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

时间:2024-03-14 03:35:02 作者:kingbayer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ingbayer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

地方风俗

1、河南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汤,新人万年福禄长

商丘的结婚风俗,在新人行拜礼时,可以用鞋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但喜酒比较简单,有二十四个盘儿。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比如“王八汤”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

2、河南许昌:兄长端斗更加有,犁上浇醋踩石头

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婚礼礼仪

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车队没规定要有几辆车,但一般是双数除摄像车。要说明的是注意头车是摄像车。最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

二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去的时候,一般新郎一个人坐后面,伴郎做副驾位,当然也有新郎做副驾的,但如果那样婚礼摄像不好拍,驾驶员会入镜。

三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如果坐副驾也可以。

门缝钱要准备好。一般小钱(包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的最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从男方家出发,需要放大挂的炮,到了女方家的时候 鞭炮要提前放。

然后就去敲女方家的门。按习俗是不会马上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后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要注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 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明:有500一挂的炮,买4-6挂。

女方家开门后进入。然后会有个小礼节。明:带花、穿鞋之类。不建议带戒指,如果你想在婚礼仪式有献戒指仪式的话。就是要敬拜女方父母,明:如果是敬茶,要给红包的,一般1001元,也有少数10001预示着万里挑一,不过不建议太大的红包因为父母都不容易,嫁给你老婆还贴钱。要说些感谢他们帮你养了个好老婆之类的东西

然后就是接新娘到你们的新家啦。一般让舅舅背新娘出来的,只要是男性的亲属,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要给他红包,一般背之前要给,要大点的红包因为是很亲的人,也有新郎抱出来的,这个也有碰到,还有就是一些新女性坚持自己和新郎手挽手走出来,也很大方,前一个方法比较的传统。

当然要捎上伴娘和女方家的人一起走啦 明:要找个女方家的人安排好,不要少带人,不礼貌。这时候出门要放鞭炮 明:大炮,到了自己的新家 明:路线不能重复,明白吧,是圆形或8字形路线。下车也要放鞭炮的 明:这个是新房的留守人员准备好的,车到小区门口,一打电话就放。好像新娘不能直接下车,要脚踏两条步步糕什么的。其实上车时也要垫糕,具体做法是哥哥把新娘放到糕上,新娘转身坐上车,这样比较流畅,否则背着新娘直接往车里“塞”,你试试不是那么好掌握的,毕竟有婚纱裙摆那么大。

关于炮的数量,我的建议是大炮(5000以上的)要6挂,其实是5挂备份一挂,如果是合肥本地的,晚上团员饭还要加一挂。小炮:4-6挂,过去叫催妆炮,知道哪里用了吧 。如果是朋友的车司机一般给烟,有专门带子。嗯,送亲的小孩有的要给红包,特别是提祖孙桶的,关于去娘家带什么,风俗是很复杂的,公鸡母鸡、鱼、肉、酒、烟等,现在有的新人结婚已经比较简化了。

方法

1、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互相配合

2、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礼金、礼品等,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

3、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

4、搬嫁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5、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篇2:传统婚礼礼仪

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篇3:河南的婚礼礼仪

河南的婚礼礼仪

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车队没规定要有几辆车,但一般是双数除摄像车。要说明的是注意头车是摄像车。最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

二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去的时候,一般新郎一个人坐后面,伴郎做副驾位,当然也有新郎做副驾的,但如果那样婚礼摄像不好拍,驾驶员会入镜。

三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如果坐副驾也可以。

门缝钱要准备好。一般小钱(包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的最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从男方家出发,需要放大挂的炮,到了女方家的时候 鞭炮要提前放。

然后就去敲女方家的门。按习俗是不会马上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后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要注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 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明:有500一挂的炮,买4-6挂。

女方家开门后进入。然后会有个小礼节。明:带花、穿鞋之类。不建议带戒指,如果你想在婚礼仪式有献戒指仪式的话。就是要敬拜女方父母,明:如果是敬茶,要给红包的,一般1001元,也有少数10001预示着万里挑一,不过不建议太大的红包因为父母都不容易,嫁给你老婆还贴钱。要说些感谢他们帮你养了个好老婆之类的东西

然后就是接新娘到你们的新家啦。一般让舅舅背新娘出来的,只要是男性的亲属,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要给他红包,一般背之前要给,要大点的红包因为是很亲的人,也有新郎抱出来的,这个也有碰到,还有就是一些新女性坚持自己和新郎手挽手走出来,也很大方,前一个方法比较的传统。

当然要捎上伴娘和女方家的人一起走啦 明:要找个女方家的人安排好,不要少带人,不礼貌。这时候出门要放鞭炮 明:大炮,到了自己的新家 明:路线不能重复,明白吧,是圆形或8字形路线。下车也要放鞭炮的 明:这个是新房的留守人员准备好的,车到小区门口,一打电话就放。好像新娘不能直接下车,要脚踏两条步步糕什么的。其实上车时也要垫糕,具体做法是哥哥把新娘放到糕上,新娘转身坐上车,这样比较流畅,否则背着新娘直接往车里“塞”,你试试不是那么好掌握的,毕竟有婚纱裙摆那么大。

关于炮的数量,我的建议是大炮(5000以上的)要6挂,其实是5挂备份一挂,如果是合肥本地的,晚上团员饭还要加一挂。小炮:4-6挂,过去叫催妆炮,知道哪里用了吧 。如果是朋友的车司机一般给烟,有专门带子。嗯,送亲的小孩有的要给红包,特别是提祖孙桶的,关于去娘家带什么,风俗是很复杂的,公鸡母鸡、鱼、肉、酒、烟等,现在有的新人结婚已经比较简化了。

其实河南婚礼习俗有很多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可能已经被淘汰了。但作为一场婚礼来说,喜庆祥和才是最重要的。

篇4:传统婚礼礼仪介绍

传统婚礼礼仪介绍

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篇5:传统婚礼礼仪知识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是传统婚礼的经典。小市民间一般沿用的婚姻礼仪有相亲、定亲、送日子、迎娶、回门等程序。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用于“纳吉”。

礼书是“纳征”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欲与女方结亲的男家遣媒妁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冲相克,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纳吉: 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徵:纳徵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亲迎又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传统婚姻的礼仪

相亲

一般分两个程序:首先,介绍人带男方去女家,让女家看看男家,也让男女二人打个照面,或作短暂交谈。后来,让各方表态,如都同意开亲,便约定日期,由介绍人领女方及其女性亲属去看男方家庭状况,名曰“看家”。这时,女方如不同意,可小坐即去;同意了便留下就餐(这中间还有女孩给男孩煮糖心子的说法),男方家长可趁此机馈赠女方“见面钱(物)”。

定亲

相亲以后,便要议定日期举行定亲礼仪,订婚虽不是法定手续,其习俗仍普遍存在,常是男方由介绍人或由兄弟陪同,携带丰盛的礼品,送至岳丈家及岳丈的至亲,称之为“上门”。岳丈本家及至亲须轮流设宴招待,且放鞭远接远送,乡人作陪,叫男方“新姑爷”,席坐上首,留宿双日。随后,女方也携带少数礼品到男方家回拜。这样,一门亲算正式定下来。也有由介绍人带领女方(仍有女性亲属陪同)到男家“过门”的。男方盛情款待后,还要留宿(起码得留下女方两个人),翌日,则请裁缝给女方做衣(两套以上)。总之,礼仪可简可繁,并不千家一律。近年,程序日趋简化。

送日子

经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商议,选择吉日为婚期,由男方备上礼物,将结婚日期写上红纸,曰“喜帖”。由介绍人送至女方家,女方接受了喜帖和礼品,婚期便算定了。男女双方应为结婚筹备衣物、家具等。现时,还到当地政府领取结婚证。

迎娶

迎亲之日,新郎由介绍人陪伴,携带重礼,领着抬嫁妆的人(须是偶数)至新娘家。女方设宴招待(黄铺、王河等地,嫁妆由女方家请人抬送),新郎与一陪伴者吃罢中饭即先行回家。随后,抬嫁妆的将嫁妆(城镇现用汽车装)抬到新郎家。嫁妆一般有三盆两桶(洗脸盆、洗脚盆、澡盆、子孙桶、手提桶)、木箱、橱、柜、衣被蚊帐等。现时,富有人家还有沙发、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缝纫机等。

篇6:教堂传统婚礼礼仪

西式婚礼习俗1、新娘站在新郎左边

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那是因为在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西式婚礼习俗2、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一样。在1850-1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所以白色通常都是礼服的首选颜色,更是象征着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西式婚礼习俗3、新娘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据说,当年有位美丽的贵族女孩,不经意地站到了白纱窗帘后面,她的未婚夫见了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带白纱的灵感,她的举动立即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由来。

西式婚礼习俗4、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仪式之一。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寓意两人自此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用酒杯,它的寓意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西式婚礼习俗5、切婚礼蛋糕

依照欧洲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有一位聪明的糕饼师灵机一动,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再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必须两个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劳。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单身女孩若把蛋糕的碎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便能在梦中看见自己未来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西式婚礼习俗6、蜜月旅行

“蜜月”是新婚夫妇在婚礼后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蜜月”一词起源于欧洲,以前的婚姻都是在虏获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通常都会遭到新娘的拒绝,所以新郎会把他的新娘带到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而在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所以在婚后的33天内或再到月圆时,他们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就有了“蜜月”一词,而且这种习俗也流传下来,现在所有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婚礼结束后一同前往某地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西式婚礼习俗7、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于是左手无名指就成为所有英国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西式婚礼习俗8、婚礼舞会

在宴会上,甜点吃完后,舞会便开始。如果招待会是在下午举行的婚礼之后,菜会晚上一点,在新婚夫妇入座前跳舞之后。在自助餐招待会上,新郎和新娘从迎宾对队列中退出,休息一会就开始跳舞。新娘新郎跳第一支舞的时候,所有人都观看并鼓掌。新娘的公公请她跳第二支舞,然后是新娘的父亲。当新郎和伴娘跳舞,引导和傧相跳舞时,客人才可以加进来。如可能,所有男性都应该积极地要求和新娘跳一支舞。当跳舞的次序变得非常复杂时,新娘和新郎跳第一支舞后,大家就可以随便跳了。乐队或DJ更换曲子,婚礼参与者加入到新郎新娘的舞蹈中。

篇7:教堂传统婚礼礼仪

婚礼很多人喜欢参加,因为感觉有一种庄严和肃穆。特别是两个人立约的时候,当对方说:“我愿意”,那个表达是很感动的,一个人他愿意承诺一生为你付出着一切。婚礼的开始通常会有一个序乐,接下来是双方的父母入座,接下来会有燃烛,然后新郎先入场,伴郎、伴娘、花童,新娘入场。然后牧师的祷告,唱诗歌,会有一些读经,一些勉励。接下来新娘和新郎的誓约,交换戒指。然后牧师祝福新人,最后结束有一个宣告,双方再向父母亲致谢,介绍新人,然后就礼成。最后会有点心,之后有喜宴。

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的意义,新郎和新娘的家人,通常是男方坐在一边,女方坐在一边。其实婚礼是一个立约,就是立下婚姻盟约的典礼。古时候立约很重要,在创世记神与亚伯拉罕立约,让亚伯拉罕拿那些牛羊,切一半一半,分两边,从中间走过去,表示这是一个约。新郎新娘立约的时候分作两边的是见证人,这有点象征立约的环境,因为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盟约。约这个字希伯来文有切割的意思,家人朋友分作两边象征新郎和新娘能够进入盟约在做的人所做的牺牲。这样子看来家属很伟大,成了新人立约的牺牲,所以不都单纯来参加婚礼,都是见证人。我们看见这个约是何等的肃静,何等的严肃,新郎和新娘在众人面前立下这个很严肃的盟约。

我们要把地毯铺在中间,红色的代表立约的血,有些是白色,白色表示是圣地,是圣洁的。就是说不单单是人在当中,神也在当中,像摩西在荆棘丛中,他来到神面前的时候,神就说你要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是圣地,婚礼是一生一世的,我们从婚礼一开始就进入长长久久的爱情。

篇8:教堂婚礼传统礼仪

1、谈话说笑

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2、座位安排

一般传统是新娘的父母要和祖父母、兄弟姐妹坐在左手边的第一排。其他特别的亲属也可以坐在第二排、第三排上。新郎的家人也是以同样的形式在右手边就座。宾客到达之后,伴郎会带领他们到自己的座位。和新娘的家人一样,新娘的客人也坐在左手边,新郎的客人坐在右边。一位伴郎应该用右手把女宾客请到座位上男宾客就不需要顾虑这些。如果同时到了一大批宾客就是年长者优先。

3、仪表着装

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做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娘一般穿西装系好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戴项链、耳环等金银饰物,但不可多,双免俗气。

4、坐立行走

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翘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或快步疾走,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5、迎宾待客

新郎新郎应手执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游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适时地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客人,然后依辈份按次序让座。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

6、相互配合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要双出出入,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送客时,应一起同客人告别等等。

篇9:传统婚礼礼仪仪式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 寓意“早立子”

传统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

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 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9、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10、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

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篇10:教堂婚礼传统礼仪

西式婚礼习俗1、新娘站在新郎左边

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那是因为在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西式婚礼习俗2、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一样。在1850-1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所以白色通常都是礼服的首选颜色,更是象征着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西式婚礼习俗3、新娘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据说,当年有位美丽的贵族女孩,不经意地站到了白纱窗帘后面,她的未婚夫见了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带白纱的灵感,她的举动立即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由来。

西式婚礼习俗4、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仪式之一。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寓意两人自此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用酒杯,它的寓意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西式婚礼习俗5、切婚礼蛋糕

依照欧洲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有一位聪明的糕饼师灵机一动,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再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必须两个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劳。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单身女孩若把蛋糕的碎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便能在梦中看见自己未来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西式婚礼习俗6、蜜月旅行

“蜜月”是新婚夫妇在婚礼后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蜜月”一词起源于欧洲,以前的婚姻都是在虏获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通常都会遭到新娘的拒绝,所以新郎会把他的新娘带到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而在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所以在婚后的33天内或再到月圆时,他们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就有了“蜜月”一词,而且这种习俗也流传下来,现在所有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婚礼结束后一同前往某地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西式婚礼习俗7、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于是左手无名指就成为所有英国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西式婚礼习俗8、婚礼舞会

在宴会上,甜点吃完后,舞会便开始。如果招待会是在下午举行的婚礼之后,菜会晚上一点,在新婚夫妇入座前跳舞之后。在自助餐招待会上,新郎和新娘从迎宾对队列中退出,休息一会就开始跳舞。新娘新郎跳第一支舞的时候,所有人都观看并鼓掌。新娘的公公请她跳第二支舞,然后是新娘的父亲。当新郎和伴娘跳舞,引导和傧相跳舞时,客人才可以加进来。如可能,所有男性都应该积极地要求和新娘跳一支舞。当跳舞的次序变得非常复杂时,新娘和新郎跳第一支舞后,大家就可以随便跳了。乐队或DJ更换曲子,婚礼参与者加入到新郎新娘的舞蹈中。

礼仪

1、入场步伐

教堂婚礼入场仪式非常庄重。讲究step-touch的走步方式,即所谓的“step-touch-right,step-touch-left”方法,也就是右脚迈出之后,左脚跟着迈前与右脚合并,停顿两秒钟,然后左脚再继续往前迈出,随即右脚迈前至左脚处合并、停顿。在走步时,注意步幅应比平常走路的时候小,新娘和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态讲究轻缓稳重。走步时,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或紧紧环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弯曲就好,不要用力紧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两人的距离保持在15cm左右比较合适。

2、站姿

正确的姿态是双脚并拢,腰板挺直,挺胸收腹,背部要有向上的伸展感,面带笑容,眼睛正视前方。注意双臂不要紧紧贴近身体,肩膀要放松,这样就可舒缓紧张姿态,同时也避免显得身体十分僵硬。如果想避免因长时间站立而感觉不适,脚尖可以稍微分开一点点。而且西式婚礼有一个特别的习俗,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这是源于西方流传下来的传统,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有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刻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3、转身

新娘在婚礼中要体现高贵的气质,应避免任何大动作。需要转身时,身体应该随着脚步同时转动,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既要利索,又要避免给人匆忙不稳重的感觉。如果婚纱或礼服裙摆较大,在转身时可以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

4、亲吻

教堂婚礼中当神父宣告新人正式结为夫妻之后,会允许新郎亲吻他的新娘,亲吻时可以自然大方的深情投入以表达幸福的感受,但要避免过分忘情。在教堂婚礼中,过分疯狂的行为会使人感觉新人的形象缺乏尊贵。

5、鞠躬

答谢鞠躬是在教堂婚礼中 后退场答谢的动作。一般,鞠躬的深浅代表着谢意的程度,但在这种场合不宜深鞠躬.新郎和新娘在一起时,两个人的动作应该和谐,步调一致 为重要.优雅大方的答谢方式是:新人行礼时,背部挺直,从头部到腰部弯曲是优雅动作的秘诀,理想的鞠躬角度是5度-20度.低下头的时候,视线的着落点应在距离脚尖二三步远的地方。

篇11:传统婚礼的礼仪及过程

传统婚礼的礼仪及过程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10.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湖南婚礼的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知识

传统礼仪课件

吴川传统婚礼习俗

传统婚礼仪式主持词

传统农村婚礼主持词

民间传统婚礼主持词

婚礼礼仪主持

婚礼督导礼仪

春节的礼仪传统

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