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

时间:2023-12-17 03:34:43 作者:bhds8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hds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

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

南山山体还算庞大,因此,虽然它平均海拔不高,但是溪流纵横,森林密布,奇花异草,飞鸟走兽,无所不有。我们身在其中,令人感到进入无边的桃花源,无尽的香格里拉。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山体大了,地势就复杂,因此,在那次的“平溪’游泳”事件中,大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春天的山野是美好的,清明时节,细雨划飞,交织梦幻;也时而阳光明媚,给森林带来一束束美丽的光阴。长时间行走在长满各种植物的森林及原野,看着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花儿在微风中盛开,感觉天上的云儿悄悄潜入头顶连绵的树冠,让美丽也变得浓郁潮湿。

因为徒步行走的缘故,我们大家都感到越走越热,很多人脱去了外衣,卷起了袖子,森林的温度大概也有25度左右,因为炎热,大家对身旁的溪流有了一种想亲近的感觉。一条长长的大约八十来米宽度的蓝绿色溪流,在青草和鲜花之间缓缓而流。

“这是平溪”向导介绍说:“里面有各种溪鱼,据说有一种叫香鱼的特别有名,只有浙闽一带有,这种鱼儿身体不长,五十公分以内,狭长,肉质鲜美,有一股清香,价格昂贵,如果天气再热些,一些沿岸的村民可以下水捕鱼了。如果一个月后你们还在这里,就可以尝到这种鲜美珍贵的鱼儿的滋味”“那我们可以现在下水捕鱼呀”,那个年轻的搞过户外旅行公司的小伙子脱口而出。

“你以为你们是山神呀,空着双手就可以在这湍急的溪流里捕鱼?”向导笑着对他说。“什么?平溪,还湍急?”我们看着平缓的溪流,都不由自主地问向导,向导说“我也是听人家说的,我不是这里的人,其实我对这里的溪流也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这溪流虽然叫平溪,但是平溪不平。当地人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平溪:平溪不平流得急,一进溪流漂十里”“真看不出来,这么平缓的溪流怎么会有激流呢?我们很难相信。

要是描述这平溪,最恰当的可以用这样的充满诗意的话语:绿色的伤痕来。缓缓流动的平溪,不就是一条流动的液体翡翠吗?两个年纪比较轻的小伙子跃跃欲试,说太热了,要下到水里去游泳,哪怕进去一下也是爽。大家劝阻不了,只好叮嘱他俩点到为止,不要太冒险,肆意游出去。看他们下水欢快的样子,冬泳队里呆过的老韩一甩脖子,说了三个字:“怕个球”也呼啦一下下水去了。医学院里的老王对我说:“你不是也是游泳健将吗?在大海里可以游五个小时,现在就这么退缩了?”我看了在水里扑通扑通游得欢快的伙伴,也说出四个字:“怕个毛线”,也是下水了,接着老王也扑哧扑哧地在进入水里,大家往对岸游过去。只觉得脚下的水依然平缓,而且都很浅,大约六七十公分深。

忽然,游在最前面的搞户外的小伙子停下了游泳速度,在水里大喊一声:“不要游过来,这里水急,我站不住”“不会吧,怎么可能”我们正这样相问,忽然觉得脚下一股暗流强劲地欲望把我们往下游推去,这里水深虽然也只有六七十公分左右,但是湍急的`暗流足以使身强力壮的人站立不稳,大家的念头只有一个,回到岸边,不能马虎了。因为不熟悉地形水情,一旦被水流冲下,那么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还真的很难说。我也算是游泳爱好者,但是,我知道在溪流中游泳是最不能大意的,记得我们市里一个记者曾经就因为溪流里漂流的船翻个,被卷到漩涡里,再也没有生还。在某些地区的溪流中,水平面可能看上去很清净平缓,但是由于地势暗藏倾斜,很可能在溪流的中央或者某处突然会有强大的冲击力,有的地方甚至人力不能抵御,发生危险的概率比较大。幸好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发现脚下有许多几十斤上百斤重的大鹅卵石,于是我大叫:“拿着脚下的大石头,回来”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水中的危险,个个平安回岸。“哎,最美丽的河流,最美丽的风景中,也蕴藏着风险呀!”搞户外的小伙子说:。“我本来是最应该懂得防范风险的”“吃一堑长一智吧,没事”我们都互相安慰着。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旅行风景和生活景观,人生就如一场美丽的旅行,只不过生命和旅行不同的是:生命是一场不回头的旅行,而现实的旅行是可以回头的。我们在各自的生命旅行中,会碰到绚丽多姿的山旅景色,有令人叫绝的风光,也有像那天平溪一样的暗流遣送;我们所要做的是:勇敢旅行和游泳,但是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风险;为了相对安全的勇敢,我们要学会忍耐和一时的退缩。生命的旅行漫长,也很短暂,不要为了一时的爽快而不顾人生的地势和情形。当然有些风景你不去试探,永远不能体会其中的实际情况和奥秘,我们唯一要做的是:一些必须探索的生命旅行必须探索,但又时刻保持警觉,不被“平溪”一样的危险表现溪流所迷惑。

篇2:镇江南山游记散文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对南山魂牵梦萦,就好像永远也不会知道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究竟是风吹来的,还是鸟衔来的一样。

昨晚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是关于樱花的。一整片的樱花开得妖冶,一簇一簇地群放,一簇一簇地散出清香,满树烂漫,如云似雪,漫天飞舞。当清风吹过,樱花纷纷飘落,像是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呵,地上轻软的草积上一层薄薄的花瓣。慢慢地走在绯红的花海,慢慢地消失不见……

早上六点醒来,听见细雨敲击窗户,心想坏了,下雨了。继而又想起梦中的佳境,这些薄凉的雨,是使南山更有韵致的吧?雨中的樱花,会是宁静成什么样的女神?曾读过一篇《宁静的珞珈山樱花》,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再见樱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便显得格外的空灵。在樱园,在樱花大道上,满是撑着伞赏花的人。而我却瘦瘦地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这雨中的樱花,出奇的宁静与平和。”怀着对宁静的热烈渴望,即使下着小雨,我也要执着着去,牟琼说这是“风雨无阻”。就算是吧,毕竟这样单纯而又热烈的渴望实在不多。

我来了,南山非常好客,热情地欢迎了我。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因为那些迎面便送来的“吃饭不”“住宿不”,而是山,美丽的南山。她像是一位丰姿绰约的女子,迎接一位熟识的朋友。她热情地张开双臂,冲我甜甜地微笑。

车刚刚到南山脚下,抢入眼帘的便是那满山的醉人的嫩绿和零星点缀着的猩红。那浅浅的灵动的绿色,仿佛在山野飘逸流荡。它缓缓流入眸子,缓缓融入心里,眼睛和心里都舒坦极了。车驶在车道上,夹道的是高大挺拔的香樟,四野弥漫着浓烈的槐花香味。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樱花应就在前面了吧?

可是我还不料,对花了解甚少是我致命的伤。

吃过泉水鸡,便直接奔植物园而去。行走在樱花大道,这里哪里还有那成片的樱海?哪里还有如云的樱花?有的分明只是泥土中萎顿的落红和枝头苍翠的树叶。我终究是来迟了些,樱花已经开败了,兴味一下索然。以至于不喜欢那成群嬉戏的游鱼,对《1942》中陈道明走过的石桥也没兴趣,嗅着槐香也是觉得甚是可悲……

想着姑且就随便游游好了。直到登上施光南音乐广场,才知道这里在举行茶花节。随眼一瞥,便觉得触目惊心,被那开得正好的茶花一击即中。有的花朵似乎刚刚从绿苞中探出红晕,像睡梦中的一抹笑意。有的则完全绽放开来,像初生的婴儿脸上漾着浅笑。粉红色的花朵刚刚展开面庞,浅笑娉婷绝代;橘红色的一支独放,孤高冷艳无双……“玉脸含羞匀晚艳,翠裾高曳掩秋妍。”心情便好了起来,前面还有景致也说不一定呢。

索性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撑着伞漫步林间,猛地抬头看那高大的树干,隐隐的笼着一袭轻纱。雾如蝉翼一样轻盈透明,微风吹拂着雾,忽而移动,忽而停滞,忽而凝聚,忽而散开,“雾如顽童”真是不假。雾气缭绕,恍如仙境。正因为这朦胧的雾,才愈觉得神秘,才愈觉得前面有美景,才愈有兴致浏览这雨中的山色了。

如果不是因为败了的樱花,我不会看到那绚烂的山茶。

如果没有下了些小雨,我不会体会那海棠烟雨的韵味。

这便是南山的造化之功。不是正当时,恰是正当时。四时之景不同,览物之情不同,既有眼前灿烂的山茶,又何须孜孜以求那梦中的樱花呢?或许那樱花纷飞只适合梦中呢,抑或是现实的樱花不必那么凄美呢,又抑或是樱花本就是不属于我的景致呢?大抵也就如此而已。

篇3:哈尔滨系列游记散文

哈尔滨系列游记散文

从九寨黄龙归来不久的7月23日得到一个公干的机会,去到了东北哈尔滨。这次的机会也顺便满足了我的一个愿望,同时也是老妈的心愿,个中原由你看了便知。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我们,虽然对于冰雪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零下几十度的北国的寒冷却未曾体会过,心中总是有些憧憬的,一直冬天想去体验体验。这次得到一个夏天的机会还是很幸运的。

这次因为公干,时间较紧,在哈尔滨市区溜达溜达,坐上绿皮火车去了一趟五大连池就打道回府啦。

绿皮火车,这是很难见到的了,好多地方都已经淘汰了。坐上了绿皮火车穿梭在松嫩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玉米、稻田、大豆、土豆映入眼帘,如碧毯延展到天际。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北大荒,不愧为祖国的天然粮仓。五大连池位于黑河地区,因为绿皮火车速度太慢的原因从哈尔滨往返需要两天时间,路上的时间都要整整一天。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代表性地去了白龙湖、龙门石寨、老黑山火山口三个景点。经过一片白桦林和生长着榛子树等珍稀植物的林间小道,来到了令人震撼的龙门石寨。大约90多万年前,在林海苍茫的五大连池地区喷发了东西龙门山,滚滚岩浆如大河奔流,浩浩荡荡顺坡而下,形成景象万千,造型奇绝的熔岩景观。又经过多次地震和地壳变迁,在西龙门山的山腰平台区形成的一片盾形熔岩台地上,分布着一片片面积大小不等的巨石群,岩石最大的直径达5米以上。如果站在视角开阔的'石台上,向上看龙门石寨:左上方的墨绿色的通天道上,巨石流如江似河奔泻而下,上连天穹白云,下接无穷石海,气势磅礴,大有摧枯拉朽之势。细看这些巨石,都是古老熔岩,一些表面还保留绳状流动构造,似乎经过几次长时间的地震,岩块翻滚成无棱无角的巨石,再经过几十万年的风化侵蚀,又被地衣苔藓所覆盖,形成了眼前这般奇妙的景象。不一样的风景在远方,这是我以前不曾见过的,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还蕴藏着这样的奇异景观。

在五大连池景区我们喝到了著名的北饮泉,如冰水一般,喝下去后不断打起嗝来。北饮泉是含铁、锶、硅的重碳酸盐冷矿泉水。泉眼中可见二氧化碳气体冒出,是可直接饮用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它与法国维希、俄罗斯纳尓赞的矿泉水并称为三大冷矿泉水。104项理化指标测试结论表明五大连池矿泉水是世界最优质矿泉水之一。傍晚大家正静静欣赏北饮泉旁边的药泉湖美丽的落日,天空渐渐暗了下来,此刻只见气势磅礴的乌云排山倒海般压来,大风起,好似龙卷风大驾光临。我们幸运地上车了,雨却还没有下来,似乎被风吹散了吗?

在哈尔滨市区著名的中央大街,地上的每块石头都是从俄国运来的,很金贵,老毛子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经典建筑,中央大街的夜晚沸腾而旖旎。东北的猪肉炖粉条,蘑菇炖小鸡这两道菜是印象深刻,因为顿顿都有这两道菜。短短的几天时间也品尝了传说中的牛奶冰棍和秋林里道斯的红肠,话说这哥俩味道还不错。去到室内冰灯参观,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夏天看冰灯当然没有冬天的感觉地道了呢。

在《哈尔滨的夏天》这首脍炙人口歌曲的意境中去追寻妈妈那遥远的记忆,沸腾的松花江边人声鼎沸,人们在那里纳凉游泳,美丽的太阳岛,迷人的哈尔滨夏天,凉风总是吹拂着,给游子以安慰!妈妈在年轻时曾经生学习和工作在哈尔滨8年,那里留下了她的青春岁月的很多记忆。妈妈是1950年初参军去到东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时的院长是陈庚大将。他的塑像至今矗立在军工操场一边的一栋教学楼前。这次去哈尔滨最为主要的愿望是想看看妈妈青春时光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址在大学校园内,属于省军区管辖。哈军工由四幢苏式建筑构成,全是苏联专家设计,合围中间一个巨大的军工操场。校园占地不小,绿树成荫的校内街道,东南西北贯通,芳草茵茵的草坪点缀其间,布局简单大气,环境优美!教学楼的门很有特色,硕大的两根红色园柱型柱子,镂空雕花铜门,看上去宏伟壮观,跟文庙是邻居。在如今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里寻迹到一些曾经“哈军工”的影子,一个红色五角星散布在老仓库的铁门上,有“军工操场”字样的牌子依旧矗立在大学校园的巨大操场的铁丝护栏旁边,军工操场由篮球场和足球场组成。走在校园里想像妈妈那时的样子,内心很激动。拨通妈妈电话告诉她我在哈军工校园里,校园很美丽。说妈妈您好帅!老妈在电话那头很开心!她老人家老爱跟我讲起那时的往事,希望我去看看,使得我从小就对于太阳岛、哈军工很好奇,这次得尝所愿,内心充满自豪!

父母在不远游,现在谁能做到?这次在哈尔滨遇见的江苏南京的一对年近6旬的夫妇年轻时曾经学习在成都地质学院,浙江金华的一家三口以及西安的女士,他们都曾多次来到成都游玩,对于成都赞不绝口,南京的老先生表示退休以后打算到都江堰置业养老,浙江金华的年轻先生说成都是通往天堂的入口,他们去过九寨沟黄龙,亚丁等等地方,对成都的喜爱从眼神里放出光来,遇见的大多数人都说川菜好吃。作为一个长年生活在成都的人内心多了一份珍惜之情。想念家乡!想念家人!我要回家!再见了!哈尔滨!

篇4:触摸华夏系列的散文游记

触摸华夏系列的散文游记

我们家来到这个小河南的第二年,镇里就在隔了一条山脊的一整条五丘沟,筹建了一个多种经营的养殖场。

父亲在老家,是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到了这个远离江湖的山里,没鱼可捕的他,工余饭后就琢磨着,在家里的果树下,养了好多箱采蜜的长白黒蜂。念过高小又当过兵的父亲,吃苦耐劳之余,也能写一笔可以拿得出手的毛笔字,那个时候,就在“国瘸”爹的举荐下,去当了那个养殖场的副场长兼会记。

也是那一年,唐山大地震的余波,一直扰动着长白山腹地的安宁,小镇辖区内的家家户户,晚上都被要求着睡在院子里塑料布搭成的简易防震棚里。为了能在灾难降临时,形成及时有效的自救网络,政府加强了乡村赤脚医生队伍的建设。当过几年小学老师的母亲,那时候在村上的缝纫社做衣服,紧急状态下卫生院几天的突击培训,学会了包扎注射的母亲,又成了一名需要经常值班的“预备役”赤脚医生。

到了我不学无术高中“毕业”的这一年,父亲和母亲,一个是忙碌得不能经常回家的养殖场场长,一个是身兼两职、缝缝补补之余还要救死扶伤的大忙人了。

我的烦恼,母亲父亲都知道,两个人却迟迟不来过问我的何去何从,那一个已经不是假期的暑假里,我就只能把前途的茫然,渗透给不善言辞的歪嘴姥爷了。

我家的土房子,座落在小河南最谷里的东山坡上,半坡的耕地尽头,都是大片大片郁郁苍苍原生夹杂着人工的大树林。土房子买来的时候,就是一个高粱秸秆遮住了屋盖的土框子——窗子,是木棍支起缝连着破塑料布,门呢,是开了就关不上的破板门。父亲从老家拉回了木板、苔草,请了苫房子的能工做门窗的巧匠帮忙,又剽凿了木方吊棚糊了报纸,这房子才有了窗明几净家的模样。

可是这家的屋后房东,紧挨着挖山平屋基留下来的陡峭山嘊,年年雨季的潮湿浸淫,免不了墙体不时的垮塌,修修补补里,我们的家,便一直饱受着这样劳民伤财的困扰。

我的舅舅,是大庆油田油建公司的总经济师,生活条件比我们家不知道好了几倍,可是患病的姥姥偏偏不喜欢去舅舅家颐养天年,于是就在几年前,终老在了我们清苦的大湾山里。闹地震的那一年,姥爷只身一人远在辽中县的于家房子,母亲整天担心着他的安危,爸爸就下了决心,去把故土难离的姥爷,绑架一样的硬接来了我们家。

这一天的雨后,我拿了一柄铁锹,疏浚屋后山上下来的牤牛水,后墙被连日的雨水侵蚀,又已经濡湿到了窗台的上面。姥爷掐着他的卷烟,看着立陡的山嘊痛定思痛:“这山得劈掉,不然咱这房子,早晚让雨水泡倒喽!”姥爷的歪嘴漏风,说的话口齿不清却斩钉截铁!

说干就干,六十多岁也还硬朗的姥爷,找了一副大的土蓝,开始挖这屋后的土嘊。薄薄的一层黑土下面是一层坚实的黄土,再下面,就是掺杂了石子的铁板砂。我的力气,担不动半蓝的砂土,也刨不动坚硬的铁板砂,就帮着姥爷装土筐。

小我三岁的二弟,跑出去玩够了回来,也加入进来刨石挖土。大半天里,我们挖出了最低矮处,一块不足两米见方的场坪,那山嘊,却只是除去了冰山一角,倒是晚饭,让我们祖孙三人吃了个盆干碗净。

胳膊腿酸痛的我躺在炕上,用小迪子山学到的测量知识计算了一下,这片大多跟屋檐一般高的山嘊,要挖去的土石方,有一百三十多个立方米,姥爷的一对大土蓝,累死累活的,一天也只能挑走两、三个立方米的砂土。

这一项事在必行的环境改造,忙碌的父母赞同之余根本无暇顾及,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就是叮嘱我们不要累坏了姥爷,三弟和小妹连锹镐都拿不动的年龄,注定了除去我们三人的老残弱小,不会再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加强。

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没有,撬动地球的四两拨千斤,应该一样也可以有。

胡思乱想中,一下子想起来坡下的柳爷家,有一个推着卖菜用的独轮架子车,忙央求了父亲连夜去借了回来,连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尖镐。

独轮车装上了双面的挡板,六、七车就可以推一个立方米。轻松了的姥爷,一个人推车还能有闲暇刨镐,我和二弟,就只管装车整平场地了——鸟枪换炮,工具的精进,就是效率的保障!

三弟领着八岁的小妹,给姥爷送来热茶滚烫的时候,我们会寻了夏日的阴凉里休息一会。这个时候,姥爷就会简短地讲一小段他充满了传奇的前半生,也讲有些落寞的后半生……

就这样,每天差不多十来个立方米挖运的半个月后,家的屋后房东,有了三米多宽带边沟的院子,前面的主庭院,也用那些废弃的砂土,垫起了一个两百多平米,四四方方平平整整的新场院,还有一条金黄笔直的斜坡路,延伸去了大门口外。

环境条件,不在积极创造里振奋新生,就会在消极懒惰里颓废沉沦。

几年来一直濡湿的墙体,慢慢的干燥着,愚公移山的断断续续里,我们也慢慢清晰着我的姥爷,年富力强那段日子里,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人生经历。

姥爷当过兵,而且是勇猛的兵,他的嘴,就是在载入史册的喜峰口抗日那场战役中被打歪的。

姥爷说,眼看着小鬼子溃退了,我去拖趴在堑壕上死去的副排长,脸上一麻就啥也不知道了。后来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枪声没有了,部队也没有了,张不开的嘴里塞满了血块子,想喊喊看有没有人,嗓子一呼噜,就又啥也不知道了。再醒来的时候,腮帮子揪了一块白药布,嘴里的血块子没了,半口的牙齿也没了。伤好了以后才知道,救我的人是战斗结束几天后,在一条小河边把我背回屯子里去的。

姥爷去找部队,碰见了一伙胡子抢人家的闺女,姥爷动了气,掏枪撂倒了两个胡子,把那个胡子头也撵着打进了大山里。后来,姥爷就在那个地方当了警察,是骑洋马垮洋刀的黑衣警察。

“我们拼死拼活地打小鬼子,这帮混蛋无赖却来欺负自家人,我还不揍他?”姥爷的歪嘴费劲地喝着茶水:“那以后那个地方就再也没有闹过胡子,谁家的.孩子哭了,一听说‘谭歪嘴子”来了,立马就不哭了。’姥爷说这话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歪嘴疤瘌眼,看趴在我后背的小妹挺开心地笑,我却不知道,他的心里是不是真的挺开心。

解放以后的姥爷,好像就不那么厉害了。九岁那年跟母亲回姥姥家的时候,我看见姥爷每天早晨都要担着腥臊的两只水桶,挨家挨户地收集夜尿,给堡子里送去当肥料。

我还听母亲说过,后来当了总经济师的舅舅,和“铁人”一样当过钻井队的队长、跳过泥浆池也赌过井喷,却因为姥爷解放前的“黑衣警察”身份,在“外调”时候褒贬不一的说不清道不明,导致了舅舅的晋升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举步维艰。

这些事儿姥爷不说,或许是因为,他老人家心里的伤疤,比脸上的伤疤还要深还要痛吧?

姥爷说:“小鬼子的枪口再抬高一头发丝,也许就没有你妈和你们兄妹四个了。”

姥爷又说:“我受了伤,要不是昏一会醒一会的还要坚持着爬去找水喝,可能也就没命了,”姥爷看着自己吐出的一缕蓝烟,老顽童一样诙谐的调侃着自己:“没有了命,哪有这一溜邪气的‘歪嘴子吹风’?”

姥爷还说:“就像这山嘊,咱们不去挖,就总是欺负咱们家的房子。”姥爷看着我,漏气的歪嘴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加重了语气:“咱们说的算,咱们就去挖掉它,房子就不倒了,院子也就宽宽敞敞的像院子了。”

多年以后,我一直忘不掉因嘴歪而不善言辞的姥爷,那段日子里说过的那些话,咀嚼之后,可不就是“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一样的“箴言”?只是当时的我想不了那么多,倒是痛定思痛地下了决心——我要去读书!

暑假过后回去高中复习班的同学有十来个,都是初中时没有学过“海龙教材”的外村学生,中心校出来的我们,知道自己的荒废在初中里,回去复习也是瞎子点灯,所以都无可奈何地做了鸟兽散。一年以后的那个复习班,又出息了两个人,一个考去了“眼皮”的白城粮校,一个去了长春地质学院。

TMD“海龙教材”的试点,毁了多少人的前程,剥夺了多少可塑之才奉献社会的机会啊?偏偏,无巧不巧地,我也荣耀其中!

反正十五岁也不算很大,三年以后考个中专还来得及!我跟希望我有点出息的父母简单说了打算,就厚起脸皮背着书包,回了不再“海龙”的中心校,跟一大帮我从前的同学的弟弟妹妹们,又一个教室里拿起了课本,成了同学……

触摸华夏系列的散文游记

游玩作文:南山游记

小学生游记话题作文:南山游记

北海游记散文

新版格列佛游记-散文

春游游记散文

老屋游记散文

华山游记散文

东瀛游记散文

南湾游记散文

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山户外游记系列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