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u4206688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说起幸福感,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幸福是情不自禁的一声呼叫,幸福是老人眉头上的笑纹,幸福是儿女成绩单上的满分,幸福是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郁闷、累、不爽,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
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我们的头越来越重,我们的心越来越轻;
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我们的自由越来越少;
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贫瘠。
何为幸福
谈到何为“幸福”,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幸福来自金钱;有人认为,幸福源于爱情;还有人认为,幸福在于地位……
而我认为,从佛教的根本观点“万法唯心造”来看,幸福是一种得到满足的心态,也就是说,幸福的根本是心。
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忙碌,唯一希求的就是幸福,但结果得到了什么呢?大多却是不同程度的痛苦。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往往是因为没有认清幸福。
有些人认为,只要满足了暂时的身心需求,这就是幸福。
还有些人认为,离开了痛苦——比如现在头特别痛,过一会儿不痛了,这也是一种幸福。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最幸福的事。
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是每天无所事事,还是每天忙忙碌碌,在生活中感悟幸福!
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感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乏味,我们的生活单调无趣!
篇2: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幸福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人口、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等,但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具体讲,缺乏幸福感主要有几个原因:
爱比较,不幸福的来源
不知道是不是不幸,我的朋友圈子,经常一桌人坐下来聚会的时候,相互之间都是明里暗里想在酒桌上证明自己是比别人更强的,房子车子婚姻工作收入社会地位,能想到的都比一下,似乎没有这些比较大家都不会过得开心。
我觉得,其实大多数中国人的不快乐,就是来自这种氛围,大家都太过依赖于通过比较来获得自信,这种自信,很容易获得,很廉价,因为你的方方面面,总有那么一个是比别人强的,大家都很容易找到自我满足的地方。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压力大,无形的杀手
提到压力,大家的第一情绪体验多为负性的,然而,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说,压力不全是消极情绪体验,只是我们更加习惯于认为痛苦才会导致压力,或者说压力必然导致痛苦。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等。这些压力让我们处在一个过度焦虑的状态,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度的欲望导致我们生活不幸福。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却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多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去世。
欲望适度则为利,欲望过度则为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春华秋实一样不容违背。明智的人对富有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愚昧的人对富有带有很强的野性,总想让欲望的潮水只涨不落,从不清醒。
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城市中的现代人拥有的财富比青藏高原、吐鲁番、大兴安岭的那些居民多,但是却还是永远不会满足,有了一斤粮食会想着再有一斤,吃不完就用来造酒,有了两斤粮食就会想着有四斤,剩下来的用来造酒精开汽车。
于是这种自私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自私、在工作中自私、在与人相处中自私。
比如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这种就是过度的自私的体现,往往想自己的生活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当别人超过了就不开心,就不幸福!
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篇3:为何六成教师感觉没有“幸福感”
为何六成教师感觉没有“幸福感”
教师节前夕,重庆天爱心理咨询中心联合渝中区、双桥区以及渝北有关部门进行的“中小学教师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四成教师认为最幸福的职业还是做教师。(9月8日《重庆晚报》)
虽然该报的标题为“四成教师认为还是教书最幸福”,事实上还是有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在我看来,没有所谓幸福感的老师的比例应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工作太忙恐怕是所有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老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据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据四川师范大学课题组的一项课题结果显示: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27.1%。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56.2%。
以我自己为例,我近三年连续上高三两个班,且还负责学校科研工作。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除了校长外,包括书记在内的校级干部都兼有课。如此超工作量,要老师具有所谓幸福感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是“繁重的非教学工作”更让教师疲惫。这个“非教学工作”一是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检查与验收。比如我所在的重庆马上要迎接“普九”检查。为了迎接这项检查我们中层以上干部连暑假也都没有多少时间休息。二是老师的各种进修,这个更令老师们应接不暇。我们这几天正在进行远程课程改革的网络学习,有关文件称,不过关者将不能行课。可以说,老师的各种考试是最多的,我们甚至考过 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等。
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是老师的收入少,或者说老师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以我生活的重庆为例,重庆主城区的普通学校的老师除了国家拨的干工资外,只有很少的课时津贴。重点中学的老师要多一点,但他们的升学压力更大,靠时间加汗水得的这一部分津贴与他们的付出也很不成比例。老师的收入不用说与 公务员不能相比,更不能与垄断企业的职工相比,就是与其他私营企业也不能相比。一个事实是:学校的女老师很少有找学校的男老师结婚的。
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是老师的工作没有成就感。老师的没有幸福感在我看来并不只是物资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如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不受人们的尊重等。美国的心理学大师马洛斯曾对人的需要进行整理与分类,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且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发展成高级的精神需求而发展的。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后三种需要是基本上与中小学老师无缘的。为什么?除了前面所说的老师的收入低导致了老师的社会地位低之外,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老师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他们与其他行业靠自身努力可以取得应有的成就不同,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与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的生产没有什么两样。应试教育不需要老师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只需要跟着所谓专家的高考指挥棒走就行。这种没有创造性的单调重复劳动只能使老师疲惫不堪,疾病丛生,而根本没有创造劳动的喜悦与成长。有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老师的繁重的教学与非教学负担,造成了他们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如此工作压力与负担,老师们如何才能感觉“幸福感”?更严重的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给教育者以“幸福感”,那么,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是不可能给学生以多少“幸福感”的,而没有“幸福感”的教育,恐怕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学生的。
篇4: 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笨了美文
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笨了美文
生活中,你是不是会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智能推荐?
想听歌的时候,打开网易云音乐,让系统根据自己以往听歌的记录来推荐歌曲。
不知道买什么书的时候,点开当当,系统会根据以往买过的书,向你推荐“和你买过同一本书的人也在买xxx”......
淘宝上一旦搜过“阔腿裤”,再次进入首页,猜你喜欢里,就会出现不同的阔腿裤。
智能推荐能够根据我们的喜好推荐我们应该会喜欢的事物,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当你目之所及,都是自己想看的新闻,想听的歌曲,想买的衣服,长期待在舒适区的结果就是,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笨”。
1.0智能推荐
我想从智能推荐谈起。
最早在国内把「智能推荐」推向大众的产品,没记错的话,是豆瓣电台。
那时,这还是个很新奇的功能。它会提示你,给每一首歌点「喜欢」或「不再收听」。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它就能越来越熟悉你的口味,给你推荐更多「你可能会喜欢」的音乐。
那个时候,打开豆瓣电台,一次次地点「下一首」,来研究它的推荐到底准不准,是件挺有趣的事情。虽然从身边的人来看,大多数人都觉得,不怎么准。
2.0智能推荐时代
把时间拨回。
一转眼,智能推荐早已在国内风靡了数年。除了音乐平台,新闻平台、自媒体平台、购物平台、广告平台、直播平台、视频平台、游戏平台……都纷纷开始转向智能推荐。
它们理由也非常正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人工分发太没效率了,我们要依据大数据,利用智能算法,一方面实现推送内容和用户喜好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信息的分发效率。
所有的平台都在致力于提高算法质量。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智能推荐时代」。
以亚马逊为例。有数据表明,亚马逊35%的销售额是与推荐系统相关的。当你在亚马逊购物的时候,你一定见到过这句话「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很有可能,你会被其中某个名字吸引,点进去,然后再点进另一个名字,最终买了一堆东西回来。
《一网打尽》中就提到过:
当亚马逊和大型出版商谈判的时候,就会使用「推荐系统」作为杀手锏。如果出版商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亚马逊就威胁将他们的书从推荐系统撤下――这也就意味着大约40%的销量锐减。这样的结果是,通常30天左右,出版商就会回过头来说,「嗨,贝佐斯,咱们再聊一聊?」
9月,Facebook宣布,他们将解散「热门话题」团队,转而使用算法来抓取最热的新闻。当然,这个消息放出来第三天,就立刻遭遇了危机――算法抓到了一条假新闻,并推向所有用户。不过,从Facebook的态度来看,他们坚信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意外,智能推荐终将全面代替人工分发。
这几年,国内崛起的各种资讯平台――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以及各种小而美的新闻资讯客户端,几乎都基于「尖端算法」「硅谷核心团队」,主打「基于兴趣和热门的智能推荐」,大有干掉传统媒体平台之意。
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更是说得很明白:我们不需要主编,有主编就会有倾向性,我们把分发交给算法,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推给用户什么。我们不干预用户的喜好。
这是一个浩浩荡荡的趋势。一切看来都很美好。
3.0智能推荐的本质
但是,我却始终有一点怀疑。
智能推荐的本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这样的逻辑:
系统通过收集你的历史数据和个人数据,为你建立一个描述模型,并找到符合这个模型的其他用户,找到他们所对应的「高评分内容」(比如,点一下「喜欢」,就给内容加1分;点「不再播放」,就扣5分。等等),再将这些内容推给你。
也就是说,系统先通过寻找「与你相似的人」,再将他们关注的、喜欢的内容推给你。
当然,实际的操作,比这要复杂百倍。比如矩阵分解系统、外显/内隐行为评分机制、基于多因素(包括地域)的策略逻辑,等等。但本质来说,不会偏差太远。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两个问题:
这种基于大众行为的机制,可能的结果之一,是「趋同」。
系统推给你的都是在可选范围内「最大众」的信息(最多人关注),而你的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为这些信息增加了关注)。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极端的马太效应:热门的信息越来越热门,冷门的信息越来越冷门。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由智能推荐来决定信息分发,那么,我们选择信息的权利,就完全由系统――本质上就是大众,来决定。
也就是说,我们所关注的信息,会越来越趋向于一致。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是大众关注的信息;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大众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事物,也是大众看到的事物。
4.0智能推荐的后果
当你的信息、视野、思考方式都完全「泯然众人」,你还如何能输出更有价值的想法?
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如果拆解出来,是什么样呢?
其实无非就是这个模型:Input - Tools - Output(ITO)―― 信息输入 → 利用逻辑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 → 输出结论。
所以,我们脑子里的想法,绝大多数的差异,其实存在于第一步,亦即信息的输入。因为逻辑本身是普适的,对每个人的差异不大。
只有接收到的信息更全面、更庞大,你用来「处理」的素材才会更丰富,也就能得出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结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的缘故。因为读书是拓展信息输入最好的方法。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想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从本质上讲,你的材料就是匮乏的。
而如果你连接收到的信息都跟大多数人一样,你还如何能指望比大多数人更优秀?
与大众一致,永远只能沦为平庸,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只有比大众走得更远,看得更远,才能有出类拔萃的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的后果,就是圈子的断层和割裂。
一个圈子里的内容,永远只有最平庸、最肤浅、最没有门槛的信息,能够被最广泛的人接受和关注。而这种关注,又会促进它的二次、多次传播和螺旋发展。
这样一来,其他的信息要么被「挤压」到角落里,被我们遗忘;要么被挤出圈子,被我们忽视。
简而言之,你会只看到你所在的圈子里,大多数人愿意看的东西。
你将看不到真正的世界,而是活在圈子为你构筑的「拟态世界」之中。
但这一切,仅仅是智能推荐的问题吗?
当然不是。
所有的网站、平台、APP,想要更好地生存,都必须融入「舆论场」,让自己跟进各种热门事件――热门的东西,永远都能吸引多数人的关注,因为热门本身就意味着多数关注。
那么,无论是智能推荐,还是人工分发,其实本质都一样――你所被动接收到的,永远是「大众」的信息。
只不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推荐实际上做了这么一件事情:我帮你把信息筛选好,你不用去找,安心等着就好。
但是,这种基于热门的筛选机制,虽然节省了我们大量去探索和寻找内容的时间。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在被动接收之中,思维正在慢慢被同化和影响――无论是事件,观点,事实,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
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了,因为智能推荐帮我们把信息分门别类打包好,送到眼前。
同时,我们也变得越来越「笨」了,因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被拉到了大众的平均(甚至低于平均线)水平。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呢?
会造成精英和大众的进一步割裂。
从信息渠道来说,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少量大众平台掌握着大量用户和流量,成为信息流通的中心渠道。众多微型的小众圈子(APP、个种自媒体)环绕在周围,基于少量的、小众的用户,在内部交换信息。
彼此独立,画地为牢,互不干涉。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5.0在智能推荐时代如何逃离变懒变笨的趋势?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最核心的,还是要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主动去进行「探索」,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你要知道,传播范围越广的东西,其实就越没有价值。因为它要么已经人尽皆知,要么即将人尽皆知。
有意思的是,这个趋势正在慢慢逆势上扬。
知乎Live,在行,得到,有不少平台开始尝试走「有价值的精品内容」路线。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上面都是有价值的内容,你依然要进行筛选和辨识。但相比起被动接收由大众所决定的信息,这始终是很有意义的一步。
作为个人,对自己的信息渠道进行优化,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主动寻找信息」上面,会比被动接收大量的「庸俗信息」更有价值――因为前者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后者只是大家认为你需要的。
越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越是要建立结构化的体系。越是信息筛选便利的时代,我们越是要探索门槛更高的信息。这样一来,才能走在大众的前面,给自己带来真正有效而长远的提升。
大多数人只会成为时代的附庸。当潮水卷过,留下来的,永远是逆流而上的人。
篇5:因为我们都还没有爱够
因为我们都还没有爱够 -资料
“一定不会有事的,不信,咱俩打赌,”
你眯着眼睛看我,像平时我们开玩笑的样子,看不出来你眼神里有些担忧或者恐慌,好像诊断书上的那些文字只是个玩笑。
但我知道那些简短的字意味着什么,我知道对于一个过了30岁的女人,胸部那些一触就痛的硬块意味着什么。我还知道,在我们相爱并相守的10年里,我们打了无数次的赌,可是你从来都没有赢过我一回。我一直取笑你,说你有输的天分。
还记得吗?那时候,你叫我小“赌徒”,你还说没见过我这么爱“赌”的女人。
那时候我年轻,爱玩爱闹,喜欢为许多小事情和你打赌,比如你送我玫瑰花的花瓣是单数还是双数;一部电视剧的结局会是谁爱上谁;我们看着 彼此,究竟谁会先眨眼,每天又是谁忍不住给对方打第一个电话……你总是输,而我赢了你10年。为此,你不知道背着我上了多少台阶,陪我逛了多少次商场,做 了多少次饭……这些都是你赌输了付出的代价。
是的,这辈子,不管我们赌什么,你都赢不了我,包括这一次。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曾经以为我不怕死,也不怕变老,可这一刻才知道我没有那么勇敢,那么坚强,我心里充满恐慌,害怕死亡。因为,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还没有过够。
可你如何还能笑得出来,眯着眼睛,伸出手,耐心擦我的眼泪,然后把我拉进怀里,平静地说:“相信我,这次你要相信我。”
声音很轻,却有一种力量。我怎么相信你呢?我抬起头,因为,你从来都没有赢过。
你说:“错,我赢过一次,我赢了,让你成了我的老婆,
资料
”
心一顿,随后,那揪扯成团的恐慌竟然慢慢松散开来。我怎会忘记呢?当初的我,在你和另一个男人之间徘徊,他比你英俊,比你聪明,比你家境好,比你有情调……我决定,拒绝你。可你却说:“你一定会和我在一起,不相信,打个赌。”
那是我和你之间的第一个赌,是你提出来的。所有人都觉得你赢不了,可你却赢了,用你的方式。一点都不复杂,毕业前夕,在我为去处迟疑不定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档案投递到了我家乡的'小城。
你知道我想回去,知道我恋家,也知道他不想跟我一起走。
一年后,我披上了嫁衣,在这个离你家乡千里之遥的小城。而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和气候,那一年,你瘦了16斤。
之后,在我们一起生活的很多年里,你对你赢的这个结果从来没有炫耀过。而这一次,你会赢吗?看着你笃定的目光,我深深埋下了头。
在你的陪伴下,住院,一次次做检查,然后等待结果……你始终平静。
答案揭晓的那天,我想逃离,你却不答应,几乎是挟持着我走进了手术室。
你平静地看着医生,医生和你一样平静,然后微笑着说:“良性的。”
我转身就和父母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只有你,面对似乎早已预料到的结局,平静地说:“看,我赢了。”
为什么你会这样肯定?要知道这个比率实在是太低太低,低得就像梦幻。
你将我拥在怀里,小声说:“因为我还没有爱够你。”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