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3-10-05 03:34:52 作者:klsdf8nslkf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lsdf8nslk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4一7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於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於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於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於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译文: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译文:

4、B

5.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6.D(A.对象错误,派郦生去的是刘邦而不是韩信。B.因果错误,刘邦之所以召见田横是担心其为后患。C.细节错误,败于韩信后,田横与汉军只有过一次交手,他逃到海上的直接原因是彭越被汉王封为了梁王。)

7.(1)韩信于是平定了齐国,上书请求(汉王)立自己为代齐王,汉王也就趁势立了韩信为齐王。(计分点:乞,请求;假,代理;因,趁机;句意2分)

(2)于是又派使者拿着皇上的符节把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田横,说:“田横若来,大可以称王,小也可以封侯。”(计分点:使使,派遣使者;持节,拿着符节;具,详细、原原本本;王、侯,动词,封王、封侯,句意1分):

篇2:《史记·田儋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史记·田儋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於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於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於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於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参考答案

4、B

5.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6.D(A.对象错误,派郦生去的是刘邦而不是韩信。B.因果错误,刘邦之所以召见田横是担心其为后患。C.细节错误,败于韩信后,田横与汉军只有过一次交手,他逃到海上的直接原因是彭越被汉王封为了梁王。)

7.(1)韩信于是平定了齐国,上书请求(汉王)立自己为代齐王,汉王也就趁势立了韩信为齐王。(计分点:乞,请求;假,代理;因,趁机;句意2分)

(2)于是又派使者拿着皇上的符节把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田横,说:“田横若来,大可以称王,小也可以封侯。”(计分点:使使,派遣使者;持节,拿着符节;具,详细、原原本本;王、侯,动词,封王、封侯,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田儋是狄县人,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田儋的堂弟、田荣的弟弟田横,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强盛,很得人心。

田横平定齐国三年之后,汉王刘邦派郦食其到齐国,向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游说,要他们归顺汉朝。田横认为此事可行,就解除了齐国在历下对汉军的防备。汉将韩信本来带兵将要向东攻打齐国。齐国起初曾派华无伤、田解带领军队在历下驻扎以抗拒汉军,等到汉使者到来,就废弃了守城的战备,放任兵士饮酒,并派使者与汉朝讲和。但汉将韩信在平定了赵国、燕国之后,用蒯通的计策,越过平原,突然出击,打败了齐国在历下驻扎的守军,接着又攻入临淄。齐王田广、丞相田横见汉军突然出现,非常生气,认为自己被郦生出卖了,立刻烹杀郦生。齐王田广往东逃到高密,丞相田横逃到博阳,守相田光逃向城阳,将军田既带领军队驻守胶东。这时,楚国派来龙且带领军队救助齐国,齐王田广与龙且在高密会师。汉将韩信与曹参在高密大破齐楚联军,杀死楚将龙且,俘虏齐王田广。汉将灌婴继续追击,又俘虏了齐国守相田光。灌婴继续进军,到达博阳。而田横听到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转过来与灌婴交战。在嬴下,田横的军队被灌婴打得大败。田横逃到梁地,投归彭越。这时,彭越拥兵梁地,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又像为了汉王,又像为了楚王。韩信在杀死了楚将龙且之后,接便命令曹参继续向胶东进军,在这里大败田既并在战斗中杀死了他;韩信又命灌婴追击齐将田吸,在千乘将他击败并斩杀他。这样,韩信便平定了齐地,向刘邦上书,请立自己为齐国假王,刘邦也就因势立韩信为齐王。

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 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于是就住下来。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太史公说:田横节操高尚,宾客仰慕他的高义而愿意随他去死,这难道还不是至为贤能的人吗?

篇3: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14~18题。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得遗马,褫绅为靮①乘之。朱玫兵逼乘舆,帝走宝鸡,独让能从。翌日,孔纬等乃至。俄而进狩梁。是时栈道为山南石君涉所毁,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帝劳曰:“朕失道,再遗宗庙。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让能顿首曰:“臣世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扞牧圉②,临难苟免,臣之耻也。”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于时,嗣襄王煴即伪位,强藩大镇附者已十八,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卫兵往往乏食,君臣搏手无它策。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重荣果奉诏。已而京师平,进中书侍郎,徙封襄阳郡公。官吏多污伪署,有司皆欲论死,让能以胁从不足深治,固争之,多所全贷。昭宗立,进尚书左仆射、晋国公,赐铁券,累进太尉。

李茂贞守凤翔,自大顺后兵浸强,恃有功,不奉法,朝廷弱,弗能制。时宰相崔昭纬阴结茂贞及王行瑜,让能所言悉漏之,茂贞乃以健儿数百杂市人,候昭纬与郑延昌归第,拥肩舆噪曰:“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昭纬曰:“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帝愈怒,捕首恶诛之。京师争避乱,逃山谷间。让能谏帝曰:“茂贞固宜诛,然大盗适去,凤翔国西门,又陛下新即位,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帝曰:“今诏令不出城门,国制桡弱,贾生恸哭时也。朕顾奄奄度日,坐观此邪!卿为我图之,朕自以兵属诸王。”让能曰:“陛下欲削涤僣嫚③,刚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帝曰:“卿,元辅,休戚与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陛下,敢计身乎!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但时有所未便。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景福二年,以嗣覃王为招讨使伐茂贞。覃王败,茂贞乘胜至三桥。让能曰:“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帝涕下不能已,曰:“与卿决矣!”再贬雷州司户参军。茂贞尚驻兵请必杀之,乃赐死,年五十三。帝痛之,后赠太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靮:dí,马缰绳。②牧圉:牛马,借指君王车驾。③僣嫚:僣,jiàn同“僭”;嫚,màn,轻视,侮辱。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 直:通“值”,当值,值班

B.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扞牧圉 扞:保卫

C.固争之,多所全贷 贷:推卸

D.让能所言悉漏之 漏:透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A.翌日,孔纬等乃至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B.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 则群聚而笑之

D.与卿决矣 失其所与,不知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B.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C.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D.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杜让能“忠君报国”一组是

①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

②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

③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

④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

⑤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⑥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克用反叛,皇帝连夜仓皇出逃,只有杜让能一人紧紧跟随,体现了杜让能对皇帝的忠诚。

B.杜让能认为自己世代蒙受国家的优厚恩惠,如果在皇上遭遇祸难时逃避,是自己作为臣子的耻辱。

C.在京都收复后,因为杜让能的据理力争,皇帝对大多接受伪朝委任的大臣才没有深究。

D.杜让能带兵攻打李茂贞,兵败,不得已辞职自杀来谢罪,从而纾解了李茂贞之祸。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4分)

(2)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4分)

(3)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4分)

答案:

14.C(贷,宽恕。)

15.A(都是副词,才;B连词,表目的/介词,把;C助词,的/代词,主谓之间,代指人;D介词,和/动词,结交。)

16.C(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17.A(③杜让能无关④是百姓对昭纬与郑延昌说的话)

18.D(不是杜让能带兵失败,是覃王)

19.(1)在处境艰难的时候,你一直在我身边,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忠于职守!(关键词:方、舍、盖、谓)

(2)皇上委派给杜太尉,我们知道什么?(关键词:上、委,宾语前置句)

(3)希望您稍稍宽恕,用贞元的旧例来迁就他,不能让他产生怨气。(关键词:愿、以、故事、可)

参考译文:

杜让能,字群懿,中了进士被提拔任用。杜让能思虑精细敏捷,凡是号令往下传达,处事机敏,没有遗漏的'事情,皇帝非常倚重他。

李克用的叛军到了,皇帝连夜逃出凤翔,仓皇不知逃往哪里。杜让能正在宫中值班,步行随驾十余里,得到一匹散失的马匹,杜让能解下官服大带做缰绳系住马头乘坐。朱玫的叛军到来,皇帝急忙奔往宝鸡,只有杜让能一人随从。次日,孔纬等才到。不久逃到狩梁。这时栈道被山南石君涉毁坏,天子一路上崎岖险阻,让能未未曾离开。皇帝安慰他说:“我违背道义,致使再度离开宗庙,流离失所。在险阻艰难的时候,你一直在我身边,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忠于职守!”杜让能磕头说:“我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陛下不以为我愚下,提拔担任近侍职务。面临祸难苟且逃避,这是臣子的耻辱。”皇帝到达褒中,杜让能晋升官阶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时,襄王李煴即伪位,全国的州郡长官归附的占十分之八,赋税不能输送给僖宗皇帝,不能赏赐犒劳的物品,随从护驾的卫兵缺乏食物,君臣束手无策。杜让能建议派遣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旨。京都平定收复后,杜让能被授官为中书侍郎,晋封为襄阳郡开国公。朝廷大臣中大多接受伪朝委任,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奏请皇帝想对他们处以极刑,杜让能认为他们是被胁从不值得深究,坚决为他们争辩,大多被宽恕。昭宗即位,提升杜让能为尚书左仆射、晋国公,颁赏给他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册封为太尉。

李茂贞镇守凤翔,自大顺后兵力逐渐强大,自恃有功,不尊奉法令,朝廷力弱,不能管制。当时宰相崔昭纬暗地结交李茂贞和王行瑜,杜让能说的话全部透漏给他们,李茂贞就把数百壮年夹杂在市人中。等候昭纬与郑延昌回府,就围住轿子说:“凤翔长官没有罪过,希望你们不要进行讨伐来震惊都城。”昭纬说:“皇上委派给杜太尉,我们知道什么?”市人不认识谁是太尉,就投瓦石胡乱击打,昭纬等逃跑而免遭意外,丢失了宰相政事堂的官印。昭宗皇帝更加愤怒,抓捕首恶诛杀他们,京师争着避乱,逃到山谷里。杜让能进谏昭宗皇帝说:“李茂贞本来应该诛杀,然而大盗刚刚离去,凤翔是国家的西门,又陛下刚刚即位,希望您稍稍宽恕,用贞元的旧例来迁就他,不能让他产生怨气。”昭宗皇帝说:“现在诏令效力不能超出京城,国家衰弱,这种情况正是使贾谊痛哭的皇权孱弱那种形势。我只是怯怯懦懦度日,眼看着贼人欺凌朝廷软弱。你为我主持调这件事,我委托诸王去办派兵的事。”杜让能回答说:“陛下打算削减藩臣的僭越傲慢,让威刚主强,让王室兴隆,这是宫廷内外的大臣都一并努力的事情,不应该只任用微臣一人。”昭宗说:“卿是宰相,与朕同喜乐共忧虑,有什么逃避的?”杜让能哭着说:“我位居宰相之职,没有乞请陛下赐还我骸骨而归居的原因,是想回报陛下,哪里敢吝惜自己!况且陛下的心意,即是先祖的志向。只是时机不便。日后,臣即使受到像晁错那样的屈杀,尽管不足以灭七国之祸,我岂敢不奉圣诏!”

景福二年,昭宗派嗣覃王任招讨使讨伐李茂贞。覃王兵败,李茂贞乘胜追击到三桥。杜让能向昭宗禀奏说:“臣原先已经预言这种情况了。请皇上将罪责归于我来解除祸患。”昭宗流着泪说:“我与你永别了!”当天就将杜让能贬为雷州司户。李茂贞海珠并请求昭宗一定杀死杜让能,于是让他自尽,这时他五十三岁。昭宗皇帝为他痛惜,后来追赠为太师。

篇4:后汉书.党锢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党锢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课外阅读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日: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日: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性佞邪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讨捕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亡命:丢掉性命

D.莫不重其名行名行:名声和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余悲之,且日:若毒之乎?

C.钦因起抚笃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B.张俭冒死弹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与政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

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意对即可)

篇5: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故:

(2)常以谈笑讽谏 以:

(3)优孟闻之 之:

(4)于是使以马属太官 属:

23、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 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4、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22.(1)故:原来 (2)以:用 (3)之:这件事(4)属:通“嘱”嘱咐(各1分)

23.C

24.他“欲擒故纵”,进门大哭,,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理,推出荒诞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

篇6: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②,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B.各署判官领之 领:兼任

C.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究:推究 D.有非便者许其封驳 许:允许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

②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

③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

A.①其 ②以 ③以 B.①其 ②而 ③以

C.①之 ②以 ③因 D.①之 ②而 ③因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 1.C2.A3.D4.A

5.(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篇7:文言文《后汉书·独行列传》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

文言文《后汉书·独行列传》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

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人并告归乡里 四美具,二难并

B.尔何相信之审邪 审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笃 则刘病日笃

D.时式出行适还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3分)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3分)

参考答案:

4. C(笃,病重。A、一起 / 具备; B、确切/ 明白、知道;D、恰好 / 到。)

5. D(②是张劭对范式的希望,⑤是说范式看了陈平子的遗书和坟墓后的反应,⑥是说范式不去当官)

6. C(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错,文中说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7.(1)元伯把事情全部告诉母亲,请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范式(巨卿)。( 具以各得1分)

(2)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 素遗各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后来张劭病重卧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道:可惜见不到我生死之交的老朋友了!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不久张劭死了。范式(有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戴着帽子,垂着帽带,拖着鞋子喊他: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会在某时埋葬,永远命归黄泉。我知道你没有忘记我,希望你能赶得上我的葬礼!范式猛然醒来,不由得悲叹流泪。(第二天)便将晚上做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范式便穿上了朋友死后应穿的丧服,算着埋葬他的那一天,骑马前往奔丧。范式到后,拍着灵柩说:元伯你走吧!你我生死异路,从此永别。范式于是留住在坟旁,给张劭修坟种树,这样以后才离开。

张劭后来到了京师,进太学学习。当时儒生长沙陈平子也同在太学,不认识范式,陈平子得病将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把身后事托给他。我死后,只须把尸体埋在巨卿户前就好了。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陈平子死后,妻子照着平子的遗嘱办了。这时范式刚好出外回来,看了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平子坟墓作揖哭泣,认为平子是他的死友。于是想法护送平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回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呈上奏章说明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召范式,但范式没有应聘

篇8: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刺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寇,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则死之。”雄曰:“诺。”即选沙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穴城夜出,纵牛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使。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雄以七千人径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为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厌。”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寇 寇:侵犯

B.雄穴城夜出 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薄潞 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厌 厌:厌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见的出色将领。

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5分)

译文:

(2)我若径趋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则死之。(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D(厌:满足。)

9.A(均译为“因为”;B.前表并列,后表修饰;C.前代指白鹭的,代词;后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D.前为“因而”之意,后为“顺着,趁着”之意)

10.C(壁州刺史是升官,王智兴借机铲除异己,文本中未说王宰是石雄上级,王宰的诬陷还没有实施。)

(2)我如果进攻“牙”这个地方,对方一定来不及防备,并会舍弃公主不管,自己逃走,我们便能救走公主,把她带回来。如果有什么意外,进攻失败,那么我会自杀死去。

篇9:《宋史·田京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田京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田京,字简之,世居沧州。举进士,调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反,侍读学士李仲容荐京知兵法,召试中书,擢通判镇戎军。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奏兼管勾随军粮料。入对,陈方略,赐五品服。

又参夏竦军事。会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即军中问攻守孰便,众欲大举入讨,京曰:“夏人之不道久矣,未易破也。今欲驱不习之师,深入敌境,与之角胜负,此兵家所忌,师出必败。”或曰:“不如讲和。”京曰:“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未几,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以奇兵出原、渭,败大将任福。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乃上言:“请择要官守沧、卫,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义勇聚教,复给粮,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徙战马内地以息边费。”凡十余事,仁宗颇嘉纳之。

入为开封府判官,坐械囚送狱道死,出知蔡州。王则据恩州反,京缒城趣南关,入骁健营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民居欲应贼,京捕斩之乃定。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由是营兵二十六指挥在外者皆慑服,不敢叛。州之南关,民众多如城中,得不陷贼,京有功焉。京督士攻城甚力,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贼知京无所顾,乃牵妻子去,恩州平。以不能预察贼,降监郓州税。

先是,驻泊都监田斌亦以贼发不能捕,待罪兵间,及城破,从诸将入,以功迁宫苑副使,而京独被谪。御史言失察贼过轻,忘家为国义独重,不宜左迁,乃徙通判兖州。复知沧州,拜右谏议大夫,卒。(选自《宋史·田京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对,陈方略 对:应答

B.即军中问攻守孰便 即:来到

C.夏人之不道久矣 道:讲道义

D.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 叩:攻打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 忘家为国义独重

B. 夏人之不道久矣 今欲驱不习之师

C.此兵家所忌 贼知京无所顾

D.以奇兵出原、渭 以功迁宫苑副使

答案:C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 其家四人

B.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C.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D.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答案:B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京有军事才能,并因此受到官员的.推荐。赵元昊反叛,李仲容推荐田京通晓兵法,皇帝下诏在中书考试,升为镇戎军通判,并向皇上陈述方略。

B.田京对如何与西夏军队作战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对用未经训练的军队,深入敌境,和西夏的军队较量胜负,有人打算请和,田京认为敌人是不可能降服的。

C.田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当机立断。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振武兵要响应王则谋反,也被田京制服。

D.田京在仕途上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得到了纠正。田京因为在恩州不能预察敌情被贬职,田斌也因捕贼不力待罪军中,经御史上奏两人先后得到任用。[]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3分)

②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4分)

答案:①夏竦向来不喜欢田京,由于这次事件改为庐州通判,调任掌管邵武军。“坐是”“知”各1分,大意1分;②反贼派遣自己的党羽崔象假装出城投降,田京因为崔象用妖言迷惑大众,又将崔象斩首示众。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田京“知兵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答案:①此兵家所忌,师出必败。②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③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④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

参考译文:

田京,字简之,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沧州。考中进士后,调任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叛乱,侍读学士李仲容向朝廷推荐田京,认为他懂得兵法,田京奉召应试中书,提升为通判镇戎军。夏守赟担任陕西经略使,上奏朝廷让田京兼管随军粮食草料。田京上朝应答,陈述方法策略,被赐予五品官服。

又参与夏竦的军事谋划。恰逢朝廷派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到军中询问进攻与防守哪一个有益些,众人都要大举深入进行讨伐吧,田京说“西夏人不守道义已经很长时间了,不易攻破他们。现在要率领不熟悉对方地形的军队,深入敌方境内与敌人较量胜负,这是兵家所忌讳的,出动军队一定会失败的。”有的说:“还不如和西夏人讲和。”田京说:“敌人军事力量未尝遭到挫败,怎么会降服于我们呢?”不久,赵元昊派黄延德到延州乞求投降,派奇兵出原、渭,打败大将任福。夏竦向来不喜欢田京,由于这次事件改为庐州通判,调任掌管邵武军。田京于是上奏皇帝说:“请挑选重要的官员坚守沧州、卫州,开凿西山石臼废道来限制战马的通行,征召义勇之士集中教导,并给他们提供军粮,安排士兵白天夜晚守候烽燧,用奇正法训练士兵,从内地征召战马来停止守边的费用。”总共十余件事,仁宗皇帝很赞赏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入朝成为开封府判官,由于用木械拘系囚犯,在送往狱中的路上,囚犯死去,田京因此而调离开封,担任蔡州知州。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毁民居想应合叛贼,田京逮捕这些人并加以斩首,振武兵才得以安定。反贼派遣自己的党羽崔象假装出城投降,田京因为崔象用妖言迷惑大众,又将崔象斩首示众,因此在城外的营兵二十六指挥都感到恐惧而被驯服,不敢再叛乱。恩州的南关,老百姓像开封城一样多,能够不被叛贼攻陷,田京功不可没。田京督促士兵用力攻城,叛贼绑住田京的家小登上城墙逼迫他们喊着说:“不要用力攻城,城内的叛贼将要屠杀我们。”田京大声呵斥士兵更加紧攻城,抬头发箭,射死其家小四人。叛贼见此知道田京无所顾忌,于是带领家小离城而去,恩州得以平定。田京由于不能预察会发生叛乱,被降为监郓州税。

在这之前,驻泊都监田斌也由于叛贼发生叛乱而不能预先逮捕叛贼,待罪于军中,后来攻破叛军城池,田斌跟随平叛的将领们进入叛城,由于平叛有功被升为宫苑副使,而田京却独遭贬谪。御史上言说没有预先察知叛贼的行为这个过错并不严重,田京忘家小为国家的情义值得表彰,不宜对田京降职处分,于是迁任兖州通判。又任沧州知州,授予右谏议大夫,去世。

篇10:《宋史·程师孟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篇11:《宋史·程师孟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吏惧,白不可 白:告诉

B. 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行:政绩

D. 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有警,率浃日乃至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① 师孟奏徙于渝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 ①相踵而至 ② 泉涓涓而始流

D. ① 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 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 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4分)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3分)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3分)

答案解析

1.答案:D. 更:改变。

2.答案:C. C中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3、答案:B

4.答案:A. 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5答案: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年羹尧》阅读附答案

《人琴俱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孟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文言文阅读答案

列传第四十二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包拯》附答案

《旧唐书?列传》阅读答案

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通用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田儋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