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有信》诗歌鉴赏

时间:2024-05-29 03:38:33 作者:绮萍冬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绮萍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凉风有信》诗歌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凉风有信》诗歌鉴赏,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凉风有信》诗歌鉴赏

久不见君,

佳梦微微熏。

不知思念可展,

醒时楼台对青山。

远云疏舒,

影翼未可凝。

若遥途可问归,

哪得西风卷幕帷?

篇2:《凉风有信》诗歌鉴赏

耳畔轻轻语。

别离几多忧愁,

温酒一壶倚阁楼。

把酒当歌,

与风诉心折。

即当不胜酒力,

胭脂泪落缀孤寂。

风凉凉兮,

信可道安兮?

随风而寻无果,

续踏阡陌相交错。

风干了泪,

凉意寒心坠。

不知青山白头,

碧水因风也起皱。

篇3:凉风有信的心情日记

凉风有信的心情日记

今年的秋天似乎要比印象中来得早一些,风如往常,可空气的温度却凝结住许多。

前些天刷朋友圈有人说:“从此家乡于我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看到之后想说有点好笑但转念一想,心里便涌出一股莫名的酸楚,现在的我每年回家两次都是在寒暑假,还真的是再也没有见过家乡的春与秋。

再过几日就是霜降了,这样看来此时此刻的秋天算得上是深秋了,我的家乡在东北,在那片有着茂盛森林的肥沃的黑土地上,闭上眼睛都还是一样能想到家里的秋天模样。从前在家里的'日子好像过得很慢,我会和家人或是再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去森林公园里野餐,夏日里高大粗壮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树叶在秋天里都会变成炽热的金红色,看起来奇妙又喜人,风儿轻轻一吹就有大把大把的树叶随风落下,躺在枫叶堆上唱着家乡的小调,和好友嬉闹一番,和亲人说着家长里短,这般惬意的秋天,这是秋天的家乡。

以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现在长大了,离开家了,自己一个人在异乡上学,距离家乡1494公里,忽然懂得了许多曾经没有过的感受,忽然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爱与挂念,就连“家乡”这个词于我而言都有更多特殊的含义,不知不觉间便成为了一个想起来就会格外安心的存在。

今年我二十岁,还会想家,还会落泪,不过对于惴惴不安的未来,我相信那会是明亮的,不会觉得秋天很冷,因为我的心还是炽热的。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有人说,叶散的时候你明白了欢聚,而我在花落的时候明白了思念。

篇4:随笔散文《凉风有信,荷香清逸》

随笔散文《凉风有信,荷香清逸》

时光,是可以有香气的,总觉得夏的风中,藏着一首诗,采花入韵,以叶为境,读来,平仄有声,馨香满怀。

这个季节,荷花早已开满小池。晨光里,一个人于清风中去看荷,不用带许多,只一颗静心便可。远远看去,满池碧叶,近看,波光荡漾的湖面,映出荷婉约的素颜,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清幽的风雅,随风流动,谁能说这不是一幅最美的画卷?我是爱荷的,爱它的清丽多姿,素雅洁净,更是爱她内心的那份淡定,风来雨去,缘来缘往,我自安然。

时至八月,仍然燥热,偶尔有一场雨,便显得弥足珍贵,雨后,一切都静了下来,就如我的心,没有太多的波澜。凉风有信,荷香清逸,这样的时刻,于夏日该是良辰。以素白为线,绣一窗琉璃,途经花树与阳光,如若简单,便能书一地诗心。

清凉的光阴,让人想起那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世间的好千般万般,没有太多执念的安静,成就了内心的喜欢,相对天荒地老,我选择岁月无恙。时光赠予我的,是深深的懂得。

总是希望,光阴能慢下来,日子能简而又简,若是可以,能让我幽居俗世红尘,养花,种菜,读散淡清逸的句子,看墨色游走宣纸,种一篱修竹,在树荫下悠然,看潮听风,手中的书似有似无的翻着,闻一闻栀子花开的香气,体味一下兰花的幽静,让心在阳光下舒展一些,轻盈一些,拈一瓣落花的芬芳,取一片葱茏的碧绿,于草木闲情中,养一抹心香来供养灵魂,这样的时光,便有了清凉的美意。

一直喜欢禅意且诗情的句子,如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寂寂小语,如清风月白,落在心上。浮夏,酷热难耐,幸好有拈笔落墨的绿意和清凉,将心事安宁在其中,便可享受温婉的时光。闲来读《诗经》里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眼前便会浮现美丽且羞涩的女子,在清晨朦胧的薄雾里走来,清凉气息忽远忽近。

总觉得这样的.句子是带着清露的,给人以美好,让人有清水涤心的澄澈。养一畦露水,在露水中养一个清凉的灵魂,这样不论在何时,都不会觉得浮燥,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愿求无尘无染,无论何时回望,都能遇到一个澄澈晶莹的自己。

很想像一株植物那样安静的生长,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可是在这繁华的尘世间,是很难做到如此淡定的,所有安静的抵达,从来都要经过千山万水,能把流水落花春也去,看成天上人间的,定是有禅定和佛性的人,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要修行多少年,方可做到闲花自开,纯静清雅。

修行,是要有一定过程的,若能修得一颗体贴万物的心,便能温柔的对待一草一木,清风明月,静水深流;修得一颗明亮的心,便可听夏虫呢喃,可草木素心,亦可与美文清乐,眼里皆是万物的洁净与美好

有些美,洁净素雅,不蔓不枝,却能美在心上的,夏日能入我心的,不是极尽妖娆的蔷薇,也不是开的花枝乱颤的牡丹,而是素素开在光影中的莲。清晨薄风中的莲,旁逸洁出,暗香盈袖,透着淡泊和静好,不必过多展示自已,那一低头的羞涩,一举手的婀娜,如一阕清词,让人一读再读,流连忘返。

莲是柔弱和坚强的,那份柔弱看起来让人心疼,那份风雨中的坚强又让人怜爱,莲是被丹青妙笔揉入水墨中的韵味,雅致翩跶,却不浮躁沉沦,是尘埃中开出的花朵,正是那份简单和素白,那种不染纤尘的清纯,让多少爱莲的人,为之倾心留墨。

光阴的故事里,每一秒都能开出繁花朵朵,就像有些遇见,如沐春风春雨,让人润了眼,暖了心,又如纯棉布衣,熨贴平整,安放在心中,虽经岁月冼礼,亦是不老。而有些遇见,或许注定只是途经了你的山水,我的盛放,虽是短暂的相拥,却留下纯纯的念,清凉一生。不是所有的记忆,都能书写成行,无论怎样的遇见和别离,都是我们在尘世中的修行。

〝静笃〞两个字,有点岁月静好,我自安然的味道,如夏日清荷,寂寂的开在池塘中,任你百媚千红,我自洁净淡雅,心中是一份天宽地阔的开朗,这份静笃,又怎会被污泥所染,被彼岸繁华所迷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间,静笃是一种了悟,也是一份淡泊的心境,正如小禅笔下描绘的,花无香,茶无色,人在静笃的云烟里,与自己,相知相悦,相承欢。

无论这尘世怎样喧哗热闹,莲只在自己的山河岁月里,守着那半亩花田,饮清露,汲月华,独自斟酌,和这世界存有一段洁白的距离,略带薄凉,有些孤傲,任身边的风景变换,自顾自的美丽。无论是宛立水中央的婀娜,还是被镌刻成绣帛,都不改心素如简的初衷,那种与生俱来的脱俗与禅定,既便有风雨侵袭,依旧不惊不扰,轻描淡写,执着于明媚,只做青山绿水间的那一朵闲花,兀自芬芳。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当岁月悠扬的歌声婉转于耳畔,是谁,在绿叶换装的雨季,将一曲高山流水,吟唱在心底?是谁,在秋水长天的夜晚,将一阕花好月圆,写意成风景?采心香一瓣,安放在如水的流年里,那些最美的遇见,那些心心念念,拂过掌心的记忆,伴着日月流转。如同草尖上的清露,凝结着淡淡的暗香,在心底绽放成一朵朵饱满的莲。

将往事藏在一页诗中,写在一枚词中,待到有一天于清风中读你,读一朵花开,读你浅淡的眸子,读寻常的一页风情,素静的时光,便在一笺花影里,开出了清欢的模样。

篇5:诗歌鉴赏有什么技巧

诗歌鉴赏有什么技巧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矗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XX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特定的事理和感情。诗歌中一些传统意象往往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如望月多表达怀远,思乡思亲之意;古人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写春花秋叶多指人生中美好年华和生命的凋零伤感,柳树则寓含留恋情别之意……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托物言志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主观的志向情趣或节操,其理解的重点在于“志”的把握上,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借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达自己保持清白节操;古诗中常用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及兰、菊、荷也常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不畏环境艰难而保持高洁品行的事物。

3.衬托、反衬与对比

衬托和反衬的共同点都是“以次要衬托主要”,衬托是用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中用高大的五岳、赤城山以及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古诗中常用的反衬方式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唱词描写了蓝天、黄花、秋风、北雁、如醉的霜林,景物自高而低,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色彩明丽,但由于相爱的人即将长久离别而归期难料,泪雨纷纷中这优美如画的秋色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情。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用泉声、浣女归家的说笑声,渔舟在永中掀起莲叶的动来表现“空山”的幽静美好,还有李白的(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子规夜啼声来反衬夜行蜀道的冷寂。

对比和衬托的最大区别是:对比的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的二者之间有主有次,以宾衬主。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自古以来人们的悲秋与自己认为“秋胜春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情怀。

4.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

古代诗人在写景诗中十分注意色彩、远近和动静的调和。XX年高考ⅱ卷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前面三联主要是静景,最后一联写农家在田地辛勤耕作为动景,动景和静景相映成趣。

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虎,叙述为实,议论为虚……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词的上阕写眼前离别实景,下阕则写离别后设想的种种情景,此为虚写,全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依恋之情。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于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诗歌鉴赏题中,常会有“作者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这两种问法的实质都是考察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如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应从修辞的角度去答;反之,则应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三、答题方法及得分技巧

(一)熟悉考题范围,明确答题思路

(TingVoA纲)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的诗、词、曲。

1.形象

古诗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事物,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形象上,达到“意”和“象”的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从而构成“意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抓住意象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的主观感情。

2.语言

语言方面常考的热点有以下两点:

(1)对诗人所锤炼字词的赏析。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明证。因此,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这类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答题时应准确阐释这类字眼在本句及全诗中的语境意义,再简析其对作者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使用上的准确传神、精练生动。

(2)把握诗歌语言的大致风格。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豪放飘逸、委婉含蓄、慷慨悲壮、辞藻优美、富有韵律等。

3.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在熟悉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细心审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结构技巧),再结合相应的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分析此类技巧对更好地表达作者情感所起的作用,即用什么技巧——怎样用——所起的作用。

4.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要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从而领悟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

(二)精练答题语言,学会看分答题

回答诗歌鉴赏题要特别注意答题策略,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对“综述题”一般采用“总——分——总”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同时,考生应关注所答题目所含的分值,因为高考评分时一般有明确的采分点,如所给题目为4分,答案一般从两个方面作答,如是3分,答案可能是用三句话,从三个角度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代诗歌的鉴赏虽然是难点,但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技巧,再加上训练和积累,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篇6: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一、抒情手法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园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1)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原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牵挂,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

(3)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例5】 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③,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义,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借古讽今,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5)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二、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动静相谐   (4)细节描写

(5)白描       (6)衬托(烘托)

(7)象征       (8)渲染

1.虚实相生:“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2】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3.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例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答案】 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给人以悠闲喜悦之感。

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击,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5.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例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6 .衬托(烘托):就是利用其它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更加性格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

7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例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的分析。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8.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

【例8】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三、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语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语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

阅读下面的宋诗,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①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答案】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篇7:诗歌鉴赏有什么技巧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这样将画与情融为一体,诗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女弹奏一段,描写细微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绝入神。成功的音乐描绘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对读者的感染。

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看来明白如话,似乎没有什么难懂之处,但我们若用心体味一下,便觉得这是千古绝调,其中感情浓烈真挚,诗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写送别的环境,点明了地点、时间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们可以想一想,面对着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别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春雨沾湿了地上的尘土,也沾湿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杨柳都代表离别的意象,何况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将之折断赠别此中含蓄之处在于不点别而不尽别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过是劝友喝酒之辞,其实也寄寓了作者的无限深情。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挚的情意。两人对饮,举杯浇愁。要是你出了阳关,就没有朋友像今天这样与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既是劝慰又是白描。只有体会诗歌字里行间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韵味。

二、赏析诗歌语言

古诗鉴赏的首要环节是赏析诗歌语言。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气势恢弘。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三、赏析作品形象与表达技巧

其次,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再则,要注重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采分析含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四、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在赏析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同时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诵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可以从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分析写作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个方面来进行回答。如鉴赏王维的《鹿柴》,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篇8: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叹

有叹

杜 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②江东客:诗人自称。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2.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分)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4分)

2.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分)

篇9:语文诗歌如何鉴赏?诗歌鉴赏有什么技巧?

作者 | 纸盆

其实只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就可以了,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就是分析技巧,但我们要赏析一句诗词时,我要先翻译它的意思,让后从它的修辞等写作技巧分析,这句诗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还有诗歌的写作风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方向、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诗歌的思想分析和作者的观点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点了,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入手,还有大多数诗词往往都是通过最后两句诗词来升华主旨的,所以可以着重的品鉴最后两句诗词,最后就是联系全文将作者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诗歌鉴赏

经典诗歌鉴赏:夜莺

行路难其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蝶恋花-诗歌鉴赏

《绝句》诗歌鉴赏

临江仙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五四青年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凉风有信》诗歌鉴赏(推荐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凉风有信》诗歌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