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kkk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说孝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说孝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说孝散文
说孝散文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的二十四孝,将中华民族的孝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观也得改改了。以前所倡导的孝道,毕竟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与现今的后工业化时代已不相匹配。时代呼唤新的孝道观。
改革三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之相媲美的孝道建设没有跟上。啃老、弃老等让人卒不忍闻的事常见于各种媒体报道。更有甚者,老人死后只剩白骨才被发现,让人扼腕痛惜,令人深思——今天的中国怎么了?还是那个曾被世界啧啧称赞的文明古国吗?
面对道德的缺失,特别是孝道的缺失,国人已经麻木。我以为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孝道建设。譬如:对于父母年老多病的家庭,国家应想方设法、协调多个部门,安排他们的一个子女在老人身边工作,以尽孝道。当老人得大病、住院期间,可酌情给予假期或安排灵活上班时间,以方便去照料老人、尽孝。这样一来,不会因照料生病的老人而影响家庭收入,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是老人在这时与子女产生矛盾,子女嫌弃老人。当今的经济社会,子女放弃工作专职照料父母不可能,也不现实。多子女家庭会因照顾生病的父母,兄弟姐妹们之间产生矛盾,甚至拳脚相向、老死不相往来。正所谓:一个老子能养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活一个老子。
其次,国家要加强医德建设。让医生真正做到为患者着想,根据患者家庭的具体经济情况,设计唯一适合患者的救治方案,而不是只为了经济利益,造成患者的因病致贫或子女无法尽孝,背负不孝的骂名。今年元旦期间,我连襟的父亲得病住进了市里某三甲医院。医生接诊后,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建议尽快手术。面对八万多的手术费和老人的生命,一家人之间起了矛盾。连襟坚持做,怕背负不孝的骂名。连襟的母亲之一不做,保守治疗,担心人财两空,子女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一家人争执不下。我到医院探视时,连襟向我大吐苦水。一个五十岁的大男人,说到痛心处,当着众人的面泪流满面,情何以堪!最后,连襟屈从了他母亲,取消了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就这样,开了些药、回到了老家,不出一个星期,老人没了。不知情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背地里说连襟不孝,爱钱。连襟不是不想花钱,是为了对老妈尽孝。再说了,真做了手术,老人的命真能保住?连一个老太婆都能看到老人活不长久了,我们的专职医生就看不到?医德何在?
再次,国家应树立丧葬简办的楷模,隆重表彰、重金奖励;不让子女有大操大办才是尽孝的观念。对于挂着孝名故意大操大办者给于重罚或者取消其应当享有的一些权益。现在的丧事大办攀比之风盛行,很多人怕担不孝的名声,规格在不断升级。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很多人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办丧事时,子女们很为难。不办得比别家好,村里、社区、单位里的人认为你不孝。以后再“圈子”里没法混,颜面尽失。而大操大办者,威风八面,孝名远播,人人竖大拇指夸孝顺。
话又说回来,孝是双方的事。做子女的不能愚孝,做老人的也要替儿女着想。儿女为了家人生活好点儿,常年在外打工,做父母的就要体谅儿女的不易,佳节时儿女不能尽孝,要理解,切不可在村里、社区里四处宣扬,败坏儿女的名声。既然儿女不能和自己长相厮守,那就彼此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免得儿女担心,工作分心。做老人的尽量不给儿女找麻烦,也不要有攀比心理,怨恨自己的儿女不如某某假的儿女孝顺。看到村里、社区里同龄老人的子女四时八节回家与老人团聚、大包小包的带东西,就苛责自己的儿女也要那样做,势必与儿女产生矛盾,关系恶化。做儿女的也要体谅老人的心情,对老人要真诚。现在的同学工具非常发达,逢年过节、隔个十天半月和老人通一次电话、视频聊一下天,了却老人的牵挂之心。答应老人的事,在忙都要办到,这时,多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要求的事的。
要说孝的方面很多,总的来说;尽孝要量力而行,不攀比,彼此多宽容。最后,愿天下人都成孝子,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篇2: 说“孝”,真不容易散文
说“孝”,真不容易散文
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没有读过“孝悌”,但懂!心里知道为人子,尽孝道,敬父母,但直到现在才真正的知道,说个“孝”字出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几天母亲节,大家都在网上祝福母亲平安、健康、快乐、长寿,这也是孝敬,但“孝”字绝不仅仅如此简单肤浅,“孝”字太重,重得有时候我们都难以承受。
“孝”,不仅仅是在空间里喊上一两句祝福、在淘宝店里买一两件衣服相送、写一篇文章颂扬这样简单的事,“孝”,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的,有时是不情愿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的事情。
我母亲身体一直很矫健,以至于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从来都不用担心她老人家生病有痛。但吃五谷杂粮的人,谁都免不了有个生、老、病、痛之类的事情发生。老话就这样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有些事来得很突然,有时突然得叫你措手不及。
前些天的一个早上,母亲醒来突然中风,幸亏天亮发现得早,才被抢救过来了。
母亲住院期间,做子女的得有人陪着侍候着,且不说医院里的药味难闻,就是同病房的其他(她)畸形怪态的病人就够你难受的。
母亲是中风瘫痪才住进医院的,吃喝拉撒一切生活都要有个贴心的人侍奉着。先是在家的子女忙前跑后,接着我兄弟俩也辞工回家,看望母亲。
母亲嘴巴有些歪斜不能说话,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常常问问她,一边还要揣摩她的示意,要时时察颜观色捉摸她的心理,比如她老人家想要什么啊?想说些什么话?想做什么事?想吃什么食物等等。一不小心理解错了她老人家的意思,你还得忍着性子又慢慢地重新来过。
侍候病人性子急不得,动作也快不得,扶起躺下力气都要用的得当。病人躺在病房的时间久了,往往是很不耐烦的,常常性格暴燥,她会说你这也不好,那也不是,这时你得忍受着,当你感觉委曲时,想一想她是自己的母亲,想一想老歌《十月怀胎》里面的词,这时或许你自己的心情会好点,但你还得继续默默地去侍奉她。她不高兴,你得陪着笑,她抱怨,你得顺着她认错,这就真的有点难尽“孝”道。
在母亲面前,她骂你数落你,你得承受,委曲时想哭,你还不能在她面前流泪,还得躲到一边去哭。你也不能出声,只有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何况她还是在病患之中,你希望她早点康复,就必须承受这一切,就必须更体贴自已的母亲,事奉得更到位更细致,做到无怨无悔才配说个“孝”字。
给母亲喂饭吃药扶她下床活动,扶母亲大小便我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好。但母亲刚在病房里拉完大小便,我要提到卫生间去倒掉再洗干净,一时之间确实做不到。弟弟这点比我孝,不说二话,提了就走。
我很惭愧,这点我真的做不到,不是不孝,是做不出来。看到闻到,我肠子都要吐出来,说不了这个假话,特别是在我的母亲面前。或许我这个头生子,是父母从小娇贯的吧,已至于现在都没有弟弟孝顺能干。
或许,有人说:这些我也能做得到。但要做好,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烦不发脾气,你还要教好你的妻子儿女同样不能抱怨,起码不在母亲当面,就有点难度。
或许很多人一天可以做好,两个天也可以做到,但一个月很多人就能坚持不了,何况一躺就是一年半载的,这时你能坚持得了么?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或许,你是个富豪可以请个人侍候,这也是你的孝心,但十万八万的掏你得舍得。可话又说回来,你简直不去看病床上的`父母,老人心里也别扭。有时父母就是想要子女在身边坐坐,聊点心事,旁人替代不了,这时钱大概没用,父母这时要的是亲情。
“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要尽责尽心,还有爷爷奶奶,还有叔叔阿姨,还有师长,还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只有将这些点滴铭记于心,行于事,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长辈们才真的幸福快乐,我们世代才能将“孝”承传下去!
现在我这样做,或许儿女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别看他(她)们不说话,也许,将来说不定有一天,等他(她)们说话的时候,你后悔就迟了,那时他(她)们或许说出来的是这样一句话:“你呢?你当初对奶奶还不如我现在呐!我还不知道?!”
……
“孝”,假不得装不象。你在做,人在看天在看。“孝”,用不着宣扬自己做得如何如何好,不用任何华丽词汇修饰,“孝”是实在是本份。
但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康,天下的儿女都懂孝顺,也愿这千百年来的“孝”字永不褪色地传承下去。
2017.5.12于彭泽
篇3:说四孝的散文
说四孝的散文
先说孝道,这里的道就是道理,这里的理就是天理。父母从小到大,含辛茹苦,养育之恩深似海,有恩不报,天理难容。赡养老人不能以父母不自觉的偏爱,生活坎坷的失误及无奈而弱化。更不能以自身的贫寒而拒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无道便是逆子。我们见过许多的家庭纠纷,都是源于利益和财产得到的多寡来界定自己的赡养义务和责任。而且大都振振有词,谁谁谁得了多少,谁谁谁怎么样,我又如何,不赡养似乎理所当然。错,不赡养就是不道。父母有养育你的责任,同时你就有了赡养的义务,义务和责任都是道,都要遵守,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法律的调整和解释那是政治层面的事,和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形成的考道无关,与财产的划分、收益的多少无关,只与孝道有关。
再说孝敬,这里突出的是一个敬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许盲从了一点,但是点出了孝敬的核心内容。大不敬不行,小敬也不行,大敬为上。虽不能一家之主,独断专行,底线也应为父为父,子为子,切不可犯上作乱,没大没小。你官升三品,才高五斗,腰缠万贯,在父辈的面前也要毕恭毕敬,就算父母穷困潦倒,百病缠身,官司缠身晚辈也要敬之十分。决不能,一朝飞黄腾达,春风得意,就看不起曾经含辛茹苦的母亲,看不起劳苦背驼的老父。父母就是父母,成亲时都要三拜高堂,就是彰显一个敬字,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不能干,干了遭世人耻笑。
三说孝顺,只有顺了才称为孝。这和简单,父母高兴,心情舒畅,延年益寿,整天笑容满面,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不就追求这个吗?有时子女们抱怨,我们这没少尽孝,大房子让他们住着,好吃的买着,钱让他们花着,就是不落好。那是你不会来事,为什么有的子女也没多少钱,也没给父母多少物质享受,老人就高兴,就说他好,因为人家孝顺了,顺着老人的心气来,讨老人的欢心。也许你买了一个大蛋糕,老人不屑一顾,别人买了一支花,老人乐得合不拢嘴。你领老人去了趟海南,回来就喊累,别人搀着老人小区遛了一圈,老人逢人就讲,这孩子孝顺。看着是亏了,其实也不亏,一顺百孝,这还得学学。
最后是孝心,从心里孝才是真孝。好多时候看不出子女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孝只有心里孝才能做到,否则光作表面文章给外人看,华而不实,关键时候就要掉链子了。常有人设问这么一个两难的话题,婆婆和媳妇掉河里了你先救谁?怎么回答,救谁也不好使!这就考验你的孝心了,说不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先救谁?有了这个孝心,才能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及时的出现,倾尽全力,倾其所有,否则,神马都是浮云!父母的爱是大爱,没有任何虚假的爱,一如既往的爱,全身心的爱。为了子女,可以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甚至割肝割肾。我们呢?只有用心的尽孝,才是大孝。
我们年小时,父母就是榜样,就是靠山,就是强者。宠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扶着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当我们已经足够强大时,却发现父母老了,由强者变成了弱者,由关怀者变成了被关怀者,当我登上人生的高峰时,他们却开始驼着背往回走了。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尽孝。
尽孝不仅需要明事理,懂尊敬,顺其意,行爱心,更需要和父辈的沟通,需要我们的智慧,否则,你也许能做好,却不能做的更好。我的一个邻居在旁人的眼中谈不到多孝,甚至有点不懂事,净给老人找麻烦。本来住的不是太远,却每天把电动车骑到母亲的小院里存着,来来去去的一天折腾好几回。没办法,老人只好起个大早,买了早点等儿子。儿子呢,吃饱了,喝足了才去上班,下班后又把车推过来,然后走上十几分钟再回家。其实我们这里就有存车处,莫非就是为了省那么几个存车费不成。
可是不管邻居怎么说,老人挺高兴,受累起早的就是愿意,每天可以看到儿子,一早一晚的说说话,不高兴才怪呢?这就是智慧,老人早起了,身体得到锻炼,买早点也能多接触社会,多少长点见识吧,何乐而不为呢!儿子也知道,每天的瞎折腾不但不轻松,反而更麻烦,为了老人高兴,自己就高兴,两个高兴加一块,能说不孝吗。
我有个亲戚更会来事,他是不缺钱的,甚至说还很有富裕,他却每到周六周日的开车去市场卖鞋。什么鞋啊,老娘做的老虎鞋,一双一双的,布料都是踅来的下脚料,做工也谈不到有多好,更没有申请“非遗”的水平,赚不了多少钱,不过,至少不赔钱,玩的就是手工。我不说了吗,人家不为钱,也没什么成本,卖多少钱都是挣的。
他老娘快八十了,也没收入,就是从做姑娘时起就有手巧的美名,老虎鞋做的十里八乡的首屈一指。得,这就行了,闲着也没事,做起来看吧。这娘俩一商量,买卖也就开张了,一个做,一个卖,挣得是银子,图的是乐子。原来要是带老娘去旅游,就她那个财迷劲,自己又不挣钱才舍不得呢。现在花自己挣的钱,走吧,玩去呗,那才叫硬气。
所以,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为了我们的父母快快乐乐的欢度晚年,动动脑子,想方设法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这需要用心去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持之以恒。这样,还会发生子女之间为了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惹得老人心脏病发作的不孝之事吗。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吹拉弹唱的瞎折腾,哭天抹泪的做样子,私下里却为了遗产的分割暗暗较劲了。有意思吗?这让后辈们看出点毛病来,等你老的时候来个照方抓药,后悔也晚了!
这就是,孝道、孝敬、孝顺,孝心,最后再讲点智慧,这孝也就到了极致了,你就是孝子!
篇4:论孝散文
论孝散文
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孝是孝顺。至于后人觉得孝顺就是顺从,更是荒谬。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故事出自于曾参和孔子的对话。曾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曾子杀彘中的曾子。曾参问孔子说,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称之为“孝”吗?孔子连说了两句,你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如果父母有不义的地方,作为子女不能及时劝阻反而一味顺从从而陷亲不义,怎么能叫做“孝”呢!
还有一句话谬传至今,便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出自于《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有三件事,最大的不孝是不守作为后代的职责,舜作为子女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就结婚了,这就犯了“无后”的错误,但是舜的品行天下皆知,并且尧作为圣人明君要将女儿嫁给舜的事情也是天下皆知,这不告而娶就和告了没什么区别。现在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好端端的孝道变成了告诉我们要生儿育女,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多年一直说的孝顺孝顺竟然不是说的要顺?当然,其实孝敬更为合适。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而不是顺从父母。当然,父母作为长辈,有着更加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我们需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但并不是全盘接受,当我们发现错误,必须及时指出,这是作为子女的职责,也是孝的基本要求。
真正意义上的.孝是父慈子孝,其实这是两方面。父母长辈慈祥和蔼,子女谦恭孝敬。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方便君王统治天下而已。于是父母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把自己当成了皇帝,遇到子女反对的时候用一句“真是君不君臣不臣”作为标杆,并将子女的行为称之为“不孝”。然而,父母除了生养子女之外,教育子女才是最大的责任,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赡养父母的职责,却没有完全顺从的义务。父不父子不子也谈不上孝了。
不孝可以一一列举,而真正的孝却难以言表,因为孝其实是一颗心。
关心父母的身体,努力工作赡养父母,常与父母沟通,使父母心情愉悦,发现父母的错误及时指出,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时刻用真心和爱心了解关怀父母,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孝义孝道去做事。当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长辈的颜面,不要公然反驳,但不代表顺从。
孝作为美德,同样是不应该有标准的,讲究的是真情实意。而有人说的孝就是孝顺,一味顺从父母,其实是大不孝啊。
篇5:孝在我心中散文
孝在我心中散文
孝!何为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就是做到“孝”。
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在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孝心,一个人的孝心有多少则他就离成功有多近的距离,成功以否都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孝心。
现在社会中有许多有孝心的儿女都有这样一个愿意,希望父母能身体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当我们成就一番事业时,当工作不忙的时候,当儿女成人之后,我们一定会给父母更多物质上的富有,一定会多陪陪我们的父母让父母能开开心心的享受天伦之乐。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也别忘了人生有限,时间的短暂,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而我们双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披上了银发,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当我们认为有时间.有条件尽孝时,“子欲孝而亲不在”。孝敬的大门永远永远地关闭了,这样一来留存在你心中的是无法弥补的悲伤.遗憾和悔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粗心懈怠而错失尽孝的良机,最后万般的伤悲。“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这就提醒我们要记得“忙碌是不能不尽孝的理由和借口,我们作为儿女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挤出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下我们年迈的父母,以表达我们的孝心和报答养育之恩。
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问题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孝心。有钱尽孝固然是很好,但孝子大多都是出自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最多,此所谓“家贫才能出孝子。”虽然说“孝”与金钱有些内在的联系,但是孝心和金钱不能等量的来看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钱的人就拿山珍海味的的来‘孝顺’父母,而生活条件差的人就谈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了,只能从精神上来报答父母了。其实父母并不希望吃什么贵重的.食物,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是父母更多的是希望精神上的满足。儿女大了各各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中,这让他们感觉很孤独.很寂寞,他们理解儿女的工作繁忙不能永远地陪在身旁,为此他们多很希望节假日的快快来临,这样就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啊!这就是现代所有母亲的心愿。父母处处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怎么能不为父母着想呢?所以说我们忙是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不忙时“常回家看看”这样也是‘孝’的表现。
‘孝在我心中’光 这样说是没有用的,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实际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尽孝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孝顺,如果光说不做那是没有用处的啊!所以说“实践行动才是检验孝顺的为一标准”。在我们父母还年轻的时候,在一切都还来的及的时候好好的孝顺我们亲爱的父母。在此也别忘了时间是残酷的;别忘了人生是短暂的;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您将永远无法尽孝,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因为尽孝是不能等候的。
篇6:说“孝”阅读答案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对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篇7:说“孝”阅读答案
1.C(“孝”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与“‘孝’成为百善之首”同属结果而非原因。)
2.C(“有了差距”这一说法错误,原文没有这种比较)
3.B(文中孟子和荀子并没有谈到孝。)
篇8:说孝叙事作文
说孝叙事作文
“孝”字是一个老人拿着拐杖一个小孩子扶着他。我明白了。这“孝”是尊敬长辈的意思。
孝是多么重要。我和弟弟帮妈妈洗衣服,帮妈妈洗碗筷,妈妈不会太累,这就是孝顺。
孝顺非常重要。爸爸妈妈生你养你,你应该感谢他们,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要做的事可多了。爸爸妈妈渴了,给他们倒水,端过去。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捶捶背,唱一首歌。
还要孝顺爷爷奶奶,到他们家的时候,帮他们干活。让他们好好休息。还要祝愿他们寿比南山,永远不老。
别小看*生。他们心里也有孝字。比如:乌鸦反哺。乌鸦爸爸和乌鸦妈妈养小乌鸦。小乌鸦长大后,给爸爸妈妈捉虫子。
还有,乡下里的`小孩子为了养爸爸妈妈,在外面赚钱。
出去的时候,我帮妈妈拎包,到超市买菜的时候,我帮妈妈推车。
爸爸妈妈生我养我,我要孝顺你们。
篇9:老祖宗说孝诗歌
老祖宗说孝诗歌
卖纸蜡的店差点被挤爆!
这个要几十亿冥票,
那个要数十根“金条”,
还有几个人等着老板
将纸糊的楼房造,
哦,又是一年清明到。
丘冢前,纸堆火焰高,
带着火星的纸灰盘旋漫山飘。
远处的大树梢,
悠着一只鹩哥鸟,
脸上挂着笑容在高叫:
保佑,保佑。
老祖宗几根柴骨被烤的滴下了黑色的`油,
远离了尘世又哪来的热和燥?
我的眼神本来就不好,
哪再经得起青烟熏、香雾绕。
就留一片青山给我栖息吧,
哪怕是一簇嵩蒿草。
再说那么大的票面我也用不掉,
更不用说那金条,
纸糊的房子哪能经得住雨打风摇?
我的子孙们呀,
你们少把冥钱当孝心“捎”。
留点纸,
写上你们对父辈的孝。
我看见你们病中的父母,
那蹒跚的腿脚,
已徘徊在奈何桥。
他们呀,
只需要你们浅浅的微笑。
在世不孝死了孝,
那是学鬼叫!
学乌鹊反哺
那才是林中的鸟。
篇10:孝字为先-散文
孝字为先-散文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还有小时候,我常坐在父亲的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儿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也忘不了千里叮嘱。
再唱起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父亲,这两首歌都是我爱唱的,在我父母活着的时候,我就在他们面前给他们唱,有时父母一听到我给他们唱这歌时,心里就开心的不得了。特别我到外地上学,离开父母整整三年,在这时我最想念的是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把我抚养成人不易,又加之父母都在农村,还在风里雨里为我们操劳辛苦,这时父母是我最大的挂念,那时我几乎月月给家里写信,每次写信的时候都首先问父母的身体怎样,家里现在怎样,妹妹回信也都依依给我答复,都写父母身体都很好。
可是,这都是安慰我的话,其实我在家的时候,我母亲就咳血,她身体不好,还在坚持操持着这个家。所以母亲是我最大的挂念,妹妹虽然那样说,我也不信,就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给父母买一些蜂王浆给寄回去,虽然这不算什么,这是儿子对父母的一片心意。每次寄回去的蜂王浆,我母亲都喝了,妹妹写信都告诉我了,我的心里才有一丝安慰。在家里的时候,我心疼母亲的身体,就帮着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现在离开了他们的身边,我怎能不惦记他们呐?就在我每次放假回到家里时,就象有好多干不完的活帮助他们干,那时尽量把活都干完了,好让父母亲多休息休息,可是那活始终是干不完的,我只能又忍痛割爱离开父母,回到学校上学去。
三年,整整三年离开了他们的身边,他们也是同样想念我的,每次回来和走时,都给父母亲闪了一下,都还站在村口望,我离去的背影。三年毕业后,我又走上工作岗位,离开他们到遥远的城市七台河工作,这和我们家千里之摇,我只能用好好工作来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在我成家后,我没有忘记他们,把他们接到我们身边,我为他们尽孝,一直到他们临终。在我给他们守灵时,我没有哭,我在他们的灵前,给他们唱父亲母亲这首歌,我不知道那晚我都唱了多少遍,但我爱唱,因为这歌声才代表我此刻的心情。
就象最后,我的嫂子挖口我说:人家在守灵时都哭,而老四连眼泪都没掉,这是什么样子。其不知,我的心里是多么的苦,谁能知道,谁能理解,此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可他们在灵前哭得黑天摸地的,那就是孝心了吗?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在死后又这样假惺惺的哭,我真不理解。就象俗话说得好:活着不孝,死了烂叫。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父母养活我们不易,但又有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做到了,因为我爱我的父母亲,我爱他们给了我这副身板,我爱他们给了我刻苦坚强的决心,是他们才有我的今天。
我的父母亲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今天写起他们,我又有些感伤,回想起那时的点点滴滴我的心又一次震颤。就在昨日我早晨上班,在我们小区里的垃圾箱前,我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柱着一根拐杖,另一条腿不好使,在吃力的拉着捡到的垃圾,一走一挪,那吃力的样子,就不言而喻了。我看到了好心疼,就帮着他把垃圾送到他们家搂下,我此时想,他们的儿女又都在干啥,又怎么想的`呢?听人家说,他们的儿女都还是当官的呢?而他的父亲还这样的为了生活,这样的劳作。
这不是个反差吗?真是可伶天下父母心呐?难道他们的良心就能过得下去吗?我真的不理解。在我们的小区里,不凡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真是让人心痛。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的了,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苦楚,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把父母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许多老人和我埋怨,他们如何在家里受气,又如何现在的年轻人不理解,就象孩子不是她们生的,往父母那里一放,自己去逍遥快活去了,这样的人都大有人在,什么孝心对他们就是一纸空文,只要他们幸福就行了。
★ 也说幸福散文
★ 转身说再见散文
★ 说混的散文
★ 随便说点散文
★ 雨说的散文
★ 说好了不哭散文
★ 也说过年散文
★ 孝读后感
★ 孝的三字经
说孝散文(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