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疯了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总结蛛网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体会及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帮助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医学护理知识与技能,达到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方法 选11月~2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心理护理、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等健康教育,病人均康复出院,无合并症发生。
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保证病人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篇2: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通过加强护理措施及对病人健康教育达到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目的。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选取2011月~202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98例,男性61例,女性37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34岁,Hunt和Hess分级1~3级74例病人,4~5级24例病人,全部病例均头CT或MRI确诊。
1.2 临床特点
1.2.1 中青年多见,平均年龄49.9岁。
1.2.2 多数患者患有脑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少数患者患有脑肿瘤。
1.2.3 均为突然发病,患者有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
2 护理与宣教
2.1 卧位与休息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置于头低脚高位,禁忌无枕仰卧。
告之其一切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如在床上进食、排尿、排便等。
减少搬动病人及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
2.2 头部冰帽的护理
人工降低体温,可以使脑的代谢下降,减少氧的需求及脑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利于脑细胞的修复而减轻头痛症状。
病人常规采用冰帽护理7~10天,每4~6小时更换冰快1次,对发热病人可适当延长冰帽使用时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即停止使用。
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要注意足部保暖和耳部保护,防止耳部冻疮。
2.3 饮食指导
我们指导清醒患者少食多餐,多吃一些清淡、低脂、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食物。
进食时动作缓慢,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同时告知神志不清患者家属,患者暂禁食,通过留置鼻饲管进食,开始鼻饲清淡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次,每次100ml,2天后可进鸡汤、鱼汤等,每次200ml,但不能太油防止腹泻。
两次鼻饲间喂水150~200ml。
但要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入量在1500ml以内,以免加重脑水肿。
2.4 排泄护理,保持排便通畅
我们采取针对性预防便秘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芹菜、韭菜、香蕉等蔬菜水果。
神志清醒患者最好每日清晨给予约200ml温开水。
神志不清者可鼻饲给水。
每次饭后1~2小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从右至左,自上而下,每日2~3次,每次5分钟。
若3日无大便主动处理,用缓泻剂或润肠药,如开塞露、果导、蕃泻叶等。
便秘者护士立即用小指轻轻塞入肛门,嘱患者张口呼气,切勿用力,尽快掏出粪便,防止排便用力加重脑出血。
2.5 加强基础护理及功能锻练
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屑,每2h翻身1次,同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注意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出血。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
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随时吸出,防止肺部感染。
及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2次,手腕和足部置关节功能位,避免形成关节僵直、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
活动量和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累为宜。
切忌急于求成导致不良后果。
2.6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
患者如出现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意识变化,瞳孔不等大等严重病情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2.7 心理护理
此病受心理影响较明显,患病后病人常有焦虑、烦躁、情绪不稳等心理变化。
护士多关心安慰病人,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 重点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细节及护理效果。方法 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 参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 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结果 给予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 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低, 仅仅达到77.2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属于常见的脑出血疾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脑膜刺激征、恶心呕吐、剧烈头痛, 甚至有些患者还出现血性脑脊液。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重点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细节及护理效果,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参照组44例患者中, 女25例, 男19例, 最小年龄23.6岁, 最大年龄63.5岁,平均年龄(33.25±10.33)岁。其中有24例属于外伤性出血, 有12例属于脑血管畸形出血, 有8例属于脑血管动脉瘤出血。观察组45例患者中, 女24例, 男21例, 最小年龄23.7岁, 最大年龄63.0岁,平均年龄(33.43±10.22)岁。其中有25例属于外伤性出血, 有13例属于脑血管畸形出血, 有7例属于脑血管动脉瘤出血。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类型、性别构成、病程长短、年龄结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①心理舒适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突发疾病,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 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之后, 在了解患者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较强的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②病情监测。护理人员要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脑疝、颅内压升高等现象, 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医生, 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措施[1]。③环境舒适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定期整理病房, 确保病房的干净和整洁。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的通风性良好, 湿度适宜, 并且要定时帮助患者更换被套和床单。④卧床舒适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要卧床休养4~6周, 因此患者常常出现腿部不适、腰部不适的症状, 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褥疮或者便秘, 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同时帮助患者按摩腹部, 从而降低褥疮或者便秘的发生率[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对比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给予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 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对比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满意度 参照组中, 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0例, 较满意的总共有14例, 非常满意的总共有20例, 患者的满意度仅仅达到77.27%。观察组中, 患者不满意的仅有2例, 较满意的总共有11例, 非常满意的'总共有32例, 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舒适护理属于有效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服务。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舒适护理服务,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给予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 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低, 仅仅达到77.2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振丽, 张桂仙, 薛玉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2(23):330-332.
[2] 赫英贤, 刘湘琳, 赵旭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对策及治疗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14):325-326.
★ 护理病人协议书
★ 燥动病人护理体会
★ 宣教文体工作总结
★ 纪委宣教工作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