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馒头片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瓜香不减来时路》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瓜香不减来时路》的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瓜香不减来时路》的阅读答案
张猛
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②乡间8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 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美梦 是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选自《中国质量报》)
1.文中哪两处描写了乡亲的淳朴?(2分)
答:
2.第⑥段加点词“从天而降”有什么含义?(2分)
答:
3.第⑤段画直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4.本文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5.童年,那尘封在记忆中的美丽与幸福,令人难忘,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童年画面。(50字左右,3分)
答:
答案:
1.①卖瓜人,看到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②看瓜大爷看到我们偷瓜,没有打骂我们,反而塞给我们两个瓜。 评分标准:(2分)甩原文回答或自己概括均可,一点1分。
2.“从天而降”写出了看瓜大爷出现得突然,表现了我们吃惊的心。 评分标准:(2分)词语含义1分,心理状态1分。
3.动作描写(或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我们小心翼翼怕被发现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1分,作用1分。
4.不能删掉。本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淳朴乡情和美好童年的怀念。 评分标准:(3分)结构1分,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
5.示例:草长莺飞的春日,我来到八女投江,看到花花绿绿的风筝,乘风而上。风筝在 蔚蓝的天空中像一个个精灵,翩翩起舞,越飞越高。 评分标准:(3分)画面1分,语言1分,紧扣童年1分。
篇2:香伯 阅读答案
1.①一面作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说明:本题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2.承上启下。(说明:本题2分。)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说明:本题2分。)
4.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说明:本题4分。)
5.③?;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说明:本题4分。)
6.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说明:本题4分。)
7.提示:①掌握香伯做饼的全部工艺。②学习香伯的坚守精神。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扩大再生产。④有意识地传承做饼工艺,塑造香饼文化。⑤改善生活质量,赢得幸福人生。(说明:本题4分。)
篇3:《香伯》阅读答案
15.①一面作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
(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6.承上启下。(2分)
17.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2分)
18.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3分)
19.③?;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4分)
20.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3分)
篇4:梅香阅读答案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第⑧段中加粗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4.请你写出完整的两句咏梅的古诗词。
篇5:梅香阅读答案
1.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意对即可)
2.穷人也会赏梅花;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意对即可)
3.过渡或由叙述引入议论。
4.示例: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唯一)
篇6:米香阅读答案参考
1.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香,另一方面指母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评分标准:(2分)每方面正确、流畅各1分。
2.“喃喃”写出了母亲不断小声说话的情态,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自责和对我的怜惜之情。
评分标准:(2分)情态、情感(自责、怜惜答出一点即可)各1分。
3.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动作描写,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我”感到十分无奈(痛惜、伤心、难过)。
评分标准:(2分)动作描写1分,人物心理1分。
4.不同意。因为这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不应该详写。
评分标准:(2分)理由正确、语句流畅即可。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5.示例:
举例:中考之前,妈妈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每天熬骨头汤,陪我学习到深夜。
感受:每当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骨头汤,我的心中都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努力,考一个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评分标准:(3分)举例恰当1分;感受母爱1分,回报父母1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答案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 dbthbfn00DEF 2014-10-07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答案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香,另一方面指母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评分标准:(2分)每方面正确、流畅各1分。
2.“喃喃”写出了母亲不断小声说话的情态,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自责和对我的怜惜之情。
评分标准:(2分)情态、情感(自责、怜惜答出一点即可)各1分。
3.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动作描写,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我”感到十分无奈(痛惜、伤心、难过)。
评分标准:(2分)动作描写1分,人物心理1分。
4.不同意。因为这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不应该详写。
评分标准:(2分)理由正确、语句流畅即可。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篇7:米香阅读答案参考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篇8:《香伯》阅读答案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阅读题:
1.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
2..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3.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
4.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来源:Zxxk.Com]
5.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4分)
6.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7、.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4分)
《瓜香不减来时路》的阅读答案(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