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No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2: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整合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玄奘取经
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城市
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
坊市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长安城布局: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
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
代表性城市: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安史之乱后: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丝绸之路:敦煌、龟兹、疏勒
交通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文化: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原因:
经济高度繁荣;
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
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①思想:
三教合一: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文学艺术:
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
绘画:吴道子(唐)吴带当风
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科举制;继承前人成果;开明的文化政策;
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表:边塞诗:王昌龄
豪放派、浪漫主义:李白
山水田园派:孟浩然
现实主义:杜甫、白居易
③科技: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火药: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
篇3: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背景、主题、代表人物、评价、影响)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善和教育。
3、柏拉图:《理想国》、分工、为理性主义奠定基础
4、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级、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背景、表现、含义、内容、实质、目的、核心、传播、影响)
1、文艺复兴背景: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贸易、文化遗产、人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著《歌集》。
3、影响:破天主教桎梏、资本主义制度、艺术、自然科学
4、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压榨、_、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启蒙运动(背景、内容、人物、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_、自然科学、英国革命
2、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_,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核心是权力的制衡)。
(2)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_,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_,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4)康德:倡导思想自由。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维护人的权利。
4、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法国_、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国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篇4:高二语文知识点梳理整合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篇5:高二语文知识点梳理整合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 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