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想要变变变好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Unit 3 This is my sister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Unit 3 This is my sister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生物知识点
(一) 观察类实验(6个)
1.实验原理
用甲基绿、吡罗红混(1)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流程
4个注意问题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用缓水流的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即时巩固】
(2014·长沙市模拟)下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1.实验原理
(1)观察叶绿体应选用富含叶绿体的藓类叶片或菠菜叶等。由于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所以不需要染色。
(2)观察线粒体应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如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实验步骤
(1)叶绿体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
高倍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2)线粒体观察:
制片
低倍镜观察:找到口腔上皮细胞
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3.注意点5个
(1)观察叶绿体应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叶片薄的植物(如苔藓类,黑藻,菠菜下表皮带叶肉细胞)
(2)观察线粒体应选择无色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不能选择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因为叶绿体的绿色会影响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
(3)该实验要保持细胞的生活状态,临时装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观察线粒体需染色。
(4)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双层膜是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而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结构。
【即时巩固】
(2014·宿州模拟)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B.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或黑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
C.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D.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有关的5个总结 (1)实验材料的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黑藻叶肉细胞)
①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②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实验试剂使用
①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②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
(3)发生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4)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
(5)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4.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1.实验原理
(1)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2易错点5个
(1)解离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细胞间果胶未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时间过长则细胞分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
(2)漂洗是为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对染色体(质)的染色。
(3)控制染色时间,染色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
(4)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观察不可能看到连续的分裂过程,因为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时期,要不断地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找到各个时期的分裂图像,所以在制作装片时要让细胞分散成一层,这样才能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因为间期历时最长。
【即时巩固】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剪取5 cm根尖,用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篇2:高中数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篇3:《岳阳楼记》知识点
一、原文和重点字词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到了)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具(通“俱”,全、都 )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它的)上。属(同“嘱”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来)记之(代词,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予(我)观(看)夫(那)巴陵胜状(胜景),在洞庭一湖。衔(衔接)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描述)备(详尽)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連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曜(光辉),山岳潜(隐没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谗言,说坏话 )畏讥(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至于)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栖止),锦鳞(鱼儿)游泳;岸芷(小草)汀(小洲)兰,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青青(茂盛的样子)。而或(有时)长烟一(全)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漁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愉快),宠(荣耀)辱皆(一起)忘,把(拿)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唉)!予(我)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或许)异二者之为(指两种心情。),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这样)进(在朝廷上做官)亦忧,退(不在朝廷上做官)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这)人,吾誰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远调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巴陵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光线昏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怎么能有所不同呢?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冷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隐匿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赶路,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受到谗言伤害害怕别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十分悲伤了。
就象春意融融、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象沉在水中的璧玉,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的感觉,举酒临风,那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官就为老百姓担忧;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王而担忧。这就是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地方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重点翻译句子:
一、字句解释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关键字:通:顺利。 和:和睦,和乐。 废:荒废的事业。 具:同“俱”,全,都。兴:兴办。
句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关键字:属:同“嘱”,嘱托。作:写。以:表目的。记:记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句译: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关键字:观:看。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优美的。状:景象,景色。
句译: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关键字: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横:宽阔。际(涯):边。
句译: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 无 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关键字:朝:早晨。晖:日光(照耀)。夕:傍晚。阴:阴暗。气象:景象。
句译: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关键字: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述:记述。 备:完备,详尽。
句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关键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向北。通:到达。南:向南。极:至,直达。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会:聚会。览:观赏。物:指景物。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句译:既然这样,那么洞庭湖向北直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多在这里会聚,他们观赏景物的心情, 莫非是不同的吧?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关键字:若夫:用在句首,引起下文,相当于“如果是”、“至于”,下文的“至若”用法类似。霪雨:过量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号:大声喊叫。排:推,冲击。这里可解释为“冲向”。
句译:如果是阴雨连绵,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
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关键字:隐:隐藏。 曜:光芒。潜:隐没,隐藏。 形:形体。
句译:太阳星星隐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身形。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关键字:行:走,这里可译为“通行”。倾:倒下。摧:折断。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句译:商人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哀啼。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关键字:斯:这。则:就。去:离开。国:国都。 怀:怀念。忧:担忧 。谗:(说)谗言。畏:害怕。讥:讥讽。萧然:萧条凄凉的样子。极:到极点。者:……的心情。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满眼萧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的心情啊。
1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关键字:和:和暖。景:阳光。明:明亮。惊:起。天:天色。光:湖光。万顷:形容面积极广。
句译:至于说到春天和暖,阳光明媚,湖面上波澜不起,上下天色湖光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1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关键字:翔:飞翔。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锦:指色彩鲜艳华美。 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芷:香草。 汀:水中小洲。郁郁 :香气浓郁。青青:颜色青翠。
句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1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关键字:或:有时。长烟:大片的烟雾。一:全。空:消散。 皓:皎洁的。 月:月光。浮光:浮在水面上的月光。 跃:跃动。静影:映入水中的平静的月影。沉:沉入。璧:圆形的玉。答:应和,唱和。极:极点,穷尽。
句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跃动着金色,(湖水平静)时,那平静的月影,好像沉入水中的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1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旷:开阔。怡:愉快。宠:光荣。辱:屈辱。偕:一起。 把:拿,持。 临:面对。洋洋:形容高兴得意的样子。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起忘却,端着酒杯面对清风,(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啊。
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关键字:尝:曾经。求:探求。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或许。异:与……不同。 二者:指以上两种人。为:这里可译为“心情”。
句译: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之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关键字:以:因为。物:外物,外界环境。己:自己的得失。
句译: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互文)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关键字:居:处于。庙堂:朝廷。民:百姓。远:僻远的。君:君王。
句译:他们身处高高的朝廷就为百姓担忧,身处僻远的江湖就为君王担忧。
19.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关键字:是:这样。进:做官。退:不做官。
句译: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0.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关键字:其 :他们 必:一定。
句译: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2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关键字:微 :没有。 斯 :这。 归:归依。
句译: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四、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 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 气象万千 波澜不惊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
① 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 和 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 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 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 “居庙堂之高”, “退”照应 “处江湖之远”。
13、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6、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7、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8、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9、(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
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6、“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2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
2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 知识点指导
★ 中考知识点
★ 鸿门宴知识点
★ 陈情表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归纳
★ 《鸿门宴》知识点
★ 立体几何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初中知识点大全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知识点(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