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5-01-13 03:39:48 作者:lnl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nl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答案引用香菱目的是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材料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几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

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题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④段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1)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答案

1、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一不耻相师。

2、怎样虚心好学呢?(或“什么叫虚心好学呢?”

3、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②谦逊、谦虚、虚心等。雅量、度量、胸怀等。③乙处: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从“语义连贯”的角度回答也可)。

篇2: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

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

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

“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

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

参考答案:

1.南宋陆游;唐王维;唐杜甫;唐李白

2.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4.且把然后再次再然后

5.不啰嗦,字面同,内涵却不相同。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是教者的询问,是亲切、温和的笑,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里的笑,既有亲切,又流露出读完书后的轻松。

6.苏轼(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篇3:红楼梦·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红楼梦·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慌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1.下面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竟未诌(zōu)成 B. 颦(pín)儿 C. 穿凿( zào) D. 诲(huǐ)人不倦

12.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末事:次要的事情

B. 苦心:痛苦的心思

C. 以词害意: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

D. 三昧:事物的要领、真谛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黛玉教香菱学诗之初,坚决反对香菱读陆游的诗,认为陆诗过于浅白。

B. 香菱读王维的诗句颇有心得,因为王维各诗景象,她都有过亲身经历。

C. 黛玉认为香菱虽然熟读了王维的诗,但被王诗束缚,以至于用词不雅。

D. 探春说香菱如果学会做诗也可以上惜春的画,以此玩笑鼓励香菱学诗。

14.从本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香菱有何特点?试概括之。(6分)

15. 黛玉对香菱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结合本段节选,分析黛玉为何有资格香菱的老师。(6分)

16. 宝钗的作诗水平很高,香菱与宝钗又属一家,为何香菱不拜宝钗为师?请结合文本试析。(4分)

17. 本节选录选了两首香菱写的《咏月》诗,并通过黛玉和宝钗之口做的'点评。这两首诗有何不足之处?(4分)

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8. 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一项:(3分)

A.首联写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但哪怕月亮外貌娟秀,它的背面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月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捣衣之声;五更将尽,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 颈联写穿绿蓑的江上行人在秋夜月下听闻笛声,一位女子则在“楼头倚栏望月”。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19. 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6分)

20. 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指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诗从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获得灵感,这两句陶诗出自《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陶渊明回归故园后的农村风景,除了这两句,还有八句写的是村景。它们分别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观园中有一个沁芳亭,其名为宝玉所起。这个亭子在命名之初,有贾政的门人取名为“翼然”,其典故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贾政则认为“‘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不如用《醉翁亭记》中有“泻”字的另一个句子。于是有人将其命名为 “泻玉”,其典故出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2分)

参考答案

11. B 诌(zhōu) 凿(záo) 诲(huì)

12. B “苦心”在此处指的是极端的用心。

13. D

A 黛玉不是反对学陆游的所有诗

B 香菱并没有经历过王维所写诗的所有景象

C 并不是学了王维的诗就被束缚了,而是学诗太少被束缚

14. 谦虚好学(热爱诗词、好学上进)、学艺痴迷(勤奋)、聪明伶俐(一点2分)

15. 指出诗词意趣第一,说明她对诗的理解精深;推荐香菱读王维、杜甫、李白说明其艺术品味高;要求香菱先读高水平诗歌,并与香菱充分讨论说明其教学得法;积极指导香菱并不厌其烦,说明教学态度好。一点两分,只要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6. 自身作诗水平虽高,却不主张女子学诗,(2分)且经常拿香菱学诗的情形说笑,(1分)在学诗的问题上,香菱与宝钗找不到共同语言,而她与黛玉却能在写诗上心意相通。(1分)

17. 第一首诗过于幼稚、直白,思路不够开阔;第二首诗有些跑题,写月亮却写成月色。

18. D 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向嫦娥自己问自己。

19. (1)本诗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2)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

(3)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全诗围绕这个寒字、情感浓郁

(4)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

以上一个要点2分,写够三个要点可得满分,如果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20.(4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每两个空1分,如有错别字,该两空均不得分。

21.(2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或“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或“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一空一分,只要答出最主干的句子即可,主干句子答得不全或默写的句子有错字不给分。

篇4:《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chuǎi mó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2)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wā xīn sōu dǎn(),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3)原来香菱苦志学诗,jīng xuè chéng jù(),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请指出下面的句子分别概括了小说中哪一位人物的性格特征。

(1)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2)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3)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4)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表现了香菱虚心请教、不怕挫折和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黛玉教香菱作诗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可看出她为人笃实、热情大度的一面。她虽然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但指导香菱还是不厌其烦的,她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的反映。

C、课文主要写香菱学诗及黛玉的指导,因而其他人物都与此无关,可删去有关描写的内容。

D、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课文主要是通过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A

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武松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直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更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B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嚩、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分别用本名著回目的语句概括A、B两则材料的主要情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是有所不同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2)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改前沿

1、(20xx年湖南岳阳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原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2、(20xx年湖南湘潭卷)下面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请你简要说说阅读这首小诗后的感悟。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节选自《繁星春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1)揣摩(2)挖心搜胆(3)精血诚聚

2、(1)福气,运气。 (2)指事物的关键。(3)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4)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

3、(1)贾探春(2)王熙凤(3)薛宝钗(4)林黛玉

4、C

延伸阅读

1、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鲁达义救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救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是一种真正的大义。武松打蒋门神是为了报答施恩父子的恩惠,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

3、示例一:武松口中说“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说明他已经心中有数,不是胡乱而来,做事比较细心。“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是武松有意让蒋门神丢脸面,表现出武松豪气干云又机智风趣的一面。

示例二:鲁达此时已经打死了郑屠,“拔步走”以及回头指着已经死掉的郑屠故意大声说“你诈死”,装模作样地“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语言动作表现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的性格。

课改前沿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在诗中运用类比、比喻的方法抒情,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崇高。

篇5:《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请柬( ) A、tiě B.jiǎn

(2)平仄( ) A.zè B.rù

(3)胡诌( ) A.zōu B.zhōu

(4)怔怔( ) A、zhēng B.zhè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腻烦 揣摩 橄榄 素味平生

B.蘅芜 潇湘 川凿 自暴自弃

C.闺阁 画缯 姊妹 精血诚聚

D.嘟哝 伶俐 废墟 晦人不倦

3、下列同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些须:或许 B.蹙:收缩

C.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 D.忖度:揣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B.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C.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

D.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5、填空题。

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   ,小说以       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象。

②“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6、下面三段文字是《红楼梦》中对黛玉、探春、宝钗三位姑娘的外貌描写,请分别指出写的是谁。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2)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XX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

(3)两弯似蹙非常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7、读图识表:《这下记住了》这幅画讽刺了怎样的现象?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8、综合性学习:

你班准备举办一次有关“诚信”为话题的即兴演讲。请思考下列题目:

(1)演讲的开头方法有多种,如:自我介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2)你在进行有关“诚信”演讲时,下面同学突然递了一张纸条,问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你如何作答?

二、同步解读

⑴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

……

⑵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9、对照两段文字,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答贾母的话是实话,但对别人介绍过的惫懒人物宝玉懒得搭理,敷衍了事。

B、回答贾母的话是实话,回答宝玉的也是实话,并无本质区别,也无特殊用意。

C、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确回答。

D、黛玉不知自己念书的程度如何,故在回答时前后犹豫不定。

10、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宝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

11、宝玉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有一句话和它呼应,这句话是( )

A、妹妹可曾读书?

B、况这林妹妹眉尖如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C、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不成!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2、文段2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四问,分别是问    、问   、问   和问玉。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

13、贾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⑴B ⑵A ⑶B ⑷B

2、C(点拨:A项中应为“素昧平生”;B项中应为“穿凿”;D项中应为“诲人不倦”。)

3、A(点拨:A项“些须”应为“一点儿”。)

4、B

5、⑴曹雪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⑵林黛玉 ⑶林黛玉;贾宝玉

6、⑴贾探春 ⑵薛宝钗 ⑶林黛玉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所用成语能概括漫画意思即可。如:亡羊补牢。

8、⑴提示:任选一种,语言简练,紧扣要表述的内容即可。

⑵如:有同学问我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我现在坦率地告诉你们,有过!不过现在早已没有了。

9、C(点拨:这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性格特征。)

10、与黛玉本名有联系;和黛玉的常见神态有联系。

11、D(点拨:这段“摔玉”场景是宝玉性格表现中最为突出的一段。宝玉的意识中比较直接的是他的“平等”观念,而宝玉的这种意识的萌芽便是来源于家庭环境中的不平等。而黛玉的出现,则让他这种意识进一步强烈起来。)

12、读书;名;字。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而引发的,而且将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地形成高潮,突出人物思想性格。

13、这里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反抗精神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

篇6:香菱学诗的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一、给加粗字注音。

颦儿( ) 穿凿( ) 画缯( )

鳏鳏( ) 腻烦( ) 怔怔( )

二、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

2.绘画用的绢。 ( )

3.兴冲冲的样子。 ( )

4.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三、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

B.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

C.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城聚

综合练习

四、阅读理解。

1.“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征?

2.体会“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诗的含义。

3.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pín záo zēnɡ ɡuānɡ nì zhēnɡ

二、1.鳏鳏 2.画缯 3.兴兴头头 4.地灵人杰

三、A.

四、

1.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她浮想联翩,“抠土”是因为费尽心力,写她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致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2.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3.主要原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其他因素:良好的资质、好老师、好环境。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理解附答案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读后感

香菱学诗教案说课稿

香菱学诗的体会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优秀教案

从选择谈起作文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