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孟侃的诗

时间:2023-07-07 03:41:58 作者:浮氧粒子效应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浮氧粒子效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饶孟侃的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饶孟侃的诗,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饶孟侃的诗

饶孟侃(1902—1967),原名饶子离。江西南昌市人。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新月派成员之一,曾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教授。终年65岁。主要作品有诗集《泥人集》等。招魂 呼唤


招魂

--吊亡友杨子惠

来,你不要迟疑,

趁此刻鸡还没有啼;

你瞧远远一点灯光,

渔火似的一暗一亮--

那灯下是我在等你。

来,你不要迟疑!

来,为什么徘徊?

我泡一壶茶等你来。

你看这一只只白鹤,

一只只在壶上飞着,

是不是往日的安排?

来,为什么徘徊?

来,用不着犹夷;

趁我在发愣没想起,

你只管轻轻的进来,

你落叶飘下了庭阶,

冷不防给我个惊喜。

来,用不着犹夷!


呼唤

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听到亲切的一呼唤;

那时月光正望着翁仲,

翁仲正望着我看。

再听不到呼唤的声音,

我吃了一惊,四面寻找;--

翁仲只是对月光出神,

月光只对我冷笑。

篇2:王孟诗派详解

王孟诗派详解

诗派代表所写名句及事迹

最杰出地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地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地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地艺术修养为基础地。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今天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地送别歌词,用最普通地词组成最普通地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地话,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地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地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地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地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地生活。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地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地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地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地原则造成地。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地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地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地原则造成地。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地。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地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地禅宗蓬勃发展地时期,他对禅宗地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地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地诗不见了,代之而起地,是融全画意、诗情和禅理地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把捉地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地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地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地精神境界,带任何功利地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及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地自然美。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地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想假!知间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地。

孟浩然地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地念头了江浙一代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盛唐地大诗人,没有谁一生像他那么平淡地。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楼。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地。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地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地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地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地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地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地这么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是因为他要有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地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地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地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地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地诗人。他地山水诗,不困情造景,既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地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他在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地中写出来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气忆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地一种背景,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地境界地,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业员造这样地境界,提高山水诗地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地名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声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孟浩然所做地诗中传诵最广地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地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地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地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地惆怅,其实诗地意蕴远不止这些。

篇3:孟生诗韩愈诗词

孟生诗韩愈诗词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萍蓬**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嶔。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篇4:孟诗韩笔随笔散文

孟诗韩笔随笔散文

孟诗韩笔,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奇崛险怪方面,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的诗风有近似之处,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又因韩愈以散文著称,孟郊以诗名世,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唐人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人。擅长作五言古诗,现存诗歌500多首,其代表作《游子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作品之一。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韩愈存诗约300多首。其诗兼有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凝炼,自成“以文为诗”、“奇崛险怪”的一派,被称为“昌黎体。”韩诗险怪、新奇的特点十分明显。他自称写诗要“按奇抉怪”,每以蛇蝎、病鸱、鬼魅之类入诗:“蝮蛇生子时,坼裂肝与肠。”(《孟东野失子》)“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送问畅师北游》)“屋东恶水沟,有膜堕鸣悲。” (《病鸱》)《归田诗话》说:“昌黎《陆浑山火》诗,造语险怪,初读始不可晓。”韩愈曾这样自叙其创作活动:“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城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调张籍》)韩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文为诗。李东阳《麓堂诗话》:“昔人谓杖子美以诗为文,韩退之以文为诗,固未然。”宋沈括则说:“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散文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以文为诗”,正是诗人在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上用尽心血的结果。韩诗的成就,纠正了大历诗人的平庸诗风,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开拓了诗歌的新领域,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宗匠,“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叶燮《原诗·内篇》)如《南出诗》用50个“或”,形容岩石的奇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雏,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凄……,”大似其散文《画记,中连用30个“者”形容画中之马的形态:“如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李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这样采用散文式的铺叙,笔底景物,有如重峦迭嶂,层出不穷。《山石》是韩愈诗写景佳作,把黄昏时的寺中蝙蝠,阶前芭蕉,入夜后的古壁佛画,临扉清月,黎明烟霏,山涧巨松,一—采入画卷,富有生活气息。韩愈一些近体诗也写得很好,风格清峻,意味隽永。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但韩诗有十分明显的'缺陷,由 “以文为诗”而带来的就是过分散文化,丧失了诗歌的特质和美感;由刻意好奇而来的则是过份险怪偏晦,甚至故意夸奇斗险。韩愈曾与孟郊联句十首,彼此搜索枯肠,用尽难字险韵,不肯一字相让,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内容上,韩诗接触社会现实的不多,有些写到人民的艰难困苦的诗,也远不及杖甫、白居易那么热切。韩诗对质世也有很大影响。李贺的诡谲冷艳,贾岛的幽俏寒瘦,都是韩愈诗歌风格的直接继承。

孟诗韩笔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欧阳修有“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之句。(《读蟠桃花诗寄予美》)《岘佣说诗》:“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又载:“孟东野奇杰之笔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韩擅文,孟工诗,时称“孟诗韩笔”。唐赵璘《因话录》:“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同派作家还有贾岛、卢仝、马异、刘叉、姚合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奇险、冷僻、新巧,富于独创性。正如王谠滋《唐语林》说: “元和之风尚怪也。”叶燮说:“韩愈为唐诗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其中盂郊又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岛”。“孟郊、贾岛并称,谓之‘郊寒岛瘦’。”(《岘佣说诗》)姚合又与贾岛并称“姚贾”。辛文房《唐才子传》:“(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

篇5: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创作中,韩孟诗派的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韩孟诗派的成员在语言方面也有大的变革,他们力求“陈言之务去”。

篇6: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

诗歌发展到中唐贞元、元和年间,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多样。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回荡于诗坛上空,他们的辉煌成就是后人面临着极盛难继的局面。因此,有作为的诗人都努力创新。白居易一度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又随着诗人晚年政治的消沉而迅速即偃旗息鼓;大历时期肤浅、平滑的诗风,应着那恹恹官气,悄然扇起,弥漫于诗坛。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2]

遭时多难,贫病交迫,一生坎坷,有志难伸,这是韩孟诗派成员共同的身世与遭遇。韩愈自幼失去双亲,跟随兄嫂迁徙南北;兄死之后,曾四试于礼部、三黜于吏部;为官之后,又屡遭贬黜,韩愈的一生,是在坎坷、郁郁寡欢之中度过的。孟郊家道赤贫,长年羁旅在外;三试于礼部之后,也曾有过“春风得意”的喜悦,但的道德溧阳尉,也仅得其半俸;接踵而来,唯有饥寒困愁、贫老病死而已。李贺自幼丧父,家道中衰,又因名字犯忌讳而不得举进士,三年奉礼郎的微官更使他失望。最后只得在贫病煎熬、悲哀中度过了短短的二十七年。贾岛早岁为贫僧,后漂泊流离,辗转于朋友之间;“累举,不中第”四十四岁时,竟以“举场十恶”之名而被黜;直到晚年,才先后获普州司仓参军的微职。他一生也饱尝了世态炎凉与饥寒贫困。卢仝一生不曾为官,早年隐居,后四处漂泊,常为贫病饥寒所困。共同的身世与遭遇,使他们同病相怜、互致慰籍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7: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早在792年(贞元八年),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一次是796~8(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间,韩愈先后入汴州董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另一次是806~8(元和元年到六年)间,韩愈先任国子博士于长安,与孟郊、张籍等相聚;后分司东都洛阳,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陆续到来,张籍、李翱、皇甫湜也时来过往,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这两次聚会,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的形成至为重要。第一次聚会时,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到第二次聚会时,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全形成,他独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孟郊则转而接受韩愈的影响。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篇8:送别诗——《池州送孟迟先辈》

《池州送孟迟先辈》原文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月于何处去,日于何处来?

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

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池州送孟迟先辈》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篇9:孟生诗,孟生诗韩愈,孟生诗的意思,孟生诗赏析

孟生诗,孟生诗韩愈,孟生诗的意思,孟生诗赏析 -诗词大全

孟生诗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默咸池音。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A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萍蓬**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簟R熘始纱θ海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篇10:孟诗韩笔的成语解释

孟诗韩笔

mèng shī hán bǐ

【成语释义】

孟郊的诗,韩愈的文笔。指诗文佳作

【成语出处】

唐・赵U《因话录》第三卷:“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子长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称赞文章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百科

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奇崛险怪方面,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的诗风有近似之处,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又因韩愈以散文著称,孟郊以诗名世,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唐人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孟诗韩笔的成语解释]

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

孟生诗,孟生诗韩愈,孟生诗的意思,孟生诗赏析

闲侃会议营销

饶老师回来了

孟非经典名言

孟非语录

杨佩侃的事迹心得体会

孟晚舟感言

孟非爱情经典语录

孟强渔歌子教学说课稿

饶孟侃的诗(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饶孟侃的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