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除非你是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顾城《塔和晨》原文品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顾城《塔和晨》原文品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顾城《塔和晨》原文品读
洁白的塔呵,
围着绿色的腰带,
像一枝春天的竹笋,
在召唤满天蓬松的云彩。
这是一个美丽的晨景,
到处都悬着露水,
像无数儿童的眼睛。
在湿湿的霞光里,
水光映着铜铃,
铃响伴着和风。
在云雾消散的松林里,
回荡着啄木鸟工作的歌声。
1968年
【顾城的评价】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篇2:顾城《南国之秋》原文品读
我要在最细的雨中
吹出银色的花纹
让所有在场的丁香
都成为你的伴娘
我要张开梧桐的手掌
去接雨水洗脸
让水杉用软弱的笔尖
在风中写下婚约
我要装作一名船长
把铁船开进树林
让你的五十个兄弟
徒劳地去海上寻找
我要像果仁一样洁净
在你的心中安睡
让树叶永远沙沙作响
也不生出鸟的翅膀
我要汇入你的湖泊
在水底静静地长成大树
我要在早晨明亮地站起
把我们的太阳投入天空
【顾城基本介绍】
顾城(1956~1993),中国当代诗人,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
1956年出生于北京,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应邀出国访问讲学,1993年离世。
顾城的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作品《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中,他认为哲学使人自在,并不使人存在。“自然”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没有预设目的的和顺状态。美是顾城的终身信仰,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和整个的人生道路中。顾城曾将自己的诗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74)作者以《生命幻想曲》为代表作;文化的'我(1977:1982)作者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代表作;反文化的我(1982:1986)作者以《布林的档案》为代表作;无我(1986:1993)作者以《颂歌世界》《水银》为代表作。
诗风自然纯净,在中国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不仅为中国诗歌指明诗之本质,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体味到生命纯净的气息,读之忘我。顾城的小说《英儿》以开放型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展现了人世间的真性情,令人震撼。
篇3:顾城《诗情》品读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顾城作品特点之童话阶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篇4:品读顾城的经典诗句
品读顾城的经典诗句
1、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 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 ——顾城
2、早晨的花很薄 午后的影子又大又轻 风侧过身穿越篱笆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3、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顾城
4、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 《英儿》
5、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我的幻想》
6、字迹已模糊 因为思念的缘故 ——顾城 《因为思念的缘故》
7、我唱呵,唱自己的歌,直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 ——顾城
8、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我努力着/好像只是为了拉紧绳索 ——顾城
9、怎么也不知道 春天 看不见 只有一次 花都开了 开得到处都是 后来就很孤单 ——顾城 《麦田》
10、没有说和等/总也无法接近的/是一次轻柔的声音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11、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重重的墙 ——顾城 《小巷》
1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顾城
13、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1)》
14、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顾城 《岛》
15、我的心爱着世界 爱着,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轻轻吻她,像纯净的野火 吻着全部草地 草地是温暖的,在尽头 有一片冰湖,湖底睡着鲈 鱼 我 的心 爱着世 界 她融 化了,像一朵霜花 融进了我的血液,她亲切地流着, 从海洋流向高山, 流着,使眼睛变得蔚蓝 使早晨变得红润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画像, 可爱的侧面像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疲倦了, 转过身去,欣赏一张广告 ——顾城 《顾城的诗》
16、我喜欢在路上走/太阳爱我/也爱所有人/我渴望成为一片大陆/在她的注视下/拒绝海洋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17、执者失之。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 而来 。 —— 顾城 《 执者 失之》
18、睡吧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 《生命幻想曲》
19、你应该是一场梦, 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 《你和我》
20、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 ——顾城 《再见》
21、阳光一动不动/风在织它的毯子/大江万顷/但做无波之声 ——顾城 《写经》
22、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23、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顾城 《感觉》
知识扩展:顾城的简介
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篇5:顾城《我喜欢在路上走》原文品读
我喜欢在黄昏的路上
看见灯光
我喜欢一个人
一个人
必须有太阳
【品读】
因为一个人的评论提问这一机缘巧合之下,我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关于顾城和其妻子谢烨及她情人英儿之间的故事。谢烨也是个才华女子,又正当年,心怀浪漫,躲不过爱情的“追击”,两人的结合也可谓是郎才女貌,一对璧人吧。然而这样的结合,却有着“顾城杀了谢烨,然后自我了解”的结果。我的解读是:两个精神层面有追求的人,极有可能会走向背离现实的地方。也许谢烨比顾城清醒些,她现实,但也是个精神上有需求的人,否则她和顾城的'开始就只是个恶作剧了,或者说:纯属巧合。同网上说的“谢烨是现实的”,不如说她是个物质同精神都渴望被满足的人。而英儿,两个爱上过同一种人的人难免相似。而顾城,他忙着那些精神层面的事情,无暇顾及现实吧,他已经陷入另一个世界,当他想要回到现实的时候,却再也没有退格键。爱情里的那些事儿,只由着一颗心来控制,谁说了都不算,虽然有着血腥的尾巴,却也没什么道理可说。撇去什么人伦道德,跟着心走,你可以爱很多人,只要你的心够庞大,可是这样也是会酿造悲剧的,一个不合动起手来,还是血腥。由此而观之,世间有规矩,也不无道理的,现代法律要求我们爱情一对一也是很值得谅解的。
我不是个愿意面对现实的人,内心总是充满遗憾,对于顾城的那种执着,我也有一定的明白,在自由的心灵上,我很支持顾城。然而我也清醒地了解,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不吃会饿死,这就是硬道理。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精神世界与现实中游走着的,只是频繁度的问题。顾城选择杀了谢烨,他不现实么?他因自己的忿恨而选择杀人,这就是现实,他若活着,必须为此事负法律责任,这也是现实。按讲求美好的精神层面讲,那是件血腥的事,精神上的世界,爱了就在一起,不爱了就离开,不是这样的么?由此再观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对立的。“死非生之对立,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精神也非现实之对立,而作为现实的一部分永存。永存也即无物,那么所有一切也是空的。
了解这样的造梦者,何其悲哀啊。
篇6:顾城《冬日的温情》品读
在冬天的树上
落着一只大鸦
黑得象接近黎明的夜
因而发出光亮
它的眼睛在交替使用
后面是无声的晴空
一种温情
一种温情中扩展的压抑
迫使我走开
去踩实松松的荒土
在稀少的影子里
难道没有许多蝌蚪
游着,侦察着绿珊瑚
篇7:顾城《冬日的温情》品读
冬天的树上,落着一只眼睛很亮的黑乌鸦。这个瞬间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意绪、情思,全被诗人用印象派画家的笔触凝固。这是一个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特定空间,其中流动着“接近黎明的夜”,也流动着一种渐渐萌生并扩展开来膨胀开来的“温情”。诗人从来没感受到这种温情,以至于觉得承受不了,感到有些 “压抑”。这种由于内心冲动造成的情感压力,迫使“我”想去做些什么。土地荒废得太久了,必须“踩实”它,让它生长出新的生命。呵,新的'生命已经出现了, “我”在“稀少”的影子里似乎看到“许多蝌蚪/游着,侦察着绿珊瑚”。多么纯净!多么透明!多么富有生趣!令人想起齐白石老人的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诗人已走进他编写的童话世界中,与那些活泼的小蝌蚪融为一体,去寻找生活海洋中的“绿珊瑚”,并用“绿珊瑚”般的柔情去温暖人们的心。
纯银一般的诗句所展示的,不仅是诗人静思的刹那间心头涌起的难以抑制的温情,也是新旧交替时代人们的典型心态。
篇8:顾城《我不应当去爱太阳》原文品读
有一天
噩梦走了
走远了,黑披风不再飘荡
我在阳光下醒来
血透明地流着,流着
我忽然觉得
篇9:顾城《我不应当去爱太阳》原文品读
我的血液有些怕烫
我该走了
转过身跟着影子
走向迟缓的黑昼和白夜
走向极地,走向清凉
走向洁白,走向遗忘
★ 顾城经典语录
★ 审美.品读
★ 品读经典作文
★ 品读红楼梦
★ 顾城励志名言
★ 顾城的诗歌
顾城《塔和晨》原文品读(集锦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