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
《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
①炎热的气候不仅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②“情绪中暑”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过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
③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要根据夏季天气炎热和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计划,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且要尽可能地收拾得空旷些避免拥挤感,从而达到白居易用诗描写的效果:“眼前无常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④当然,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内经》主张,在炎夏之时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持此态度,方可“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故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注意培植浪漫情绪,想象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正如《摄生消息论》中所言,“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外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同样也有利于忘却夏日的炎热。一旦发现身边的'人有“情绪中暑”症状,要耐心开导,用温情细语给他(她)的心里送上清凉,有条件的话,应该陪他(她)到海边、湖边、河边或公园、森林等凉爽之地去走走,习习凉风和迷人景致会使他(她)暑热顿消,心静如水。
⑤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平时就要注意情绪锻炼。要学习点辩证法,懂得用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倾诉,尤其是有苦恼时,不要闷在肚里,可向亲朋诉说一番,甚至大哭一场。当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后,人生的许多艰难困苦都会在冷静中得到克服,区区炎热天气,又何足道矣
1.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
2.文章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
3.文章第③段说明的内容是:
4.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
5.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6.假如你发现自己的一位亲友有“情绪中暑”倾向,你将如何科学引导他走出“误区”?
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参考答案:
1.统领全文
2.“情绪中暑”症状
3.“情绪中暑”原因
4.预防“情绪中暑”方法
5.总――分
篇2:《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圧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圧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发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1、下列对 “ 人体能 ”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2、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3、对第4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些公司和学校在大楼里安装了人体能设备供电。
B、美国公司和学校已用人体电能照明、取暖、制冷。
C、人体能的开发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D、热量收集系统具有的双重功能可以使环境更加舒适。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参考答案:
一、1、B (A 机械能和热能只是人体能的主要表现。C 需要一定的条件。D 与原文不符)
2、A (B 要经过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C、不是人体产生电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是通过踏板下的摇杆使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D 是推动门在人的不停的推动下产生能量,先被收集起来,再通过一定的设备转化成电能。)
3、C 要学会找中心句(A 是安装了收集人体能的设施。B 以偏概全,只是个别地方部门处于试验阶段。D 没有概括中心,热量量收集系统只是人体能开发的一个方面,段中只是作用一例子来谈人体开发运用的,不能用例子来概括中心。)
4、D 从文末一句即知,人体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篇3:《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的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动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做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2.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运转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答案:
1.B
2.A
3.D
答案解析:
1.A 机械能和热能只是人体能的主要表现。C 需要一定的条件。D 与原文不符
2.B 要经过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
C、不是人体产生电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是通过踏板下的摇杆使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D 是推动门在人的不停的推动下产生能量,先被收集起来,再通过一定的设备转化成电能
3.D从文末一句即知,人体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篇4: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答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圧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圧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发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篇5: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答案
1、下列对 “ 人体能 ”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2、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3、对第4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些公司和学校在大楼里安装了人体能设备供电。
B、美国公司和学校已用人体电能照明、取暖、制冷。
C、人体能的开发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D、热量收集系统具有的双重功能可以使环境更加舒适。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参考答案:
1、B (A 机械能和热能只是人体能的主要表现。C 需要一定的条件。D 与原文不符)
2、A (B 要经过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C、不是人体产生电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是通过踏板下的摇杆使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D 是推动门在人的不停的推动下产生能量,先被收集起来,再通过一定的设备转化成电能。)
3、C 要学会找中心句(A 是安装了收集人体能的设施。B 以偏概全,只是个别地方部门处于试验阶段。D 没有概括中心,热量量收集系统只是人体能开发的一个方面,段中只是作用一例子来谈人体开发运用的,不能用例子来概括中心。)
4、D 从文末一句即知,人体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篇6:豫让者晋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豫让者晋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6.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委质而臣事襄子 质:作人质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D.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 掩:遮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刺襄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乃残身苦形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名既成矣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8.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
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②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参考答案:
16.B(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事奉赵襄子)
17.A(A项: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表转折;表承接。 C项:已经;既终,类同于“既又”,表并列的连词。D项:表判断,“就是”的意思;表承接,就)
18.C(“不考虑手段”理解错误,比如豫让对他朋友就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
19.(3分)(断错一处扣1分,“//”属于可断可不断之处,断了不扣分)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20.(7分)
①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赴死,女子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
(“说”,“容”各一分,句子通顺1分)
②然而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以自己的行为使后世对待自己的君主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
(“所以”,“以愧”中的“以”,“愧”的使动用法各占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篇7:《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题目及答案
《让人体也能发电》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圧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圧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发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1、下列对 人体能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2、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3、对第4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些公司和学校在大楼里安装了人体能设备供电。
B、美国公司和学校已用人体电能照明、取暖、制冷。
C、人体能的开发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D、热量收集系统具有的双重功能可以使环境更加舒适。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参考答案:
一、1、B (A 机械能和热能只是人体能的主要表现。C 需要一定的条件。D 与原文不符)
2、A (B 要经过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C、不是人体产生电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是通过踏板下的摇杆使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D 是推动门在人的不停的推动下产生能量,先被收集起来,再通过一定的设备转化成电能。)
3、C 要学会找中心句(A 是安装了收集人体能的设施。B 以偏概全,只是个别地方部门处于试验阶段。D 没有概括中心,热量量收集系统只是人体能开发的一个方面,段中只是作用一例子来谈人体开发运用的,不能用例子来概括中心。)
4、D 从文末一句即知,人体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篇8:叔孙通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叔孙通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叔孙通,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功蕲入陈,于公何如?”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则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通前曰:“诸生言皆非。夫天下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视天下弗复用。且明主在上,法令县于下,吏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二世喜,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按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生言盗者皆罢之。乃赐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通已出,反舍,诸生曰:“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我几不免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
及项梁之薛,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通降汉王。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候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通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通为奉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通所论著也。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作复道,方筑武库南,通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帝寝,衣冠月出游高庙?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惠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已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汉书·叔孙通传》)
臣光曰:过着,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乱议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武丁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故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饰非也,岂不缪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功蕲入陈 功:攻下
B.及稍定汉诸仪法 稍:稍后
C.益广宗庙,大孝之本 广:扩大
D.毁郡县城,铄其兵 铄:削弱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岁,陈胜起 ②数跸烦民
B.①乃赐通帛二十匹 ②汉王憎之,乃变其服
C.①惠帝为东朝长乐宫 ②愿陛下为原庙渭北
D.①及项梁之薛 ②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就陈胜起义的事询问众博士儒生的看法,听他们说是造反就生气变了脸色,待听了叔孙通的一番巧辩宽慰之词后,于是转怒为喜。
B.叔孙通离开寝宫回家后,遭到众儒生对他言行的质疑,他解释说自己也是迫不得已。他逃到薛县,薛县已归降楚国了。
C.叔孙通的儒生装束令汉王憎恶,于是他就改穿楚地风格的短装,很合汉王的审美观,得到汉王的`喜爱。
D.孝惠帝不愿在看望太后的途中常惊扰百姓,便在武库的南面修复道,听了叔孙通所言此举不妥的劝谏后,惊惧地要赶快拆掉。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人犯错误在所难免,但只有圣贤之人能做到有错必改。
B.以仲虺赞商汤、傅说劝武丁为例证,说明做君王的人不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以改正错误为美德。
C.从对叔孙通的批评中,暗中告诫做臣子的面对君王的过错不应教君王文过饰非,而应帮助其认识改正。
D.从古代君主设置乱议木和敢谏鼓的举动中,看出了他们生怕自己的过错被人知的心理。
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篇9:孟轲邹人也的阅读答案
孟轲邹人也的阅读答案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仁义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注 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阅读试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 干:谋取 B.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沮:阻挠
C.闲先王之道 闲:放下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答案 C 解析 闲:捍卫。
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3分)( )
A.绝粮于邹、薛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答案 B 解析 A项第二句说其不委曲求全不能变通;C项第一句说其受业,非“穷”;D项第一句说其“通”,第二句是尹士的话,说其居心可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邑“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邑“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答案 A 解析 B.无中生有。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C.“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率兽食人”,(像)率领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暴政害民,说“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不当;“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答案 (1)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远行千里来拜见齐王,这是我愿意的(事情);不被齐王赏识(或“礼遇”)而离开,(这)难道是我愿意的吗!(关键词为“乌”“遇”“岂”,每个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
(2)杨墨的'学说不破除(或“停止”),孔子的学说不发扬(或“彰显”),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或“仁义之道被阻塞”)。(关键词“著”、“诬”、“塞”,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接见呢?”
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
篇10:太原阳曲人也的阅读答案
太原阳曲人也的阅读答案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①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陈,备疑不渡 陈:列阵
B.故计远近为稽留 稽:延误
C.蜀兵大至,淮逆击之 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绥:安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
B.昔禹会诸侯于涂山 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今
D.
C.
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 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
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 其夜果攻阳遂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3分)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4分)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
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①(郭淮)把这件事上报以后,太祖认为他做得好。
[3分。闻、善各1分,大意1分]
②(郭淮)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4分。周至、咸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1分]
(2)
事例一:与刘备对阵时,主张撤离岸边,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渡河再进攻(“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
事例二:与诸葛亮对阵时,主张先占北原。(“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
事例三:与诸葛亮对阵时,认为其西行乃虚,攻阳遂为实(“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 《让铺》阅读答案
★ 也说神话阅读答案
《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