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七宝盘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家庭教育孩子常见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家庭教育孩子常见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家庭教育孩子常见问题
家庭教育孩子常见问题
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9、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篇2:孩子的表现反映家庭教育常见问题
孩子的表现反映家庭教育常见问题
1、如果孩子不服管教,暗示着夫妻之间的教育观点不统一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双方观点的不统一,更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因为孩子还是有点“小狡猾”的,他会依附于在争吵中“获胜的强者”。
比如,妈妈不让吃冰淇淋,而爸爸故意“唱反调”给孩子买,那么日后当妈妈单独看孩子时,孩子就可能理直气壮地顶撞妈妈:“爸爸都给我买了,你为什么不买?坏妈妈!”这样就很难管教了。
2、如果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暗示着父母可能表扬过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观点的初衷是没错的,因为适当的鼓励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但是,无原则、无节制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尊心过强,敏感且自私。父母们要把握表扬的度,多从“你真努力”“你真勤劳”“你真仔细”等需要努力、付出的方面去表扬,不要让表扬停留在“聪明”“漂亮”“棒”等肤浅、不需要努力的事情上。
3、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暗示着你和孩子身体亲密度不够
有时孩子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来吸引你的注意,比如:在你跟朋友侃侃而谈时,打断你们的谈话;在你忙别的事时,故意哭闹然而却挤不出眼泪……
这时候,你一定要忍住想去教训孩子的冲动,不妨暂时放一下手上在忙的事,过去摸摸头,给他一个拥抱、一句安慰,陪他玩一会儿,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不那么闹腾了。
4、如果孩子经常撒谎,暗示着你曾对他所犯的错误反应过度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哪个孩子不害怕家长的责罚?如果在孩子犯错后,你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骂,那么孩子可能会这么想:“我再犯了错可不能让爸爸知道是我做的,得混过关才行,要不然又得挨打了。”
你看,撒谎的动机就是这么产生的,孩子撒谎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逃避责罚!所以,孩子犯错的时候,请你克制一下骂他的冲动,压住火气问清楚原因,之后再给孩子一个心服口服的惩罚措施。
5、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暗示着你替他“代劳”过多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独立完成一件事之后的那种“成就感”!但是,很多父母总怕孩子独立完成不了一件事,于是就给孩子一大堆建议,甚至干脆帮孩子动手。
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最终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事情,就不知所措了。
6、如果孩子嫉妒心很强,暗示着你经常拿他跟别的孩子作比较
孩子有点嫉妒心是正常现象,因为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这样妈妈就会更喜欢自己。但是,孩子的认知是不完整的,家长无心的一句话到了孩子那里,往往就偏离了本意。
妈妈拿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作对比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多想人家学习,但是由于妈妈的语气不够和善、比较的次数太多,孩子就认为:妈妈喜欢别人家孩子,却很讨厌我。于是就对比自己优秀的小朋友充满了敌意,也就是嫉妒。所以,下次再作比较时,妈妈语气要和善一些,不要过分“长他人孩子志气,灭自己孩子威风”。
7、如果孩子很没礼貌,暗示着父母可能言行不慎,或者孩子交了一些没礼貌的朋友
如果家长平日里对谁都爱答不理,没有好脸色,孩子往往也就对小朋友吆三喝四;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经常说脏话,孩子就可能觉得这样比较“酷”,也跟着学。
所以,当孩子没礼貌时,家长先反省一下自身,看是不是某段时间给孩子当了坏榜样;如果是孩子周边朋友的问题,则要提醒孩子,不礼貌的孩子一点都不酷,反而很招人厌。
8、如果你的孩子不尊重别人的感受,暗示着你经常命令他
一个经常被家长命令的孩子,总是带着埋怨去执行父母的命令,觉得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时间一长,当他跟小朋友相处时,也会变得自私、蛮横,不去替别人想一想,因为,他生活的氛围里就缺少“包容”“体谅”这样的美好品德。
篇3: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
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
1.过度保护
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满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视其心理需要。比如:玩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跑跑闹闹中难免可能受伤,此时,父母如果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其跑动、玩耍,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体弱多病,同样心智发展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干预孩子的正常生活。
2.过分宠爱
在中国,对子女过分宠爱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无条件满足。长此以往,小朋友无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点。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在教学小朋友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既不能爱得“过火”,也不能冰冷相待。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顺从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务,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其实,孩子的自我尝试反而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3.揠苗助长
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规律,需要一定时间。而如今,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强迫孩子提早学走路、学写字……甚至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父母应该有效率地引导孩子,征求孩子意见,而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长。
4.过分专制
父母年纪长,阅历深,本身就是长辈,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经常用权威性的话语来规范小朋友,甚至对他的人生自由进行了限制,那么小朋友便会长久感到恐慌,甚至越来越不自信,这都不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还容易出现限制孩子说话、挑剔孩子过失、以偏概全等常见问题。
篇4:孩子家庭教育
原因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败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只有“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篇5:孩子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已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父母绞尽脑汁弹尽竭虑终不能如愿,有的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人格的塑造有多么的重要了。自从孩子哇哇坠地来到人世,睁眼面对的首先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孔圣人曰:“人之初性本善”。初涉人世的孩子本身是无质的区分的,他们清亮的眸子里看到的只是一个纯净无邪的世界。随着一天天的成长,受父母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因为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生怕有一点点的差错和闪失,也有的父母因为和孩子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辈总用“隔辈亲,奶奶孙子无大小”的话阻拦大人管教孩子,为了省事,也为了免惹爷爷奶奶不高兴,便对孩子放任自由和管理,凡事顺着孩子,任其作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浪就是养成了自以为是、听不进相反意见,自负而飞扬跋扈的恶习。
伟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生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这里可见一斑了。作为一个家庭,孩子是个体的,但相对于社会的一个细胞,他们又都是属于群体的,父母的责任不只是为了繁衍生息,把他们拉大成人就尽到义务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成才,最终能在滚滚的社会洪流中经得起风浪的拚打,成为中流砥柱。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已经非常的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了。他们想充分调动孩子大脑的每一个细胞,从小培养孩子成为天才:二三岁便让他们学唐诗、练英语、学习画画,练习舞蹈。。。”这也成为他们在别人面前炫耀孩子资质的本钱。他们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懂事、有礼貌、要懂得谦让、要与人为善,要好好学习,要。。。。。总之要求都是很合理的啦!一方面他们在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方面自己却犯着类似的错误:要求孩子听话却从不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要求孩子懂事自己却“不讲理没商量”;要求孩子谦让与人为善,自己却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脏话满口,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没有耐心讲解和探询,甚至不懂装懂唐塞忽弄孩子,或让孩子问个大张嘴而羞恼成怒。曾见过一个很可笑的场面:某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参加生日派对,她给孩子拣这挑那,唯恐孩子吃亏,看的出来那孩子很霸气,凡事都得让着他,不然就不依不饶的,朋友的孩子比她的孩子稍大点,那朋友就总是说“让着点,你是哥哥,要爱护小弟弟。。。。”可以想象不同的两种态度,反映出来的状况肯定天壤之别。后来也是那孩子太过分了,那家长就无奈的叹着气说:“真不知这孩子跟谁的性了,常教育他不要自私来着,就是不听。。。。。。”她就没有想到孩子的眼睛是一架最高级的摄影机,自己的样子会在那个摄像机里成倒立的投影反射出来。
诸此种种,不仅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要问: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办法呢?也许是无规律可循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万事总是在探索中。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去读懂自己的孩子。只有做到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做到读懂孩子。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渐渐长大成人,父母都要认真破译孩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和需求,都需要我们为人父母付出极大地爱心,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向孩子幼小的心灵传输真善美的信息。在幼儿的眼里还缺乏识别能力的时候,是极容易好坏不分,真假不明的,孩子的瞳孔里流淌的永远是清澈的小溪,这就需要作父母的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时刻牢记“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牢记你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正在被孩子复制在眼里,在一定场合一定时候孩子就会原份不动的粘贴在他们的人生画册上。用“根正苗红”、“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卖葱儿卖蒜”等谚语来说明父母给孩子所起的表率作用我想应该远远大于他的遗传因素吧!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央八台节目中那个每晚为婆婆洗脚泡脚的媳妇用自己无言的行动不但温暖了老人的心,也轻易地就启蒙了孩子的爱心。这则公益性广告表明了父母的榜样给孩子的启迪是无形的,它也深深感召着每一个做父母的心。
当然这也不是万全之策,只能说明父母的作为对孩子的影响。对悟性好比较乖巧的孩子可能管用,但对那些玩皮不留心的孩子来说,还需要大人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至于如何去做,还真的需要好好琢磨三思而行呢。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循循善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从切身体会中总结出了一些自觉较有益的方法,奉献于此,以供商榷和改进:
首先做人父母的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失去自信。
然后,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快,思维活跃,对事物好奇性重,自制能力差,所以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要尽可能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的任性不要动辄就采取责骂、怒吼或附之拳脚,要首先搞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耐心的给以和风细雨式的诱导和疏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再者,也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喜好,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却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也不管孩子承受能力如何,认为只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就可以了,都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也可怜天下孩子心哪!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何来欢乐而言?
其次,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要学会经常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向父母倾吐心里话,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适应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要。对于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作父母的都应该用欣喜或亲吻等体态语言回报孩子。如果作父母的能对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技巧性:1、去关心但不约束他们。大事上掌握好风向,小事上鼓励孩子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健康自由的发展,把他们放在广阔的天地去经风识雨,不要心疼他们去吃那点小小的苦头,不要以为什么事大人承担就是爱孩子的表现。我们大人应该做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技巧和能力,让孩子感觉他们自己很有用,感觉自己在天天长见识,能力一天天在提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完美的思想意识和健全的人格,绝不把父母的思想和意识强行灌输给他们。事实也证明父母只起辅导员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和锻炼,这样的孩子反而更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更喜欢各种的尝试,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真正的爱心。2、让孩子放松但不放纵他们。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本来就重,作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学会放松,既不要把孩子推给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也不要整天把孩子圈到书山题海里,让他们学这学那,虽然用心良苦,但只怕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孩子会因为父母对自己在心理上的冷漠,逐渐产生孤独无助的不安全感,从而不堪重负而产生逆反心理,轻则精神萎靡,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重则甚至造成离家出走、轻生等悲剧的发生。父母应抽出必要的时间陪孩子娱乐、玩耍,调节他们的精神负担,把他们带到乡下或户外吸收新鲜空气,给他们充分接受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与大自然亲近,幼儿是更应该属于大自然的,不是吗?不要让他们小小年级在性格上就成为一个小老头小老太,培养他们保持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天性。3、尊重但不包容他们。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有时往往忽略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管人前人后都要数落孩子,认为自己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在人前教育孩子效果会更明显,孩子因为害羞会更容易改正缺点,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还是希望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招人喜爱的一面。所以,我们作父母的更应该学会尊重幼儿,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恶习的包容。大人应该在人后及时诱导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这样孩子会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心甘情愿接受父母的批评并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要首先读懂自己的孩子。我们培养教育孩子,也不只能是为了让他们成才。我们应该首先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教会他们如何爱自己也爱别人;教会他们如何独立面对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他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自信力;培养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颓废的顽强毅力;培养他们对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一份爱心和奉献精神;一句话:培养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只有这样了,我们才可以说把它培养成人了,他所学到的那份技艺和能力才能有效合理的用之于社会,才算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家庭教育孩子常见问题(整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