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鞭炮声散文

时间:2024-04-13 03:40:39 作者:膜拜武藤兰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膜拜武藤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欢腾的鞭炮声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欢腾的鞭炮声散文,欢迎阅读!

篇1:欢腾的鞭炮声散文

欢腾的鞭炮声散文

中国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发明了火药,不都为了战争,人们想尽办法制造各种鞭炮。

鞭炮的的产生还有一段传说,在遥远的过去,每年的最后一天,一种叫“年兽”的凶兽,将会进入村落攻击村民,每进入一个村落,都是血流成河。先民们从无数次悲痛中总结,发现了年兽害怕特殊声音的弱点。于是,人们用火药制造了鞭炮,利用鞭炮的响声吓走了年兽,保护了村落。从那以后,每年过年都会放鞭炮,叫做“除岁”,一直延续至今。后来,鞭炮喜庆热闹的特点,越来越受人们喜爱。鞭炮与外国的圣诞树一样,成为了缺一不可的象征。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结婚的时候要放鞭炮,凡是喜庆活动,都离不开鞭炮。除了喜庆活动,有人去世的时候要放鞭炮,清明的时候也要放鞭炮。

鞭炮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出现了连响的卷装鞭炮、单独大炮仗、烟花等种类。卷装连响鞭炮由上百颗小炮仗,用易燃的引线串起来,只需点燃一端引线,整卷鞭炮就会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单独的大炮仗,有的拇指大,有的有小孩手臂大,特别大的大炮仗就是常说的“擎天柱”,已经相当于小型炸弹,很危险;烟花的种类就多了,有天女散花,有流星飞雨,有奥运五环。但是,烟花都必须在夜晚放,才能显示出它的绚丽。人们放鞭炮的时候,不光放一卷卷的`鞭炮,还会放大炮仗和烟花,为的就是更热闹,增加气氛。假如鞭炮声是一曲交响曲的话,那么连响不断的鞭炮就是管弦乐,单独响的大炮仗就是鼓声,烟花就是小提琴。

说起鞭炮,在抗战时期,还为保卫祖国做过贡献。在一群水牛的牛尾巴上绑上一卷鞭炮,然后把牛赶进敌人的阵地,牛受鞭炮响声惊吓,四处暴走。把敌人的战壕踩跨了,把敌人阵型踩乱了,甚至把敌人踩死了。战士们再跟在牛群的后面,给与混乱的敌人致命一击,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鞭炮还吓跑过鬼子,鬼子进村,一向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实在太可恨。普通村子里的武装根本阻挡不了成队的鬼子。于是有人想起了鞭炮,他们把鞭炮放在大铁桶里面点燃,鞭炮声被扩大了好几倍,鬼子们听到加强版鞭炮声,还以为有大部队在村子里,吓得狼狈逃离。

“鞭炮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新年”,在农村,过年的时候,鞭炮声从来没有停歇,你方响罢,我又登场,处处响起鞭炮声,也充满了新年的味道。特别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鞭炮声连绵不绝响起,一直响到天亮,那是欢乐之夜,也是不眠之夜。人们在相互较着劲,谁家鞭炮声响得久,好像就代表谁家富有一样。从初一到十五,鞭炮更是少不了,天天都是鞭炮声。不停的鞭炮声让整个村子都在震动,跟地震了一样。浓烈的烟雾也布满了村落上空,像黑云压顶,白天似黑夜。一股股硫磺的味道,似刚结束战斗的战场。太久呆在城市,过年回家,我就想好好享受一下乡村新鲜的空气,却不能如愿,只能飞快的准备行囊,逃似的离开。

每年清明时节,人们都会给先人们扫墓,目的是祭拜先人,也要放鞭炮。人们把鞭炮一车车拉上山,堆成小山的鞭炮,一卷连着一卷,从早上一直响到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飞了飞鸟,吓跑了野兽,把山林炸的千疮百孔。似谁家的鞭炮声响得久,就特别有面子,就特别孝顺。

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一辆车跟着一辆车,长长的队伍,似长蛇般排列,这就是常见的迎亲的队伍。结婚是人生大事,有的人一辈子就只有一次。一路上鞭炮声不绝于耳,似在向路人声明,我们结婚了。进入新娘家,鞭炮声越响亮,响得越久,显示新郎的诚意越足,才能顺利娶走新娘,反之还有无数刁难等着新郎。接上了新娘回家的路上,也是一路鞭炮跟随。震耳的鞭炮声,掩盖了锣鼓声,也冲淡了新娘离别的悲伤。

小时候,我最喜欢放鞭炮。哪家准备放鞭炮,我肯定早早等在边上,它们似有无穷魅力吸引着我。大人们肯定不会给小孩子一卷鞭炮,太过于浪费,也不会给小孩子大炮仗太危险。一卷鞭放完,总会剩下一两个没有炸响的的小炮仗,就是我的目标。一个一个捡起来,点燃一支燃香,再次放响小炮仗,叭……叭!欢腾的鞭炮声一直伴随我成长。我开始放小炮仗的时候,都是离得远远的,点完还捂着耳朵跑开,放得多了,就直接拿在手上点,点完后扔出去。有的时候在地上炸响,有的时候在半空中炸响,有的时候在手上炸响,小炮仗威力有限,不担心炸伤手,如果是大炮仗,就不一样。一次,我和小伙伴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地拿了几颗大炮仗,把它们用石头绑起来扔进水里。大炮仗扔进小水沟里再响,闷闷的声音及四处乱飞的水珠,让我们兴奋极了。我们轮流扔,看谁的水花大。小伙伴扔的时候,出了事故。他点燃了大炮仗,没有来得及扔下水,在手上响了,中指和食指被炸断了。从那一后,我再不敢玩炮仗,再看见放鞭炮都躲得远远的。

在农村,鞭炮一向是想放就放,想放多少就放多少,也很少有人管。在城市,许多地方都禁止放鞭炮,还是有人明知故犯,一阵阵鞭炮声响起,附近的汽车警报声、狗叫声、小孩哭声,大人哄小孩声,再加上乐队的乐器声,真的是太热闹了,太喜庆了。

欢腾的鞭炮声显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鞭炮的多少代表不了富有,代表不了孝顺。欢乐喜庆的日子,鞭炮只是配角,抢了主角的戏份,就本末倒置了。

篇2:茅盾散文《鞭炮声中》

茅盾散文《鞭炮声中》

“耶稣圣诞“那晚上,我从一个朋友家里出来,街头鞭炮声尚在劈劈拍拍;一个卖报的孩子缩头扛肩站在冷风里,喊着“号外!号外!”我到街角一家烟纸店换零钱,听得两位国民在大发议论;一位面团团凸肚子的说:

“不是我猜对了么?前几天财神①飞去,我就知道事情快要讲好了!“

①财神指宋子文,当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究竟花了多少?”

“三千万罢——金洋!“

面团团凸肚子的忽然转过脸来,眼光望到我,似乎十分遗憾于听见他这话的人太少。

这一类的谣言,三两天前早就喧腾众口,拜金主义的人们自然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解释,然而这个面团团凸肚子的家伙说来却好像亲眼看见。可是也怪不得他呵,大报上从没透露一点怎样解决的消息。老百姓虽然”蠢“,官样文章却也不能相信的。

在鞭炮劈拍声中,我忽然感到了寂寞。

时间还早,我顺便又到了一个同乡家里。这家的老爷因为尊足不便,正在家里纳闷,哈哈笑着对我说:

“刚才隔壁朱公馆放了半天鞭炮,当差的打听了来说,委员长①坐飞机出来了,就在朱家;出来了大概是真的,就在朱家可是瞎说了,哈哈!”

我再走到街上时,果然看见一座很神气的洋房门前鞭炮的碎红足有半寸厚。阳台上似乎还有一面国旗迎风飘扬。一二个肮脏的孩子蹲在地下捡寻还没放出的鞭炮。两个闲人在那里研究“朱公馆”和委员长的关系。一个说:

“是亲戚呢!你怎么不晓得?“

“瞎说!不过是阿拉②同乡罢哩!”另一个回驳。

①委员长指蒋某。

②阿拉浙江省宁波一带方言,“我“的意思。

我无心管这闲事,然而我忍不住笑了。

在冷静的马路上走着,蓦地——砰,拍!高升的双响从前面来了。马路如砥,两旁的店铺和人家如死,路灯放着寒光;却有一辆祥生气车不快不慢朝我开来。刚过去了,我又忽听得脑后一声:砰——拍!我回头去看,捏着一根线香的手臂还伸出在不快不慢开着的祥生气车的`车窗外,我分明看见这手臂是穿了制服的。

我恍然了,但这一次我感到的却是无聊。

我又到了一家,——二十年前的一个老同学,却是”主耶稣“新收不满三年的信徒。客厅里一棵圣诞树,不大不小;挂着红绿小电球,也不多不少;摆着些这家的老爷太太赠给少爷小姐们的”礼物“,也是不奢不俭;——这都像这”可敬“的一家,不高不低,不上不下。

那位太太热心地告诉我:“委员长果然今天出来了,我们祷告了三天,主耶稣应许了我们的祈祷。”她拱手放在胸前,挺起眼珠望着头顶。

然而那位老爷却激昂地说:

“路透社消息,说委员长自由后第一行动是下令撤兵,这是谣言罢!必须讨伐!毒瓦斯早已准备好了!“

“哦!可是那就成为内战,那不是给敌人的侵略造机会么?你不是常说给敌人造机会的,禽兽都不如么?”

“不然,此一时,彼一时,为了国法,顾不了那些了!“

这个老爷近来常说什么”法“,我老实听厌了;我们有”法“么?但我不是和他辩论来的,我轻轻一笑,就把口气变成了诙谐:

“对了,朋友,你是有一个上帝的,但这也是上帝的意旨么?”

不料那位老爷竟毅然宣言:

“主耶稣虽然还没昭告我们,然而我相信主耶稣一定嘉纳!“

我还想”诙谐“一下,可是被那位太太拦住了,说是时候到了,他们合家得唱赞美诗,为了感谢,也为了新的祈求。

我在赞美歌声中又走到街头,对于那一对夫妇觉得可笑,也觉得更加可厌。

1937年1月9日。

篇3:春天里的鞭炮声散文

春天里的鞭炮声散文

“爆竹一声旧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远处隆隆的鞭炮声隐隐传来,使人愈加感到春意浓浓,喜气洋洋,生机盎然。

啊,春天来了,她是带着鞭炮锣鼓的欢庆声,带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带着冬雪的消融和杨柳树的返青,轻轻一掠,便飘到了千家万户,千街万巷。

呵,干干净净的千街万巷,贴着红红的对联的千门万户张开了欢笑的面容,以隆重的仪式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呵,瞧,漂亮的春姑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礼物?不就是那明窗净几下暖洋洋的日光吗?不是那窗前一株灿然开放的梅花吗?不就是那院子里绿茸茸的菜芽吗?

走出门去,一缕和煦的春风迎面而来,一汪绿绿的麦苗探出了脑袋,一群如花朵似玉般的小姑娘欢天喜地的走来。“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像和煦的阳光,暖暖的春风,抚摸着每一个个笑盈盈的脸,抚摸着每一张张充满了崇高希望和信心满怀的脸。

啊,春天来了,空气里还有一丝鞭炮的硝烟味,还有一丝隆隆的锣鼓声,还有一丝迎春花开放的声音,还有一丝啄木鸟啄树的笃笃声,更有一丝绵绵不断的歌吟声传来: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是啊,春天是欢天喜地的,是笑盈盈的,是活泼灿烂的!你看,哪一个季节能有春天这样招人喜爱,夏天呢,总避免不了恼人的暑热和烦人的知了的聒噪!秋天呢,也避免不了寂寥萧瑟和悲凉的感叹!而冬天呢,刺骨的寒冷和凛冽的寒风总是让人敬而远之!只有春天啊!人们歌唱着,欢呼着,赞美着,把那欣喜,把那希望,把那明天,把那幸福都一往情深的寄托在隆隆的鞭炮声里,寄托在红红的大对联上,寄托在充满朝气的一切心灵和生命里!

人们歌唱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人们欢呼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人们赞美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于是,在隆隆的鞭炮声里,春天像一位美丽的新娘来到了人间;于是,在红红的大对联里,春天像一个可爱的天使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篇4:噼里啪啦鞭炮声过后散文

噼里啪啦鞭炮声过后散文

傍晚散步,闻噼里啪啦鞭炮声后,见一商店门外灯光雪亮,闪烁着五彩缤纷,人流蜂拥而入,还有浓得呛人的硝烟味。

往里瞧,竟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视线穿透不过去。我没有进去看,听见街上两人的对话,那两人可能是一公一婆:

“公”说:现在的人真有钱,每个超市开张都挤个水泄不通。“婆”不同意公的说法:就是没有钱才这样挤个不亦乐乎呢!公与婆的说法孰是孰非?

没听“公”“婆”各自的理,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对公婆也一定是各自有理。一路上不免想起那是是非非,猜想他们回家后一定会有不同见解,各说其理,甚至可能争个不亦乐乎。

“公”也许只从单位到家两点一线式的往返,从来不这里溜溜,那里逛逛,绕绕圈,拐拐弯,东张张,西望望,南听听,北看看。“婆”也许会笑话他:连这点社会知识也没有,你以为看看报,看看电视就真正的什么都知道了!

“公”的“小社会”可能除庄严的办公室和温暖的家,便是电视机、报纸与那张沙发了,回家后两脚一翘,躺在摇椅上看看新闻联播,翻翻报纸而已。

“婆”当然不同,得去买油盐柴米,得去买鸡毛菜和萝卜、豆腐、黄瓜、西红柿,得去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得去嘈嘈杂杂的街市中。婆还会听见大娘大爷们的议论声,听见李大嫂王阿姨们的嚷嚷声。她不能堵住耳朵、蒙住眼睛。她能看见活生生的,比电视和报纸上看来的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许多的东西。

婆知道腰缠万贯的人,决不会在响起鞭炮声时挤进熙熙攘攘人群中去。除非是高档楼盘的超市,除非是金银财宝的超市,除非是古董文物的超市。

她肯定知道挤进超市的除了个别爱凑热闹、看新鲜,大多是克勤克俭家庭的人,不是无可奈何才不去流那臭兮兮的汗,憋得透不过气来,不愿意喊得嗓子眼干干的,手提得酸酸的,身上挤得粘粘的,胳臂肘碰得麻麻的,眼睛望得累累的,脚后跟被踩得痛痛的,还得提高警惕,把口袋里的钱包掐得紧紧的。不会,腰缠万贯的人才不会去那些熙熙攘攘人群中呢。

硝烟过后超市东西便宜许多吗?不可能。可就那么多人乐意去挤,挤,挤!那一定是出于无奈,钱包瘪才忍着闻臭兮兮的汗,忍着别人踩了自己的脚趾头,忍着自己一身黏糊糊。

“公”当然不会知道,也不会理解的。他从来不这里溜溜那里逛逛,绕绕圈,拐拐弯,东张张,西望望,南听听,北看看。“公”太缺乏生活源泉了,没那么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婆”见多识广。

有人不凑这热闹,不屑;有人没有时间;也有人怕麻烦。去那“挤大军”的大多是不得已,也就图个便宜,又一定是需要图才会去图。人之常情嘛。

婆告诉公说,斜对面孔家的儿子,就是人家开玩笑叫他孔老二的那个瘦高个,有人给介绍个对象说孔家的家境不错。女方就因为知道孔家的人最爱去新开张的超市凑热闹,所以才没有要这孔家的人。人家就是捉摸,常去超市凑热闹肯定是家境不咋地。

这不,一下子就露馅了,婚事黄了。婆拧下公的胳膊说:“你呀!只晓得看报纸、看电视,真是个书呆子!”

精明!古代的那个和尚“一叶落知秋到”,那对面的人家见别人爱挤超市便知道了他家的家底子。

婆平日总是不如公,今天可是居了上风,所以还要叨叨:“你不信吗?社会调查看看,柜里满满的,口袋鼓鼓的,家里的东西多多的,吃不完,用不完的人家会去挤新开张的超市?不会。”看来,不一定“公”理永远正确,有时候“婆”理还更加切合实际呢。

不信挤进人堆里听那些公婆们说些什么吧,“婆理”往往比“公理”,也比电视里的帅男靓女们更真实,更切合实际、切合情理、切合社会。还有,电视里的帅男靓女们有时候会说谎话的。

有个寓言:一只猫看见老鼠在麦田里寻觅,以为是寻什么好东西,便也唰的蹦了过去。待它瞪着眼睛看,才知道老鼠是在寻麦田里剩下的零碎麦子。

猫好奇地问:“要这些麦子做什么呀?”鼠答:“留着过冬。”猫说:“冬天再说嘛,总会有吃的!”鼠说:“你当然有,主人会养你,至少会把他们的残羹剩饭给你吃,更起码没谁害你。”

猫又说:“主人家的东西多多的,你不会偷,怕谁呀?”鼠白了猫一眼,只好回答说:“就怕你,人家有忠心耿耿的奴才守着,我哪敢偷?”这只傻猫,被老鼠挖苦了还没有发现呢。

那猫回头想到吃了亏,趁老鼠运麦子回家之机,把没运完的全撒进了沟里。不过它还算善,放了老鼠一码,没把它也丢进水沟里去。猫真是坏心眼,为讨好主人连捡些零碎也不让。一定是巴不得鼠过不了冬,鼠全饿死了便不用守夜,可以呼噜呼噜高枕无忧。或者闲得没事好去找邻居家的小母猫打情骂俏。他就不想想,没有了鼠,主人是不是还肯养它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难道就不会鼠灭猫扔吗?

公与婆的说法孰是孰非,就好比这鼠与猫,处境不同,体验不同,所见所闻不同,于是虽然一对夫妻共枕同眠,也是各自见仁见智。

篇5:穿越乡村的鞭炮声散文

穿越乡村的鞭炮声散文

在乡村里,鞭炮声不外乎有这么两类:一类是过年及喜庆的鞭炮声;还有一类便是刻骨铭心的送葬的鞭炮声。

先说一说过年的鞭炮声吧。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大年初一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除旧迎新。有了“开门爆竹”的传统,所以现在春节前,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各家各户都要买鞭炮,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前,要燃放一串长长的鞭炮,一家人听听鞭炮声。若响声大、声音脆且连续不间断,预示着来年家道顺利,全家平安健康。接下来到了晚上十二点,还要燃放烟花和爆竹迎新年,接喜神。乡下人对年夜甚为重视。一大早,乡下人便忙开了。年夜,除了乡下人少不了猪肉外,还一定要有鱼。因为“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光景是乡下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的。于是,就有了年夜里的吉祥菜——鱼。杀完鸡,弄好鱼,煮好饭,一切办妥之后,一家人围着圆桌甜甜美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锅里盛满吉祥,酒杯里盛满富裕,话语里飘满欢乐,屋子里荡满喜气。吃过年夜饭之后,便是守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寂静的村子里此起彼伏。元宵节晚上各家还要燃放一次鞭炮,这年才算过完。

除了过年之外,结婚嫁娶燃放的鞭炮最多。男方迎宾车队出发前先放一次鞭炮,到了女方家门前再放一次鞭炮,女方家主事的人带着女方家门主要帮忙的人,把迎娶的客人接进家里,盛情款待。当把新娘子接上车时,还要放一次鞭炮,车队经过政府门口也要放鞭炮。新车快到家了要提前联系,家里院门前准备好几串大鞭炮,鞭炮放完后新人才进门。婚礼上新郎新娘就位后又要鸣炮庆贺。宴请宾客每开一轮酒席出正菜时,便要鸣一次炮。人们似乎觉得喜事办得是否体面、新人的幸福指数高低与鞭炮放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遇到黄道日子,街道上开业的商铺、酒店也要燃放鞭炮。亲朋好友赶来庆贺,都先燃放了鞭炮,再向主人道喜。人脉关系好的,来的人多放的炮就多,甚至从早到晚鞭炮声不断。炮放得多预示着未来生意就红火一样。这黄道日子也是搬家乔迁的好日子,还要选个吉时先燃放鞭炮再搬东西进门。乔迁之喜嘛,亲朋好友来恭喜的人都带着鞭炮,安排专人在那儿鸣炮,来祝福主人家住了新房能走大运。这样的日子,也会被选为修房、筑路、架桥的好日子。

而送葬的鞭炮声则是那么地令人感到悲凉和揪心。

“生死,昼夜之事也。”这句古语道出了生死的平常和无法预料。夜深人静之时,那山坳口突然传来一阵又一阵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不用说,那肯定是又有人因车祸或别的什么遇难了,正连夜用车子送尸体回家的。那鞭炮声穿村越寨,惊天动地,最终消失在山的尽头。

我有一个儿时的老庚,因病过早地谢世了,去世时才三十多岁。他带着遗憾和留恋匆匆地走了,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年幼的儿子跪在他僵硬的尸体旁,号啕大哭:“爸呀,爸呀,你走了,谁供我读书呀!呜,呜、呜”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亲朋好友无不泪流满面。送葬那天,他的妻子哭哭啼啼,哭得泪都干了。看着那场景,送葬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流泪,无不为之发出同情而又可怜的长叹。“噼啪噼啪,噼噼啪啪”,一阵急促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他的棺材走出了村口,向村对面的山脚行进。顿时,哭声响成一片。送葬乡亲们缓缓地行进在乡村的山路上,默默地为他送行。于是,村对面的山脚下又多了一座新坟。这是我感受乡村那揪心的鞭炮声的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

常言道:“农家有三恼:娶媳、盖房、备寿料。”娶媳,是第一难事。没有钱娶媳妇,孩子就得打光棍。因此,作为父母的,累死累活也要拼命赚些钱,以便留给孩子娶媳用。娶媳后,接着第二件事,便是盖房子。现在农村盖房子也攀比了起来,一家要比一家盖得鲜亮、高级,你推倒砖房建楼房,我建了楼房讲装修。因此常常为盖房子而苦恼不已。接下来便是老人为自己准备后事。所谓准备后事,其实就是准备一副满意的寿料。在乡村,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是以准备好一副好寿料为最大的安慰的。这些,没有哪一项不需要钱。

为了生活,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打工是辛苦的,也是无奈的。别的不说,光是与亲人道别便充满了欲哭无泪的悲凉。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令人动容的道别图: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大群赶早车的山里人,不顾寒霜的彻骨之冷,赶着山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小镇的车站搭车。野草丛生的山路两旁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脚,寒风一吹,冷入骨髓。上车找好座位后,他们便纷纷下车跟亲人道别。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少妇,用脸紧贴着自己那约有一岁多的小孩儿,久久地不肯离去。那小孩儿的脸被寒风冻成了青紫色,嗷嗷地哭个不停。直到司机打响了催客的喇叭,那少妇才依依不舍地将小孩儿递到家婆的怀里,少妇一阵啜泣,家婆一片唏嘘,小孩儿哭个不停。此情此景,让人动容。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又忍心离家远去,丢下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儿呢?

打工是艰辛的,更艰辛的,在于返乡过年的旅途中。

因为,那穿越乡村的鞭炮声,不时飘荡在乡村平常的日子里,飘荡在游子的乡愁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篇6:欢腾的小溪有一个梦想散文

欢腾的小溪有一个梦想散文

冰是睡着的水,孕育着深厚的激情。而纷扬雪花是水在空中跳着的芭蕾。一场场演出过后,把自己的款款深情化作哈达献给群山,让险峻与柔美终生相伴;把内心的纯净化作一袭婚纱穿在日月之间,让黎明和黄昏从此相恋。

高原上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一道道刺眼的光。这光线太过锋利,斩断心中耿直的情绪,慢慢融化成水滴,滴落在泥土里,悄无声息。水滴在汇集,越聚越多,从泥土中渗出一股水流,开始了一场梦幻般的游戏。

小小的溪水流进山谷,拍打着岩石。发出一串串悦耳的声音,如同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演奏着不解的风情。又似窗前摇曳的风铃,缓缓地唱着催眠曲,哄睡了顽皮的精灵。

山谷中,小草青嫩挺拔,鲜花浓香淡雅,笨重的蜗牛也忍不住寂寞,顺着枝茎攀爬。岩石上的青蛙被洗刷一新,变成了王子。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续写美丽的神话。几只啄木鸟笃笃的雕刻着树干,破土而出的蘑菇正等待着小红帽的出现。小溪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曲,温柔而欢快的`流淌着。就像是一条飘动的绿绸,舞动着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

潺潺的溪水从黎明流到黄昏,从阳春流到金秋。从山谷的木桥下窜出,带着奔向大海的梦想,穿过高山,流过湖泊,才发现自己变了模样。内心的倔强使浪花翻涌的更高,当初的渴望让步伐变得匆忙。早已不见当初的腼点与羞涩,取而代之的是波澜与壮阔。小溪变成了江河,绕过秀丽的村庄,穿过笔直的桥梁,来到城市,华灯初上,到处粼粼波光。分不清哪里是西山,哪里是东港。

江河来到入海口,褪去最后的喧闹,平静的融入大海,在海的心里寻找着自己的梦想。这梦想里有一个超级月亮,她发出温暖柔和的光,照射着一个幸福的神往……

除夕鞭炮声优秀作文

欢腾的近义词是什么_用欢腾造句

热闹欢腾运动会六年级作文

鞭炮声中的春节作文

散文是什么

经典散文

精选散文

散文格式范文

美不美散文

那些花儿散文

欢腾的鞭炮声散文(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欢腾的鞭炮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