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4-03 03:34:45 作者:riyuenia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riyuen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

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

(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篇2:《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选自位梦华《气候的威力》)

9、从选段看,南极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10、选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2分)

11、选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9、(2分)狂风和严寒,变幻莫测。

10、(2分)举例子,列数字。

11、(2分)气象学家研究南极气候的特点,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篇3: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选自位梦华《气候的威力》)

9、从选段看,南极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10、选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2分)

11、选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9、(2分)狂风和严寒,变幻莫测。

10、(2分)举例子,列数字。

11、(2分)气象学家研究南极气候的特点,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篇4:气候的威力阅读题答案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 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篇5:气候的威力阅读题答案

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篇6:气候的威力现代文阅读答案

气候的威力现代文阅读答案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从选段看,南极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2、选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2分)

3、选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2分)狂风和严寒,变幻莫测。

2、(2分)举例子,列数字。

3、(2分)气象学家研究南极气候的特点,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

1.概括类题型技巧

对于概括类题目,一般是对某一主题的总结或者对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逐条列项说明,这类题目要看采分点去答,有几分答几点,或者2分答一点。概括类题目从原文中大多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没有,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稍加总结进行概括。

2.鉴赏类题型技巧

对于这类题目,答题时可以抓住主要的动词、形容词等富含意义的词语,然后用一些固定模板去作答,比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或者刻画了怎么样的心理描写以及反映了何种心情等,同时对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进行说明。

3.理解类题型技巧

如果考到对某句话或者某个词语的理解,就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去判断,结合文章前后段落大意来理解,不能脱离文章去解释词语本身的含义。解释后还要说明原因,这类题型一般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现代文阅读怎么提升效率

高考时间紧张,读现代文阅读一定要抓住重点信息,最好读一遍就能把文章主题和得分点都找出来。在读文章之前,首先浏览一下题目,画重点题眼,然后在读文章。读文章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看好标题,这里面考点信息最多;

二是看文章段落结构,重点读文章首尾段以及各段收尾句,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篇文章大意;

三是注意留意描写语句以及人物刻画、对比的地方;

四是注意反复强调、反复出现的句子。做现代文阅读要边读边画,这样找起答案来更方便。

篇7:南极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极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南极的威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3.以上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象学家为什么对南极的气候喜出望外,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A

3.风速大;气温低;气候变化莫测。

4.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难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

5.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

篇8:《气候模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气候模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5.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预测,后者则是对短期天气做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C.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D.气候模式之所以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其对过去10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其组成要素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B.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准确预测,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

C.“集合平均”的操作模式,可以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使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可靠。

D.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作为目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唯一手段,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气候模式的最新预估结果来看,未来的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因此,预言全球气候变暖,为时尚早。

B.要消除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可靠性的质疑,只需对天空中云的状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避免其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预测差异。

C.气候模式只能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做出预测,而无法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

D.虽然受科学水平的限制,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其预测结果也能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参考答案:

5.D(原文强调“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6.A(B“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有错,原文“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C“可以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有错,原文只说“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D“作为目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唯一手段”有错,原文强调气候模式“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

7.D(A原文强调“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B说法太绝对;C原文没有依据)

篇9: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阅读练习及答案

乐艳娜

①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②,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消息称,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宣布,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国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全国1.1万国民将不得不放弃家园。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

③从1995年到,南极半岛失去了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4倍。科学家们在8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指出,冰架的崩裂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这种崩裂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④时中国来说,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不仅东部低洼处的较发达地带将被淹没,而且西部高原的冰川由于融化,也将不能和谐调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灾将会在中华大地上交替发生。

⑤试想,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将如何面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呢?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洪水覆盖,我们将逃往何方?如果大旱不止,我们又将如何保证人们的顺利迁移并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

⑥气候变暖是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环境难民”,其数量高过了战争和政治因素造成的难民。该组织估计,到,“环境难民”的数量会达到5亿,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如何防止成为“气候难民”,不只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更是全人类的责任。

(节选改编自《环球》20第16期的《“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

19.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气候难民”?(3分)

答:

20.文中哪一段集中印证了文章的标题?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答:

21.第②自然段中所举的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搬迁”的例子与第④自然段中所假想的中国受灾的例子是否可删除一个?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22.阅读第⑤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该段连续用了三个提问,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为防止气候变暖,不少人开始自觉节能。请列举两个生活中节能的例子。(2分)

答:

篇10:《不要只拿气候变暖说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进入21世纪以来,还没有哪个话题像气候变暖这样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全球气候变暖派和反气候变暖派的争论愈演愈烈。

②2006年加拿大有61位科学家写了一封公开信,强调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门新学科,无疑比过去涉及的学科都要更为复杂,可能还要研究多年才能真正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在信中写道:没有任何气候变暖的担忧是被证实的。地球气候由于自然原因一直在变化,而人类活动对这种自然变化的影响却无法证实。

③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地理学教授塔波认为,海洋水汽蒸发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它百倍于工业化造成的后果,但气候观测模式只看到二氧化碳排放,却没有观察水汽蒸发。

④另外一个争论焦点是: 气候变暖是真的, 当地球气温平均上升2℃,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沙漠化、水灾、热浪、飓风、数百万气候移民等,将使人类陷入一场全球化的悲剧之中。地理学家维雷特却认为,这是一种灾难歇斯底里。绝非所有自然变化都会导向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大约从10至13世纪,气候曾经变暖,人们于是向北发展,开垦了大量新的农田,从欧洲到亚洲,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没有造成任何灾难性后果。在反气候变暖派的科学家看来,气候变暖将是有利有弊,并非绝对灾难性的。

⑤法国著名地球化学专家阿莱格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全球气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全球性讨论,一种学术舆论独裁阻止了对科学事实的探讨。他说,美国一家气候杂志对气候专家作调查,多达50%的专家认为人类活动并非气候变化的原因,仅25%支持这一论点。

⑥格认为,不懂科学的环保人士垄断了这一科学讨论,过度关注气候变暖这样一个话题实际上掩盖了人类真正面临的更为严重的危机,如饥饿、水资源匮乏、贫穷、文盲、疾病威胁等。

⑦格还质问道:哥本哈根为了解决人类一个世纪以后气温上升2℃的问题,邀来了65个国家的元首,而不久前在罗马讨论全球儿童饥饿问题,却不见任何主要国家的元首露面?同是不久前,在土耳其商议全球水资源问题,为什么也不见任何主要国家的元首?

1.第四段的空格里应填入的关连词是(B)

气候变暖是真的, 当地球气温平均上升2℃,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A.不但 而且

B.如果 那么

C.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是

2.从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分别提炼出反气候变暖派的三个主要观点。

(1)没有任何气候变暖的担忧是被证实的。

(2)海洋水汽蒸发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气候变暖将是有利有弊,并非绝对灾难性的。

3.第五段中划线句的作用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多数专家的看法没有得到重视。

4.本文题目要只拿气候变暖说事的言外之意是(D)A.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担忧都是无法被证实的。B.气候变暖将使人类陷入全球化的悲剧之中。C. 气候变暖 的讨论被学术谬论独裁垄断。D. 气候变暖掩盖了人类真正面临的严重危机。

5. 全球平均每天有11000多名贫困儿童死于饥饿,几乎每8秒就有一名儿童饿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从2003年开始在全世界举办行走天地间义走活动,呼吁公众关注贫困儿童食物短缺问题,至今已举办了七届,至少已经拯救了100万儿童的生命。请问:从现在起,对气候变暖和儿童饥饿问题,你会更关心那一个?为什么?

我会更关注儿童饥饿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更迫切,但现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要富国和穷国携手重视,童饥饿问题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并可以彻底消除。

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气候模式阅读答案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生命与气候》阅读答案

《气候怎样塑造人类》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设防》阅读练习及答案

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气候的威力阅读练习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