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
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
(一)你的村落,你的民谣(历山游记)
春天的花蕾,站在带着疤痕的枝头,诉说季节最初的柔情。
所有过往的岁月、所有搁浅的记忆,都只是春阳下无语的淡然。是从容还是淡漠?或者只是起伏跌宕后苍凉的麻木?
桃花年年笑春风,绚烂转瞬是凋零。
燕子栖止,土地漂浮。你的村落,你的民谣,你静静固守的那份信念哦——春天不会这么漫长。
并不漫长的春天总不乏探寻的目光,和踏碎宁静的脚步。
风景在远方,风景就在所有陌生的角落。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蓝天、白云;桃红、柳绿,远去的舜帝和扑来的.历山。
逝去的一切,晃动风中果林;该来的一切,野花悄悄走近。
正是怒放的季节,正是拼尽了性命也要破土而出的季节。
躁动的欲望和向上的挣扎,哪朵鲜花能够孕育秋天的果实?
脚步是迤逦的,山势是蜿蜒的,而生命的旅程注定了曲折。
正是这曲折营造了曲径通幽的憧憬,正是这憧憬构建了禅房花木的深邃。
于是让脚步驻留,让瞬间的璀璨进入记忆。当你拥有一段和煦的回忆时,也就拥有整个春天了。
山岗上的眼睛、衰草中的脚步,以及风中放逐的心情。寂静的天空里,有最初的呼唤零落出,纷纷的流云,迎迓我的歌唱。
若人识得心中宝,千年险路一日还。
才真旺姆这么给灵魂定了位,她说如果我们不在当下停下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就永远不可能拥有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每个人心中的感受罢了。人生如戏, 出将抑或入相,没人能把握最终的结局。但既然已经置身这喧嚣舞台,除了投入,你,无从选择。
只有退场的瞬间,新的轮回会发放每一个人曾经的原乡、曾经的呓语。
于是感慨:我的村落、我的民谣。
这终将成为过往。
(二)蒙山驴踪
蒙山,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因处蒙山之阴而得名,西汉置县)南部,东西雄列,绵延百余里,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 称“亚岱”。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深涧遍布,古称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主要分为四个景区,龟蒙是养生旅游区(平邑),云蒙是生态旅游区(蒙阴),天蒙是天险观光区(费县),彩蒙是山林休闲区(沂南)。
五月十八日,一个红了樱桃,绿了野草的葳蕤夏日,披一身骄阳,伫立蒙山脚下。老龙潭的碧柳葱茏繁茂,万缕青丝扬,一领翠衫秀。纤手迎远客,浓荫纳驴踪。
有人说旅游就是卖掉自己的庄园去看他人的庄园,还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此刻在青山的背景上,所有苍苍的华发都是岁月漂白灵魂后的淡然。我们眼中的风景,或许是他人心中渴望挣脱的羁绊呢。这么想来,我是否该以最谨慎的情态,真诚地去凝视那山 、那树、那扶杖的衰老和单薄的村落呢?
面对如斯熟稔的气息,我无权艳羡、无权悲悯、甚至无权惊叹,我只是山中一缕疏忽而过的风。那么,就让我静悄悄地融入这风景吧。
踏过顽石与溪流,硬朗的脚步和柔情的探寻,时光因平和而变得充盈闲适,只是破碎的静谧,是否会因跫音而变得峨眉轻蹙?
世之奇伟,常在于险远,美丽的彩虹,总是风雨过后的装点。为了一睹江山的曲线,为了俯瞰大地的秀美,我们——登攀。
孔子登东山(蒙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的攀爬只让我感受了自身的弱小和人类的渺小。
“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苏轼)。春的踪迹已然归隐绿肥红瘦的深处,顽石上叩响的,只有驴者的踪迹,怀念曾经的绚烂和馥郁。
“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我无法想象康熙大帝在那个冬日是如何面对苍茫山野的,但一个骑射王者的英雄之气,分明已散入那历史的皱褶,渺渺回响。当乾隆再度吟哦“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细腻替代了粗粝,只是那豪情和峥嵘,已然变成了山脊上最后的琶音。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李白和杜甫同游蒙山留下的佳句。今天,当我跏趺蒙山之巅,坐成山峦背景上一尊沉思时,我又该发出怎样的感怀呢?斩开一隅飘然山,双肩横担东来峰。蒙山,你属于我,我属于你,灵魂相握的瞬间,我们——彼此深深感悟。
千古飘然山,万世东来峰。绿梦无涯处,宁静享太平。
为万物祈福!
(三)烟雨濛濛访九龙
细雨深春锁九龙,高山幽谷隐三清。
莫道红尘仙踪远,雾岚生处听松风。
凤城幽峡,房干深壑,赏景何须赴远?密林苍石,青松碧潭,迤逦小径蜿蜒。苔痕自莹然。心空天地阔,跫音无边。放逐浮生,恬然长梦,我来也!
霪雨和风流岚,过槐香氤氲,冰姿翩跹。一步一景,移步易景,贪心驴友欢颜。凝眸复顾盼,造化多神秀,一路惊叹。身边皆是风景,只需用心看。
一枝松
翻腾蛟龙的身姿
探向起伏的山峰 和遥远的海洋
雨就这么飘过
风就这么飞过
滴水穿石不容争辩的翠绿
浸蚀的千百年
就这样流——过
天空比心小了些
生命比心薄了些
可是心你坚硬又脆弱
以至细叶磨出的伤痕
在顽石中砥砺成一钩残月
篇2:九龙山游记散文
九龙山游记散文
正像俗语说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这个山区小城居住了几十年,很多山水其实没有认真欣赏过,虽然也曾把足迹热闹地印在某些所谓名胜,摩肩接踵里写一场走马观花的浮华,以过客的姿态去装点瞬时的繁华,可绚烂之极终究是平淡,真正在内心投下影子,在记忆和感喟里沉积下来的,似乎也不多。
岁月可以使激情消退,也可以舒缓探访的脚步,曾经背囊里的梦想,曾经行吟天涯的孟浪,终究以风平浪静、云淡风轻的姿容驳岸了。驳岸后的心态是恬淡,恬淡后的目光是欣赏,仿佛一场皓然白首的暮年爱情,目光从悠远处缓缓收回,柔曼地望向身边那道熟悉的风景。
九龙山就是这熟悉的风景之一,离家不过二十几分钟车程,却久违了三十几年光景。
从埠东山门驶入,就算真正进山了。炎夏季节,除了偶尔一蓬白色石竹和曼妙舞过的白蛱黑蝶,铺满双眸的尽是苍翠的绿,那绿浓酽得化不开,望不断,从脚下恣肆地泼向山坡,又晕染开来,蓊蓊郁郁地洒向更远的山脊,于是眼前就展开了一幅青绿山水的卷轴。驾车行驶在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恰如纵一叶苇舟颠簸在万顷碧波之上,俱是曲径通幽的畅快和新奇。想想也曾沿着人工修筑的阶梯登山,可那感觉终究是肤浅的爬山,是浅表性的掠过,而这样谨慎的深入,才是真正的进山,是探索性的深入,走着走着就似乎和这绿野融合了;天地悠悠,山水苍翠,自己只是一点苍翠,一丝同样泛着绿意的风。
园林建筑的技巧讲究移步换景,这的确是悟出了自然山水的精妙所在,尤其一片陌生的山野,除了前行,除了前边未知景色的诱惑,你无从选择。就在这近乎忘我的穿行中,发现了山谷中的`泉。在山路右侧谷底,有砖砌的方台,一道带着箭垛的蛇行的墙通向那几十平的平台,台有围栏环绕,三面依山傍树,朝东北沿着山谷的一侧高出地面两米左右,砌石为墙,墙中间突兀探出一个石雕龙头,龙嘴里水流涌出,在下面谷底形成一方轻轻浅浅的水潭,潭边青翠茂盛的芦苇骄傲地在骄阳下诉说着水的恩泽,铺排着水的柔情。虽是炎夏,水却冰凉彻骨,以容器乘接,品之寒意沁心,说不出的甘甜清冽,不知是心情使然还是水质的确好到这感觉。
十五公里山路就像一条腾跃回环的巨龙卧在山腰,而我就在龙的脊背上随它一同翻云履波。这龙是兴奋的也是调皮的,它忽而钻入密密的柏林,忽而又在掩映的松间探出头来,负载着我感叹和欣赏的目光一步一景地走出山野,走向一条绿树掩映中的某条小径。
这是一条只能单车通过的窄窄的水泥路,两旁是苍拙但盎然的柿树和生机勃勃的山楂树,偶尔点缀的几棵梨树铁干虬枝,硕果累累,诉说着岁月和季节的积淀,酝酿着收获的恬淡与安闲。因为是闲散探访,便也不问路的指向和终点,只是随性深入进去。路在一片人为开垦出的石砾间收住了脚步,面积不大也不平,但停车驻足,旁边简陋的石阶之上,是一座同样简陋得近乎寒伧的小庙。拾级而上,从虚掩的殿门望进去,正中是弥勒佛笑意憨然的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各具表情的姿容。
女儿没有被殿中肃穆的氛围所震慑,竟然雀跃地进入大殿之中,片刻之后就响起了凌乱的木鱼敲打声。随之大殿东北角,果树深处就传来近似响应的狗吠声,以及狗吠送出的那个身影。
随着身影离我越来越近,妻断然说是看家的民工,但我分明感到了某种潜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近乎禅意的庄重。因此,当那人站在我面前时,我不假思索地称它“老师傅”。他穿一身破旧的迷彩服,长长的白胡子,短到近乎光头的白发,但脸色很红润,年纪就在五十到七十之间徘徊,很难揣测。聊了几句,竟有故人般的亲切,他也所幸在石阶上蹲下来,和我聊起了自己。
攀谈中得知他竟然是山东省最高级别的方丈,和安徽九华山的方丈是师兄弟,但由于他浓重的淄博口音,我没听清他的法号,而出于礼貌,又不便再三探问,好在聊的很是投契。他告诉我自己包下了七百亩山地,使用期限五十年。从淄博正觉寺来到这荒僻一隅,这座小庙就是他七年的成果,其间他全是自己动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他自己从山下背来并垒筑成大殿和山门的。我看看他一身破旧的衣服和骨节粗大的手,有点感动和敬佩,于是由衷地赞叹了一声。他却很淡然,说修行不仅修还要行,一味地礼佛诵经只是修,重要的还要行,正像自己远离尘世的一切,放下无尽的欲念,在这样的深山里过着半原始的生活,仅仅为了给后世留一座庙宇,给内心的信仰一个行的成果。
我们聊了很久,但只是围绕很烟火的现实琐事,甚至他还流露出对现在一些大寺院的不满,尤其卖票的行为,他说用卖票对待人们参佛的诚心,是对佛最大的亵渎,不是真正的佛家弟子该做的。因为读过几本佛家的经书,很想和他聊聊佛经,但他总是自然地把话题引向山水俗世,使我茫然中有了和山野农人闲话桑麻的恍惚感。
告别时他告诉我,再过几天六月六山门落成那天会有庙会,到时希望我再来。走下石阶,回望高处的他,我蓦然醒悟,之所以不聊佛经,正是佛家入世的体现,不想贸然隔断佛陀和俗世的因缘。出世却又极度入世,把信仰浓酽在深山,正像绿叶在夏季里弘扬开来,这也是禅。
我远远地冲他扬扬手,答应一声,内心里明白,所谓旅游,或许不在于寻幽访胜,只是寻找内心的一份皈依和宁静,即便无名的山野,只要内心有了近乎信仰的澄澈,一草一木都是景致,一花一树都充满灵性,一沙一石都是胜景。
篇3:蒙山游记散文
蒙山游记散文
10月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乘大巴车离开济南踏上了去蒙山的行程。车到蒙阴下了高速公路,又改省道跑了一段路,于10:30分抵达蒙山云蒙景区。
蒙山云蒙景区山门是一座七门九楼石牌坊,长20余米,高10几米,古朴典雅,气派壮观。山门门额上有“蒙山”二字,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离山门不远,还有一座金刚门,也是石牌楼,门柱有八尊整石雕刻的金刚塑像组成,雕刻手法中西合璧,堪称艺术精品。
欣赏完两座山门,我们沿着石阶开始登山。上山的路大都在林荫里,今儿虽然秋阳高照,但我们刚进入山林里,一股凉气便扑面而来,令人倍觉清爽。蒙山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看看这茂密的山林,你便会相信这不是吹的。山上树木多了,水自然就少不了。路边有条漂流水道从山上蜿蜒而来,水流清澈,汹涌激荡,却没见几个漂流者,甚为可惜,可能与季节有关吧。
继续登山,一段稍缓一点的路正中出现一座白色的花岗岩雕像,我猜想此人肯定不是个一般的人物。雕像老人手里提着一个篮子,佝偻着腰,看介绍才知道是大医药家李时珍。雕像附近还有座茅屋,路边介绍牌上说,这是李时珍旧居。李时珍的故乡远在湖北,他怎么跑到山东蒙山来了?我有点纳闷。一想,蒙山是座中药材宝库,生长有二百多种中药材,传说李时珍曾来过蒙山采药,为了方便上山采药,临时搭建个茅屋居住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却总给人比较牵强的感觉。我凑近旧居窗子上看看(没开门),屋内正堂有八仙桌一张,两边各放一张太师椅,桌子上也没什么摆设,蒙了一层尘土。地面是平整的水泥地面,却有点脏兮兮的,好像很久没人打扫过,比较令人失望。
过了李时珍旧居,山路逐渐陡峭,不觉来到一座石拱桥下面。该桥名流碧,像一条彩虹卧于峡谷上,美观雅致。与小桥紧挨着有一个人工小湖泊,像一块碧玉似的镶嵌在蒙山的怀抱里。站在桥边,观小桥卧波,湖水碧蓝,山林滴翠,红枫点点,我像醉了一般。
过了桥,山势忽然变得险峻,石阶也猛然地陡峭起来。仰望崖壁上的石阶,像天梯一般挂下来,令人大为犯怵。天梯高处,有亭翼然,名观瀑亭。登亭远眺,远处顿时传来隐隐的水声。观峡谷远处,有瀑布从百米高的山崖上三级跳一般跌下来,形成罕见的三叠瀑。瀑流大略勾勒出一把竖立的巨大的木锤似的样子,又像一个巨大的逗号。可惜眼下水流比较小,但气势尚在,这就是蒙山著名的中国瀑布。恰好有位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瀑布,我们才知道瀑布下面的崖壁上还有个神秘的洞穴,因此瀑布又名水帘洞瀑布。传说当年孙膑与庞涓就是在这洞里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的。瀑布左下方还有个大大的石刻“涛”字,高6米,宽3.5米,占地21个平米,为书法家邓小川的手迹。有游客问,怎么给瀑布起这么个牛气的名字呢?导游笑笑说,你们仔细看看瀑布周边的地形,像什么?导游一提示,我恍然明了,这地形真的.如同中国版图的样子呢。
离开观瀑亭,继续登山。石阶依然陡峻,我们像在登天。路过升仙台、小十八盘、“兵家孙膑”石刻、孙膑洞等景点,到达雨王庙下面时,我的短袖衫已经湿透大半,贴在身上不怎么舒服。这时已过12点半了,我有点饥肠辘辘。看看身边的人,只剩下我与领队二个人了。我一直紧跟领队,唯恐丢了自己,因此一直走在最前面。我们几十人的队伍其实早已分散开了。我们二人一起参观了雨王庙。
雨王庙始建于金朝明昌年间,是蒙山主要道观之一,专门供奉司雨神仙。雨王庙不大的小院内有三座金碧辉煌的建筑。正殿供奉雨王神像,南屋供奉观音菩萨神像,北屋供奉鬼谷子、大仙大仙神像。我去过国内外不少的寺庙,见过供奉鬼谷子的,但供大仙大仙的却不多,在蒙山雨王庙看到大仙大仙比较意外。三大殿内皆香烟缭绕,看来都有不少信众,而以正殿更旺一些。蒙山一带的民众都很尊崇雨王,至今每年3月3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奠雨神活动,信众踊跃,香火十分旺盛。尤其是遇到旱年,附近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来蒙山祭祀雨王,举行盛大祈雨活动,据说十分灵验。每年蒙山一带都有72场浇花之雨,民众都相信是雨王恩赐。这座道观为1995年新址重建,据说捐资者为香港人。香港人都对大仙大仙顶礼膜拜,尊崇有加。我曾到过香港大仙大仙庙,那儿香客云集,香火不是一般的旺盛,因此大仙大仙出现在蒙山雨王庙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雨王庙紧挨着还有座翠云观,是雨王庙的前身,又称为嘉惠昭应王祠。1993年修葺一新的翠云观,正殿祭祀雨王,右殿祭祀王禅老祖,也就是鬼谷子,左店祭祀观音菩萨。观内有三样著名的宝贝:一是古井,就在门内几步远处,比较奇怪。井深6米,水深2米,常年不涸,为道观生活水源。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治百病,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水。古井时常还会冒出云气,这是蒙山一带大雨将临的征兆,十分神奇。另一样是何首乌,据记载在金朝明昌年间建设庙宇时何首乌就在,至今已有九百年了。何首乌块根长于屋基下,据说有脸盆一般大,雌雄同株,已经变成人形的赤首乌了,十分罕见。但是我们只能见到室外其繁茂的茎叶,至于何首乌真正长什么样却并不清楚。第三样是江北第一杉。此杉生于北殿外,学名三尖杉,又名狗尾巴松,南方常见,北方不活。据考证此杉为清代康熙年间蒙山道士张演浩从南方带来的,至今已有300多年树龄,依然生机盎然,非常神奇。
出了翠云观,领队用对讲机与收队联系。收队说,他们十几个人才到小十八盘。估计赶上我们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我与领队在路边歇息一会儿,也等等其他游伴。路边有个卖煎饼卷大葱的小摊子,生意火爆,围满了游客。煎饼卷大葱是临沂有名的小吃。见一位游客饕餮的吃相,我也有点眼馋。十几分钟后我也买上了。不过这里的煎饼卷的不是大葱,而是小葱,其实都差不多。我让大嫂多给加一根小葱,然后三口两口即吃下肚去,肚子立竿见影马上就不叫了。看看路边的蒙山导游地图,见前面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全是木栈道取代了石阶,想必爬山一定比较舒适一些吧。蒙山森林栈道号称中国第一木栈道,有四公里长。我虽然有点累,但还不至于走不动。看地图上木栈道为一道不规则的圆圈儿,看似平路,我比较感兴趣。恰好此时上来了三位旅伴,他们已经用过午餐,准备登顶。我辞别领队跟着他们先行一步。
木栈道为全塑仿木板,光滑平坦,结实坚固,安全无虞。栈道像一条巨龙似的在山林里蜿蜒曲折,时而匍匐在地,时而悬空高架,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走在上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耳闻声声鸟鸣,心情异常舒畅,爬山也更有劲头。忽然看到前面有个山头,我以为马上就到山顶了,心里一阵高兴。可是等到攀登上去一看,却比较失望。往前面一看,栈道继续往更高的山峰延伸。虽有点沮丧,但我们都没有泄气,于是继续攀登。可能是蒙山森林过于茂密遮挡视线的缘故,及至我们登上去,发现栈道继续伸向前面更高的山头。大家不顾疲累,攀登不止,终于登上海拔964.9米的栖凤山山顶,才知道这是栈道上经过的最高峰。远眺山东侧,大小天池像两颗明珠嵌在蒙山半山腰上,熠熠闪光。往山西俯瞰,一览众山小,大小山峰被淡淡的雾霭笼罩着,如梦境一般雄伟壮丽。
沿着山脊继续往南,下西门,再登上邵家寨。西眺大、小云蒙二峰并立,蔚为壮观。南为大云蒙峰,海拔1030米,山峰像一只巨龟趴着,当地人称其为挂薪崛子;北为小云蒙峰,峰顶尖削,如塔似锥,虽然海拔仅有1003米,其峰顶却至今无人征服过,尤其神秘,当地人称之为挂心崛子。
走完了栈道,我们沿着石阶下山。经过野葡萄沟,又回到雨王庙。发现路边还有棵迎客松,只是个子不高,不怎么显眼,但树龄已有五百年,姿态颇为优雅。我笑了笑,心里说,我们上山时没见着,下山才发现,此松对于我们来说只能算是送客松了。
因下山台阶陡峭险峻,且对膝盖无益,我们决定乘车下山。二十分钟后,我们回到了山下。坐下歇息,竟然再也不愿意起身。
篇4:蒙山游记的散文
蒙山游记的散文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主峰龟蒙顶因其形状如神龟俯卧云端而得名,为山东第二主峰,被誉为“岱宗之亚”。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所指的东山即为龟蒙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因地质奇特,森林面积广阔,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之美称。
11月18日,有幸到蒙山参加会议,在会期结束之日(20日),和同去的友人参加了一次登蒙山活动,让我亲眼目睹了冬日蒙山的雄、奇、险、秀、翠、幽之景色。
早饭轻装之后,便和同去的友人开始了登山运动。越过山门,就径直去了九龙潭,只见山上,苍松翠柏,流水潺潺。虽然是在冬季,山泉之水依然流淌在你身边,让你感觉水清之秀。山风吹来之时,着实让你感觉有了一丝丝凉意,但随着登山的难度、陡度和险阻,在你欣赏美景的同时,让你忘却了“身在山中游,不知何处去,溪水流身旁,松涛阵阵鸣”的奇特景观。我的脚力还可以,同去的友人多半在山角下,就被我远远甩在后边,到达天街的'时候,我竟然成了孤家寡人了。。
蒙山集众多名山于一身,它具有泰山之壮,黄山之秀,华山之险,长白之翠于一体,真乃神山也!简短的六个字--雄、奇、险、秀、翠、幽便能形容她的俊秀。蒙山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八景观著称。虽在冷冷的冬日,景观秀色依然可餐也。
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雾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所幸我在隆冬之日登临蒙山,虽然没有欣赏到春夏秋之景色,但依然能从导游的讲解中领略到春夏秋的自然景色。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你领略到浴气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
到达山顶,已是午时,在欣赏到“群龟探海”“蒙山寿星”之后,来到蒙山主峰--龟蒙顶,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伟人峰”--远远的山中,侧卧着一位伟人,身边有红色的山峰围绕着他,就像一位伟人躺卧在党旗的包裹中,这种景观只有靠你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否则你所看见的只能山是山,非山也!
蒙山四季泾渭分明,雨量充足,土质也很肥沃,植被茂密,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0%,空气中负阳离子含量为200万上/立方米,所以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人们休闲、度假、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欢迎我身边的朋友,在读了我的游记之后,请你亲临蒙山胜地一游,感受蒙山带给你的美景和气息!
我爱蒙山,更爱这里的人们!
篇5:蒙山游记作文
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览了蒙山。蒙山风景优美,景色秀丽,是山东省第二高峰,仅次于泰山,被誉为“岱宗之亚”。蒙山的森林覆盖率极高,达到了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的美誉,又有“天然氧吧”的美称。
我们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攀爬,终于来到了蒙山会馆,在山间的小路旁,长满了一片片茂密的粉红色的小雏菊,远远望去它们像一片片鲜红的云霞映衬在绿地毯上,神奇极了。妈妈曾带我看过蔚蓝的大海,现在我又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粉红色的大海。真让人流连忘返呀!一阵风吹过它们就翩翩起舞,粉红色的裙子随风飘扬,衬着绿绿的叶子,沁人心脾。
微风中,它们一个个昂起快乐的笑脸,迎接远方的客人,好像在说:“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蒙山,这里的景色可美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小雏菊跟巍峨的高山和成片的林海比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也为蒙山的秀丽景色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爱蒙山的美丽的美丽风景,但我更爱这蒙山的小雏菊。
篇6:蒙山游记作文
蒙山,可以说是“一绝”。去年,我游玩了美丽的蒙山。
乘车到达蒙山时,正是早上。山上笼罩着一层雾,犹如仙境一般。我们在雾中摸索,到了半山腰。
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笑星”了。我走到“笑星”面前,只见他的胡子犹如瀑布一般长,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刻满了皱纹,白发显示出了世界的沧桑,但依然笑对世界,好像能够宽容世间所有的坏事一样。
我们向山顶进军。再到山顶的路上,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虽然雨打湿了游客身上的衣服,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趣。相反,大家更高兴了,在雨中跳跃,欢呼,有的甚至为大家在雨中进行的唱一首歌,博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一条山泉,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我跑了过去,水面上清晰的引出了我的倒影,溪底的沙石五颜六色。我捧起一些水,泼在脸上,立刻感受到一阵凉意;有捧起一些水,我凑到嘴边,饮了一口,哇!好甜!好爽!好清凉!
终于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依偎着一棵高大而笔直树,向下看。我不经打了一个寒颤——从山顶到山底,足足有千米啊!从这向下看,怎能不有一丝畏惧呢?
忽然,传来了几声鸟鸣。我回头一看,它们正蹲在树枝上,欢快的叫着。优美的鸟鸣,使我陶醉在其中,猛然想起里一句诗:“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蒙山,你犹如人间天境,我不歌赞你,还能歌赞谁呢?
篇7:蒙山游记作文
秋日出游,心情也和这云淡风清的季节一样,让人开怀,更让我们这些关在房间里,整日埋在案卷、数字中的人们彻底解放了出来。一路上,大家那爽朗的笑声,高涨的情绪,如那被秋色尽染的层林一样,一波高过一波。
这几年随着新分来的大学生和调进的新人员多是女性,我单位已呈阴盛阳衰势头,今天的女士们,更是一改往日严谨认真的作风,把女人应有的娇媚显现地淋漓尽致,每当看到车外路两边的各种果木时,高声的惊呼起来,啊!我要吃苹果!啊!我要吃糖球(山楂)!啊!我要吃向日葵!一个女同事看到远处的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时,又大声经呼起来:快看!那是什么花?另一个女同事很聪明的接到:是棉花!呵呵,当车子开近时,大家看清楚了,原来是苹果树上套满了白色的塑料袋子,唉!可怜的男士们,没等到吃饭,就已经被女士们那那娇柔而不造作惊呼声笑的撑破了肚皮。
我们首先来到了孟良崮,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击毙了中将师长张灵甫。我们首先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举行了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然后大家照了合影,就开始了参观游览。多数同事随同导游进到展厅里听讲解,我有点耐不住讲解员那详细缓慢的普通话讲解,想选择自己想看的,想拍的,也想自己静静地感受这里的一切。不一会就离开了大家,一个人游览起来。先来到了底下展厅里,宽阔的'厅里,真实再现了当年“孟良崮战役”的战争场面,防真的枪声、炮声、冲锋号声和阵地的爆炸声,冲锋的呐喊声,仿佛把人们又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去。
在这个地方,耳边听到的是战争的枪炮声,窗外看到的是英烈们长眠在松树下的坟墓,山上,景色秀美,果实累累;山下,富裕的农家安逸平静,炊烟袅袅。战争是那么的惨烈和无情,先烈们用身躯我们铺垫了今天美好的生活,珍惜两个字,又诠释出更深刻的涵义。
离开了孟良崮,一路急驶,巍峨的蒙山又一次呈现在我的眼前。几年前曾来过一次,记得是春天,满山的翠绿,清新的空气,让这个天然氧吧名副其实。暮秋时节来到这里,又是另一番别致的景色。山坡边,一束束黄色的野菊花寂寞而又热烈的开放着,蜂儿、蝶儿在花丛中飞舞、寻觅;山坳里,芦花在徐徐山风中飘摇,在诉说着对秋天的依恋;山道,是用从东北森林里运来的天然原木搭建成的,几公里长的原木栈道,给蒙山又增添了一处新颖的景点,让观光的客人留恋往返。
在蒙山会馆用餐后,大家小栖片刻,我为开心的小同事拍下了几张精彩的镜头后,我们开始了下山。秋天的蒙山,在用它不一样的风姿欢送着我们,壮观的瀑布多像一幅中国地图,苍劲的松柏、湛蓝的天空,红叶镶卧秀峰下,满山尽染霜林醉。“蒙山高,沂水长。”“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欢快的歌声,在山中回荡。
篇8:蒙山游记作文
昨天是星期六,我、妈妈、爸爸即爸爸科里的同事,一块去了蒙山。
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准备去蒙山。我们吃饱饭,搭着一辆面包车,一起去了蒙山。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大家都在谈论:到了蒙山怎么玩、玩什么好……不过我却没高兴起来。因为:我没有一个朋友和我一起玩。虽然有两个小女孩,但她们也和我做对手,不和我一起玩。
等到快到了的时候,导游的一句话把我吸引住了。导游说:“这里的小女生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写字班”。这个“写字班”是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还没等导游说完,我就指着那两个小女孩,说:“你们俩是写字班!哈哈,写字班!……”她们俩气得不行,但也没话可说。导游接着说:“听我说故事:抗震救灾的时候,男生有的去捐款,有的去前线,支援灾民。女生在家里没事干,就去写字班学习。所以,人们给她们起了个外号,就叫“写字班”。”听了导游这么一番解说,我就明白了。
到了蒙山,我们大家先决定去山顶。听说,蒙山有1150多米高,爬到顶部很不容易!我听了这番话,也没气馁。我一开始,比别的人稍慢了一点,但后来,导游说:“谁先爬到山顶,谁就得个奖品!”我听了导游鼓励我们的这番话,就下定决心:一定是第一名!我开始超越人家了。不一会,我就跑到了最前面。和龟兔赛跑一样,我就是兔子,跑得很快。他们却是乌龟,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
“终于到山顶了!”我欢呼了起来。一看,别人还在后面呢!我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得到导游的奖励喽!”不久,他们就跟过来了。导游送我了一个玩具,表示祝贺。
因时间有限,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下了山,回到了家。
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我快乐的一天!
篇9:蒙山游记作文
从杭州一路向北,直到沂南,眼前那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便是沂蒙山。踏着《沂蒙山小调》,我们向山中进发。
沿石阶而上,浓浓的树木清香和淡淡的泥土气息一齐扑面而来,两旁的树如一片巨伞,华盖交织在一起,成了天然的绿色隧道,通向世外桃源。
拄着登山杖,慢慢向上爬,随着越爬越高,远处的山峰也渐渐爬上树梢。深吸一口气,山中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忽然,眼前的路越来越昏暗,阳光越来越斑驳,正当我们不解时,路却峰回一转,顿时,柳暗花明,一条石头栈道跃入我们的眼帘。
它悬挂在悬崖之侧,我们望着便心惊肉跳,它却仍毫不畏惧地在阳光中沐浴。远远望去,如一条金线,跳跃在悬崖之中。
走上栈道,眺望远处,山上怪石突兀,险峰云集,灰色的峭壁经阳光一照,也成了金色,与绿的树和同样金色的栈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顺着栈道,转过一个山峰,变看到了云海。
此处的云海,虽不及黄山云海之有名,却也别具一格。云海翻滚着,阳光一照,便不停地变换着颜色,白色、米色、米黄色,还有一些调不出的颜色,一起把群山笼罩住,只留出一抹抹绿。只露出一抹绿的山头,随着翻滚的云海,时远时近,忽隐忽现。久久凝望,让人不禁遐想,云海之端是否住着世外高人,更想腾上云雾直捣眼前的仙境。
不知何时,脚下的路成了木头的了,两边的山也换成了绵延的树木,慢慢地走,随意地欣赏,不知不觉到达了山顶。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处的东山,便是沂蒙山。登上蒙山之巅,站在小鲁亭中,俯瞰沂蒙山,整个山脉若隐若现,不时露出一片绿。眺望远处,沂南城尽收眼底,那种感觉无与伦比。
静静聆听《沂蒙小调》在空旷地山谷中响起,优美的民谣,把沂蒙的壮美,浓缩成几句歌词: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篇10:蒙山游记作文
暑假临近结束时,我所参加的绘画培训班也接近尾声,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老师准备带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到沂蒙山去写生。
早晨7点,我们乘坐大巴,经过4个小时来到了蒙山写生基地。人们都说这里是“天然氧吧”,空气非常清新,一下车,我就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果然非常舒服。我们住的宾馆“天蒙山庄”就座落在半山腰,被郁郁葱葱的栗子树、核桃树、花椒树等环绕着,环境非常优美。现在正是花椒采摘的季节,满树都是火红火红的花椒,远远望去,像灿烂的朝霞。
午饭后,我们到小河边写生。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原生态的美,然后用画笔大胆地画下来。同学们经过认真的观察后,都画出了一幅幅很棒的作品,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高兴地采了许多野花和狗尾巴草,编成草帽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第二天,老师带我们去爬山。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大家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坚持,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虽然跑得满头大汗,但也不觉得累。高山上云雾缭绕,仿佛到了仙境一般,同学们欢呼雀跃,像一群快乐的小天使。接着我们又去玩水,脚丫泡在冰凉冰凉的泉水里真舒服呀!你看,同学们有的捡石子、有的打水仗、有的游泳、还有的在学冲浪。我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被水底的石子滑倒,被河水冲出去好远,幸亏水浅,有惊无险。我浑身湿透成了落汤鸡,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不觉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蒙山。这真是一次快乐又难忘的旅行!
★ 北海游记散文
★ 老屋游记散文
★ 华山游记散文
★ 东瀛游记散文
★ 南湾游记散文
★ 去蒙山周记
★ 游记散文短有哪些
★ 黄山游记随笔散文
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