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时间:2022-12-28 03:57:48 作者:传闻中的陈萍萍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传闻中的陈萍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国婚礼风俗礼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国婚礼风俗礼仪,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撒拉族婚礼风俗礼仪

撒拉族的婚姻分说亲、行聘、婚礼三个步骤。“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这是撒拉族人形容青年男女婚姻的一句俗话。这是因为撒拉族人民长期受宗教和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青年成婚,须由“嫂吉”(即媒人)作介绍,父母作主。撒拉人不论男女,均以做媒为荣,认为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于积了立一座“米那勒”(宣礼塔)的功德。在撒拉族当中,男家看中了谁家的姑娘,首先邀来“嫂吉”,致意女家。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俱至,其中舅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都应允后再由媒人向女家送订婚茶一份和大耳环一对。茶叶是送给父母的,耳环是送给姑娘的。当日,女家做“油搅团”请来亲房叔伯与媒人同吃,表示婚事己定,决无反悔,并当场议定聘礼。双方商定后,媒人带着余下的”油搅团“,送给男家,作为复命。

篇2:撒拉族婚礼风俗礼仪

说亲是缔结婚姻的第一道程序,男家看准了某家的姑娘,首先央请“嫂吉”带上礼品,向女家说亲,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阿舅,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阿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都同意方可决定。获女方家同意后,男方择定日期,多为“主麻日”(星期五),请媒人向女方送“订婚茶”,进行第二道程序。一般送茯茶一封、衣料两件、耳环一对,女家接受,即表示应允,并当场议定聘礼。一经定亲,女家则不得将女儿再许与别人。

第三道程序是送“麦海勒”(彩礼),结婚前,男家要向女家送“麦海勒”,其多少视男家经济情况而定。“富有的男家可送马两匹、骡一匹,若家贫无骡马者,可用四小牛抵之。”一次纳不起彩礼者,可先送一半,日后再补。富户送彩礼则衣料和彩金倍增。临娶时还要送衣服面料及化妆品等。这是旧的习俗,现在随着社会发展,送的彩礼越来越丰富了。

最具风情、最热闹的要算婚礼了。双方择定吉日,婚期至,新郎在男宾陪伴下到女家迎亲,到女家时,新郎及男宾都不进家门,而是坐在门外的场院里,先有女方一位长辈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女家用油香等茶食招待,然后请阿訇诵“尼卡哈”(证婚词)。诵“尼卡哈”时,新郎跪在阿訇面前,新娘跪在家中,阿訇站在场院高声诵经,阿訇念一段赞颂真主安拉的经文后,问新郎:“X你愿意娶X为妻吗?”新郎答曰:“愿意!”阿訇又问新娘的父亲:“你愿意将你的女儿X许配给X为妻吗?”答曰:“愿意!”诵毕,阿訇将桌上的红枣、核桃、糖果等撒向场院中,在场者争抢,人们还品尝放在桌上的一种叫“古古麻麻”的油炸食品。证婚仪式结束,女家宴请新郎及男宾,席毕,新郎及男宾先回到自家迎候新娘到来,女家则准备送新娘。

新娘出嫁梳妆时,要哭唱“撒赫斯”(哭嫁歌),然后由至亲长辈二人搀扶哭着缓缓退出大门,在门前的场地上从左至右绕走三圈,徐徐撒完一把粮食,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生根发芽,然后骑上新郎家送来的迎亲的马,带上面纱,由至亲中已婚的两名妇女陪伴,其他亲朋簇拥护送前往男家。途中经过村庄时,与新娘同村、已嫁到这里的“女相”,按照撒拉族的传统习惯,让送亲人饮食她们所准备的“油搅团”和熬茶,迎送新娘。

新娘来到大门口,撒拉族婚俗中颇具情趣且非常热闹的“挤门”开始了,新郎村里的小伙子们聚在一起,层层阻挡新娘入门。送亲的一方认为,这天是新娘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应该足不沾尘,由长辈直接抱入洞房;迎亲的一方却认为新娘不走进去有损新郎身价,以后难驾驭新娘,硬要新娘下马步行。于是,你冲我堵,互不相让,致使送亲者“生气”要把新娘带回去,这时本村长者故意对小伙子们嗔怪一番,对送亲者陪个不是,客人们仍和好如初,新娘长辈把新娘从马背上抱到洞房。对这一习俗进行了生动、精彩的描述:“新娘来到婆家门口时,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幼早已把整个巷道挤得水泄不通,爆竹声震耳欲聋,更有一群小伙子涌上前来,和送亲队伍扭作一团,你推我搡,这是撒拉族婚俗的又一风俗,送亲的男眷簇拥着新娘,保护着她强行走马进门,取意新娘有强大的后盾,警告婆家日后不得虐待。而男家则堵着门,硬是要让新娘下马步行,取意新娘日后要规规矩矩,孝敬公婆,尊敬丈夫,不得无礼。为此,双方常有争执,但并不因此伤害感情。”

习俗

新娘入洞房后,由新娘的嫂子或婶娘用一双新筷子揭开新娘头上的面纱,撒拉语叫“巴西阿什”,同时说唱一段新娘生根、开花、结果、和睦相处的祝词。这双象征吉祥的筷子,新郎家一定要破费收回。之后,新娘就餐,餐毕,新娘家的妯娌们端来一盆净水向新娘索要喜钱,新娘把硬币投进水中,表示清白如水,扎根结果,撒拉语叫“盖吉尔乔依”。之后,男家设宴招待女家亲属,男方宗族也宴请女方亲属。这时,村里的年轻人又起来,把新郎的父亲、哥哥、阿舅捉起来,打扮一番--脸上涂上锅底灰,戴上破草帽和空心萝卜眼镜,翻穿老羊皮袄,或倒骑牛转圈,或用木棒抬起,任意嬉耍,热闹非凡,直到讨得一笔客观的喜钱才肯罢休。晚上,小伙子们表演“对委奥依纳”即骆驼戏,追述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至青海循化的历史,怀念祖先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唱起优美吉祥、诙谐有趣的宴席曲。

第二天,女方为新娘展示嫁妆,并向男方近亲、阿舅赠送礼品,男方也向女方亲属分送羊背子、衣料和现金,撒拉语叫“打发啦”,表示谢意。同时盛宴招待女家亲朋,席将终,新娘母亲或女家长辈说几段“吾热赫苏斯”(嘱托词:亲家之言),夸赞长辈、阿舅、媒人等的功德,嘱托亲家对年幼无知的新娘要多加教育和爱护,祝愿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说完这带有浓郁喜庆色彩的“吾热赫苏斯”后,便一一告别,全部婚礼仪式也就结束了。

篇3:婚礼禁忌风俗礼仪

婚礼禁忌有哪些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不管天气有多热,所有参加订婚的人,都不可以煽扇子,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新娘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新娘子不可躺下,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槛,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禁忌

一、结婚当天新娘礼服禁忌有口袋

自古以来女子出嫁都有穿红礼服的习俗,在过去人们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女孩出嫁也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女孩出嫁都是身穿白婚纱。不管是红色礼服还是婚纱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新娘当天所穿的礼服不能有口袋,以免新娘出嫁带走娘家的财运。

第二、结婚当天新娘禁忌煽扇子。

在结婚当天,无论是新郎还是新娘切记不能煽扇子,因为”扇“和“散”是同音,有散伙的意思,结婚本是长长久久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在结婚当天就寓意散伙的话,那未免也太“触霉头”不吉利。因此在结婚当天,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拿着扇子扇风。

第三、结婚当天新娘要哭。

女子嫁人之后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家,以后就是夫家的人了,嫁到夫家之后就要做到侍奉公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了,想着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难免会感伤。

在农村有的地方女子出嫁称为“哭嫁”,新娘哭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哭代表着“越哭越发家”的意思。

第四、结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在女子出嫁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送新娘子出门,但是新娘子的姑嫂要回避,因为“姑”与“孤”同音,“嫂”与“扫”同音。孤就是孤单,而扫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语是“扫地出门”,都是代表着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在新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第五、结婚当天新娘忌讳踏门槛。

新娘迎娶到夫家之后,在进门的时候要特别的主要,一定要抬脚跨门槛,不可脚踏门槛进门,以免不吉利。

第六、结婚当天新娘忌讳躺床上。

这里所说的新娘忌讳躺床上,意思就是不能在晚上睡觉前就躺在新床上,大家都知道结婚当天是很累的,但是不管再累都要坚持,不可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否则就代表着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的意思,不吉利,因此为了以后幸福的生活,再累也要坚持一下。

第七、结婚当天新娘不可说再见。

婚礼当天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以后,不管是新娘还是新郎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这表示对新人的婚姻不利,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一定要避免说再见二个字。

西方婚礼的禁忌

一、新娘要带手套举行仪式

在西方手套是爱的信物。在中古世纪,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因此,新娘必戴手套。

二、新娘要戴头纱遮面举行仪式

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因此,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在西式婚礼中,头纱并不是单纯的装饰,它同时还代表着一种分界线,新娘的头纱绝对不能由新郎之外的人去掀开。

三、新娘不能穿白色婚纱配红色婚鞋

在西方,白色婚纱不能配红色婚鞋,因为红色婚鞋代表跳入火坑。除此之外,还不能带红花、系红腰带、穿红底裤等红色的东西。因为在西方,白色代表纯洁,而红色恰恰相反。因此西式婚礼中,白色婚纱因搭配白色、金色或银色的婚鞋。

四、新娘穿婚纱深鞠躬

在欧洲,新娘在婚礼中保持一种矜持的高傲享受婚礼是一种礼节。因此,穿婚纱的新娘不宜鞠躬。如果非要鞠躬,也要有讲究地轻轻一鞠,而不是像有些主持所调侃的要新娘弯腰90度才有诚意,因为现在大多数是浅胸婚纱,一旦走光,也是对来宾的不礼貌。

五、男左女右的婚礼站位

西式婚礼的站位是男右女左,与中式婚礼站位刚好相反。此站位法源自西方盎格鲁-萨克逊婚礼:为了保护自己的新娘不被别人抢走,盎格鲁-萨克逊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因此,在结婚典礼上,新郎常常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保护自己的新娘。

篇4:崇明婚礼风俗礼仪

传统结婚习俗

在崇明岛东部地区,哪家办个喜事一目了然: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色当然是婚礼的主色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

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色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

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色当然得是红色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在洗脚之前,新郎围上深蓝色的腰裙,洗完后换上新布鞋。这里说一个崇明话,围,崇明地区一般读作yí,围裙,移腰头,yíyāotoú。

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围裙里都的钞票、糖和糕啊什么,这时小孩子里都去抢,场面热闹又妙趣横生。

据说这个“茵”的来头还颇有讲究,号称必须是“偷”来的,在准备婚事的时候,男家就得到邻居家的自留地里瓣些万年青回来(因为是婚俗的必要环节,故家家门前自留地里都有的种,如遇搬家,这葱茵还得一块搬到新的地方去)。

结婚风俗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崇明风俗

大年初一

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大人小孩换上新衣帽,穿戴整洁,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圆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

除夕夜

除夕前是最忙碌的一周,要把过年的一切陈设都布置定当,如写春联、贴门神等,到了除夕晚上,全家老少就围在一起吃一顿象征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其中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烧成后用百叶卷裹,称之为卷钱捆,以示来年财源滚滚而来。然后守岁直到新一年的钟声响起,鞭炮齐鸣。

除了这些,崇明人自是少不了崇明糕、崇明圆子等特色食品。年前就已按照传统方法蒸制好的崇明糕,个大得够一大家子吃。浓浓甜味,又有年年高的好口彩,极受人们的欢迎。自己酿的老白酒也是崇明人过春节的习俗,提前酿制的老白酒到了除夕晚上就可以饮用,举杯共饮,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二月初二

吃完“撑腰糕”,崇明人家的春节才算过完。二月初二,崇明人家通常将春节期间剩余的年糕,洒上盐,加入少许葱花,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

篇5:成都婚礼风俗礼仪

注意事项

1、出嫁时间需避开每年的六月、三月和七月

为什么呢?源于传统习俗,首先讲六月,古代人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嘛!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而每年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似乎这些特殊月份都不应该结婚或者办其他喜事!

另外就是完婚后三日,新娘需要回娘家,新郎理应陪同,而且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回到家里,如果实在来不及,在娘家留宿的时候也不能同房,古代认为会给娘家人带来不好。

2、关于出嫁当天的习俗

婚礼当天,新郎迎亲时,等到接到新娘离开家门的时候,新娘应喜极而泣,声音越大越好,一方面留下“水头”旺女家,另一方面,新娘将要离开家门离开自己的父母,本来就会伤心,毕竟几十年的感情呢;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到家后必需互放鞭炮来找回喜气!

3、关于结婚物品的放置

特别是新床的放置更有讲究,首先需要放正,其次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象征一个好兆头。当然新床周围可以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象征一个好兆头,例如百合、红枣、莲子,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结婚当天,当新娘踏进男方家门时,如有门槛,要跨过去,这也是一种习俗哦。直到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包括新人在内!

4、关于结婚礼服的习俗

新娘子结婚当天要保证身上所穿的都是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而且新娘手上可以拿着一个苹果,寓意平安!

成都的婚礼习俗

一:订婚,成都人结婚前都是要订婚的,订婚仪式有些喜欢简单办,有些则喜欢大办,大办的基本上都是大户人家,普通人家的话都是简单办。简单办的话是男女双方的家人要坐在一起吃一顿饭,而且要邀请几位亲友做见证。订婚的话要商谈一些结婚的事宜,包括彩礼,饭后男方家长要送女方见面礼,女方家长也要送给男方一个小礼物。

二:过礼,成都人结婚也都是要有房子的,彩礼的话都是按照女方要求来的,包括礼金和三金以及一些衣物、烟酒糖茶肉糕点等等。女方的家长会挑选一个时间到男方的婚房中去看一看,再到男方的家中去做一做,当然要带着小礼物。

三:传袋,传袋其实就是传代的谐音,一是为了寓意传宗接代,二是为了新媳妇到门,弗令履地的意思。传一袋包括郎才女貌,传两袋表示鸳鸯合好,传三袋表示三星高照,传四袋表示四喜如意等等。新人是手牵红绣球步入宴会厅,由伴郎和伴娘在前方丢撒谷物、核桃、红枣、花生、钱币。到了舞台中央,新郎要拿起喜棒来揭新娘的盖头。然后伴郎伴娘要分别奉上两个洗手盆,洗手完毕用红色的毛巾擦拭,手擦干后拿纸灯与来宾共同祈福和许愿。

结婚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祖先。

2、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为较好。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并可驱赶邪魔。

4、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此时,新娘的姊妹或女性好友要请男方喝甜茶并给女方红包。

6、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大厅。

7、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8、出閤: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是新娘子有了身孕才用如没就用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为头不能顶天,并希望也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9、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猪肉和一包红包,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就是刚帮新娘遮的竹饰,用以驱逐路上之不详。

10、丢扇:新娘上礼车后,出发并向。外丢意思的意思在由一名小男孩捡起置于新娘家的米瓮,新娘则的扇子有两个并用用红纸贴一圈。有些地方习俗是有在扇子上用红线绑红包的但我们的习俗是贴圈红纸圈因是丢扇子是把不好的脾气丢掉所以没用红包。

11、不要说再见和回头: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口时,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和回头。

12、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脸盆挽脸的洗脸水泼出去,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有成。

13、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放「炮城」庆贺告喜。

14、摸橘子:礼车至后,由媒婆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15、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来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或黑伞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6、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7、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18、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19、进洞房:新人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徵「早生贵子」

篇6:西方婚礼风俗礼仪

新娘披婚纱的习俗

是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新郎在婚礼上正式娶新娘前,新娘的脸都要盖起来,这样,等新郎看清新娘时,即使不喜欢她的容貌,也为时已晚了。另一种解释是,新娘佩带婚纱是为了在婚礼那天不被在空中游荡的邪恶鬼魂伤害。

习俗

婚礼面纱:这是用来遮盖新娘的脸,以防她的旧情人看到后,嫉妒心起而搅黄了婚礼。

吊袜带:其实吊袜带的作用不只是祈求好运,还可以帮新娘躲过闹新房这一关。过去,新娘新郎入洞房的时候,所有的客人都会跟着送他们。现在风俗已经改了好多,只有几位关系非常密切的客人可以入洞房闹新娘。为了挡住闹洞房的客人,新郎会把新娘的吊袜带取下扔向他们,在一片笑声和混乱中趁机把卧室门关上。

马蹄铁:在英国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新娘常用绸带将马蹄铁拴在自己的手腕上。传说圣师邓斯坦曾在马蹄铁上施加了魔力,并将其套在了魔鬼的脚上,魔鬼求饶,许诺今后再也不会踏入有马蹄铁的房子,因此马蹄铁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现在,马蹄铁已经成为好运和多子多福的象征。

婚礼宴会:伴娘和伴郎也要像新娘和新郎一样精心装扮一番,据说是为了欺骗新娘和新郎的旧情人,使他们无法辨认出新娘和新郎,从而使婚宴顺利进行。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欺骗邪恶的精灵,防止它降祸于新人。

抛花束:新娘背对着大家向后抛掷花束,谁有幸接到了,谁就是下一位要结婚的人。这可是个非常令人心动的时刻哟!

结婚蛋糕:以前,结婚蛋糕的最上层都要被特意留下来,藏在新房的床下,以祈求新娘多生几个健壮的孩子。一年后,新郎新娘将蛋糕取出,一同吃下。这将保佑他们身体健康,好运连连。不用说,这一习俗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但还是有一些新婚夫妇将蛋糕放在冰箱里储存起来,等到第一个结婚纪念日时再来分享。

蜂蜜酒:结婚的当晚,新郎新娘要共饮蜂蜜酒。这是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说喝了蜂蜜酒,就可以多子多福。倘若新娘在婚后10个月就生了小孩,这对酿造蜂蜜酒的人来说将是极大的荣耀。此酿酒师将名声大振,生意也将由此大大红火起来,而且他的名字还会被当作新生儿的名字。

撒糖果:婚礼中还经常抛撒裹糖的杏仁,这预示着婚姻有苦也有甜。抛撒的糖果必须是奇数,人们认为这样可以给新人带来好运。

禁忌

1.白色婚纱一定不bai能配红鞋。du

2.穿婚纱的话,新zhi娘不宜鞠躬dao。

3.婚纱最好不要版有裙撑,避权免抖动太厉害,并且提起婚纱的高度也是要注意的。

4.着婚纱时走动的方式,以及拿手捧花的手势等都是有讲究的。

5.新娘应以头纱遮面举行仪式,且必须为新郎掀起。

6.西式站位应为男友女左,中式刚好相反为男左女右。

篇7:俄罗斯婚礼风俗礼仪

婚礼习俗

提 亲

提亲是结婚之前一个重要的环节。根据传统礼节,男方应该向女方的父母提亲,并且向女方求婚。男方可以亲自登门提亲,也可以通过媒人上门提亲。媒人一般是男方的父母或亲戚。

俄罗斯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但是如果父母同意,14岁也是可以结婚的),所以如果你在学校里边看到怀孩子上课的小姐姐不要感到惊奇,这在俄罗斯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想结婚了肿么办,赶紧向当地的户籍登记处申请结婚,申请后可是得等上一个月的时间。毕竟结婚是件大事,政府是为了让年轻男女们能够认真考虑好婚姻大事,毕竟一生一世一双人,是最美好的事。

订 婚

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求婚,女方宣布同意结婚,双方确定结婚的事宜。一般,男方会给女方戴上订婚戒指。

之后便会向相关部门申请结婚。但这个申请可不是马上就能出来的,一般得等上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就可以准备结婚仪式啦。最开始要到户籍登记处(ЗАГС)进行简单的公证,现场会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在工作人员和亲友的见证下许下誓言,领取结婚证。走出大门时,亲友们将花瓣撒向新人,并为他们送上爱的祝福。

!

俄罗斯的婚礼习俗

面包加盐

在新婚夫妇的住所,新郎的父母准备了面包和盐让小夫妻品尝。按照传统,新娘和新郎同时咬住面包,咬的更大快的将在家庭中起领导地位(嘴大的不吃亏)。面包象征了财富和繁荣,而盐则是保护他们免受邪恶势力的影响。宾客向新婚夫妇撒玫瑰花瓣,向他们脚下扔硬币和小麦大米等谷物,这些都是繁荣和生育的象征。

碎瓶

在婚礼上,新婚夫妇喝完香槟以后,无比潇洒的顺手一抛。酒杯落地,岁岁平安!听说,俄罗斯人认为碎片越多,就越幸福。

绑香槟瓶

婚礼见证人会把两只绑在一起的香槟酒瓶绑在一起,送给新婚夫妇,祝他们美满幸福,早生贵子。

盖头纱

婚宴举行到半夜,新娘会站到舞池中间,在蒙着眼的情况下将头纱挂到任一女孩的头上。“中奖”的女孩很快就会找到如意郎君,成为下一位新娘。

公主抱

按习俗,俄罗斯的祖先认为新郎公主抱住新娘的举动是威猛的,能吓跑那些不好的东西,并且象征以后新郎都会好好地保护新娘,不让她受一点伤害。

新郎公主抱新娘进家。新娘或把头埋在新郎胸前,羞嗒嗒的,或深情地望着新郎,或是与亲友应和,表达自己掩盖不住的喜悦。

同心挂锁

新郎和新娘到桥上把刻有双方名字的锁头锁到桥柱上,或者挂到树上,象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多少人在桥前许下那美好的诺言,一把锁承载着太多的泪水以及真挚的渴望。

婚俗禁忌

俄罗斯族一贯自由恋爱,父母干预不得。且婚礼有“正娶”“窃娶”之分。但无论“正娶”或“窃娶”,男女必须均过十八岁。

所谓“正娶”,是男女又方确定恋爱关系之后,逐请父母之命,托媒妁之言,女之父母出据婚书以为证。而后择期由男方迎娶新娘至家。而后,男女双方携手同至教堂行礼,再各将手中之戒指摘于桌上,牧师询问双方愿结为夫妻后,诵读圣经,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不可分开”。男女由主礼牧师牵手再绕桌三圈,交换戒指,即礼毕。翌日,夫妻同赴各家致谢,亲朋则备酒菜款待。这是教堂关闭前的情形。教堂关闭之后迎娶新娘,便在清晨领上迎亲的队伍,冬季乘雪橇,夏季坐“呵道克”车,一路琴声与歌声不绝于耳,直到新娘家。新郎拜见岳父母,并向他们送上礼品。在新娘家吃过饭,待新娘父母叮嘱新郎完毕,迎亲队伍便拉上新娘及简单的嫁妆返程。当然到男方家又少不了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番祝贺之后,大家便在喜悦的气氛中开怀畅饮。当有人喊酒“苦啊”的时候,众人也会含笑叫苦,这时新郎新娘便得相依亲吻,宾客才会一饮而尽。当人们酒酣耳热之际,手风琴便奏起欢快的舞曲,人们纷纷登场献艺,老人也不例外,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时女主人撤走餐桌,在一旁再摆上酒、熟食、凉菜、面包、点心,宾主翩翩起舞,对酒当歌,直至尽欢。

所谓“窃娶”是俄罗斯族一种古老的习惯,随着苏侨的回国,此种习俗也随之消失。“窃娶”的作法是:男女双方确定终身后,男方领着迎亲人马,夜至女方家偷娶。父母徉为不知,又虚张声势地追赶一程也便认可。翌日,男之父母托亲执酒,往女家说情,并索婚书。该女之父母假意不允,饮之以酒,婉言劝之则允。出具婚书后,男女双方面同赴教堂行礼,其礼与正娶者同,只是不宴客。

他们结婚以后,分工明确且都能恪尽职守。男人在外劳作,起早贫黑且讲究实效。他们除刈草、伐木、耕垦等外,好鱼猎、开河封河之时,虽水有冰凌,却不畏寒冷。狩猎之时,山高林密不以为难,雪食冰餐不以为苦。“巾帼不让须眉”,她们除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等,经常又可在草场、农田见到她们的身影。节假日他(她)们便沐浴更衣,享用美味佳肴,当然少不了饮酒,在手风琴或“补拉来克”(一种弹奏乐器)声中唱歌跳舞,游玩终日。

俄罗斯族严格禁止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们主要通过自由恋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在以前,媒人说亲和订婚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媒人说亲时,要带一个撒了盐的面包。若是姑娘和她的父母同意,姑娘就亲手把面包切开请大家分尝。然后男方家举行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好结婚日期。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不要彩礼,男家祗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儿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男方笑话。

篇8:你知道这些中国婚礼风俗礼仪程序吗

你知道这些中国婚礼风俗礼仪程序吗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篇9:中国传统婚礼风俗礼仪程序

中国传统婚礼风俗礼仪程序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 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 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臵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臵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18 .6:30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来宾入席 主持人入席 介绍人入席 证婚人入席 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门口至主桌需铺红地毯,进场需四名花童拖起婚纱,创造气氛。专人向新人身上撒花芯、放礼炮,同时、投影、施放一氧化碳云雾。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新郎亲吻新娘。 证婚人致词 介绍人致词 来宾致贺词 主婚人致贺词 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开香槟酒、新人切蛋糕,全体共饮一杯,举杯齐声响干杯!

19.新娘换礼服

20.向各桌敬酒

21.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须端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22.闹洞房:亲朋好友与新人一起去洞房,吵闹一番,令新人终生难忘。

篇10:西方婚礼风俗礼仪大观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经成为我国都市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究其渊源及象征意义,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西方婚礼用品及名词的来历和含义。

白色婚纱:白色婚纱在维多利亚时代最为盛行。当年,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身穿漂亮的白色婚纱嫁给心上人的。从此,白色婚纱风靡全世界,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最受女孩们青睐的婚庆礼服,因为它象征着纯洁和忠贞。而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前,新娘穿衣服并不看重颜色,哪怕黑色也可以,只要漂亮就行。

订婚戒指:根据西欧风俗,在很久以前,订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的一部分。其实质有点像现在我们购买贵重物品时预先交付的定金一样,假若男方反悔,戒指将不再奉还。

结婚戒指:结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据说这根手指上的神经与心脏直接相连。将爱人赠送的戒指戴在手上,就等于把爱人放在了心里。

穿新戴旧,带金带蓝:新娘结婚时除了要穿崭新漂亮的婚纱外,还要戴一副已婚女士送的旧吊袜带,一枚借来的象征着太阳的金币,以及一件象征着月亮的蓝色物品(因为月亮女神黛安娜被看作是女人的保护神)。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有好运降临。

威尔士爱匙:过去威尔士男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他们会挑选一块上好木料亲手雕刻一把“爱匙”。这把“爱匙”象征着爱情、财富、忠诚和奉献,是定情之物。“爱匙”的式样和所刻图案丰富多彩,形象各异,每把都有其独具匠心之处。这就要看雕刻它的小伙子心有多灵,手有多巧,爱意有多深了。小伙子从海上归来后,就会将这把“爱匙”献给心仪已久的女孩。现如今它仍然是爱情的象征,只是不仅限于作定情之物,在生日、结婚纪念日或其它特殊场合都可以送“爱匙”。

婚礼面纱:这是用来遮盖新娘的脸,以防她的旧情人看到后,嫉妒心起而搅黄了婚礼。

吊袜带:其实吊袜带的作用不只是祈求好运,还可以帮新娘躲过闹新房这一关。过去,新娘新郎入洞房的时候,所有的客人都会跟着送他们。现在风俗已经改了好多,只有几位关系非常密切的客人可以入洞房闹新娘。为了挡住闹洞房的客人,新郎会把新娘的吊袜带取下扔向他们,在一片笑声和混乱中趁机把卧室门关上。

马蹄铁:在英国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新娘常用绸带将马蹄铁拴在自己的手腕上。传说圣师邓斯坦曾在马蹄铁上施加了魔力,并将其套在了魔鬼的脚上,魔鬼求饶,许诺今后再也不会踏入有马蹄铁的房子,因此马蹄铁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现在,马蹄铁已经成为好运和多子多福的象征。

婚礼宴会:伴娘和伴郎也要像新娘和新郎一样精心装扮一番,据说是为了欺骗新娘和新郎的旧情人,使他们无法辨认出新娘和新郎,从而使婚宴顺利进行。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欺骗邪恶的精灵,防止它降祸于新人。

抛花束:新娘背对着大家向后抛掷花束,谁有幸接到了,谁就是下一位要结婚的人。这可是个非常令人心动的时刻哟!

结婚蛋糕:以前,结婚蛋糕的最上层都要被特意留下来,藏在新房的床下,以祈求新娘多生几个健壮的孩子。一年后,新郎新娘将蛋糕取出,一同吃下。这将保佑他们身体健康,好运连连。不用说,这一习俗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但还是有一些新婚夫妇将蛋糕放在冰箱里储存起来,等到第一个结婚纪念日时再来分享。

蜂蜜酒:结婚的当晚,新郎新娘要共饮蜂蜜酒。这是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说喝了蜂蜜酒,就可以多子多福。倘若新娘在婚后10个月就生了小孩,这对酿造蜂蜜酒的人来说将是极大的荣耀。此酿酒师将名声大振,生意也将由此大大红火起来,而且他的名字还会被当作新生儿的名字。

撒糖果:婚礼中还经常抛撒裹糖的杏仁,这预示着婚姻有苦也有甜。抛撒的糖果必须是奇数,人们认为这样可以给新人带来好运。

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

婚礼礼仪主持

婚礼督导礼仪

美国的风俗礼仪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

新西兰节日风俗礼仪

缅甸风俗礼仪知识

爱尔兰风俗礼仪知识

迪拜风俗文化礼仪

葡萄牙共和国风俗礼仪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婚礼风俗礼仪,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