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3-07-16 03:42:18 作者:白梦者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白梦者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欢迎参阅。

篇1: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医学研究中,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实验或观察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医学统计学运用统计学原理,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索其规律性,并以适当的方式将研究结果表达出来。对于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学习能力,而且能加强其临床实践中阅读文献和进行科学研究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都把医学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是医学知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一门学科,逻辑推理性强,教学内容抽象。因为本科专业医学生没有较完备的数学理论学习,所以学生反映较难掌握这门课程,不懂怎样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如何调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笔者对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将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扎实的医学统计学基础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保障,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医学专业没有直接联系,从而忽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强调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注重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高校通过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统计学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经得起检验的.医学科研结果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统计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推断的基础上。高校应指导学生提高对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从而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

1.增加开设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却不在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这使得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少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深刻理解统计学理论内容,只会生搬硬套,滥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适当地设置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有助于拓展学生考虑问题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2.适当增加或删减医学统计学相关教学内容。

(1)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很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烦琐统计学公式推导。同时,这部分内容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且学生感到这部分内容非常枯燥难理解,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概念混淆的现象。所以应适当调整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删减烦琐冗长的统计学公式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原理、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2)有关学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期刊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对统计学的误用率高达30.25%。在教学内容中恰当增加的这种错误案例,使学生深刻了解科研实例错误根源,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避免在科研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不同医学本科专业相对应的实际例子,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医学统计学知识。

三、倡导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而且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LBL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直接接受知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程内容条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创建了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医学统计学中非常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复杂逻辑关系的统计方法,同时占用学生的大量的课余时间,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用LBL教学法讲授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的内涵和应用方法。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可以理解的内容,尤其是案例分析内容,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在采用PBL教学法时,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布置案例作业,教师课上多利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通过讨论、自学指导等多种方法,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能科学地搜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书写科研论文。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目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和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处理复杂冗长的统计计算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手段将抽象的统计学理论传授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医学统计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首先,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呆板的表现形式,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来进行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楚的医学统计学中抽象、生涩、陌生的难点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板书,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多媒体课件可放在学校公共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反复学习相关知识。

2.统计软件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有大量以数学为基础的统计算法,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难以掌握。而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掌握对医学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更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算法。但实践中如果没有统计计算,就没有办法得出统计推断结果。目前,使用广泛的统计软件(如SAS、SPSS和STAT软件)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原理,无须了解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即可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统计软件的教学过程中,不是重点介绍统计算法或编程,而是重点围绕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统计软件学习,使数学功底不够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学习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大量期刊中存在误用医学论文误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以上总结的四点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学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相静,王玖,孙红卫.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及数理统计衔接教学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2]包红,徐娜,刘建平.运用“PBL+LBL”方式进行医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8).

[3]李康.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赵晋芳,刘桂芬,郭明英.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07,(9).

[5]伍亚舟,易东,张彦琦.探讨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J].重庆医学,2013,(33).

[6]伍亚舟,张玲,张彦琦.如何提高医学统计学本科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9,(11).

[7]马修强,陆健,吴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2).

[8]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7,(1).

篇2: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统计学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医学科研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多,计算繁杂,运算量大,加上医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差,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医学统计学很吃力,不易理解和掌握.加上医学生的统计学课时不多,更谈不上应用统计学创造性地解决医学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不断地得到发展,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医学生浅薄的'统计学素质,会阻碍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影响到教学的不同方面,如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笔者就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做了相关探索.

作 者:吴笑雪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   医学统计学   教学方法   评价  

篇3: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大班上课,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效果。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涉及预防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典型案例,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保证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具体实际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临床知识加以实际运用,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内在联系,体会医学事件中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更好的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通过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结合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在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医学专业特点,突出中医学特色,采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如学生设计的脾胃之气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办公室人员腰痛患病率抽样调查、食品安全等相关课题,并进行实际调查,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深入体会三级预防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预期所能取得的干预效果,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分别在授课开始前和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授课前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态度、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结束后对授课内容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课时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相关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布置思考题,并可尝试进行网络教学,如微课、使用相关系统平台,以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独立学院自己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和课堂特色。

篇4: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逐步增强。在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与基础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仪器、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内涵。医学检验技术中的`许多检测项目正在向方法的标准化、手段的自动化、速度的快速化、标本的微量化、试剂的商品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亟待解决,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北海市卫生学校召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典型工作任务会议,由医疗机构行业专家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与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对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将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具体改革如下。

一、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核心技能。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对医学检验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设国家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课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岗位准入资格。

二、开发“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材

以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模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编写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等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教材与临床深入对接,与临床工作岗位求一致,按项目要求制定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原理、实训方法与结果、实训注意事项及实训评价。改原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三、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课

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将检验专业课“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常用基本检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合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三大常规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基本技能,常见血液病检验,血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常用免疫学技术,常用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修安排在各专业课学习基本完成后进行。以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要求)。它也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检验项目为任务的能力本位课程,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场所是临床检验实训中心,设立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完成检验项目为目的。

四、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附属医院和校内实训场所,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课教学融入在实训课中,边实训边讲解,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医学检验工作流程,以“标本采集和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专业要素,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在教材中增加实训评价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模拟实训室,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对通过改进使学生学会操作方法的同时,学会看化验单、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学会结果报告。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每学年都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发展,使竞赛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实习前2周学生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实习从36周增加到40周。

六、改革评价模式

从职业活动和岗位需求分析入手,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开发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的推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项目考核体系以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养成为主线,坚持评价及其多元化、考核标准职业化、评价标准能力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促进、激励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包括课堂教学理论评、技能操作评、实习过程评、出科室考核评。

篇5: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针对目前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形式等几个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培养出知识更为全面的医学类人才.

作 者:王成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课部,西安,71002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24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   问题   教学改革  

篇6: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传统教学组: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206名学生;实验改革组: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308名学生。

1.2实验教学改革设计传统教学组实验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实验课上由指导教师详细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或按步骤带着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改革组采用改革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针对开设的实验,教研室制定了详细的“实验预习要求”,明确每一个实验预习应达到的目标,并做出必要的书面回答,规定只有认真预习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上实验课时由指导教师检查或抽查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结合对实验预习的.细化要求,指导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尽量压缩理论讲解时间。

1.3观察项目及数据分析以“示波器的使用”实验作为检查指标,对两组学生实验课的课时分配、实验操作及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合格率、实验成绩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P<0.05时,差异被认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课时分配情况分析传统教学组教学中,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仪器和步骤;实验改革组教学中,教师的理论讲解仅提示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两组授课时间分配见表1。表1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课时分配

2.2实验操作情况分析实验操作情况见表2。教学改革组学生一次合格率提高了21.1%,χ2=20.74,P<0.05;二次合格率和多次重做合格率均有下降,χ2值分别为33.38和4.37,P<0.05。说明实验改革对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比传统教学更好,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2.3实验成绩分析实验成绩见表2。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合格率较传统教学组提高0.5%,χ2=0.07,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优良率提高16.9%,χ2=20.74,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虽然两种教学方法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完成实验,达到合格水平,但是实验改革组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更好地完成数据处理、分析、总结,达到优良水平。

3讨论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详细讲解或示教,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由于教师认表2两组学生实验操作合格率与实验成绩注:P<0.05;在实验成绩中,“合格”≥60分,“优良”≥85分。

为学生不能通过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因而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使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丧失了学习主动性。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教改实践中,采用了实验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检查、记录,利用奖励机制给学生施加良好压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学生在课前已基本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缩短讲授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仪器,在实验中培养并逐步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4]。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改革组教师讲授时间缩短并未影响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且有更多的学生一次就成功完成实验操作,比传统教学组一次合格率增加21.1%;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实验成绩优良率大幅度提高,比传统教学组学生提高16.9%。因此,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逐渐培养起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5,6]。学生从真正独立地完成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扎实的知识,实现物理学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验,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的理解[7]。

另外,给予暗示者的权威性和受暗示者对给予暗示者的信任度,对暗示的结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教师传递出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丽,夏力丁.医用物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

[2]曾小青,李晓春,李玲.改革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84-185.

[3]岳晓东.高考超常发挥和心理暗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0-90.

[4]武立立,肖海扬.高校非物理专业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教书育人,2006(6):78-79.

[5]李祖明,李俊.教师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J].新教育,2006(4):61.

[6]段家忯,曹惠贤,王煜,等.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2004(3):42-45.

[7]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9-235.

【关键词】教学学生医学物理学策略实验性

篇7:本科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本科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近代生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深人研究,医学遗传学焕发出青春成为前沿学科之一。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成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是本科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1]。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探讨提高本科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效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效果,应从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①更新教学观念:医学遗传学教学应向着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方式转变,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强化专业知识:医学遗传学涵盖有医学和遗传学的相应内容,教师必须应具备相应医学和生物学知识;生物专业的教师应注重学习医学知识,可采用旁听相关医学课程,而医学专业的教师则应充实生物学知识。③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其把握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基本功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等;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和研究教学内容,发挥集体智慧力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医学遗传教学应尽可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因素,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PBL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简称PBL)是在1969年由Barrow学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基本阶段: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等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大胆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其教学过程注重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等因素。例如:“单基因遗传学”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索不同类型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之间的异同,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单基因遗传病的特征。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教学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恰当地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各组,要求学生不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然后选派代表用10~15min讲解相关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并增进师生友谊。

3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便于本科生对医学遗传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染色体不分离的发生过程”、“染色体臂间倒位联会配对形成特有的倒位环”和“罗伯逊移位的形成过程”等复杂过程可运用动画使其生动形象的展示,更于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上要注重以下几点:①有利于阐述教学重难点;②可以借鉴和利用国外教材所配彩图、网站动画和兄弟院校的教学课件等资源;③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践情况合理编排课件内容。医学遗传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和生物信息学密切相关的。教师可以结合一些重要的数据库例如GenBank(国际核酸序列联合数据库)、IPI(国际蛋白质信息数据库)和BIOSINO(中国生物信息网)等来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介绍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相应内容,激发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积极性[1]。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含义相近的名词,找出彼此之间的差别,领会它们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外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例如比较“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这三名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遗传病虽然往往表出为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特征,但遗传病的本质特征却是因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在人文情感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从遗传学发展历史、遗传学重大事件和科学家生平等方面讲解,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而获得崇高的人文精神。例如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十年时间研究豌豆杂交,发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会激励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总之,教师结合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素质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途径,推进医学遗传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篇8: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Statistics专业毕业生,国内和国外主要从事的职业:

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

出纳员

证券、期货以及理财服务代理商

文职人员

精算师

福利管理员

预算分析

成本估算

数据库管理器

财务经理

投资分析师

数学家

数值分析

薪资管理经理

统计师

[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

篇9:医学统计学考研试题

医学统计学考研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  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   (B) 构成比   (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       n1+ n2

(B)       n1+ n2 –1

(C)       n1+ n2 +1

(D)       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 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r>tb    B trb   C t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D  )

A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和x2的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 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C 由于P值太小,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无意义

D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无实际意义。

17、两个样本率比较的四格表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差别是指(A )

A 两个样本率的差别            B 两个样本率的标准误

C 两个总体率的差别            D 两个总体率的标准差

18. 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 D   )

A 率     B 构成比      C 比      D百分位数

19、利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试验,以西替利嗪片组作为对照组,治疗28天后结果如下表,现要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何种方法为优:( D  )

表1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A. 检验  B. 成组t检验  C. u检验  D. 秩和检验

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篇10:论文医学

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研究【1】

【摘要】 目的 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方法 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治疗。

对比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3、5、7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32.00%、70.00%、96.00%)优于对照组(24.00%、40.00%、64.00%)(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tervention effect by evidence-based pharmacy for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capsule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nicillin sodium.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in 3, 5, 7 d after treatment (32.00%, 70.00%, 96.0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00%、40.00%、64.00%)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shorter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enicillin sodium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tibiotics; Intervention

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 而抗生素又分为多种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本文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月~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79±

6.94)岁。

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6.71±6.8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且均使用1个疗程, 1个疗程为7 d。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193)进行治疗, 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 500 mg/次。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5020511)进行治疗, 将400万IU的青霉素钠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早晚各静脉滴注1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临床治疗效果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炎症吸收时间为(5.78±1.78)d, 退热时间为(3.48±1.09)d, 血象消失时间为(4.05±1.47)d, 治愈时间为(6.48±1.78)d。

对照组炎症吸收时间为(9.42±1.48)d, 退热时间为(6.48±1.47)d, 血象消失时间为(8.25±1.62)d, 治愈时间为(10.25±1.78)d。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循证药学主要指的是临床药师通过收集相关资料, 从而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获取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 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的实践方法[2]。

由于我国大部分药师不具备化学背景, 导致在运用抗生素中, 没有较多的经验, 所以在与临床医师进行探讨时, 没有足够的底气, 且在使用药学工作中, 容易出现畏惧心理[3]。

循证药学通过药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经验, 结合获取的相应信息, 且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进行验证, 并提供有力的依据, 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可有效提高临床上年轻药师用药经验[4]。

在进行循证药学过程中, 需要求药师熟练的掌握新技能, 且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选择最为有效的资料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 除此之外, 在药师进行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时, 需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促进其沟通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5]。

红霉素肠溶胶囊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控制释放, 用于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的呼吸道感染, 但红霉素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而青霉素钠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其可有效防止细菌在患者体内的复制, 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且可在患者体内发挥最大药效,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安全性较高。

临用前需新鲜配制, 以免失去药效[6]。

本次试验发现,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吸收时间、退热时间、血象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其恢复率。

总之,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探讨【2】

随着现代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许多大学已经专门开设了药学这门专业,目的在于培养药物方面的专门人才以供社会所需,让病人在治疗疾病之后,涉及到用药之时能够得到更好更完备的医疗服务,受过专业培养的药学者,一般具有药师的从业资格,拥有合格的知识体系,有这个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药物使用的咨询和讲解服务,现在许多的医疗相关文件和部门规定,医院必须以病人为重,医生作为白衣天使要为病人全力解决问题和难题,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药物使用上,要切实遵守使用规定,不能滥用,以免造成医疗事故,这篇文章中,就针对于药房中,所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1 医院药房药师对用药咨询和指导的必要性

用药安全是当代社会,不仅仅是病人及病人家属,更是医生们所重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很多的医生在开完药之后,家属在药房取药之时,都会询问相关药物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就要求药师必须自身对于各类药物的使用规章制度要了然于心,同时也要能够正确地指导其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小心仔细。

那么由此看来,药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上的抓药和煎药上了,更重要的是用药的指导,同时涉及到如何和病人及其家属交流,如何正确的表达使用规则,让其明白,如果口头表达不清,也很容易造成误会,从而错误用药,因此,提升药师的综合水平,也是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重中之重。

2 药物用法用量方面的指导

怎么用药,如何用药,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我们去医院就医之时,常常听到医生嘱托某药是要饭前一小时服用的、某药服用期间禁止饮酒等等,这都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从而就有了很多的用药注意的事项,如果我们不多加注意,便会产生许多的不舒服感,比如说有一类消炎类的药物,比如说阿莫西林,这类药物所含的成分容易和酒精中的醇类发生反应,使人感到头痛眩晕等不适,因此应该特别的注意,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效是具有发挥的时段性的。

比如说像一些治疗胃痛胃胀类的药物,他们往往是在服用之后半小时后产生较强的药效,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饭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服用,以便药效在用餐不久就能完全发挥出来。

类似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需要认真遵守医生嘱托,安全用药。

3 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指导

许多的药物,在服用之后,会有一些副作用的产生,比如说头痛等等,这些不良反应经过合适的处理之后也能适当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那么也要求医生在开药之时,应当适时的嘱托病人及其家属可能的副反应情况,以便做好心理及相关的准备,不必引起用药恐慌,同时还需讲述清楚合理不舒适的程度,若超出该限度,应当立即停止用药,这也是由于许多患者自身的条件和体质不同,对于不同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说明书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断定使用安全,倘若有明显不适,应当停止用药,询问主治医生,进行换药治疗。

药物都是化学制剂或者合成品,具有不同的药物特性,有的药物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或者变质等反应,因此医生也要提前嘱托在服用该药物之前,必须小心避光,以免变质后服用有不良反应。

4 药物存储方面的指导

许多从事药物研究或者化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都知道,很多药物对于温度压强,光热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也是药物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按照相关要求,对病人及其病人家属进行该方面的指导,确保药效的发挥,例如有一些药物的分子活性是在低温下能够保持的,因此应该让其储存在冰箱中,尤其是热天,如果没有按要求储存,将会导致药物失效,从而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药物,由于光敏感性质,会容易遇光分解,因此应该配以棕色的试剂瓶进行安全储存。

防治分解后失效。

类似的要求非常的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

5 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指导

根据传统的药房职责所定,药师只对于医生开的药方进行抓药、煎药等等常规的服务,最多也只是在药方上简单的表明用药基本方法,在就医高峰期,由于工作繁琐匆忙,病人和其家属不能和药师进行当面沟通交流,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使用方法,这很容易造成用药失误。

对于该药会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反应也没有恰当的认知,在用药过程中,倘若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不知该怎么处理。

往往擅自做主停止继续用药,因此变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初衷,严重时还会耽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情况。

这一类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的药效很明显,会在短时间内生效,因此许多的患者在用药起效的初期便自行停止用药,几天之后,病情再次复发,往往比第一次更加的严重,反反复复下来,不仅在病人体内形成了该药的抗药性,导致医生不得不改变治疗方案,同时病人自己也吃了许多苦头,如若一开始,医生便能给他们着重的强调这点,嘱咐其持续用药,或许能够大大的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6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实施

医生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肩负着治疗疾病,拯救生命的职责,责任越重,对于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会越高,首先,药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认知,不断考核验证自身水平,努力学习新型治疗方法和措施,从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同时也要加强沟通技能,学会与人相处,与病人和家属交流,确保能够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

让病人得到良好的诊疗服务,早日康复。

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时时刻刻知道自身职责所在,能够肩负起一份职责,有一份担当,对钰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能够耐心并且细心的去帮助病人安全用药,对于病人的不懂之处,耐心讲解,贴心指导,让病人们有家的感觉。

对于潜在的用药副作用进行讲解,让其对于正常出现的情况不必恐慌,坚持用药,方能早日痊愈。

对于特殊药物的特殊储存方式进行嘱咐,确保药效的保持,再者,由于药师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病人服用药物的最重要指导前提,因此药师要确保指导的准确性,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方法,不要随便说出,与同事进行探讨之后,再给与病人最好的最满意的服务。

篇11:医学临床本科专业个人鉴定

医学临床本科专业个人鉴定

很久以来就想对自己学医的经历做个鉴定。五年的大学时光匆匆太匆匆,如今回首,是对过去五年地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顾这五年,是收获的五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五年,是成长的五年,是值得记忆的五年。大学五年,我明白了该如何人看待事物,学会了如何思考,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五年,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拚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工作上,我认真刻苦,主动好学,求知欲强,成绩保持优良,并呈现曲线上升的状态,熟练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除了必修课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选修了经管,法律,文学等选修课,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增长了知识。

我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认真学习,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我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优秀的班集体,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可亲的同学,让我懂得怎样与人合作;老师的教诲,为我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一切都是充实的大学生活给予我的,它让我更懂得了怎样学习,生活,做人。大学让我成熟、自立、自信。我将把我的一身献给神圣的医学事业在未来的岗位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及社会价值。

篇12: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1 完善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医学寄生虫学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

但由于医学院校课业繁重,大部分学校都对学时做了压缩。

我校在实际本科教学中只能安排40个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16学时。

这就需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及特点外,需逐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例如,粪便涂片检查法。

熟悉各种检查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和限度,有选择地讲授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技术。

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基本仪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我校在《医学寄生虫学》16学时的本科实验教学中调整设置12学时的验证型实验及4学时的综合型实验,即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验证型实验主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课程进行期间,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并不熟悉,导致准确观察到目标物的时间延长,经过教师的指导纠正,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使用双眼观察目标物及显微镜视野焦距的调整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结合临床检验,让学生熟悉基本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实验设置了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含蠕虫卵(无感染性)的粪便样本由老师准备,课前讲解具体的检验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操作,这种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检验的实际工作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不怕脏、不怕累的临床医学理念贯穿其中,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

2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研室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明确教研室工作任务,完善教研室的硬件设施,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加强继续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但不应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对于那些明显陈旧或过时的、诊断价值有限或已有更好替代技术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少用或不用的内容要大胆舍弃。

进行自我充电和补课很有必要。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目前采取的教研室备课及教学经验交流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位教师,就每次教学内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增进学习。

对于学校新更换的教材,全体教师要进行学习,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集体讨论并决定需要补充的内容。

新进教研室的教师要进行试讲,期间可以发现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快纠正并帮助年轻教师逐渐成长,成为教学能手。

3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寄生虫学》自身固有重形态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学时中,对临床各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知识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和较深刻的印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

②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使用方便,减轻教学负担,必将成(下转第78页)(上接第76页)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③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采用先理论教授,再集中实验阅片的方法,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3∶2。

这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分开的教学安排,使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多数以教师讲解传授,学生聆听记忆为主。

学生的反应平淡、消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将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少的理论知识交给有能力的学生上台教授,教师旁听,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充。

这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课前预习理论知识,甚至是带着问题来听课,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各种表达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避免“填鸭式”灌输教学。

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创造性地发现、探索未知世界,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注释

①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633-1634.

② 陈卫国,栗丁,段刚等.制作医学影像学多媒体课件的体会[J].医学信息,2003.16(2):71.

③ 王世英,范力军,贾存玮等.医学影像诊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646-647.

篇13: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 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一步创新。

掌握规范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范文

跨专业医学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

医学自荐信范文

自荐信医学

医学研究报告范文

医学鉴定书范文

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