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笔试经验系列

时间:2023-08-10 03:39:11 作者:化妆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化妆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精彩笔试经验系列,下面给大家分享精彩笔试经验系列,欢迎阅读!

篇1:精彩笔试经验系列

精彩笔试经验系列

 

 

接受报名时,很多考生都会问到导游资格考试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难?何时开始着手准备最为合适等,根据相关规定,全国各省导游资格考试的录取率不得超过总报名人数的75%,而实际上每年全国各省在这个方面的控制率却在总报名人数的30%左右,从数字表面来看,导游资格考试相对其它类考试来说,确实有点难度。那是否真的像很多考生听说的那样难?根据中国导游考试在线工作组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总人数在15万人以上,接近20万考生的趋势。而每年由于种种原因直接放弃或间接放弃考试的人数占了2%。工作组并对全国各省每年的考试题进行了卷面分析:各省在考试出题方面,难易程度适中,整体上来看,考题基本上是书本上原知识点。既然试卷并不难,为什么还有很多考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为什么还有很多考生认为这个考试比较难,从而产生一种考前恐惧心理?原因不在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考时间不充分

各省考试一般都设在8、9月开始报名,考试时间一般定在11、12月份左右(除个别省外),考生需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掌握导游资格考试所有的参考书籍。对于学习能力强的考生来说,刚好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特别是非旅游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的内容确实有点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前做好准备,使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备考,于是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参考书籍只能在当年报名时才可以从报名单位购买,而市场上很难买到此类参考用书,考生该如何去提前准备?首先,考生可以通过向以往已经通过的朋友借或买,再者考生可以通过网络去交易,不过要注意网络所发布的信息真实性。中国导游考试在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特推出导游考试参考书籍电子版(下面再作详细说明)。

二、导游资格考试参考书籍每年或隔年进行改版或增加新的内容知识

很多考生都知道,每年或是隔几年,各省对导游考试参考用书都会做一些相应的变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作组指出:全国各地方省导游参考用书内容不统一,知识点不完善,很多重要内容都是简单几句话带过,考试时,试卷都是从题库中抽取,很多知识点在书本上根本找不到,失分的可能性比较大。如何解决?中国导游考试在线汇编组针对此问题,对导游考试参考书本进行总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一次全面完善的整编工作,知识点简单明了,相关内容全部用表格的形式汇编,这样更容易让广大考生对书本知识点的记忆,这个就是很多考生看了电子版之后觉得跟所购买的书籍不一样之处,电子版参考用书一方面解决了备考时间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考试中遇见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问题,

三、心理准备不充分

这个是很多考生的一大弊病,不部分考生都是突发性的产生考导想法,目的仅为了能够到处游览参观不收费。了解考试情况时,又听说这个考试难度比较大,徘徊心理自然产生。报名之后更是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不知该如何去应付即将的考试,甚至有的考生在临考之时还是选择了放弃。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前面已经说过导游考试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当然在考试之前考生也得下一番工夫,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摆正自己的思想,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既然做了决定,无论如何也得试一次,这样不仅可以拓展你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考察一下你的综合能力如何。

一、如何入手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很多考生拿到书本后不知道该如何去看,也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很多考生在看书之前没有做好详细的计划安排,导致最后很多知识点没有时间去看,也有很多考生之前没有妥善安排计划,看书时没有头绪,看后面忘前面,重点分不清(哪些需要去记,哪些 

 

不需要只需要了解),导致考生看书量增大,所花费的时间周期性长。如何解决?首先考生在拿到书本之后要对书本的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解之后再做一个详细计划安排表。不建议考生两本书同时看,特别是全国导基与省导基,这样很容易混淆知识点记忆。列出详细计划表之后,要严格按照计划表中所列的要求。每章每本的去理解与消化。

二、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点至关重要,也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根结,编制组成员徐诺曾在网络上发表过一篇《大话导游考试》在这点说得比较清楚,考生可以搜索一下,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

三、巩固记忆、大量练习

这是很多考生常用的方法,考生在考试之前都会选择做大量练习题来加强对书本知识点记忆,掌握出题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应对考试。但通过反馈过来的信息说明,考生在大量做题时,没有掌握很好的做题方法,通常都是做完之后,对照一下答案,看自己做出来的题正确与否,正确了就不再理会,其实这样的方法不是很科学,建议考生在选择做题的同时能够注意到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称之为联想法。如此,可以通过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去巩固更多的知识点,已忘记的知识点,及时看书理解,巩固记忆,这样效果更加明显。

所谓的冲刺阶段也就是总复习阶段,一般考生在复习时都会再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但也有很多考生由于时间没有控制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把书总体的浏览一遍,那么如何复习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个就涉及到之前的笔记问题,考生在前面看书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备课笔记,对每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此一来,总复习阶段完全可以对照笔记内容对知识点的巩固与记忆,对于已忘记的内容及时通过书本去了解。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其它的内容。最后也不会造成时间恐慌心理。当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前模拟测试。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心理迎战准备。

篇2: 笔试经验

今年羊晚招聘是从4月8日开始网上报名,到15号截止,有3200多,当时我就 觉得没戏了,没想到17号收到一面通知,当时那个激动啊。然后就在21号上午收到笔试信息。在网上搜罗了历年笔试题,重点看了看新闻策划和评论的写作,没想到没考到。今天上午拿到笔试题,第一题就傻眼了, 的职务,唉,怪只怪自己平时不注意 。下面是笔试题。可能表述没那么准确。

笔试题:1、同志现任的职务有哪些?写出5个即可得10分,

2、新媒将服务对象称作“用户”,传播媒体将服务对象称作“受众”。“用户”与“受众”有何异同?这对纸媒经营有何启示?

3、雅安地震12小时后你到达现场,在人生地不熟的四川,你如何安排一周内的`报道计划?如何寻找可靠的采访资源?

4、马航 MH370未按时抵达,许多乘客家属在机场等候,若派你去机场,你会注意什么?会采取哪种采访方式?

5、京津冀一体化是最近政经的热点,作为 的记者,你是如何理解京津冀一体化的?作为一份立足广州、面向全国的报纸,你准备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

6、什么是“社交化”?例句不少于5个社交网络或应用,并用100字点评其中3个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模式。

总之,我答得好烂,估计没戏了。但还是希望有奇迹可以发生

篇3: 笔试经验

。。。

100分钟,6道主观题,题目如下:

1、请写出 同志的现任职务?(答对5个即满分)(10分)

2、新媒体喜欢将服务对象称为“用户”,传统媒体喜欢将服务对象称为“受众”,说一说“用户”和“受众”有什么异同?这些异同比较,对纸媒经营有什么启示?(15分)

3、试想你是被派往采访雅安地震的'突发记者,你会如何组织一周的报道计划?如何寻找可供依靠的采访资源?(20分)

4、怎么理解京津冀一体化?作为一份立足广州、面向全国的媒体,你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向读者展开这一报道?(20分)

5、马来西亚航空MH370飞机失联后,许多中国家属聚集在机场等候消息,报社派你去机场采访,你会注意什么?将用何种方式采访?(15分)

6、请解释什么是“社交化”,并举出不少于5个社交网站或应用,分别用100字点评其中三个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模式,

(20分)

篇4:笔试经验

实用的笔试经验

应届毕业生网教大家一些实用的笔试经验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公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篇5:笔试经验浅析

笔试经验浅析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复习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办法能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2、不要在复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考生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去看书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本教材。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1-2个小时,再换一本书进行复习,这样两本书都能兼顾。有必要时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记录笔记。

笔试经验介绍

中国移动笔试经验

九城笔试经验

麦肯锡笔试经验

360笔试经验

通用汽车笔试经验

伊利笔试经验

DHL笔试经验

爱立信笔试经验

笔试复习经验

精彩笔试经验系列(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精彩笔试经验系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