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

时间:2023-12-14 03:35:04 作者:gesj26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gesj26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

《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给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们都加了封号,赏了俸禄。当时他封李善长为丞相,李善长乃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人之一,也是朱元璋的同乡,在行军打仗中,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因此,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朱元璋按功行赏,把他排在了第一位。

但是做了宰相后的李善长,随着时移岁迀,开始变得奢侈享受、心胸狭窄。朝中官吏,凡是顺从他的就加以提拔;凡是不附和他的,就暗中想办法整治他们,将其发配到外地去。

时间长了,朱元璋也觉察到了李善长的不妥之处,再加上他的儿子李一雅无恶不作,李善长不仅不加以管教,反而处处庇护,惹得朱元璋大为不满。

这一天,朱元璋又为一事对李善长生起气来,当场呵斥道:“你退下去吧!我当初怎么会想起来用你这个丞相?”事后,朱元璋决意要换相。因此,一天朱元璋特地召刘伯温前来计议,其实当初封相的时候,他考虑过让刘伯温做宰相。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想法,先是一愣,心想:更换丞相,并非小事,关系到社稷前程。朝中功臣宿将又多,要当好这个丞相也不容易。因此便劝朱元璋道:“善长乃是大明之臣,享有盛望,他做丞相,可以调和诸将,利于上下同心。依臣下之见,还是看他的长处,不换为好。”

“啊?”听到刘伯温这么说,朱元璋大吃一惊,静静地看了看刘伯温,慨然地问:“善长多次说你坏话,想加害于你,你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帮他说情呢?”

刘伯温笑笑说:“他想加害我,这乃是私人恩怨。更换丞相,乃是朝廷大事。臣下怎么敢以公报私、以小损大呢?”

刘伯温说得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使朱元璋深受感动,心中暗赞:伯温先生真不愧忠良之臣。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伯温果然如此。赞叹至此,朱元璋不由得心头一亮,满脸堆笑,高兴地说道先生有如此的气量,真是难得。如今我的这个丞相,就要先生你来当了。”刘伯温一听朱元璋要他做丞相,连忙跪倒在地,拜辞道:不行!不行!这事就好像是给房屋更换梁柱,必须使用大木。臣下乃是一根小木,怎么可以呢?否则,那房子是会倒塌的呀!”

朱元璋听了,半晌没有做声,想到朝中李善长势力庞大,刘伯温也确实有自己的难处,最后只好算了,说道:“这事以后再说吧!”

刘伯温辞谢而去。

刘伯温是一个忠良之臣,同时也是一个能够审时度势之人,他知道居于高位者所要承袒的责任更重,危机也更多。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不适合那个职位,因此愿意让位给更适合的人,确实是机智啊!

篇2:刘伯温拒当丞相的故事

《刘伯温拒当丞相的故事》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给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们都加了封号,赏了俸禄。当时他封李善长为丞相,李善长乃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人之一,也是朱元璋的同乡,在行军打仗中,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因此,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朱元璋按功行赏,把他排在了第一位。

但是做了宰相后的李善长,随着时移岁迁,开始变得奢侈享受、心胸狭窄。朝中官吏,凡是顺从他的就加以提拔;凡是不附和他的,就暗中想办法整治他们,将其发配到外地去。

时间长了,朱元璋也觉察到了李善长的不妥之处,再加上他的儿子李一雅无恶不作,李善长不仅不加以管教,反而处处庇护,惹得朱元璋大为不满。

这一天,朱元璋又为一事对李善长生起气来,当场呵斥道:“你退下去吧!我当初怎么会想起来用你这个丞相?”事后,朱元璋决意要换相。因此,一天朱元璋特地召刘伯温前来计议,其实当初封相的时候,他考虑过让刘伯温做宰相。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想法,先是一愣,心想:更换丞相,并非小事,关系到社稷前程。朝中功臣宿将又多,要当好这个丞相也不容易。因此便劝朱元璋道:“善长乃是大明之臣,享有盛望,他做丞相,可以调和诸将,利于上下同心。依臣下之见,还是看他的长处,不换为好。”

“啊?”听到刘伯温这么说,朱元璋大吃一惊,静静地看了看刘伯温,慨然地问善长多次说你坏话,想加害于你,你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帮他说情呢?”

刘伯温笑笑说:“他想加害我,这乃是私人恩怨。更换丞相,乃是朝廷大事。臣下怎么敢以公报私、以小损大呢?”

刘伯温说得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使朱元璋深受感动,心中暗赞:伯温先生真不愧忠良之臣。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伯温果然如此。赞叹至此,朱元璋不由得心头一亮,满脸堆笑,高兴地说道:“先生有如此的气量,真是难得。如今我的这个丞相,就要先生你来当了。

”刘伯温一听朱元璋要他做丞相,连忙跪倒在地,拜辞道不行!不行!这事就好像是给房屋更换梁柱,必须使用大木。臣下乃是一根小木,怎么可以呢?否则,那房子是会倒塌的呀!”

朱元璋听了,半晌没有做声,想到朝中李善长势力庞大,刘伯温也确实有自己的难处,最后只好算了,说道这事以后再说吧!”

刘伯温辞谢而去。

延伸阅读:

刘基(1320xx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篇3: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之奴隶为相

盘庚以后,商朝又传了三个王.这第三个王便是武丁.武丁性格内向,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说的话、做的事,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父亲都觉得他有些怪异,常常要责怪他.

武丁的父亲是商王小乙,看问题有些主观、片面,有时作出的决定让人莫名其妙.小乙在位时,不喜欢武丁的性格,越看他越不顺眼,后来干脆把他赶出王宫,让他住到乡下去.

武丁在乡下住了多年,从不摆王子的架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掌握了不少知识,结交了许多下层的平民百姓,还跟一些奴隶交上了朋友.

小乙去世后,武丁登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却找不到一个贤臣来辅佐自己.

因此,武丁心情苦闷,郁郁寡欢,成天紧锁着眉头.在父亲小乙去世后居丧的三年中,武丁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都交给了几个大臣,自己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就像个哑巴.也有人说,他是因为突然得了一种不会说话的怪病,才不与人交谈的.

一天,武丁突然说话了.他说,他梦见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上朝时,武丁把梦中所见的贤臣的形象刻画在一块木板上,命令群臣立即去寻访——这还是武丁自父王去世三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群臣接受了武丁交办的这一特殊任务后,把都城找遍了,连这位贤臣的影子都没有;大家又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找,还是没一点线索.

群臣完不成君王交办的任务,垂头丧气地聚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个大臣脑子比较灵活,想起什么似地对大家说:“国君画了贤臣的图像,让我们去寻访.我们只想到国君要见的,总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寻访的重点是各地上层人士,不太留意平民百姓,更把奴隶给疏忽了.请诸位想一想,国君所画的那个人,身穿破烂的衣服,胳膊上套着绳索,会不会是个奴隶呢?”

“对呀!你这话很有道理.国君所画的那个人,说不定真是个奴隶!”有人马上附和着说.

但也有人反对:“国君要找的是贤臣,怎么可能是低贱的奴隶!?”

虽然群臣意见不统一,但寻找的范围还是扩大了,大家对所有的线索都不敢错过.

大家找了好久,终于在北海(今山西平陆东面)的傅岩,发现一个名叫“说”(yuè)的奴隶,面容、身材和服饰,都像国君所画的那个人.他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也套着绳索,背有点驼,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才华.

当时傅岩这地方刚经过洪水泛滥,道路被冲坏,房屋被冲毁,“说”正和一批奴隶一起,在那里修路、筑墙.

找到“说”的那些大臣高兴极了,赶紧把他带入宫中.

武丁一见“说”,就说他和梦中所见到的天帝推荐给自己的贤臣一模一样,便很有兴趣地马上和他交谈起来.

这个奴隶见到武丁,态度沉着稳重,侃侃而谈,显示出他是一个学问渊博、胸襟开阔的人.他的才能非常契合武丁的心意.武丁便向百官宣布,任命“说”为左相.由于他来自傅岩这个地方,便以“傅”为姓,称他为“傅说”.

傅说做了左相后,没有辜负武丁的期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武丁实现了振兴商朝的理想.

奴隶出身的傅说一跃为相,充满了神秘色彩.武丁梦见天帝向自己推荐贤臣,下令群臣按图索骥去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一个面容、身材、服饰和才能都与梦境完全吻合的人.天下真有这种巧合吗?

可以这样认为:傅说是武丁被流放乡下时结识的一个出身卑微的至交.而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即使贵为国君的武丁,要破格重用一个奴隶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武丁用梦中见到天帝给自己推荐贤臣为借口,把奴隶出身的傅说推上了宰相的重要岗位.在那个崇尚迷信的时代,那些奴隶主贵族即使对国君的这一决定不满,也不敢违背“天意”.

篇4: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之奴隶为相

故事不长,读完第一感觉武丁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一个皇帝为了求得一个贤能的宰相,可以三年不说话。这需要何等的魄力,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然后突然有一天说话,以天帝托梦的名义,告诉群臣,说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画好图像后让人去找这个贤臣,也显示出了他的机智,天帝下的旨,群臣也就没有嚼舌根子的理由。

而追根溯源,是因为武丁曾在乡下住了多年,从不摆王子的架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掌握了不少知识,还结交了许多下层的平民百姓,还跟一些奴隶交上了朋友。因为当时阶级观念的原因,武丁不得不这么做,而这个奴隶就是后来被武丁任命为左相的傅说,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得出武丁的良苦用心。

读了这个故事,后又拓展读了《史记·殷本纪》

节选原文是这样的: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后来又去了解了下武丁这个人的生平,因为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武丁,历史读的少。

才知道他是商高宗,然后又不知道高宗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太宗是开国皇帝,因为听得太多的原因吧!后来才知道高宗是皇帝死后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类似村里的祠堂吧!然后又看到了个武丁盛世的词,以前只听说过康乾盛世,还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搞出来的。可以说武丁他一个皇帝还能搞出一个盛世来,非常了不起了。

婉拒信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佛经圣者故事:相者的预言

蜀相记叙文

唐诗蜀相

杜甫 蜀相

蜀相教案

相面的解释及造句

相思忆的作文

杜甫的蜀相

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刘伯温婉拒为相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