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uis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山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_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5世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证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传为松赞干布所建,原有三层,现修复为两层。
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门厅南北6.3米,东西5.2米,原来的四根柱子,现修复为两柱。厅内远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6.3米,东西9.3米,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净尽。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
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在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原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壁画中表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题材。
三层以上整个被拆毁,现经修复后的二层有了较大的改动,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为带天井的回廊。二层以上原有第三层,前半部为平台,三面为矮墙,后半部为一带天井的小廊院,后廊有小门通入碉楼式建筑中,这次修复,未重建第三层。
殿房的南侧为僧房,一层门厅东南角有一门,出门后折阶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紧靠殿堂的二层楼为历代礼拜时所居住的卧室,现已修复。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现在人们仍称之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无不到嘎泉下一游,据说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聂赤赞普在雅砻地方建造的宫殿。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答复,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罚降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来到市中,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这与《青史》中所说的赤赞波峨德同是一事。
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的时候,他并用口译说出了苯教中的《辛氏之罕嘉法门》。依次,按普巴桑杰加措历算法所说,聂赤赞普是木虎年(公元前127年)来到雅砻的,那么雍布拉康的始建,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地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王宫的宫顶上面,从空中降下来《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拉妥妥日聂赞以后的第五代赞普即松赞干布,据说松赞干布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
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寺庙。后来历代都有扩修,逐渐在殿堂西边增建了门厅,南边增建了僧房。五世时在碉楼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十五世纪,宗喀巴弟子克珠顿珠在雍布拉康北七华里处创建了日乌曲林,并开始由该寺管理雍布拉康事务。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五名,一年一次轮换,每人年奉十克青稞,直至民主改革前。
西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于1962年确定雍布拉康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在十年浩劫中,雍布拉康被拆毁,所有塑像、壁画、建筑木构件被破坏无遗,其他文物也都流失,仅剩下残恒断壁。1982年山南地区文管会主持维修雍布拉康,历时两年多,现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宫,门票60元/人,藏语意为“母子宫”,是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雍布拉康也逐渐演变成了一座佛殿。第一层是古代藏王殿,中间是一尊佛像,佛像的左边是藏王聂赤赞普,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沿左墙排列依次是:松赞干布的得力大臣桑布扎、藏王赤松德赞、藏王托托念赞。沿右墙排列的是藏王赤热巴巾、乌宋、松赞干布的另一大臣嘎.东赞。
上楼是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经堂,主供佛是观音和释迦牟尼。观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据说与布达拉宫帕巴拉康的主供观音是同时代的。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西藏的早期历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靠左边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事。
篇2: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时改为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名字来历
雍布拉康据传说建于公元前二世纪,那个晕头晕脑就做了吐蕃第一代藏王的聂赤赞普,除了成为“脖子作宝座的英王”外,还得到了这座特意为他而建的三层“红柳香莎宫”。这故事其实听着挺耳熟,俗点儿说就跟听到谁谁忽然间中大奖,一下子就奔有房有车的“高级阶段”的故事似的,宫殿二层墙壁的壁画上还绘有这段传奇故事,让后人为之景仰不已。由此,这座宫殿也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将王都迁往拉萨。不过,即使英明神武如松赞干布,也不敢忘了雅砻这块吐蕃的根本之地,不时还回来居住,据说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雍布拉康还有一神奇之处,自第一代聂赤赞普以来,历代赞普皆以苯教为护国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顶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若干,可是当时谁也不识这些东西的奇妙,只知是些好东西,于是将之供奉起来,还取了一名叫“宁波桑哇”,意思是秘室。直到后来许多年以后,才有后人识出密室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方悟出其实佛教在松赞干布时期以前早就进入了西藏了,只是因当时地上的苯教势力太盛,才只好先“空投”,再“埋伏”,以待后日。该宫殿随之成为佛教圣地,也由此变成了一佛殿,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为许多“伏藏”的发现和埋藏之地。
雍布拉康
一、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聂赤赞普在雅砻地方建造的宫殿。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答复,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罚降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来到市中,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这与《青史》中所说的赤赞波峨德同是一事。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的时候,他并用口译说出了苯教中的《辛氏之罕嘉法门》。依次,按普巴桑杰加措历算法所说,聂赤赞普是木虎年(公元前127年)来到雅砻的,那么雍布拉康的始建,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地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王宫的宫顶上面,从空中降下来《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拉妥妥日聂赞以后的第五代赞普即松赞干布,据说松赞干布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寺庙。后来历代都有扩修,逐渐在殿堂西边增建了门厅,南边增建了僧房。五世时在碉楼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十五世纪,宗喀巴弟子克珠顿珠在雍布拉康北七华里处创建了日乌曲林,并开始由该寺管理雍布拉康事务。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五名,一年一次轮换,每人年奉十克青稞,直至民主改革前。
二、西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于1962年确定雍布拉康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在十年浩劫中,雍布拉康被拆毁,所有塑像、壁画、建筑木构件被破坏无遗,其他文物也都流失,仅剩下残恒断壁。1982年山南地区文管会主持维修雍布拉康,历时两年多,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
传为松赞干布所建,原有三层,修复为两层。
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门厅南北6.3米,东西5.2米,原来的四根柱子,修复为两柱。厅内远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6.3米,东西9.3米,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净尽。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在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原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壁画中表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题材。
三层以上整个被拆毁,经修复后的二层有了较大的改动,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为带天井的回廊。二层以上原有第三层,前半部为平台,三面为矮墙,后半部为一带天井的小廊院,后廊有小门通入碉楼式建筑中,这次修复,未重建第三层。
雍布拉康
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殿房的南侧为僧房,一层门厅东南角有一门,出门后折阶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紧靠殿堂的二层楼为历代礼拜时所居住的卧室,已修复。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人们仍称之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无不到嘎泉下一游,据说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篇3: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则,相反则抵达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气候温和,属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冈底斯、喜玛拉雅等高大山脉的巍然夹峙,使得此地降水颇丰,气温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严寒。横贯于山南中部的雅鲁藏布江正处中游,江面开阔,支流众多,宽十数公里、长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则是肥沃的农田,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生长,是历史悠久的人类聚居区和农业发达区,自古享有“西藏粮仓”之美誉。
山南地区以泽当镇为地区中心,山南地区下辖12个县,现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共29万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并两度成为西藏史上的统治中心。群峰、湖泊、温泉、河谷组成了山南独特的地理风光,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吐蕃王朝时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遗迹。悠久历史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为旅游者向往之地。
篇4:雍布拉康的散文
雍布拉康的散文
聂赤赞普神态安详,端坐在大殿中央,用藏王时代的眼神打量着世界。这是一个面积不到30平米的殿堂,悬挂着各色经幡,墙上挂满了唐卡。佛和藏王的塑像排列在靠墙的地方,用稍显狭窄的空间安放他们,看上去有一些委屈。只有一条甬道用于朝拜和供奉,屋子中央摆放着一张木制短腿方桌,上面堆满了朝拜者布施的酥油、朵玛和面值不等的钱币。想在里间多逗留一会儿有困难,人们排着队,紧跟在身后。
古老寺庙或城堡里的石头、雕塑和画像是有生命的,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多年前,我就由心敬服藏族工匠艺人的技艺和灵性,他们比藏传佛教传入更早的时期,就掌握了塑造神像的技艺。
我曾经在藏东澜沧江源头扎曲河河畔,深入走访过久负盛名的工匠和艺人。他们的祖先从嘎玛巴希时期,就开始了制作铜像和绘制唐卡,后来随着尼泊尔匠人的陆续到来,嘎玛乡的银器加工技艺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当年去的时候,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藏艺工匠之乡。在嘎玛德列二楼的作坊,我们喝着浓香的酥油茶,一边和噶玛噶赤派唐卡第十代传人聊着天,一边观看艺人们坐在堆满画布和颜料的屋子里,借助窗格投射的光亮绘制唐卡。
扎曲河在山谷里缓慢地流淌,草地上的牛羊看上去很悠闲,但一直在埋头工作。不时有成群的鸽群飞过炊烟浅笼的村庄上空,把视线引向雪山起伏的远方……
那是一段难忘的旅程,也是我记忆中经常醒来的幸福。
藏区匠人既是艺人,也是精神关怀下的信徒,在同一个地方,大多代代相传,并以此为生。他们一生用身体抚摸石头、泥巴、铜皮或袈裟,一代又一代地坐在澄净的阳光下,用普通的铜皮、布条、石头、泥巴、矿石粉,敲打、塑造和描绘着祖先经验和终生信仰,在把物质变成精神的过程中,融入了古老传统的体温,给塑像赋予了生命;这些塑像和唐卡,通过**、堪布大师的开光加持,便有了神性的光辉,成为参拜者审度、评价、修持和知觉心性本质的精神观照。
我到过青藏高原无数的寺庙、经堂和佛殿,站在那些造型各异的塑像面前,能让我安静下来,似乎能听到其间由远及近的均匀呼吸,既有工匠艺人的,也有**和堪布、札巴的,塑像所具有的灵性和神性,完全改变了原来物质的属性,既能审度你的行为,也能透视你的灵魂。
眼下,我就站在西藏人类历史上第一间房子里,拜谒诸佛众王。释迦牟尼佛位于藏王殿正中,给人智慧至尊的圆融光辉,仰望着他,我的内心有一些慌乱。我每次仰望佛像、菩萨和护法神像,好像被人了外衣站在法庭,等待接受精神审判,难免惶恐。这种慌乱只在内心瞬间显现,别人难以从我的表情中觉察。我在长期的世俗活动中,学会了掩藏和虚饰,很少直面自己的心灵。
我忧伤地明白,不管多么恭敬和愿望,佛缘于我总是咫尺天涯。我正在腐烂的肉身已无干净住所,用以容积我对信仰的最后划地。我无需进行精神冒险,更不需用自己的身体,喂养饥饿的狼或鹰鹫以加持果报,对信仰的等待和敬畏,还没有苦修者那样空我,或许,这也是我无缘信仰的鼠目寸光。
大殿内的札巴和我差不多年龄,正在为礼佛供奉的信众诵经加持。我将布施投进木箱,希望能像我的同行者一样得到喇嘛的灌顶开示,通过咒力修持,洗净我心口意沉积的罪孽。札巴只给我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眼神,并没有把左手放到我的头顶。喇嘛的身体通常是没有任何表情的,一个无我的人怎会有情绪呢。
我有一些失望。也许,我必须独自空洞地走到尽头,直到某天和但丁交头接耳。聂赤赞普藏王,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他在释迦牟尼佛左侧,面容清癯,剑眉高竖,周身充满冷静而寒冷的光芒。塑像栩栩如生又神秘莫测,一如他模糊传奇的一生。松赞干布法王站在佛陀右边,脸上所有的表情都散发出咄咄逼人的君王之气,正是这个统一了西藏的伟大王者,翻开了吐蕃王朝的第一页。
碉楼式样的雍布拉康城堡,是西藏先民结束穴居时代的第一座建筑,建造它的就是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殿内壁画,详尽描述了这段传说中的历史。
寺庙里的图像与俗世的视觉语言有所不同,它所呈现的叙事语境,大多是备受珍视的宗教思想,很少代表物质和价值。站在精美的壁画面前,你可以和艺人同步呼吸,耳边伴有札巴手摇的金刚铃声。此时喇嘛们集中在二楼经堂工作,唱诵着清亮净耳的`经文。壁画上的环境描述于我显得陌生,许多神圣的符号也看不懂,在佛、菩萨、护法神、藏王、喇嘛、信众共处的大殿里,那些用矿石粉描绘的线条和色彩,逐渐把过去清晰地唤醒。
时间大约已经过去了2260年。我的脚下是光秃秃的山原大地。
坚固而小巧的雍布拉康城堡,在文革中遭到了几近毁灭的损坏,并没有因为险要的地势得以保全。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堡,只是复制品,当然,这并不影响它所具有的神性。
一位藏族阿妈站在西藏第一座煨桑炉前,忙碌地向游人出售松枝和朵玛。那些用于煨桑祈福的物品,一套只需一元人民币。我随手取走一束松枝,放进桑烟扶摇的炉膛,并递给阿妈一张十元币。我说,不用找了。虽然语言不通,阿妈应该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她对我的“慷慨”执意不受,非常固执地把找零塞进在了我手中。
这块发源过吐蕃王朝的土地是古老的,依然保持着藏民族古老的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气候、信仰,乃至人们简单纯净的生活态度,使得青藏高原一些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完全独立的人文生态。在青藏高原,你可以发现并相信还有一些东西恒久未变,这个世界,还不像我们正在紧张的那样功利和混乱。
篇5:西藏楚布寺导游词
楚布寺位于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开山至今已有8的历史。举世瞩目的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在这里首创,后被西藏其它教派推而广之。
寺院坐北朝南由第一世大宝法王杜松虔巴于1189年建立,第一世大宝法王杜松虔巴在一次禅观中了悟到楚布寺是胜乐金刚坛城,任何人到此地便能得到胜乐金刚加持。楚布寺在““””后重建,由于这里有中国政府“”后承认的第一个大教派的**,所以一度发展比较快,现在寺里有喇嘛400人。
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私邸及僧舍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正在修复建设中,该寺目前有僧侣300余人。
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的江浦寺建寺碑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是楚布寺镇寺之宝,传说银像塑成之后竟自动悬浮空中达七天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楚布拉千(即大佛)高约6米为二世噶玛巴所铸。
楚布寺附近有一泉水滚滚涌出,水清甘冽,过去噶玛巴施神通力用拐杖往地一戳而成。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
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天葬台、静修室和历代噶玛巴闭关洞、十七世噶玛巴转山时于石头上留下的心咒字样等。
楚布寺是噶举传承最重要的寺院,是历代大宝法王的驻锡地,也是噶举传承佛行事业的中心。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此升座,楚布寺是噶举传承弟子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寺院。
第一世噶玛巴所创的转世系统在楚布寺开始。十三世纪,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Karma Pakshi)便是在此寺被认证为第一世噶玛巴的转世。从此开始了西藏「祖古」喇嘛转世传统(Tulku Tradition)。从那时起,噶玛巴代代转世没有间断直到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Ogyen Trinley Dorje)。坐落在宁静、树木茂盛、山明水秀的环境中,楚布寺是很多位大成就者的道场,包括历代的噶玛巴。楚布寺的建筑宏伟美观,代表西藏传统的艺术的成就。寺中珍藏著数世纪以来收藏的法器文物,它被修行人认为是最有加持力的道场。
楚布寺的创建: 公元1159年,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去东藏康区(Kham)时,到中藏吐龙谷(Tölung)楚布寺所在地,购下建寺的土地。
公元1189年,第一世噶玛巴八十岁时,回到吐龙谷兴建楚布寺。此被称为「人间净土」的寺院可容纳一千多僧众,是历代噶玛巴和噶举传承的主寺。
之后的发展:第二世噶玛巴扩建寺院,并建造著名的拉千则林简(Lhachen Zamlinp Gyen)大佛,此后八百多年中,寺院持继发展成庞大的道场。
环境与机植:楚布寺位於吐龙谷西北,距离拉萨约七十公里,海拔4300米(14000英尺)。主殿坐在诸山环绕山谷中央,楚布河旁,面南;四周有诸佛菩萨殿、历代噶玛巴殿、本尊殿、护法殿、关房、寮房、出版中心、行政中心和噶玛巴的夏宫;并有两个藏经图书馆,收藏经藏、续藏;修行指导、法本、仪轨,各教派上师著作、西藏文学、及历代大宝法王和他们的弟子的著作。雄伟的后山,被称为「大悲心」(Thukje Chenpo)。前山被称为大护法「玛哈嘎拉山」。中央山脉被称为慈的「弥勒菩萨山」。
在较高的半山上,有三年闭关中心。附近有很多历代噶玛巴小型闭关中心。在楚布寺的后方,建造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寺院,名确嘎冈寺(Chögargong),是国师嘉察仁 波切的主寺。在此寺的右边有两座小寺:札桑寺(Dratshang)和殊利寺(Zuri)。在寺的右边岩石山坡上,有蒋采(Gyang Tsen)护法殿。在左边有玛哈嘎里(Mahakali)和巴登拉莫(Palden Lhamo)护法殿。在前方小溪旁有卡那多杰嘉波(Khanak Dorje Gyalpo)护法殿。
圣物宝藏:楚布寺珍藏很多稀有并有历史价值的圣物,大部份都保存得很好。它们保存在佛像中、舍利塔中或陈列柜中。这里保存了许多佛陀、龙树菩萨、历代噶玛巴的加持物。包括:龙树菩萨亲手用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像、那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历代噶玛巴,及很多成就者的舍利子。楚布寺最著名的大佛像中更珍藏了许多圣物法宝,寺中有各大宝法王噶玛巴的舍利塔,信众们常至塔前祈请加持。十六世噶玛巴,由于他的预知,保存了一部份重要的法器文物,现存在锡金隆德寺中。
重建楚布寺:1980年,第十六世噶玛巴指示竹奔德千仁波切,回到西藏重建楚布寺。重建工作非常困难,因为西藏地区人民很穷,没有财力可以支持,不过由於竹奔仁波切的多方找寻资源,多年的努力,终於修复了部份大殿和几个较重要或必须的中心及房舍。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在楚布寺升座之后,楚布寺的修建才开始加速进行。大部份殿堂房舍都已修复,包括佛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们都捐助兴建。
楚布寺对整个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做出的意义非凡的贡献,是年迈的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在这里,把预言自己转世的信亲手交付给弟子卓衮德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西藏**转世制度。
公元12,当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西出世,并被认证为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的转世之后,西藏**的转世制度便正式确立,并渐渐为藏传佛教的其它教派所采用。如今,已经连续十七世无有间断的沿袭转世,使噶玛噶举的法脉传承,得到了纯净无瑕的“黄金传承”之美誉。这表明每一位转世而来的噶玛巴,都有着如同黄金念珠一般珍贵、纯粹、完美的证悟成就。
篇6:西藏楚布寺导游词
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之主寺,亦称磋卜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塔布拉杰弟子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该派黑帽系历代转世**均驻锡此寺。
楚布寺海拔4300米,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西北的楚布河上游,距拉萨西郊70公里。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进行分布,共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私邸及僧舍等,正在修复建设中的还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该寺目前有僧侣300余人。
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值得一提的有:江浦寺建寺碑,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该碑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空住佛,是楚布寺镇寺之宝,是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传说银像塑成之后竟自动悬浮空中达七天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楚布拉千,“拉千”即大佛之意,高约6米,传说为二世噶玛巴所铸。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
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天葬台、静修室和历代噶玛巴闭关洞、十七世噶玛巴转山时于石头上留下的心咒字样等。
篇7:西藏楚布寺导游词
楚布寺位于堆龙德庆县境内,距拉萨约七十公里。楚布寺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的转世习俗就是从楚布寺开始的,后来被西藏的其它教派推而广之。
楚布寺于1187年由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修建,初建时寺庙规模不大。二世噶玛巴继位后从元朝政府得到一笔拨款进行了扩建,形成较大规模,但在1410年毁于地震。1414年,明成祖又拨下一笔专款,在五世噶玛巴主持下又得以重建。
噶玛噶举派也被称作黑帽派,因1256年蒙古汗哥赐予二世噶玛巴一顶金缘黑帽而得名。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以楚布寺为中心的黑帽转世传承系统。1259年忽必烈继位,忽必烈是萨迦派八思巴的信徒,故大力推崇萨迦派。因噶玛巴不愿为忽必烈做事而被囚禁。噶玛巴被释放后回到楚布寺,他的晚年全力投入楚布寺的整修和扩建工作,死于1283年。逝世前,他在楚布寺开创了**转世的宗教习俗。
现已传承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朝圣者和游客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十七世小**噶玛巴的摸顶--这一仪式每个月才可以举行一次。据说,被摸顶者一生可以免于灾祸。
★ 西藏拉萨河导游词
★ 西藏格尔木导游词
★ 西藏的景点导游词
★ 赞颂西藏诗歌
★ 高考分数线西藏
★ 西藏之旅心情随笔
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锦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