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ivianl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咏绵竹诗歌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咏绵竹诗歌赏析,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咏绵竹诗歌赏析
咏绵竹诗歌赏析
清乾隆县令陈天德三溪寺八景录其四首:
(一)伏虎岩
伏虎何年事,岩前吼夜风。
岚烟气腾上,威猛镇禅宫。
(二)潜龙洞
龙潜不可见,右洞贮幽深。
蓬勃山云起,随风化作霖。
(三)礼拜石
(注:本诗录自清道光29年志为“曾” 民国8年志为“僧”)
禅侣曾稽首,端岩立道周。
三溪谁可约,踪迹过猿猱。
(四)紫云舍
暮葛山含紫,云窝列小房。
佛堂金碧映,一气混茫茫。
三溪寺
明代状元杨升庵咏诗《三溪寺》
巍石山前寺,灵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湖水生寒月,松风夜带秋。
蜀王三箭发,射水济民忧。
清代康熙51年县令陆箕永憩三溪寺题诗二首:
(一)碧山山下经行寺,走马重过日未西。
落叶一庭秋满阁,乱泉声里住三溪。
(二)乍临初地便神清,更喜芙蓉别院明。
急唤奚奴烹涧水,斋厨先尝雪霞羹。
对大雄宝殿前的'金桂银桂题联:
两树桂花三溪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清代乾隆翰林李调元对三溪寺作诗二首:
(一)不识三溪寺,相携过石桥。
灵泉通水脉,石洞凿山腰。
月洞龙吟窟,云深鹿伴樵。
到来心共寂,闲坐话前朝。
(二)昔有玉川老,於兹习静禅,
坛经千劫火,龛尚一灯燃
碑示祥符字,田分永乐早
可能衣钵在,定有法僧传。
三箭水
清代康熙年间,县令陆箕永游三箭水后,题诗一首
邑西南河曰射水,洪流迅激势千里。
溯源云自三溪山,山足蜀王亲发矢。
矢发泉涌如有神,惊湍直与绵江齿。
茫茫千载矢 存,族长七寸还佘咫。
我乘公事来面郊,策马人行职山椒。
行行竟达广安寺,寺后两穴喷银涛。
峰拗峭石骈嵯牙, 琮一道飞琼瑶
咄哉奇景世莫比,山既 波嗔骄。
此事假不亲涉览,传记毋乃齐奈嘲。
吁嗟乎,人间井窥 空自劳,眼前怪异纷相遭。
何必寻山定越昆仑高,泛水端上星河舶。
清嘉庆文人李德扬诗云:
穿将三矢碧山开,滚滚河源应手来。
帝子当年传射水,绵人终古筑策崇台。
通神泽幸流军士,作堰荒仍辟草莱。
可惜扬州波似锦,龙舟一去意难回。
明代弘治丁已间在三箭水立碑,碑高1.8米,宽0.89米,碑的背面“永垂万古”4个大字,正面为灵源桥碑文,重建遵化观音堂,灵源桥记,绵州之西距城四十里许,三溪山广安寺之左有神泉,四时不竭,垂古不灭,有美名造宋祥符年间建广安寺,相传以为蜀侯孟氏昶游此军骑之墓,疾蒲三泉射水之名……
清肖子绅游三箭水灵源桥诗:
访胜寻幽到灵源,隔断红尘别有天。
石穴流甘如净露,山风抱爽胜清涟。
穷通莫定难先料,饮啄因知是夙缘。
旦幸王宾情意恰,消闲一日即是仙。
石钟石鼓
石钟石鼓是有名的古迹,位于三溪寺右侧,清末文人黄尚毅为其作诗:
天地为炉鬼为工,不熔金铁熔山峰。
娲皇锻炼出五色,补天余巧成洪钟。
呜霜远闻三溪寺,惊看追 悬虚空。
钟口空廓围十丈,太极灿烂图其中。
科斗文原书契祖,八音石与金丝同
歌钟二肆何足道,无乃开辟铭神功。
汤盘禹鼎皆后起,周景无射徒峥嵘。
好右昌黎已生晚,引予更后乐坡翁。
歧阳彭 不可到,风鹤草木惊兵戎。
燕巢危幕钟鼓乐,蛇斗南门笙歌从。
韩宣玉环索郑贾,鲁桓大鼎取宋公。
石言魏榆足微信,何必浦牢吼青铜。
党争牛李嗜奇石,平泉太湖夷蒿蓬。
泗滨浮磬谁考击,菱溪卧石空英雄。
寒山钟动梦初觉,更摩石鼓追鸿蒙。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李商隐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送李馀及第归蜀】贾岛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寄宇文公南
朝代:宋 作者:文同
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虑胡。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
绵竹山四十韵
绵竹东西隅,千峰势相属。崚嶒压东巴,连延罗古蜀。 方者露圭角,尖者钻箭簇。引者蛾眉弯,敛者鸢肩缩。 尾蟉青蛇盘,颈低玄兔伏。横来突若奔,直上森如束。 岁在作噩年,铜梁摇虿毒。相国京兆公,九命来作牧。 戎提虎仆毛,专奉狼头纛。行府寄精庐,开窗对林麓。 是时重阳后,天气旷清肃。兹山昏晓开,一一在人目。 霜空正泬寥,浓翠霏扑扑。披海出珊瑚,贴天堆碧玉。 俄然阴霾作,城郭才霢霂。绝顶已凝雪,晃朗开红旭。 初疑昆仑下,夭矫龙衔烛。亦似蓬莱巅,金银台叠蹙。 紫霞或旁映,绮段铺繁褥。晚照忽斜笼,赤城差断续。 又如煮吴盐,万万盆初熟。又如濯楚练,千千匹未轴。 又如水晶宫,蛟螭结川渎。又如钟乳洞,电雷开岩谷。 丹青画不成,造化供难足。合有羽衣人,飘飖曳烟躅。 合有五色禽,叫啸含仙曲。根虽限剑门,穴必通林屋。 方诸沧海隔,欲去忧沦覆。群玉缥缈间,未可量往复。 何如当此境,终朝旷遐瞩。往往草檄余,吟哦思幽独。 早晚扫欃枪,笳鼓迎畅毂。休飞霹雳车,罢系虾蟆木。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不管安与危,不问荣与辱。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纫兰以围腰,采芝将实腹。石床须卧平,一任闲云触。
篇2:咏史诗诗歌赏析
咏史诗十首诗歌赏析
咏史诗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凡是歌咏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的诗,都是咏史诗。《文选》第二十一卷有《咏史》一类,选王粲《咏史》诗一首至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一首,共九家,诗二十一首。其中惟王粲、左思、张协、鲍照四人的诗题作《咏史》,此外,曹植称《三良诗》,卢谌称《览古诗》,谢瞻称《张子房诗》,颜延年称《秋胡诗》、《五君咏》。可知虽不以“咏史”为题,只要题材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都属于咏史诗一类。这是咏史诗的先决条件。
我曾在讲陈子昂诗的时候提到过咏史诗。我说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有一部分是咏史诗,也是根据那些诗的题材内容来区分的。从陈子昂以后,许多诗人都做过咏史诗,不过很少以“咏史”为题目。例如杜甫的《武侯庙》、《八阵图》是咏史诗,但《咏怀古迹》八首却是“怀古”诗,而不是咏史诗了。这里就牵涉到另一个条件,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为题材的,也可能不是咏史诗。借历史人物或事实来抒发自己身世之感的,属于咏怀。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属于怀古。只有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或事实,或加以评论,或给前人的史论提出翻案意见,这才是本色的咏史诗。但这样的咏史诗,也还很难与咏怀或怀古分清界线。诗人笔下总有感情,绝对客观的咏史诗,毫无意义,恐怕许多诗人都不屑下笔。
但是,晚唐时期,咏史诗似乎时行起来,先后出现了三位咏史诗作者:胡曾、汪遵、周昙。
胡曾的传记,以《唐才子传》所载为较详,现在全抄在这里:
胡曾,长沙人也。咸通中进士。初,再三下第,有诗云:“翰苑几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闲人折一枝。”曾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视人间富贵,亦悠悠。遨历四方,马迹穷岁月。所在必公卿馆縠。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奇士也。尝为汉南节度从事。作咏史诗。皆题古君臣、争战、废兴尘迹。经览形胜、关山、亭障、江海深阻,一一可赏。人事虽非,风景犹昨。每感辄赋,俱能使人奋飞。至今庸夫孺子,亦知专诵。后有拟效者,不逮矣。至于近体律绝等,哀怨清楚,曲尽幽情,擢居中品,不过也。惜其才茂而身未颖脱,痛哉!今《咏史诗》一卷,有咸通中人陈盖注。及《安定集》十卷行世。
这篇传记虽然对胡曾的生平出处没有详细记录,但可知其人品相当高尚。他的咏史诗在当时已普遍为人传诵。他的《安定集》诗十卷,今已亡佚,《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杂律绝诗十二首,亦未见有哀怨幽情之作。《咏史诗》,《全唐诗》说原有三卷,今并作一卷。《唐诗纪事》说胡曾“有咏史诗百篇行于世”。现在《全唐诗》中共存一百五十首,都是七言绝句。所咏以历史古迹为多,没有时代次序,似乎随感随作。现在选录四首,以见一斑:
居廷
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垓下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华亭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姑苏台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
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这四首,都有些象咏怀古迹,但没有诗人的感慨。除了第一首结句可以说是作者感怀以外,其他三首都只是概括了一个历史事实。第一首咏苏武被匈奴王扣留了十九年,现在我来到居延,如此荒凉的沙漠地,驻马一看也都要心惊魂断,想到苏武在这个地方住了十九年,怎么受得了。这首诗不坏,可惜不是胡曾的创作,他是剽窃了杜牧的诗:
边上闻胡笳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第二首写项羽兵败别虞姬的故事,第三首写陆机的故事。陆机在洛阳被杀时叹息道:“从此不能再听到华亭鹤唳了。”陆机是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这地方海滨常有白鹤来栖息。第四首写吴王夫差耽于酒色,杀戮英雄,以致被越兵所灭。这三首诗都没有作者的意见。既无所感,又无评论。它们只是一个历史故事的`歌诀,读了这个歌诀,就记起这个故事。正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通俗书一样,以一个四字句概括一个典故,给小学生念,帮助他们的记忆。胡曾的咏史诗,到明代还是农村蒙馆先生教小学生的历史课本。此外,我们又在《宣和遗事》中看到许多胡曾的咏史诗,被引用来作为“有诗为证”的唱词,可知这些诗曾为说唱史书的评弹家所利用,讲到有关的历史故事,就弹唱一首胡曾的诗。这又是咏史诗的第二个作用。由以上所举两个情况看来,这一类的咏史诗之所以在晚唐时候忽然有许多人大量的写作,一写就是一百多首,可知它们是当时的大众文学。
《唐诗纪事》记载了一段胡曾咏史诗的轶事:据说五代时蜀王衍也是个好色酗酒的荒淫国君,有一次在宴饮席上,他自己高唱一首韩琮的《柳枝词》,诗云:“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如思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这是一首借咏杨柳来悼惜隋炀帝亡国的诗。当下有一个宦官就唱了胡曾的一首“吴王恃霸弃雄才”诗。蜀王听了便发怒罢宴。这件事也反映了胡曾咏史诗在当时的普遍流行。
汪遵是宣州泾县(今安徽宣城)人。幼年即为县中小吏。勤学苦读,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登进士第。与胡曾是同时同辈。《全唐诗》中收录他的咏史诗五十九首,也都是七言绝句,风格与胡曾的诗一样。这里也选抄四首为例:
梁寺
立国从来为战功,一朝何事却谈空。
台城兵匝无人敌,闲卧高僧满梵宫。
燕台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陈宫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白头吟
失却青丝素发生,合欢罗带意全轻。
古今人事皆如此,不独文君与马卿。
第一首咏梁武帝佞佛,被侯景围困,饿死台城事。第二首咏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聘贤士事。第三首咏陈后主荒宴亡国,留下“玉树后庭花”歌曲至今犹为酒家妓女吹唱。这二句显然是用杜牧《泊秦淮》诗意。第四首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周昙的生平,我们所知更少。《全唐诗》小传只说他是唐末人,官为守国子直讲,有咏史诗八卷。现在《全唐诗》中改编为二卷,计诗一百九十首,不知是否全帙。但诗的数量已比胡曾和汪遵多了。
周昙的咏史诗是有组织有计划写作的,它按历史朝代分为十门,计唐虞门诗四首,三代门十六首,春秋战国门九十三首,秦门六首,前汉门十六首,后汉门十七首,三国门五首,晋门十一首,六朝门十九首,隋门四首,共一百八十八首。每首诗都以帝王将相为题,不象胡曾、汪遵那样用许多地名古迹为题,近似怀古诗。卷前还有二首序诗,题作《吟叙》及《闲吟》。《吟叙》云:
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
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这是说明他作这些诗,虽然是在月殿花台闲暇之时偶然吟咏,目的还是提供读者观古知今,为历史的借鉴。但诗却做得不好,很有些道学气,观点也有些迂儒气,似乎比不上胡曾。今抄录二首供比较:
项籍
九垓垂定弃谋臣,一阵无功便杀身。
壮土诚知轻性命,不思辜负八千人。
颜回
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
第一首咏项籍垓下一败便轻生自杀,未免对不起八千子弟。第二首咏颜回,怪孔子教育门生太拘于形迹,为什么不教富有的子贡拿出钱来救济贫困多年的颜回?这样的史论,岂不很迂气?
以上唐末三家咏史诗,看来还是胡曾写的较为高明,所以还有单行本流传着,其馀二家都未见专集。但即使胡曾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说:“其诗兴寄颇浅,格调亦卑。惟其追求兴亡,意存劝戒,大旨不悖于风人耳。”
咏史诗虽然并非开始于胡曾、汪遵,但大量结集,多至一百首的咏史专着,则是开始于晚唐的胡曾、汪遵。这就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一条着作道路。南宋诗人刘屏山作《汴京纪事诗》,专咏北宋汴都史事;清代诗人厉鹗作《南宋杂事诗》,专咏南宋史事,这一类的诗集,可以说都是晚唐三家咏史诗的苗裔。
篇3:《咏风诗》诗歌赏析
《咏风诗》诗歌赏析
咏风诗
徘徊发红蕚。
葳蕤动绿葹。
垂杨低复举。
新萍合且离。
步檐行袖靡。
当户思襟披。
高响飘歌吹。
相思子未知。
时拂孤鸾镜。
星鬓视参差。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东昏侯永元元年(4),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未预其谋,被诬死于狱中。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 ,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篇4:《绮罗香咏春雨》诗歌赏析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在。
惊粉重、蝶宿西园,
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
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
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
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释】
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开。
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环绕柳树。
③尽日冥迷:整日春雨绵绵。
④钿车:华美的车子。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当时附近一带住的多是富贵之家,
故用来借指繁华的街道。
⑤官渡:用公家渡船运送旅客。
⑥谢娘:唐代歌妓,后世泛指歌女。这两句是写烟雨笼罩远处的山峰,象谢娘被泪
沾湿的眉毛那样妩媚好看。
⑦剪灯深夜语: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解】
这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
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
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
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集评】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
黄昇《花庵词选》:“临断岸”以下数语,最为姜尧章称赞。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语语淋漓,在在润泽,读此将诗声彻夜雨声寒,非笔能兴云乎!
黄蓼园《蓼园词选》: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许昂霄《词综偶评》:绮合绣联,波属云委。“尽日冥迷”二句,摹写入神。“记当日”二句,如此运用,实处皆虚。
先著、程洪《词洁》: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如意宝珠,玩弄难于释手。
孙麟趾《词径》:词中四字对句,最要凝炼。如史梅溪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只八个字已将春雨画出。
周尔墉《周批绝妙好词》:法度井然,其声最和。
继昌《左庵词话》:史达祖春雨词,煞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就题烘衬推开去,亦是一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体物殊工,与碧山之咏蝉,玉田之咏春水,白石之咏蟋蟀,皆能融情景于一篇者。虞山毛晋心醉其《双双燕》词,但“柳昏花螟”自是名句,而全篇多咏燕,仅于结处见意,不若此调之情文并茂也。起三句吸春雨之神。
四、五句关合听雨之情。“蝶”、“燕”二句从侧面写题,“惊”、“喜”二字为蝶燕设想,殊妙。“佳期”句承愁雨之意,写到怀人,以领起后幅。转头处言临江望远,意境开拓。以山喻眉,以雨喻泪,常语也,眉黛与泪痕合写,便成隽语。上阕言近处庭院之雨,后言远处江湖之雨。“新绿”二句非特江干风景,而送春念远,皆在其中。“落红”句造语尤工。结句听雨西窗,虽意所易到,而回首当年,以“梨花门掩”,点染生姿,觉余音绕梁也。
咏物词之成熟在这首词中有充分体现,将情思寄于对自然景物的感情化描写之中,混化无迹。但这种“寄托 ”,仅为作者一种情思,而这种情思乃作者所处之时代、社会所形成的个人思想,若实指某人某事,必不免穿凿附会。
词中之濛濛细雨为正当其时,而闇闇情怀则郁积已久,以此适时之雨 ,遇此凄迷之情 ,“情动于中,乃形于言”,乃作成此满纸春愁。
春雨欺花困柳,所谓风流罪过,明是怨春,实是惜春情怀。体物而不在形骸上落笔,而确认非人之景有其思想感情,为南宋咏物词中大量采用的写作手法,这就是所谓传神 ,这是咏物词最见工力的地方之一。
说“冷”,说“烟 ”,说“偷催”,都使人感到这是春天特有的那种毛毛细雨,也即“沾衣欲湿”的“杏花春雨”。还是“传神写照,全在阿堵物中 ”也。这种细雨,似暖似冷,如烟如梦,情思杳渺难求,正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虽各说各的春雨,各具各的.神态,却同借春雨,表现出同样的惜春情怀。对仗工而精,用字隐而切。细雨春愁,愁密如雨,甚乱如丝,纷乱如麻的情怀借细雨如茫写出,融合天间,见出其愁如海,斩剪不断。但即使人的神思立远幽深,而究其实却“句句不离所咏之物 ”。春雨之冥迷,实同于人之惆怅,轻到欲飞之细雨,竟至欲飞不能而如此依恋缠绵者,都因为这是一片春愁。体物传神,可谓细致入微,穷形尽相了。
彩蝶眷日来归,春燕踏春而来本为平常,而蝶惊粉重,燕喜泥润,却把春雨这一不知让人是喜是愁的“细微”的特征,从侧面表现出来了。
上片的最后一韵,仍是围绕春雨来写。佳约成空,钿车不出,是说春雨对人事的影响,所阻不能过河而又急于过河者,为“我”耶,为他耶?这种手法,正如姚铉所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杜陵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郊游胜地,这里是借用。
上片写作者在庭院中所见。下片第一韵三句,转为写春雨中的郊野景色。写郊原春雨,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为知名,这里翻用了他的诗意。咏物诗词的用典,除了为自己诗情词情敷彩之外,还要标示这一事物曾经为前人所重,在文学史上早有很高的声价。这双重的作用更表明梅溪作词技巧的缜密,心思细致,咏物诗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美中不足。韦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头野渡,暮色凄清,微雨欲垂未垂,远水似尽不尽。一片苍茫寂寥,虽非行人,亦难免魂销。看似描写江天景色,实际上却是为春雨画韵。
“眉妩”两句,写雨中春山,烟雨迷濛,远望处,隐约如佳人眉黛。这里是用卓文君事。《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是以山比眉,这里却又反过来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且又加“ 和泪 ”两字,以关合雨中远山。“ 妩”字韵脚极佳,押韵应这样才好。所谓“ 我见青山多妩媚 ”(辛弃疾《贺新郎》),不仅新颖,亦使青山含情。“ 谢娘”一辞,唐宋诗词家常用语,是对妇女的泛称,这是南朝留下来的用语上的讲究。这里的谢娘,不应理解为实指某人。只是因为把雨中远山比做妇女愁眉,为使文理连贯才引出“和泪谢娘”一语,词意只在用雨中春山表现春雨的多种风神,重点仍在春雨。句句刻画,不离所咏之事物。这两句写青山似谢娘之含嚬带愁而愈觉妩媚,都是春雨“做将”出来的。春雨能够做到“山也含情,蝶也凄怨”。
咏物诗词之用典,贵在融化无迹,这就需要作者的刻意锤炼,但用典即使浑化无迹,因是被动,难免与原典颃颉,不如自铸新词,使之淋漓尽致,两者在咏物词中更是缺一不可。下面两句即作者自己熔铸的新语,既流畅,又独特“ 临断岸 、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这是两句极新颖的对偶句,构成极美的意境,极为当时人及后世读者激赏。是春雨中景色 ,亦是春雨中情怀;是作者寄托,亦是作者情怀。词人使用的方法是在文字上句句不离春雨,在结构上以春愁作为情感主线。写春雨则穷形尽相,写情感则随处点染,这种春雨和愁情又互相点染,使雨为情雨,愁为雨愁,令人徘徊其间 ,无可名状 。下片的“沉沉”、“和泪 ”、“落红”、“带愁”,以及下句的“门掩梨花”,都是织成这一片凄清景色和闇闇春愁的因素。
下句“门掩梨花 ”,语出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开 ”。以想象之辞,缅怀前代风流,遥想诗人于“当日”门掩黄昏,听梨花夜雨时之惆怅况味。春日夜雨不仅使词人改写名句,也以春雨感染词人的心作结 。至于剪灯事,出于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虽是写秋雨,但只剪取其“夜雨剪烛”一层意思,以关合故人之思,使结句渐入浑茫,所以言已尽而意不尽。许昂霄评这两句说:“ 如此运用,实处皆虚。”《词洁》对全词的评价是 :“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 ,于正面尤到。”在咏物词中,这一首属于意重在雕绘之一类,不仅穷形尽相,而且颇为传神。以工丽见长,见出作者才思,梅溪日片可见出,其在婉约词发展史上集大成者的地位。
篇5:《竹里馆》《咏竹》诗歌赏析
《竹里馆》《咏竹》诗歌赏析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案: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咏竹
(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答案
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意对即可)
篇6:王勃《咏风》诗歌赏析
王勃《咏风》诗歌赏析
文章摘要:我开始厌恶这种带着情欲的欣赏,有时候我会恨自己?朋友们,你们过得好吗。王勃《咏风》就算我因此输了你,我亦愿只要你拥有你的全天下。不想沉默的时候,就跑到后山大声的嘶叫咆哮学一下狼嚎当一次疯子虽然那样当脑残们听到的时候会以为这家伙失恋啦?为什么。我无意间说,如果他(她的前任)知道你订婚了,会是什么感觉。
王勃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但诗人用了“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就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他们只是在衣着上记得了季节的变换。王勃《咏风》月圆时节已不在遥远,而我在这头,家在那头,隔着的距离拉长了思念的影子。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吗;电影似在脑子里播放。
篇7:《绮罗香 咏春雨》诗歌赏析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在。
惊粉重、蝶宿西园,
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
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
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
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篇8:《绮罗香 咏春雨》诗歌赏析
通篇字字都是写《春雨》。
【注释】
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开。
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环绕柳树。
③尽日冥迷:整日春雨绵绵。
④钿车:华美的车子。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当时附近一带住的'多是富贵之家,
故用来借指繁华的街道。
⑤官渡:用公家渡船运送旅客。
⑥谢娘:唐代歌妓,后世泛指歌女。这两句是写烟雨笼罩远处的山峰,象谢娘被泪
沾湿的眉毛那样妩媚好看。
⑦剪灯深夜语: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解】
这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
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
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
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 《西施咏》赏析
★ 咏树的诗歌
★ 咏鹦鹉原文及赏析
★ 长白山杂咏的诗歌
★ 如何赏析诗歌
咏绵竹诗歌赏析(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