌,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要以鲜血为色,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了一群又一群的青年,那挂满汗水的面孔。我又听见了他们嘹亮的歌声,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在悠悠岁月中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用太阳金色的语言,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用春天百花的色彩,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辉煌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中国!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中国!
(男)我是那黄河中颠沛流离的沙粒,五千年来渗进了广袤的.华夏大地。雨水洗涤着沙石,寒风夹杂着呼啸。阳光为裳,月色为衣。
唐尧禹舜也愤怒于我的咆哮。
(女)我是那长江中翻腾的江水,五千年来流淌着沮丧的眼泪。雨水融进了泪水,寒风急催着哭泣。阳光为裳,月色为衣。
英美日法也曾凿进斑斑劣迹。
(男)我是那泰山顶上葳蕤葱茏的绿树,五千年来吮吸着大自然芳醇的甘露。注视着茫茫大江去不还,倾听着纷纷云之君而下。宇宙是我屋,穹庐是我家。
骚人墨客也纷至而沓。
(女)我是那庐山腰系的飘渺云雾,五千年来流连于曲折盘旋的山路。笑傲世界之林的奇伟建筑,睥睨黄浦江岸的东方明珠。穹庐是我家,宇宙是我屋。
日月风月也停下了匆匆脚步。
(男)祖国的山啊,(女)祖国的水!
(男)你不惧风霜,你敢于拼搏,(女)你不畏强权,你甘于寂寞。
(男)祖国的山啊,祖国的水!(女)我是你山壑汩汩流淌的涧水,(男)我是你峰顶上翱翔的苍鹰。
(女)我是你那溪水中优游岁月的游鱼,(男)我是你那湖畔成长的一片绿荫。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男》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是你山梁上摇曳的绿,还是溪边明媚的花是你晚舟归来的歌,还是山涧流泻的瀑我的祖国,云彩落进了溪牛羊映清波,远山一点嵋含烟炊烟袅袅,舞成女子的裙田野苍苍,点亮农人的歌村落、鸡啼、笛音汇成流月亮一轮,点亮谁的梦
《女》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是湖畔一缕拂水的柳,还是淡淡升腾的烟是喷泉溅起的一点水,还是蝶翅的一点黄我的祖国,楼房高过了斜阳
远塔挑起了落日,秧歌漫过了街道笑声如烟,卷着车流伊人的眉,闪着月的光
葡萄酒的红,银器的闪,音乐的流亮着整个夜
《男》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是黄山一棵微笑的松,还是娥眉飘着的云是庐山蒸腾缠绕的雾,还是九寨随人的流祖国啊,枫桥边的钟声还在回响西出阳关的酒还没有凉
长城边的层林尽红,弯月如钩长安城的更夫还没有睡
唐诗宋词在青石砖上跳来跳去
《女》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是岳飞一声凄凉的笑,还是文天祥深深的叹是孙中山摇旗烈烈的风,还是鲁讯眉间的光我的祖国啊,秦淮河的水还在流淌着多少笑声,也就淌着多少哭声虎门的炮台映着月,狼烟依稀中山岭的苍松闪着辉,豪气依旧
周恩来的微笑还在,天安门前的呼声还在经历风雨的纪念碑站成路标让来往的人走向三月的阳
《男》祖国,我该是你的什么
是你容颜上的一抹笑,还是一丝微微的愁是你圣体上飘逸的服,还是暗藏的一点伤
《女》亲爱的祖国啊,我怎样爱你是不停地为你歌唱,不停粉装还是用我的良心写一首诗用我的真诚说一句话
用我仅存的呼吸,喊出你的伤痛把我的骨骼扎根在泥土里年年长出誓言的绿,坚毅的光
《男》祖国,我怎样爱你我永远属于你啊,亲爱的祖国用我的心,我的情,我的爱
谱一支歌,唱的是喜、是悲、是苦、是乐都是我执著的无悔啊
《合》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是你的永远偎着你,永远倾听着你的心跳
《我的祖国》
高山巍峨,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
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篇7:诗歌:思乡
让我离开故乡可以
只是那浓浓的乡情我丢不起
让我告别故友可以
只是那离别的痛让我伤不起
**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小河里开放满红红的莲朵
我思念我家门前的小土路
那条长满杂草并不平坦的小土路
它通向我温馨的小屋
**
我思念我的老宅
和那老宅中的老屋
尽管时光把她的外衣剥脱的不成样子
还有那老屋里的梁上君子
一对穿着黑色燕尾服的小夫妻
它们一定很期盼主人的陪伴
**
故乡是我永远写不完的诗
老屋是我永远抒不完的情
不管思乡的人儿对家乡有多少牵挂
故乡那只画笔依然在写着春秋冬夏
红了、绿了、黄了、灰了
可她写不出思乡人心中的那个“念”
**
有多少个夏夜披着月光的纱衣
漫步在老屋后的小荷塘
去聆听那荷叶伞下娃儿们的大合唱
有多少个夜晚躺在老屋里的草席上听着
脱落墙皮的砖缝里蛐蛐唱着小夜曲入眠
**
原来思念家乡也会这么痛,
想念故友也会这么伤
异乡的阳光没有故乡的暖
异乡的月儿没有故乡的圆
异乡的星星也没有故乡的亮
**
梦里几度插上翅膀,飞回故乡
在光阴里蹉跎的老宅寂寞的坐落不语
时光已斑驳了老屋的外衣
岁月荒芜了我的小院
这里成了杂草的天堂,虫子的故乡
只有那棵石榴静守着小院也燃烧着生命
**
夜抱琵琶对着荷塘与青蛙和上一曲
琵琶声声震落了几颗颗荷叶上的露滴
青蛙也扶着荷藤跳着钢管舞曲
歌舞声频惊扰了几尾睡梦中的小鱼
鱼儿吐着圈圈咕咚咕咚起了圆舞曲
**
故友的笑脸如三月的阳光那么叫人暖
乡音似天籁总也听不厌
原来那是一场思念故乡的梦
梦里故乡春日暖
异乡的世界还很冰冷
异乡的春天还很遥远
**
春风唤醒了我沉睡的梦
坚守了一季荒凉的心花
就等灿烂绽放的时光
心花会开遍世界每一个枝枝丫丫
在春天里我会一脚踏进故乡
篇8: 鲁迅作品解析
鲁迅作品解析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
《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
《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曰诗云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实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并不幸福;
《肥皂》则讽刺了一个或者几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们看见一个行乞的十七八岁的女子,就想着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铭就因着这个潜在的`意识,竟也买了块绿色的肥皂;
《长明灯》中的疯子疯疯傻傻,他就是要把庙里的长明灯打灭,被阻了,他就说:“我放火。”最后,他就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
《示众》依然写的是看客。中国人永远只是看客,只会当看客。看了,就散了。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终于“洋”了起来,俄国有高尔基,那么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尔础”,不是基础么?有基必有础。他能叫高尔基,我为什么不能叫高尔础?成了高尔础后,他就自觉“高大“起来,觉得不能与往日的麻友相提并论。然而最终他发现自己没有“高尔什么”的天份,他连书也教不了,又经不住麻雀牌的诱惑,也经不住笼一把吃冤大头的诱惑,终于还是上了牌桌;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鲁迅特别用心地描写的一个。那是一个曾经大觉悟的人,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对大人们不屑一顾,小孩子们却又不理他。他曾经潦倒不堪,似在坚持着什么,又突然摇身一阔。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着做参议而阔起来的钱。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干净,才解脱。鲁迅其实是用着一种大悲哀的笔调来写这个人的,这里面也寄托着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这样苍凉,人生就是这样无望,想找一条路,然而终于找不到,他只有死;
《伤逝》不仅仅是在谈论经济对于爱情的重要性,它实质上是在探讨爱情是否可以长久。而经济的窘迫困顿只是一个极现实极真实的诱因。因着这个诱因,爱情就无疑成为幻灭。伤逝了,这
★ 诗歌作品
★ 诗歌详细解析
诗歌《思乡》作品解析(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