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

时间:2023-07-29 03:35:43 作者:河下富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河下富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

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

在外语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随着语言知识的扩展,出现分化现象。

几年来,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要缩小分化,还得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教”是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同学学习外语的兴趣。“学”是指学生要学好外语,必须多读、多讲、多操练,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以“语言作为交际功能”的实用人材。几年来我加强了同学们课内、课后的口头操练,并对口头作业的检查和评估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采取必要措施,促进课后操练。

据我统计,一节外语课45分钟,以一班50人计,若教师组织教学得体,一个同学一周在课内得到开口操练的时间仅约1.5小时。若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头操练的话,如何谈得上学好外语?以往我们采劝朗读自测本”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即要求同学将每天朗读的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由家长每天签名,一周一次或数次交给老师检查。这样做固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实际上老师只能了解到同学们课后口头操练“量”的内容,而对“质”的内容仍了解甚少。

不少家长还反映:“我们不懂外语,不知孩了在念什么?更不晓得他念得对还是不对?”也有个别不负责任的家长为图自己省事,索性事先在朗读自测本上全替孩子签好名……于是我要求同学们在每上完一课课文后就将背诵的课文录制下来,尤其是句型操练,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句型都要认真录音,一周交一次录音带,我逐盘检查。两年来持之以恒,同学们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以及在大胆开口操练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实施“课后录音”的口头作业。

一开始布置口头录音作业时,我也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录音带收不齐。调查结果,有的同学不会使用录音机,有的反映家中录音机坏了。但多数录制了录音的同学由于心情过分紧张,有的声音发抖发颤;有的语不成句,短短一 篇课文反复揿下“暂停”数次,失去了课文故事或对话的'连贯性;有的没有“失爆”,语调不正确;做句型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也很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①教会同学使用录音机。②与个别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③表扬交录音带的同学。④利用家长会放几盘质量较高的录音带给家长们听,这在家长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课后录音”这一口头作业的布置和实施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目前不少同学也从过去只求交上录音带不求录音质量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力求高质量完成录音作业。

三、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习兴趣。

对每周收上来的录音带我每盘都认真收听,并作好记录,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像“连读,失爆”,句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及时在下一节课上给予纠正。我常常利用同学们午餐时拎着录音机到教室去播放录音带,有时选几盘录音质量较高的放给大家听,这几位同学会在同学们的赞

[1] [2] [3]

篇2: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

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

在外语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随着语言知识的扩展,出现分化现象。

几年来,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要缩小分化,还得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教”是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同学学习外语的兴趣。“学”是指学生要学好外语,必须多读、多讲、多操练,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以“语言作为交际功能”的实用人材。几年来我加强了同学们课内、课后的口头操练,并对口头作业的检查和评估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采取必要措施,促进课后操练。

据我统计,一节外语课45分钟,以一班50人计,若教师组织教学得体,一个同学一周在课内得到开口操练的时间仅约1.5小时。若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头操练的话,如何谈得上学好外语?以往我们采劝朗读自测本”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即要求同学将每天朗读的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由家长每天签名,一周一次或数次交给老师检查。这样做固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实际上老师只能了解到同学们课后口头操练“量”的内容,而对“质”的内容仍了解甚少。

不少家长还反映:“我们不懂外语,不知孩了在念什么?更不晓得他念得对还是不对?”也有个别不负责任的家长为图自己省事,索性事先在朗读自测本上全替孩子签好名……于是我要求同学们在每上完一课课文后就将背诵的课文录制下来,尤其是句型操练,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句型都要认真录音,一周交一次录音带,我逐盘检查。两年来持之以恒,同学们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以及在大胆开口操练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实施“课后录音”的口头作业。

一开始布置口头录音作业时,我也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录音带收不齐。调查结果,有的同学不会使用录音机,有的反映家中录音机坏了。但多数录制了录音的同学由于心情过分紧张,有的声音发抖发颤;有的语不成句,短短一 篇课文反复揿下“暂停”数次,失去了课文故事或对话的连贯性;有的没有“失爆”,语调不正确;做句型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也很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①教会同学使用录音机。②与个别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③表扬交录音带的同学。④利用家长会放几盘质量较高的录音带给家长们听,这在家长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课后录音”这一口头作业的布置和实施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目前不少同学也从过去只求交上录音带不求录音质量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力求高质量完成录音作业。

三、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习兴趣。

对每周收上来的录音带我每盘都认真收听,并作好记录,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像“连读,失爆”,句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及时在下一节课上给予纠正。我常常利用同学们午餐时拎着录音机到教室去播放录音带,有时选几盘录音质量较高的放给大家听,这几位同学会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激励自己;有时放几盘质量不高的录音带,在同学们搜寻的目光中,这些同学会引起警惕,吸取教训,努力改正。对于个别口头作业完成得不理想的同学,我常常给予个别辅导,每周我都将检查录音带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公布,并将成绩登载在每周的“家校联系”册上。

四、及时纠正口头作业的错误,提高书面作业的正确率。

背诵课文有原声带可以跟读模仿,但要求做句型操练录音,同学往往困难较大,我就采取以下方法:①先用两句组成一个对话过渡到4句一组、6句一组的对话。②先采用一般疑问句组成一问一答,然后是由特殊疑问句组成一问一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③一开始先把句型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进行操练,慢慢过渡到让同学们作听写,将句型记录下来。④在课内有选择地进行操练,然后每人回家后将每个句型、每幅图片按要求进行录音操练。这样做就解决了课时紧、同学缺乏广泛操练的矛盾。每一个同学认真录音的过程,实际上是将“视、听”这一“接纳”形式转变为“说”这一表达形式,即将感性知识转为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的掌握过程。我在收听录音带的过程中,记录下同学们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书面作业的正确率。下面举例说明:如“Wha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 looks c1oudy。

It a c1oudy day。”而在录音中很多同学错误地读成“It’s looks c1oudy,It’s a c1oudy today,”像这样概念不清的情况,往往在教授一个新时态时尤为突出。如有这样一组对话:“What do you want to do?I want to make asnowan.What does Sandy want to do?He wants to draw a picture.”当句型略有变化时,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会产生错误,在他的录音带里就会错误地反映出来:“what does sandy wants to do?He want to draw a pbuire.”但是在学习了情态动词后,一些语法结构尚不掌握的同学又会错误地将句子读成:“sandy can’t rides a horse。He can rides a bicyc1e。”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有这样一些句子:“I’m taking off my shirt。”有同学错误地念成:“I taking off shirt。”又将“I am washing my hands。”念成:“I amwash my hands。”总而言之,认真收听每一个同学的录音带后,能及时发现错误,加以纠正,扫清同学们在“看、听、说”过程中的障碍,就能提高“写”的正确率。

五、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外语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每学期笔试又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而在这类笔试卷中的第一大题多为各种形式的语音部分的检测。几年来当我在做这部分试卷分析时,往往发现这一大题全做对的同学中不乏语音、语调及语音知识尚不完善的同学。反思一下,对于那些语音知识掌握得不巩固的同学又该采取什么方法加以补救呢?我始终感到笔试中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一个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期末一次口试,同学们往往为了应付其它学科的考试,要么心理压力很大,来不及全面复习口试内容,常常是“怨声载道”;或是不重视口试,采取侥幸心理,临时背诵,不作全面复习……我们知道这种“瞬间记忆”的遗忘率是最高的,所以期末口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注重平时的口头操练,改变一

学期只有一次口试的形式,将每周录音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期口试成绩的依据。

篇3:外语专业学生课外听力练习情况调查研究

外语专业学生课外听力练习情况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课外听力练习情况和分析造成英语专业课外听力练习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今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提出建议.

作 者:马艳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23.31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课外听力练习  问卷调查  

篇4:尝试教学法在口头表达中的运用论文

尝试教学法在口头表达中的运用论文

在担任职业学校幼师专业《语文》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内容,辨证地运用“尝试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尝试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训练,得到学生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一、全员参与,各有侧重。

幼师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幼儿园输送合格幼儿教学教育人才,这必然要求每位幼师毕业生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报读中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整体质素较差,且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在公众场合讲过话,这必须在中职一、二年级进行训练。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原理,根据学生和口头表达训练的实际,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强调全员参与,每节课抽取5―10分钟,尝试对每位学生上台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每位学生轮流上讲台尝试,或演讲,或讲故事,或说相声,一句话,人人尝试,每个都体验上讲台讲话的滋味,建立感性经验。其次要求人人参与评述,对其他同学在台上的表现,进行评论,这样既使学生用心倾听、关注别人,又可取长补短,评论也是一种训练;另外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设计尝试题,包括如何训练、应出什么题目训练、用什么方式训练等等,让学生有话语权,老师也可从学生头脑中获取智慧;还要求学生参与总结,每一阶段训练结束后,召开一个小结会,人人发言总结前一阶段情况,剖析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是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侧重,促进他们共同进步,更上一层楼。一要照顾差生,这类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没有上过讲台讲话,或因家庭、经济等条件影响,心理素质较差,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具体表现在台上不敢讲话、怕讲错话等,对这类学生应多鼓励多训练,多给机会上台,讲课时多提问,从而使他们敢在台上表现自己。二要鞭策尖子生,这类学生已在实践阶段有过训练,已掌握一定口头表达技能技巧,教师可引导他们开阔眼界,加强文化修养,鼓励他们参加诸如讲故事、演讲等比赛,在与强手对抗中提升自己。

这种人人参与,且参与到整个过程的训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平台,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精髓。

二、循序渐进,进阶训练。

尝试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条件,设计科学的尝试训练计划。依据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从ABC学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训练,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前进。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尝试训练。

第一阶段,自由式尝试。在基础训练阶段,对学生只提一个要求:站在讲台上并开口说话。“自由”含义是指在这阶段训练时,不限定讲话主题、范畴和内容,无论天南地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之事,任何话题都可以讲,(当然不能讲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侮辱性的'话语);不限定时间,用几秒钟说一、两句话也可;不限表现形式,可以讲故事、背诗文、说相声小品、演讲等,可以一个人上台,也可以好几个人一起上去尝试。这一阶段训练目的是使老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水平形成整体认识和评判,对每个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即是“摸底”阶段,是为今后进行针对性作调查了解。目的之二是让学生对上台讲话有感性经验,学生上了讲台讲了话,目的也达到了,绝不能苛求学生第一次上讲台能有多好的表现。

第二阶段,限定式的训练尝试。要做到:限定人员,指定下一节课哪几个同学要上台训练;限定主题、题目或内容训练,只能围绕指定内容进行述说、表演;限定时间,一般规定在2―4分钟;限定训练方式手段,如采用说相声的形式去表现一个主题、如要求双人对话表演形式、如要求用提问方式开头、如要求采用板书或用小道具这些辅助手段等等。这一阶段训练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同一个主题内容,因人和形式而异,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这一阶段也是实质性的训练,不单要求学生能上台讲话,而且要求学生能讲话、会讲话。在人员安排上要做到重点照顾和搭配合理,要照顾和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安排能力水平有差异的同学同台竞技,互见长短,相互促进。

第三阶段,即兴式训练尝试。第二阶段训练取得一定效果情况下,条件成熟时可考虑转入即兴式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尝试。训练方式一般是采用抽签方式,在上课前10分钟随机选取三、两个学生,并随机抽签,签条上写清楚训练内容、手段等。这种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进行即兴演讲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尽快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明晰的思路,最后“自圆其说”。

第四阶段,对抗式训练尝试。这类训练一般采用辩论赛形式,可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偶数组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赛具体操作可参照大学生辩论赛。教师主要是设定辩题,辩题必须具备可辩性和能辩性。可辩性是指可以形成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双方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能辩性是指学生有能力、有水平去完成一个完整辩论。这样的辩题应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年龄阶段和他们心理、思想、兴趣和文化知识水平及至社会风尚等因素。

教师在辩论过程完成后,要进行详细的评点,对每个环节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班内各组训练可多方组合,从中挑选出思路犀利、表达有力的学生进行班际辩论比赛。 以上四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四个有机环节,经过这四个环节的训练,幼师专业学生大都可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从事幼教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设题,有实有趣。

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忽视教师的辅导和引导作用。在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学尝试中,教师主导作用首先是要设定训练的题目或主题,其次对口头表达的技巧进行指点。我认为,在设定题目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1、结合专业的性质、特点。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独有的性质和特点,幼师专业最大特点是培养幼儿园教育人才,因此,“儿童”、“幼儿园”是这个专业主题词,类似“幼儿被丢弃并弊死的校车上”的新闻是他们关心话题。

2、结合教材,学练互促。在上《语文》课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提问,要求学生做书面作业,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口头表达训练结合在一起。如《语文》教材每一页都有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睿语”,这则“睿语”就是很好的话题;如《项链》的主题众说纷纭,这就可拿来一说;如课本中有现成的相声,可叫学生上台一演;如课本有“新闻消息”的写作练习,就可叫学生口述一则校园消息等等,不胜枚举。与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仓促提问学生,倒不如让学生先思考,再发表一个较成熟意见。

3、结合时政和社会时尚,新鲜有趣。这类话题包罗万象,既可是国内外大事,也可是市井轶事。教师应撷取那些能给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世界观上正确引导的话题,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精神食粮。

另外,设定话题要动员学生一起参与,布置学生每人都提出他们想一吐为快的内容。这类题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产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即有实有趣。

四、尊重学生、反馈信息。

在进行尝试教学实践时,要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很幼稚、很不成熟的表现,老师不能因此去讥笑、歧视他们,哪怕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也不能显露出来,而应是去欣赏她们,去鼓励她们,为之鼓气,树其信心。师生本是平等主体,老师站在讲台上需要学生的尊重。在口语训练时,学生站在讲台上掌握主话语权,教师在台下成为一个观众、听众,你必须洗耳恭听,有时她会向你提问题,甚至提一些尴尬的问题,你必须真诚、诚恳去回答,这样的话,形成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会更加尊重、爱戴老师。

二、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对每一个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每一项训练做详细的记录,包括训练的时间、地点、内容、表现、成绩等,甚至包括一些细节,如衣着打扮、身体语言、其他同学们的反应等,如条件许可,可照相、摄像留存。那么,在第二次以后的每一次训练,都能与该学生前一次训练形成前后比照,并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改进。

每一阶段训练结束时,可把相片、录像片段放在屏幕上,共同欣赏,让学生直观看到他自己站在讲台上的形象和表现,促使他去改观。

总之,我认为在口头表达教学训练应用尝试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个性和才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尝试教学法》(第二版),邱学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邱学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中学尝试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2002年9月版。

4、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尝试教学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版。

3分钟口头作文范文

幼儿口头作文范文

兴趣与口头作文

口头通知常见写作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前操练学习心得

作文 尝试

尝试作文

个人外语学习计划

外语节400字作文

外语学习方法与技巧

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加强外语课外口头操练的尝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