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俊采星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新建的大礼堂里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建的大礼堂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篇1:新建的大礼堂里阅读答案
新建的大礼堂里
①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②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③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④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⑤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⑥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⑦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
……
⑧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
……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
⑨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⑩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乐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踢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3)改变选文插叙的结构方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10组句段(只标句前序号即可)。
(4)你在小学毕业时是什么心情?还记得离开母校时的情景吗?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当时的心情和印象最深的情景。
答案:
(1)略。
(2)这是爸爸鼓励女儿增强克服困难勇气的话,“硬着头皮”意即“咬牙坚持”,没有半点后退。
(3)⑧⑤④⑦⑨⑥③②⑩①
(4)此题为开放题。设题目的与前课二[甲]1、2同。
篇2:《宇宙里有些什么》阅读试题及答案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性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流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这几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4分)
2、第3 ~ 5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按什么分类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要从“很大很大”的“星星”说起? (6分)
3、第2段中“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这一假设的科学实验有什么作用?(2分)
4、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句中的“真空”为什么要加引号?“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新的政权建立之前,伊拉克的社会基本处于权力的真空状态。”一句中“真空”的含义是什么?(4分)
5、“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案:
1、恒星 总—分—总
2、体积 大→小→中等 因为在人们的认识中,知道大自然中物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先说体积很大很大的,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
3、形象地说明了温度之高,给读者具体的印象。
4、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仍然存在着极少量的空气,不可能是绝对真空;没有任何权力的约束。
6、不能。如果删去,表达就不符合客观实际。
篇3:《粥里春秋》阅读答案
《粥里春秋》阅读答案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⑾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⑿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18、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19、第⑩段哪些情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20、赏析文中划线句“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4分)
21、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8.(3分) 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
19.(3分) ⑴示例:没关系!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2分)⑵女生平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
20.(4分)“舔”“干干净净”“一丝”“如水一般”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邻居大伯将粥舔的极其干净,强调了农民对粮食的珍视和作者对此的难忘之情。
21.(4分) )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篇4:《男孩李里》阅读答案
万 芊
“从来没有什么事让冯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下午最后一节课上,几乎在一瞬之间,冯岚生理上突然如泥石流一般“崩溃”了,没有一点预警,冯岚只觉得脑袋轰的一下,然后觉得天塌下来了一般。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生理上突然的“崩溃”。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趴在课桌上。
冯岚是随着父亲从部队转业才转来陈墩镇中学读书的,因为刚转来不久,所以她没有相知相好的同学。而且她相貌平平,在班上没有能显山露水的机会。她的同桌莉莉,似乎不xiè于与土里土气的她为伍,很少与她搭话。
冯岚无助地趴在桌上,觉得有一股湿热的液体在座凳上洇开来,她放慢呼吸,不敢轻易动弹一下。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铃响,但教室移动课桌、座凳的声响,还是让冯岚惊慌,她生怕稍一晃动会引发新一轮的“崩溃”。
终于,教室的窗户被一扇扇关上,同学们也一个个离开了,冯岚真正感受到度日如年的滋味。
(冯岚想,若是哪个女生能在这个时候帮她一把,她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对方的。然而,始终没有一个女同学过来关心她,这让她很伤心。)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整座校园都已寂静无声。冯岚看见窗外的天色已暗了下来,但她还是觉得时机未到,她在企盼暮色全部降临。她清楚,这时还不能够贸然离开凳子。
忽然,她发现教室里居然还有一个人,那人正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就着窗外的微光安静地做着功课,她记得他好像叫李里。这又让冯岚突然紧张起来。
暮色终于笼罩了整个校园。 可能是实在太暗了,李里那边开始收拾起书包,磨蹭了好长一段时间,李里迟疑着离开了教室。冯岚小心翼翼收拾好书包,做贼一般的,边收拾边用抽屉里的纸张擦去凳子上的痕迹,她用书包尽可能地遮盖住一些裤子上的“尴尬”,悄悄地离开座位,走出教室。当她正想关上教室门时,被走廊里一个身影吓了一大跳。
“你,干吗?”冯岚受了惊,声音变得颤抖。
“等你。”李里淡定地说,“你没事吧?要不要帮你?”
冯岚摇摇头,像躲瘟疫一般躲着李里,心里不住地念着:“李里快消失。”然而,李里不但没消失,还递给了她一件塑料雨衣。
0冯岚低头取过雨衣套上,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小心翼翼地离开。
1此时,天正下着细雨,天黑路滑,行人极少,好不容易回到家后,冯岚哭了,她的心里酸涩得很。
2第二天,冯岚一大早就赶到教室,趁无人时偷偷地把雨衣塞进李里的抽屉,但是李里的座位一上午都空着,直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冯岚才听同学说李里昨晚回家骑车摔了,手和腿都伤得很重,正敷着药膏躺在医院里休养。
3原来李里是那天的值日生,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门窗是他的职责。这让冯岚心存歉意,而同时又害怕班主任追究责任。
4李里痊愈后,重新回到学校上课,他在遇见冯岚的时候,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让冯岚非常感激。
5李里生日那天,冯岚偷偷送了他一件精致的礼物。李里实在闹不清这新来的女生为啥给他送礼物,又是怎么知道他的生日的。李里惴惴不安,生怕其他同学知道这事后笑话他。
6从那天起,李里见了冯岚总是躲得远远的',像是做了错事一般。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似乎不xiè 于与土里土气的她为伍
20.第'段加点的“一扇扇”“一个个”有何表达作用?(4分)
21.第1段加线语句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2.依据前文内容概括冯岚送给李里生日礼物的原因。(6分)
23.对全文主旨解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批判人心的自私势利冷漠 B.赞扬同学关系的纯洁友善
C.歌颂不计回报的宽广胸怀 D.倡导做人要懂得宽容感恩
参考答案
19.屑
20.通过叠词的使用,写出了同学关窗和离开的过程性,显示了在冯岚感觉上的缓慢与漫长,突出了冯岚内心的(度日如年的)(痛苦着急的)煎熬之感。
21.李里骑车回家被摔伤
22. 对李里那天借给“我”最需要的雨衣表示感谢,对因那天因“我”而害得李里受伤表示歉意,对李里因“我”而受伤却毫不计较表示 感激。(答出2点原因即可得6分)
23. B
篇5:《里中女》阅读答案
于濆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1)简析“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中“遂”字的作用。(2分)
(2)全诗点睛之笔是哪两句?请结合本诗主旨分析说明。(3分)
(3)本诗富于民歌色彩,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1分)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1分)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处。(1分)意在揭露晚唐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1分)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1分)
(3)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1分)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1分)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1分)
篇6:暑假里的阅读和答案
暑假里的阅读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暑假里,爸爸带我乘飞机去旅游。我在飞机上,透过机窗,看到了蓝天,看到了白云,飞机越飞越高,飞得比白云还高。
下了飞机,我们乘上旅游车,来到山脚,发现早来的人已经开始爬山了。我和爸爸也赶紧去爬山。我们爬到半山上,看到了一群猴子。小猴看到我们,跑过来,伸出手,向我们要东西吃。我们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山下小路上的.人很小很小,都变成了一个矮人国了,真有趣!我喜欢旅游。
1.短文共有( )段,第2段有( )句话。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赶紧——( ) 反义词:缩——( )
3.“我”在飞机上,透过机窗看见了( )和( )。
“我们”在( )看到早来的人已经开始( )了。
“我们”在( )看到了一群( )。
“我们”在( )往下看,看到山下的人很小很小,都变成了一个( )。
参考答案:
1.2 6
2.赶忙 伸
3.蓝天 白云 山脚 爬山 半山上 猴子 山顶上 矮人国
篇7:《独坐夕阳里》阅读答案
《独坐夕阳里》阅读答案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的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生命的讴歌吧!
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绺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吹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地,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a)
大理菊仍热情的燃烧着。(b)
女孩还留连在晚霞中。(c)
独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心灵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你觉察到么?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的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恨?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么?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现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惚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1、作者“独坐夕阳里”,看到的三件事物各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
(2)
(3)
2、文中a、b、c三个短句分别作为三个自然段,有何作用?(6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写得极富抒情色彩。
B、写景抒情主旨鲜明,突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C、文中流露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D、以“独坐夕阳”为线索,由物及人,从所见写到所感,思路清晰合理。
E、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流畅自然,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
1、(6分)
(1) 夕阳: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庄严祥和,归于平淡。
(2) 大理菊:盛开怒放,热烈鲜明,色彩缤纷。
(3) 女孩:充满青春活力,凝思期待,倔强高傲。
2、(6分)
(1) 承接上文所写的三种事物——落日、花朵、青春;开启下文,写自己在所见事物中获得的启发。
(2) 为下文写落日的和平静美、春花的热烈疯狂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作铺垫。
3、C、E(4分)
篇8:梦幻同里阅读答案
梦幻同里阅读答案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18.阅读第②段,概括说说同里“质朴而秀美”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4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简要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2)请说出你对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滴水不漏”的理解。(3分)
20.联系文章④、⑤、⑥、⑦四个自然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6分)
21.文章标题是《梦幻同里》,为什么重点却写“退思园”?联系全文,请从文中概括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8.自然环境: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人文环境: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19.(1)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想去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的情态,表达作者对同里的向往之情。(2)退思园主将退休生活安排得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20.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思而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
21.①第三段中,“退思园”是同里人的骄傲,它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②第八自然段中,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③第九自然段中,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篇9:《竹里馆》阅读答案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 梦幻同里阅读答案
新建的大礼堂里阅读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