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诗词鉴赏

时间:2024-01-31 03:36:50 作者:郎红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郎红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帝台春诗词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帝台春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帝台春诗词鉴赏

帝台春诗词鉴赏

生平简介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云:“李景元,元符中,武康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得盈盈恰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李甲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中以潇洒风流的情致,抒写了春晚怀旧之情。

上片首句起笔不凡为写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渲染。“萋萋”句极写芳草之盛,“絮”而曰“暖”,“红”而称“乱”“草长花飞,触眼一片暮春景象。至此”春愁“二字便呼之欲出。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

“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轻柔形象,似亦知人之懒乏无力而有意相陪者,情思深婉。

以下三句,写往日的欢娱。凤城即京城。北宋汴京寒食清明节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东京梦华录》卷七)“拾翠侣”本于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神)杂,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里是指一同游春的'一位歌儿舞女,“盈盈”是说她的风姿仪态美好。这两句只说得一件事,而诸般风流缱绻,已言外。上片结末三句,词意陡转,由美好的回忆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仍接应“春愁”。一样逢春,不同滋味,对比强烈。词之上片,采用忆昔比今的手法,道出了春愁生发的原因。

过片四句,承上浓墨重彩地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如冰霰降地,淅沥有声。此十二字四句,散则为四韵,合则为两组,总之为一意,以言愁,泪亦是愁的表现也。两组之中,“愁”的一组,“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是言愁似网困人,无可遁逃。“泪”的一组,“暗拭”于前,已藏“滴”字:“偷滴”随之,“滴”且不已:“暗”字“偷”字,又写出独自伤心无人与诉情景。总言愁不可解,悲不可遏,下字既精炼,又绵密。人此四句全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施辞采,不用典实,俞陛去《五代词选择》(按:俞书此首作南唐中主李璟词)评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以下三句:“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谩,徒也,空也。倚数远望,不见伊人,直至黄昏。暮云凝碧,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而隐含其下句“佳人殊未来”。然而这不是有约而不来,也不是知其所盼其或来而竟无有。两人的关系是已经离绝了的,所谓“拚则而今已拚了”,自己何尝不知道;之所以仍痴痴远望者,是又所谓“忘则怎生便忘得”也。两句中有多少追思,深海,失落感,牵惹意,“暮云凝碧”这样典雅的句子之后,出此又白又浅的语言表述之,而又觉其甚为和谐,才人笔下,竟无所不可。明人潘游龙云:“‘拚则’二句,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古今诗余醉》)结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全词思如流水,至此水到渠成,符合人物感情发展的逻辑,使全词情节上又进了一步。

全词抒写春愁,情感脉络十分清楚:因忆旧侣→苦于幽独→至愁且泪,于是寻思其人。整首词意脉相通,浑然天成,把春晚怀旧之情抒写得委婉动人。

篇2:《帝台春》古诗鉴赏

原文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中以潇洒风流的情致,抒写了春晚怀旧之情。

上片首句起笔不凡为写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渲染。萋萋句极写芳草之盛,絮而曰暖,红而称乱草长花飞,触眼一片暮春景象。至此春愁二字便呼之欲出。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

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轻柔形象,似亦知人之懒乏无力而有意相陪者,情思深婉。

以下三句,写往日的欢娱。凤城即京城。北宋汴京寒食清明节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东京梦华录》卷七)拾翠侣本于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神)杂,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里是指一同游春的一位歌儿舞女,盈盈是说她的风姿仪态美好。这两句只说得一件事,而诸般风流缱绻,已言外。上片结末三句,词意陡转,由美好的回忆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仍接应春愁。一样逢春,不同滋味,对比强烈。词之上片,采用忆昔比今的手法,道出了春愁生发的原因。

过片四句,承上浓墨重彩地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如冰霰降地,淅沥有声。此十二字四句,散则为四韵,合则为两组,总之为一意,以言愁,泪亦是愁的表现也。两组之中,愁的一组,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是言愁似网困人,无可遁逃。泪的一组,暗拭于前,已藏滴字:偷滴随之,滴且不已:暗字偷字,又写出独自伤心无人与诉情景。总言愁不可解,悲不可遏,下字既精炼,又绵密。人此四句全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施辞采,不用典实,俞陛去《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按:俞书此首作南唐中主李璟词)评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以下三句: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谩,徒也,空也。倚数远望,不见伊人,直至黄昏。暮云凝碧,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而隐含其下句佳人殊未来。然而这不是有约而不来,也不是知其所盼其或来而竟无有。两人的关系是已经离绝了的,所谓拚则而今已拚了,自己何尝不知道;之所以仍痴痴远望者,是又所谓忘则怎生便忘得也。

两句中有多少追思,深海,失落感,牵惹意,暮云凝碧这样典雅的句子之后,出此又白又浅的语言表述之,而又觉其甚为和谐,才人笔下,竟无所不可。明人潘游龙云:‘拚则’二句,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古今诗余醉》)结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全词思如流水,至此水到渠成,符合人物感情发展的逻辑,使全词情节上又进了一步。

篇3:《帝台春》古诗鉴赏

芳草碧色,萋萋遍面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注释

①帝台春: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谓“琵琶有帝台春”此调仅此97字双调一体。全首韵脚属第十七部入声“陌”、“锡”、“职”通韵。

②“芳草”句:语出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写春日离别时的景色。

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

③乱红:飘落的花瓣。

④盈盈:指年轻女子风姿绰约。拾翠侣:语本曹植《洛神赋》,此指巧遇同游的年轻歌女。

⑤凤城:此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寒食:指寒食节。

⑥旋:很快,随即。

⑦漫:空自地,白白地。

⑧暮云凝碧: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句意。写黄昏日暮佳人不见。

⑨拼:割舍。

⑩怎生:怎么能。

鳞鸿:即鱼、雁,古有鱼雁传书的故事,常用来代指书信的使者。

参考译文

春草长满了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渌港,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瞑。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赏析

《帝台春·芳草碧色》是宋代李甲的一首伤春词,是写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面对眼前的美好春光,不禁回忆起往日的情怀。上片先由眼前的春光转而回忆当年与佳人于寒食节携手春游,共赏凤城春色,再由远及近回到现实中,写到如今这一切像春梦般烟消云散了,而自己已是天涯倦客;下片一气贯注,渲染强烈的相思之情。“拚则”两句似浅实深,深受后人的喜爱。全词词意极浅,含蕴却深,多少追悔、失落、怅望、牵萦尽在其中,意蕴无穷。

艺术手法上,该词生动逼真,情致哀婉,选词用语,庄谐相间。

这是一首借春景写伤离隔绝之情的作品,仅此一点便不同于一般的伤春寄情之作。上阕由景人情叙事,下阕绝少写景,直抒其情,依然质朴精炼,感人至深。

上阕起句即写眼前所见春景:芳草萋萋,绿遍山野。这是以春景起兴。茂盛的春草与词人心中的离情苦恨正相契合,同样无边无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描写的正是此情此景。紧接着,作者由寓情于景描写春草转而遗貌取神描绘花絮,摈弃了春花柳絮撩人愁思的写法,而是直接描绘一种神韵:它们“也知春愁”,所以悠然飘落之中又有一种“无力”的轻愁。花也人也,人的苦情之状毕现眼前。“忆得”几句交代了作者伤春的具体原因。《东京梦华录》这样描绘汴京的寒食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当年的巧遇欢聚与而今的只身飘泊天涯两相对照,叹良辰不再,佳人难遇,倍增伤感。

下阕首句则写作者在追忆之中的情状。四个三字句,句短韵密,语促情深,读来如急雨催花发,散珠落玉盘,韵味凄楚无穷,比“剪不断,理还乱”的空自感叹更有感染力。作者在强烈的孤寂愁苦之情的驱使下登高远望,所见“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几句对仗工稳,语极浅白,情却深挚:已经拼命割舍却怎么也割舍不了,难以忘怀之下只有“试重寻消息”了。作者用俗俚之语却充分描绘出了理智与情感相交织,放弃与追求、希望与失望相反复,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矛盾痛苦。情感抒发的细腻丰富、凄楚动人,自然显露出作者执著忠贞的品格。

全词紧紧围绕“春愁”写景、叙事、摹状,生动逼真,情致哀婉。选词用语,庄谐相间。尤以四个三字句,精炼自然,实为不可多得的妙语。

篇4:帝台春

帝台春

〖宋词〗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中以潇洒风流的情致,抒写了春晚怀旧之情。

上片首句起笔不凡为写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渲染。“萋萋”句极写芳草之盛,“絮”而曰“暖”,“红”而称“乱”“草长花飞,触眼一片暮春景象。至此”春愁“二字便呼之欲出。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

“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轻柔形象,似亦知人之懒乏无力而有意相陪者,情思深婉。

以下三句,写往日的欢娱。凤城即京城。北宋汴京寒食清明节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东京梦华录》卷七)“拾翠侣”本于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神)杂,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里是指一同游春的一位歌儿舞女,“盈盈”是说她的风姿仪态美好。这两句只说得一件事,而诸般风流缱绻,已言外。上片结末三句,词意陡转,由美好的回忆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仍接应“春愁”。一样逢春,不同滋味,对比强烈。词之上片,采用忆昔比今的.手法,道出了春愁生发的原因。

过片四句,承上浓墨重彩地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如冰霰降地,淅沥有声。此十二字四句,散则为四韵,合则为两组,总之为一意,以言愁,泪亦是愁的表现也。两组之中,“愁”的一组,“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是言愁似网困人,无可遁逃。“泪”的一组,“暗拭”于前,已藏“滴”字:“偷滴”随之,“滴”且不已:“暗”字“偷”字,又写出独自伤心无人与诉情景。总言愁不可解,悲不可遏,下字既精炼,又绵密。人此四句全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施辞采,不用典实,俞陛去《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按:俞书此首作南唐中主李Z词)评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以下三句:“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谩,徒也,空也。倚数远望,不见伊人,直至黄昏。暮云凝碧,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而隐含其下句“佳人殊未来”。然而这不是有约而不来,也不是知其所盼其或来而竟无有。两人的关系是已经离绝了的,所谓“拚则而今已拚了”,自己何尝不知道;之所以仍痴痴远望者,是又所谓“忘则怎生便忘得”也。两句中有多少追思,深海,失落感,牵惹意,“暮云凝碧”这样典雅的句子之后,出此又白又浅的语言表述之,而又觉其甚为和谐,才人笔下,竟无所不可。明人潘游龙云:“‘拚则’二句,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古今诗余醉》)结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全词思如流水,至此水到渠成,符合人物感情发展的逻辑,使全词情节上又进了一步。

【鉴赏】

全词抒写春愁,情感脉络十分清楚:因忆旧侣→苦于幽独→至愁且泪,于是寻思其人。整首词意脉相通,浑然天成,把春晚怀旧之情抒写得委婉动人。

篇5:李甲——《帝台春》

【年代】:宋

【作者】:李甲——《帝台春》

【内容】: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已今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作者】:

李甲(?-?) 字景元,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善画翎毛。元符中武康令。《全宋词》收其词九首。

【注释】: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拾翠侣:一起游春的情侣。

凤城:京城。

漫:徒然。

拚:割舍、舍弃。

鳞鸿:鱼雁,古谓鱼雁可传书。

【赏析】:

此词上片写春愁及勾起春愁之由,下片写愁不可解,欲罢不能。俞陛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拚则”二句,词意极浅,而含蕴极深。

篇6:李甲:帝台春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

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

也似知人,

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

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

海角逢春,

天涯为客。

愁旋释,

还似织;

泪暗拭,

又偷滴。

漫倚遍危栏,

尽黄昏也,

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今已拼了,

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

试重寻消息。

赏析: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对远在天涯情人的思念。上片点出春愁,写了春愁触发的原因。“芳草”五句以芳草、暖絮、乱红诸意象组合成一幅碧草丛茂,柳絮送暖、落红纷乱的暮春景象;“似知人”者,乃以移情手法赋予无情之物柳絮落红以人的情感;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悴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的轻柔形象。“忆得”五句忆昔比今。下片具体写相思愁情。“愁旋释”四句以愁、泪生情,愁情乍消,旋又愁绪交织;悲泪暗拭,又悄然滴落,表现出愁情之深长难禁。“漫伫立”三句点明词人倚栏伫望之地,暗示空望暮云凝愁,却不见佳人倩影娇踪,流露出不尽的怅惘。“拼则”四句直抒胸臆,剖诉了词人对相思春愁拼而难忘的复杂心态。全词融情入景,移情于物,写春晚怀旧之情,徐徐道来,设想新奇,是一首颇具特色的长调词作。

篇7:帝台春·芳草碧色

宋代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译文

春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南面的大路。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蒙蒙,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暝。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注释

盈盈拾翠侣:体态丰盈、步履轻盈的踏青拾翠的伴侣。

凤城:指京城。

鳞鸿:即鱼雁。相传鱼雁可以传书。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写天涯倦客春日依栏怀人之情。词人漂泊遥远异地,突然看到一片春色,不禁忆起过去曾发生过的令人难忘的春梦往事,尽管已时过境迁,但衷情难忘,春梦常伴在自己的生活中。词的上片写海角春愁,下片写依栏盼音。

上片“芳草”二句写泛观南陌。“芳草”即芳春时节原野上的野草。诗人词客常以草喻离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里是用“芳草碧色”,写春意之浓;写萋萋芳草,绿遍南野,喻春愁之深。接着“暖絮”二句,写絮飞花落,惹人愁思。“暖絮”,写杨花的轻飞,“乱红”,惜落花的'飘零。这些都无力自主,均随暮春之风摆弄。这里本属“人知花”,即落花柳絮撩人春愁;而偏说“花知人”,即花絮知人春愁。这就足见词人的“春愁”,无人告慰。这样写不仅摒弃了落花柳絮引人愁的老套,而且写出物我同感的效果。“忆得”二句转入回忆,“盈盈”,美好的样子。多指人的风姿仪态。“拾翠”,指拾取翠鸟的羽毛以为首饰,后以指妇女春日嬉游的景象。“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此指汴京开封。“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这两句是词人回忆往日的欢娱,写一位曾一起踏青拾翠的,风姿俏丽的女子,是多么令人羡慕;寒食清明节日,携手共赏凤城春色,又是多么令人神往。再接着“到今来”三句,写如今这一切像春梦般地烟消云散了,在遥远的异地,长期在外疲劳厌倦的客子,在忆着这恍如昨日的春梦,多么令人伤心。词情一落千丈,一下子由美好的境界,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

词的过片“愁旋释”四句,写“倦客”的情状。愁情刚刚释去,可又像乱麻似的织成一片愁网。眼泪才暗暗拭去,却又偷偷地流下来。“谩伫立”四句,写“倦客”的孤单。“谩”,徒也,空也。即空自倚遍危栏,向意中人所在方向凝望,尽管磨蹭到天已黄昏,但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佳人仍不见到来。“拚则”二句,“拚”,舍弃,今口语“豁着”最是此意。这两句说要拼命舍弃的均拚命舍弃了,但要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充分揭示了词人欲罢不能的痛苦的心情。词末“又还”两句,写“倦客”的希望。既不能忘记,便再问鱼雁传书,试着再寻佳人的消息。“鳞鸿”即鱼雁。古有鸿雁寄信、鲤鱼传书之说,常借鱼雁以代书札。

篇8:《超然台记》诗词鉴赏

《超然台记》诗词鉴赏

超然台记(苏轼)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①。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②。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③。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④。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⑤。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⑥。北俯□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⑦:“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⑧。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①□(bǔ)糟:食酒糟。啜醨(lí):喝薄酒。

②美恶之辨:对事物好坏的辨别判断。战:斗争。中:心中。

③物有以盖之矣:事物的真实面目常会为它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盖,蒙蔽,掩盖。

④去雕墙之类:离开有雕梁画栋的华美屋宇。蔽:掩蔽,此指住进。采椽:一说采椽即栎木;一说自山采来之椽,不施斧斤,言其粗朴。以上数句以交通、居处、环境三项来说明密州不如杭州。

⑤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

⑥遗烈:遗迹,流风余韵。

⑦秫(shú):黏高粱,可酿酒。瀹(yuè):煮。脱粟: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⑧赋之:苏辙《超然台赋·序》:“《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

◇鉴赏

超然台在密州城上,苏轼在到任第二年写此文。本篇不同于一般写记体文那样“雷同铺序,使览者厌倦”,而是另辟蹊径。文章从论说哲理领起,从“乐”字宕开,推出“吾安往而不乐”之问,以此“蓄意”,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第二段转入议论祸福、悲喜、哀乐的关系,说理透彻痛快。第三段才正式叙述修整旧台的背景和经过,接着写登台之乐,由四周之景而思古慨今,抒发超然物外之情,乃全文重点所在,也是作者当时情状的真实反映与写照。末段点题归结,指出为台取名之人乃其弟苏辙,落实台名之意,回应前文。超然之意,得此一结,更觉畅达。

全文围绕“乐”字,先发超然之意,然后入事;由事及景,俯仰情深;最后再用理来收束,总归于一乐。文章虚实相生,逐层递进,脉络明晰;议论、抒情、写景结合紧密,融为一体。

◇妙评

吕雅山曰:“此篇不惟文思温润有余,而说安遇顺性之理,极为透彻,此坡公生平实际也。故其临老谪居海外,穷悉颠越,无不自得,真能超然物外者矣。”

姜宝曰:“此记有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常之常、脱出尘寰之外之意,故名之曰‘超然’。此东坡之所以为东坡也。”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

台名“超然”,看他下笔便直取“凡物”二字,只是此二字已中题之要害。便以下横说竖说,说自说他,无不纵心如意也。须知此文手法超妙,全从《庄子·达生》《至乐》等篇取气来。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

极闲淡之意,极伟丽之文。

登楼所眺,乃见超然意,铺叙宏丽,有韵有调,读之万遍不厌,节奏全在“乎”“而”“其”三字上。

——清·赖山阳《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七

篇9:春阴诗词鉴赏

春阴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译文翻译

长长的关河兀自绕过茫茫的沙丘向南流去,凄惨的寒风吹打着塞外的几株歪斜的柳树。

瑟瑟的几朵野花还凝着寒露,但没有戏舞的蝴蝶,连天的草丛中只藏着几只乌鸦。

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像海一样的`乡愁,喝下的两盏淡酒想做一个回家的美梦,可在梦里还没等回到家乡酒就醒了。

春风为什么会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它只能催生我鬓边的华发。

注释解释

春阴:春天阴冷的日子。

关河,发源于山西榆社,流经太行山的昂车关,故称关河。

迢递:高远的样子。

阴风:寒风、北风。

诗穷:把诗写尽了。

酒薄:淡酒,酒精度数低的酒。

绝域:荒凉的地方。

华:花白。

创作背景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冬,朱弁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回到故国。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

诗文赏析

此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黄沙碛里本无春”,“总有春来何处知?”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那是非常荒凉凄惨的。颔联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十分阴森恐怖。这就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春天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后两联抒情。“莫写”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诗人不尝“诗穷”,“难将梦到家”则更是难堪,而酒也不尝“薄”,诗人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酒无通夜力”,“梦短不到家”。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十分深沉。

诗词春兴原文鉴赏

《木兰花》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示范

清平乐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八阵图》诗词及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卜算子诗词鉴赏

立冬诗词鉴赏

帝台春诗词鉴赏(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帝台春诗词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