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因州孤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河南旅游风景区讲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河南旅游风景区讲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河南旅游风景区讲解
我们现在前往翰园碑林参观。碑林位于开封西北隅。在去往翰园碑林途中,我把它的简单概况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
现在我们来到了翰园碑林。走过雄伟高大的仿宋建筑牌楼,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塑像。塑像高17米,重20吨。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也叫有熊氏,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结统一的奠基人和古老文明的开拓者,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称他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我们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
古城开封湖泊很多,是有名的北方水城,但就是缺山。翰园碑林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在南部风景区建造了仰圣山、文萃山和翰园山。仰圣山体现了山的文化品位,具有雄、险、奇、秀之气势与美姿,也体现了人们对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和古圣先贤的敬仰和思慕。飞流而下的瀑布十分雄伟,落差18米。通向山顶,有7条小道可以攀登。站在山巅,举目远望,附近景观尽收眼底。仰圣山南面是正在建设中的翰园山,规划山高36米,建成之后,翰园碑林将成为群山竞秀、百花争艳的乐园。
现在我们去翰园碑林北部碑廊参观。这座主体碑廊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这十大碑廊,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如同一部刻在石碑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史和书法艺术发展史。在碑廊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楷书名家田英章书写的《前言》,简要叙述了翰园碑林的创建过程和概况,字体平稳端正,清丽古雅。
接着是历代书法碑廊。从殷商四骨文开始到清末,刻有历代书法名家的墨宝,这是按朝代顺镶嵌的。殷商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现现在距今30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公元18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在发现,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约5千余字,至今研究甲骨文已成为一门学问。金文是殷商时代镌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为金文。秦代是我国书法史上承先启后、诸体出新的开创性时期,李斯创小篆体,他书写的《泰山琅琊》、《权量诏版》等,字体修长,横成列,竖成行,为今天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书法奠基时期,秦代程邈整理的隶书,逐渐发展定型,成为汉代占统治地位的书体,行书、草书、楷书都从隶书中演变出来。至此,汉字各种书体都已具备,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钟繇、王羲之的倔起,使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唐代视为国宝。
唐太宗李世民将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留传后世的是它的摹拟本。王羲之和他的第七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其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称为“草圣”,他和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宋代书法艺术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期,苏拭、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宋四大家,苏拭的《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明代有唐伯虎、沈周、文微明、仇英,被称为“明四家“。清代是中国“书道中兴“时期,出现了王锋、傅山、邓石如、郑板桥、赵之谦、康有为等众多的书法名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书写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在世上影响很大。
现在,我们来看现代书法碑廊。这是按篆、隶、楷、行、草书体排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自新中国成立迄今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整体面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家辈出,可谓群星灿烂。这里刻有毛泽东、郭沫若、舒同、启功、王学仲、欧阳中石、沙孟海、沈鹏等以及港、澳、台等书法名家墨宝。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翰园碑林还设有中山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国际人十书法碑廊、少数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名人题词和名人书法碑廊等,真乃是书法荟萃、琳琅满目。翰园碑林永远刻碑不止,继续丰富充实碑廊内容,并加速园林建设,任重而道远。李公涛先生全家决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翰园碑林建成一座文化高品位,园林高层次,中国碑林第一流,长期享有“世界之最“称号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
篇2:河南旅游风景区讲解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老君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由此可知,该台始建于唐代,至迟也应在天宝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 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高8米,台底面积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堆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城墙。台上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道德真源”、“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
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山门下有石阶三十三级,应老子飞升三十三层青天之说。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1978年,鹿邑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馆。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太清宫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老子故里旅游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篇3:推荐的河南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到达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灵山风景名胜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与国家森林公园鸡公山相连;东接京九铁路和罗武公路,与湖北省木兰山相望,南有信叶公路横穿东西,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在景区留一出口。交通十分便利。
灵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景域方圆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七十二洞天,一百零八景点。以“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华”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灵山”,中外名刹“灵山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均坐落在本景区内。
灵山主蜂海拔827.7米,据唐李泰著《括地志辑校》和《魏书》记载:“灵山春秋战国时名冥山,汉时名霸山,魏时名石城山,因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而沿称灵山至今。古代的一些帝王将相迷恋此处景色,赞不绝口。宋神宗时参政赵汴在
《登灵山》诗中写道“为爱名山好,登临尽日曛”。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留下“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的诗句来赞美灵山。
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灵山年平均气温在13~15℃,夏季平均气温24℃,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灵山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190科1067种之多。主要特产有茶叶、木耳、香菇、灵桔梗、板栗等。其中“灵山云雾茶”久负盛名,多次在中国信阳茶叶节上获奖。灵山金、萤石、铜、铅锌、花岗岩储藏量丰富,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迢遥洞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观为主。著名景点有电p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15个景点,百余处景观。我们今天只观赏其中的一个景点--逍遥洞。
逍遥洞原名仙人洞。相传北宋年间有两各隐士为躲避战乱先后来此遁居,他们终日闭门诵经,修身养性,从不与外人交往。久而久之两位隐士都变成了不食不饿、不饮不渴的仙人了。仙人洞也因此而得名。九十年代初,在清理整修逍遥洞时出土的三枚宋代铁币和一把铜钥匙,也足以说明这里住人的历史之久。
逍遥洞庭湖是天然石洞群,共有6个洞,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洞、飞鸟洞、立洞、济公洞、传经洞、三连洞。当年两名隐士修“仙”的地方是在底洞。我们今天重点观赏的是济公洞。大家注意往上看,洞顶有一形似僧帽的巨石,巨石底下有一巨掌印,酷似在托着僧帽,洞顶后的山石上仿佛有几个大大的脚印。
我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拍照,然后我们去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塑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三次上灵山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故事。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篇4:推荐的河南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今天我们云拜谒一位圣人参人,参观一处圣地,那是令世界华人崇敬向往的地方,它就是武圣人关羽的葬首处——关林。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建安二十四年(2),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扬名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儒学立国的国度,几千年的道德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字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6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各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最绝妙的景观,这是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篇5:推荐的河南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玄奘故里,参观玄类故居纪念馆。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类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14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法师出生在偃师市级氏镇陈河村,也就是诸位脚下这块景色秀美的土地。这座玄奘故居纪念馆,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岭,南望伏牛山,占地25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遗址原有的地势层层北上。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幸会各位与此,共同探讨玄奘大师的人生历程与思想真话,实在令人高兴。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玄奘大师故居的门前。让我们先来欣赏这一用汉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乌头门”,和富丽堂皇的高大门闾交相辉映,成为这一儒学世家不同凡响的标志。“乌头门”的由来相当久远,据说,它是由远古母系社会群居的“衡门”演变而来。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门口,竖起两根圆木立柱,上端加固横梁,形成一个大门,立柱超出横梁的柱头部分被涂上黑色,“乌头门”就成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这种建筑形式被达官贵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质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显示门第的高贵。唐代以后,这种建筑形式逐渐消失。
请大家回过头来共同欣赏一下大师故居的门楼。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大家在广场上已观赏过石碑上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精美书法,这里门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学著名大师季羡林教授的手笔。这里还有启功、程思远、王任重、刘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题词和匾额,大家不妨仔细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书法和丰富的。
各位朋友,大家对面前这一别致的迎壁墙一定产生了兴趣。迎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的。它是一个佛学用语,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静”的意思。因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画了一个和尚的坐像图,而且是一笔划成,代替他的署名。请往迎壁东边走,绕过丛丛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厅,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书香”。
在玄奘故居纪念馆内,这个展室相当重要。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玄奘大师的籍贯变迁和诸多“先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俗姓陈,陈留人也”。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传》上说玄类的祖父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周南”属河南府,即今洛阳地区。就是说,玄奘一家从祖父陈康起,迁居河南洛阳缑氏县。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陈河村这座大宅院里。如今,陈河村的陈姓居民都是玄类大哥的后裔。
这幅图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慧,文献上说他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学问,富有正气。图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是玄奘的母亲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两家结亲是标淮的门当户对。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玄奘原名陈袆,十三岁出家和称法名玄奘。玄:深奥,奘:宏大。是一个很有气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经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爱佛学,这个家庭研读佛经的氛围对玄奘走向佛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水井,被称为陈家古井。据传,此井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陈康所开。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说此水可使人聪明,玄奘就是饮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号称“慧泉”。祖籍孟津
篇6:河南景区导游词讲解
逍遥观风景旅游区。位于禹州市浅井乡的崆峒山麓,是轩辕皇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发生地。逍遥观为一处道观建筑,是传说中古代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观”之称,该观在建国初期,仍保留有众多的古建筑,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逍遥观始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根据该观残存的明代碑刻记载,它至迟在明代后期就已经是一处规模宏大、声名远播的道教活动中心了,素有“上观到下观,七十二座殿”之称。
由于年代久远,逍遥观破坏严重,现存建筑很少,但此观依山就势雄伟宠大的气势尢存,黄帝文化的底韵和神奇尚在,娘娘宝剑、黑龙河、老龙洞,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这里妆扮得既神秘又灵秀,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流,风景秀丽,游人至此会油然产生一种“清心悦目飘飘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观的美妙组合使世人仰慕。目前这里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
[备用材料]
1:广成子是古代传说中的有道之士,很有见地,甚至于无所不能,《封神演义》中有他下山降妖除魔的描述。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父叫少典,为有熊国的国君;其母叫附宝,有一次其母到郊外游玩,忽遇大雨,一道电光缠其身很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次日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才生下黄帝,起名叫云。传说他落地能语,性情和善。长大后以姬水为姓,叫姬云。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他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并且制订了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鱼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的动物为新图腾,命名为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3:马沟村名缘于《庄子_徐无鬼》记载的黄帝拜访大隗的故事。相传黄帝听说大隗很有才干,就去拜访他,当时同行者还有方明,昌寓,张若,昆阍,滑稽等,连黄帝共七人,行到马沟地界,“七圣皆迷,无所问途”。正在焦急之时,见沟坡有一牧童子,年龄不过十几岁,是所谓“黄口小儿”。黄帝心存疑虑,又找不到别的人,只好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吧?”牧童说:“知道。”又问:“你知道有一位高人叫大隗的吧?”牧童说:“岂只是知道,连他的住处和常识都非常熟悉。”众人听了都很惊慌:“这么小的年纪,言谈话语却又如此历练老成,岂是一般牧童子么?”黄帝于是请教牧马童子说:“你如何有这么广博的见识呢?”牧童子说:“我从小游于六合之内,后来有长者教我游于六合之外,故此知事多矣!”黄帝见牧童决非凡夫俗子,所以就向他求教“治理天下的方略”。牧马童固辞不答。黄帝及随从的几位大臣再三恳求,牧马童子才要言不繁地指点道:“治理天下,跟我牧马一样,唯去其害马而已矣!”黄帝顿悟,称牧马童子为天师,再稽首拜时,牧马童子已不知去向。
从此,这条沟便叫“牧马沟”,俗称“马沟”。后人曾在沟崖的石壁上刻了“黄帝问道沟”五个大字,因此,这里便成了黄帝遗迹的一个重要景点。
黄帝暮年想要修道成仙,想起崆垌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觉得此山非常适合修炼,于是就带着妻子螺祖娘娘向崆垌山走去。因黄帝和螺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大家都不愿意他们去修炼,纷纷挽留,但黄帝夫妇心意已决,众人无奈只好含泪送行,君臣走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走到一村庄,黄帝不忍再让大家受累,就坚决同大家告别,于是辞别众臣,携妻向崆垌山步行而去,众臣见黄帝夫妇越走越远,只好在这里散架回朝。由于黄帝在此散架登程,后人便将此村叫做散架村,黄帝夫妇继续前进,觉得口渴,恰巧路遇一井,但水太深无法取水,黄帝就说:“要是井水能浅一点就好了。”话音刚落,就见井水上涌,马上就浅了,黄帝大惊,认为是上天让黄帝修炼才这样帮他的。于是后人称此地为浅井,一直流传至今。
相传黄帝在摄政之前,南方有蚩尤族,兄弟81人,皆铜头铁额,能造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不仁不慈,滥杀无辜,侵凌中原。最终黄帝降伏了蚩尤。
逍遥湖
大家眼前这一泓清水就是逍遥湖了。它是有逍遥河之水汇集而成,这条河虽不大却是一条神奇的河。因为古时候这里是原始森林,河水从丛林中穿插而过,流到这段地段稍微有些疏朗就聚集成湖,湖水清澈见底。有三个神奇的特点,第一是大约有几百米长的一段河水,晚上会泛出一种银绿色的光,距两岸百步之外都能看清河中的石头和岸边的苇草。夏日夜晚,许多青年男女都喜欢到这里洗澡、纳凉、唱歌、跳舞,为的是享受“夜光湖”那种不是灯光胜似灯光,不是月光胜似月光的神秘情调。据专家实地调查,认为这种河水发光的现象是因为河底生长有一种水藻,水藻有一处闪光物质,类似磷,在漆黑的夜晚能熠熠发出光来。可惜的是这种藻类植物现在数量极少,到晚上光也不是很亮。第二是湖中没有乌龟,据说是黄帝认为乌龟是不干净的动物,所以不许它在这儿,免得把水弄脏。第三最为神奇,此湖里的鱼是一种会唱歌的鱼,游人只要把竹竿一端插入湖中,另一端贴近耳朵,就会听到美妙的音乐,如果潜入水中就犹如置身于水下音乐厅在聆听一个管铉乐队的演奏。各位不妨试一试。不过,能不能听到还看鱼儿愿不愿唱了
此湖实为水库,是解放后为解决山区用水问题而修建的。古时并无此湖。
箭崖
请大家看对面大山近山顶处,有一巨石突兀而起,立于石崖峭壁之上,高有数丈,它就是望箭石,下边的石箭就叫箭崖。箭崖来历久远,说是黄帝暮年,心想修道成仙,就来到逍遥谷,见了广成子,问广成子在哪儿修炼比较合适。广成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应当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作为。”于是,黄帝便登上山崖,往空中射出一箭,毫无目标,顺其自然,箭落在那里,就在那里修炼。箭射出后,黄帝便登高到高耸的巨石方向上去看,看箭到底落在什么地方。一看,那箭正向西飞的过程中忽然折转方向,掉头向北,落到上观西边的悬崖峭壁上。黄帝心想,这是天意,就顺其自然吧,便在悬崖上凿了一个石洞,住在里边修炼起来。这条洞就是现在的“得道庵”,射箭的地方叫“箭崖”,看箭的巨石便叫“望箭石”。这个故事虽然有一些神奇,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有时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方为上策。
逍遥泉
各位朋友,这就是逍遥泉。当年黄帝及后来所有在此修炼得道的人都是饮用此水,由此可以看出此泉不同凡响。此水清冽甘甜,据化验里面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矿泉饮料。常饮此水可滋阴壮阳,延年益寿,附近村子里无绝子孙者而且多长寿者,与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村民称水为神水。更为神奇的是这里面的泉水终年不涸不溢,旱天不干,涝天不升,水面始终同泉口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来!尝一口仙水吧,解解渴,攒攒劲。
逍遥河
大家看逍遥泉南有一峡谷,谷两岸绿树茂密,怪石参差,忽有泉水从隙中流出,聚而成潭,其源乃池塘之水由地下潜流而出也。潭水由石隙间溢而成数股细流,自乱石中挤出,似水蛇蜿蜒游动,形成小溪,前流百余米,河水突然断折,溪水尺怕不及使性,已坠入另一水潭。然后又在乱石堆中东钻西突,几经挣扎,再汇成溪,涓涓前行,汩汩细吟,呈怡然自得状。猝不及防间,兀自又有巨石拦道,小溪机警回避,躲闪着从旁边绕过,不料又误入石窟。幽暗中几经磨难,总算从一豁口逃出,却随即掉进另一石潭。再从石潭涌出时,已经变得比较雄健,比较自信,在石堆间钻出钻入,颇显几分自如。及至跃入黑龙潭,再从大石棚下轰然而出,回首细数,短短五里路,却经历一十三次跌岩,十三个石潭,虽说不易,倒也别显情趣。无怪乎人们喜欢“五里十三潭”,也无怪乎游人乐于探寻逍遥源,因为它带给游人了许多人世的感悟和思考。
白爷洞
对面就崖而建的石洞为白爷洞。据说土地在此修炼成仙后,广招徒弟,声名远播,法术很灵,为世人所敬重。相传,土地爷的两个徒弟去赶考,路遇疾病,无法及时赶到京城。无奈之中就求救于师傅。白爷说:“去吧,没关系。“二人忐忑不安地又上路了。刚到京城就听说考场失火了考试推迟举行。二人顺利的参加了考试,并且考取了功名。
剑桥
这座古砖桥就是剑桥,它是逍遥观上观与下观的分界线。桥的北边叫上观,桥的南边叫下观。逍遥河在上古时候本没有桥,河谷两岸都是参天古木,互助交叉,枝干重叠,搭架一起,平铺成了一种天然的“树桥”,道士们就从树桥上走过,从东岸走到西岸,从西岸走到东岸;从下观走到上观,从上观走到下观,倒也十分方便。一天夜里,天降暴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天崩地裂,逍遥河陡然裂开,变得又深又宽。河东落下一股瀑布,一连三跌,跌进黑龙潭,然后又涌入逍遥河向下流去。河西岸的峭壁上,也落下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悬挂200多米,一头栽进逍遥河里,两瀑相汇,鼓鼓荡荡,向下奔去。上观下观也被隔断了,两岸 道士没法来往了。
于是,道士们便在逍遥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没成想,这拱桥的桥基下边是一块“翻身石”,群众都说是“活石头”,三年两头翻身,有时向左滚,有时向右滚,总时把石桥滚塌。一天,黄帝从这里经过,正碰了那“翻身石”正在躬腰,便在自已腰里抽出剑,猛力向“翻身石”刺去,只听“哧”的一声,那“翻身石”便被钉死在那里,永世不得翻身了,道士们怕那“翻身石”以后某一天又会反省过来,重又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就祈求黄帝把宝剑留下来,永不拔出。同时,又派黑、白、青、黄四条石龙护住拱桥的四个桥脚,使石桥永远安如磐石,牢固如铸。
此后,人们便把这座桥称作“剑桥”,也有人叫它“宝剑桥”。_前,村民还能见到宝剑,可后来不知是谁把宝剑给偷走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个剑鞘了。
大家看悬崖峭壁上有一石龛,里面是一天然洞穴,外面用琉璃瓦镶了门楣。门楣上方有碉石横出如檐,下方则立壁陡崖,两旁山石也如刀削一般,门外并无方坟空地,四周又无石径可上,唯见洞悬于半空。因此,山民呼之“悬空洞”。这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俗称“得道庵”。
黄帝在此得了什么“道”呢?文献记载,黄帝治理天下十九年,令行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这时候他听到了广成子在崆洞山石室中修炼成仙的故事,就往崆峒山来拜访他。黄帝说:“我想摄取天地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天下百姓;我还想掌握阴阳变化,来驱使万物,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是什么?广成子说:“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握的东西,却是事物的残渣。自从你统一天下、做了中央大帝之后,便沾沾自喜,不问政事,娱乐耳目,满足口腹,变得庸俗浅陋起来,我怎么好跟你谈‘至道’呢?”黄帝听后,只好退回,另筑别室,铺了白草,独卧其中,静心反省,追思过错。舍弃了华丽的宫殿,撤去了贴身的侍从,毁掉了迷乱的乐器,撤消了美味的佳肴,以一颗百姓的心反省自己的过失的确太大了:“云气还没凝聚就下雨,候鸟不到季节就迁飞,草木不待发黄就调落,这些都是咎由自取的报应啊!”从此洗心革面,清心寡欲,顺乎自然,胸无杂滤。三个月后,他又去见广成子。广成子听了黄帝的自省后,高兴地跃起身子说:“好!如今我可以告诉你‘至道’了。‘至道’的精粹,深远有味;‘至道’的极致,静默宛潜。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后所求,持守你内在的虚静,摒弃外界的纷扰,你便可以进入光明的境界,到达‘至阳’‘至明’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万物就会昌盛。”黄帝深悟地说:“那就是天人合一了。”文成子说:“对!但我要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人们却以为存在着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人们却认为可以究极。这种想法也是违背‘至道’的呀!”于是,黄帝便放弃天子之尊,舍弃人君之贵,隐居崆峒山中,不知欢乐,不知愤怒,不知生存,也不知死亡,一心修炼,终获‘至道’,升天而去。
三皇殿
逍遥观的三皇殿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天皇、地皇、人皇”殿,而是三个皇帝敕修的“皇家宫殿”。这就是“玄宗殿”、“仁示殿”、“乾隆殿”,也叫“三銮殿”。
玄宗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建在逍遥观的最后边。从黄帝得道庵沿峭壁往上爬,走到玉女池,再上观北顶,在广成子城里边,有一座大殿,台基高两米“五色石”。大的如石头,小的如橡子、如樱桃、如猫眼。光滑明洁。放入水中,五彩缤纷,似珍珠,像玛瑙,赛美玉。更有彩色之中间带各种花纹者,像树木,像山水,像人物,像花卉,奇珍异常,名日“画石”,汪价在《中州杂俎》中说,他曾在阳翟马氏家中见一五彩石,大如橡子,外观纯白色,置水碗中则有图画映现,有一绿衣少将,骑赤兔马,作回首张弓样。人之眉目,马之鬃毛,清晰可见,实足珍奇。
时至今日,前往游玩者多拣拾而为纪念,也有画石家专门挑选罕见者作为收藏。
摘星楼
请大家往东看,一孤峰插天,东西皆谷,下有谷水,向南汇入麻地川。从西谷攀援而上,逾十八盘,达于巅峰,则见阴侧壁立千仞,阳侧群山百态山顶有自然生成之石椅、石斗、石箕等,民众称为金椅、金斗、金簸箕。这些都与黄帝有关,是黄帝撒下的遗迹。关于此峰群众中流传了一则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摘星楼山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十五岁的儿子王林,老两口子得了瘟疫,借了财主李三的钱,病还没好,李三就逼王林去他家扛长工抵债,王林上山给财主砍柴,遇上下雨就躲到山顶,朝天举篮,按仙翁交待,拜了八拜,然后将一颗流星摘到篮里。王林把星星往双亲上一照,二老立刻康复了。王林手捧星星,挨家治病,全村病人,一夜痊愈。五更时分,王林按仙翁嘱咐,捧篮上山朝北八拜,举起篮子,只见一道白光,神星又飞上天去。财主李三听说王林得了神星,便要去给他医治。怎奈星已归天,财主无计可施,当晚咽气死去。村民为了感谢王林,便在山顶修了一座小庙,命名为“摘星楼”。
牡丹岩
牡丹岩在浅井乡白石岩自然村,南距禹县市区28公里。因该村北靠“摘星楼”,摘星楼山体结构有一种奇异的白色花冈岩,其中夹有许多海底的泥沙和鱼虾化石,群众便称该村为“白石岩”。白石岩紧靠在摘星楼北坡,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山沟,林木茂密,花草葱茏。十几户人家镶嵌在一个美丽的山坳之中,很有几分“深山藏古寺”的感觉。白石岩村子不大,然而吸引人千里百里来参观的“新奇之物”却不少。首先是一个“水帘洞”,紧挨在村子西北角,沿山沟、顺小溪往里走,不过几十米之遥,忽见一天然洞穴,有数丈阔大,崖顶前伸如棚,岌岌欲坠。岩缝交织如网,构成叶脉状图案,令人奇谲难名。加之岩缝间长满小草,开满粉紫色和淡黄色碎花,把崖 洞妆扮的花蔟锦绣,使人晃然如走进童话世界一般。洞顶岩棚上有细泉如麻,丝丝缕缕从空中飘落下来,似断似连,如珠如烟,轻轻柔柔。确如一幕水帘,温柔而亲适;绝不像一道瀑布滚跌而下,那么粗野,那么狂暴,那么大煞情趣。
在岩石错落间,又有三泉,叫“牡丹泉”水柔软细腻,据说女孩子用此水洗脸洗手可使皮肤光滑白嫩。牡丹仙子生来皮肤干涩粗糙,就是因为常用牡丹泉水洗澡,后来就变得“肌肤晶莹”、“软玉温香”。“王母泉”是王母娘娘专为男女不孕之人从“灵泉”引来的“孕水”,喝了可以生贵子。“明目泉”人人都喜欢,泉水清得发蓝发绿,清爽宜人,用之拭目洗眼,可治眼疾,不长翳子不长雀斑,少不近视老不花,女人不烂眼圈,男人不得白内障,所以到明目泉洗眼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名日旅游,实际是为治病而来。
白石岩最新奇的当然是那株“千年白牡丹”,它倒挂在山岩上,根扎在石缝中,一丝土不见,居然活了一千多年,而且长得很旺盛。每年4月10日开花,花朵都是单数。稀罕的是,凭所开花朵的多少,可以预测当年的收成好坏。更稀罕的是,白牡丹有自我保护能力。有一年白石岩春会,一男子当着许多人的面伸手去折一枝牡丹花,手刚挨到花枝,顿觉手臂麻木,便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另一男子不信,也伸手回来。另一男子不信邪,硬是折下一枝,手臂红肿了三个月,几次来烧香赎罪,红肿方消。后来人们便在牡丹树旁建了一座小庙,内祀牡丹仙子。凡是被牡丹仙子看顾的女子,都有能终身保持贞洁,不被坏人欺负。
白牡丹西边10米,长了一棵“仙人树”,看外表与满山坡的老姜树没什么两样,但有两点非常特殊:一是别的姜树冬天都落叶,这棵姜树冬天不落叶,四季长青。二是这棵树叶颜色深绿,摘一片贴在眼角可去鱼尾纹,贴在眼下可除眼袋,让人永远保持年轻人状态。
这么好的地方相信大家不会失望。
★ 讲解范文
★ 导游讲解稿范文
★ 讲解导游词
★ 河南对联
★ 高中英语语法讲解
★ 法门寺导游词讲解
河南旅游风景区讲解(推荐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