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

时间:2024-09-15 03:38:19 作者:oloser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olos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

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

《马说》(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dàn 十斗为一石 )

B、不以千里称 (称: chēn称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hu,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 、等作品。

二、综合园地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8《马说》

1.B中④不以千里称(称: chēng 称号)2.①等:等同,一样② 道:方法③安:怎么 3. ①“见”通“现” 表现,出现。②“食”通“饲” 喂养。 ③“材”通“才” 才能,才华。

④“邪”通“耶” 吗。4.《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 退之 韩昌黎 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5.记叙 议论 讲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师说》6.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正确的方法)。7.B 8.C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的`”之意。9.A 10. ⒋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11.提示:德才兼备的人。

篇2:《马说》文言文教学难句详解

《马说》文言文教学难句详解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zhǐ)同“衹”、“只”、“止”、“但”、“单”、“独”,

作为范围副词来看是一组同源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说“奴”跟“隶”并列地修饰“人”,很不足取。不敢护前,谨此改正。“奴”是一个词,《说文》说是“罪人”,《玉篇》:“《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引申为被役使者。“隶人”是一个词,就是古代因罪入官为奴,从事劳役的人。《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郑玄注:“隶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或说“隶人”是职位低贱的吏役。

译文:“只是被奴仆或者隶人的手侮辱着。”

食之不能尽其材。

1、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紧缩句体现了急迫的语言心理。

2、“食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食”同“饲”,“喂”;二、“食”增加使动用法,“食之”等于“使之食”。“尽其材”,《课本》注:“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材”不应当解释为“才能”。《说文》:“材,木梃也。”木棒子,引申义是“材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足以备器用。”杜预注:“谓皮骨齿牙骨角毛羽也。”本句的“材”指“饲料”。“尽”是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

译文:“喂它却又不能让它把那些饲料吃完。”“尽其材”前面隐含“使之”,因是口语语体而省略。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也。

这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不知马”三字,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篇3:《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怎么 (3)通“饲”,喂养 (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 (2)通“现”,显现 (3)鞭打 (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篇4:《马说》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

篇5: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 安: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 ,怎能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5.努力使自己更完美:敢于毛遂自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遇。

(意思对即可)

篇6:《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略”,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篇7:《马说》叶问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马说》叶问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执策而临()之④才美不外见()

【小题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8 Q# ! F( [ M- `- Q* J B.以君之力策之不以其道7 I; , j3 h0 T4 R* E C.虽有千里之能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 F( d, Z3 T7 U' K0 _9 f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Q4 A( N& J3 N- R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小题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①两马并驾②等同,一样③面对④通“现”表现

【小题1】 D

【小题1】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小题1】(3分,意思对即可。)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发现。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⑵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⑶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⑷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见,通“现”,表现。⑵临,面对。⑶子,你。⑷顾,回头看。(4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

⑵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2分)

小题1:(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1:(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紧扣文本内容,联系“伯乐”、“马”的人才观,说出名人做广告的效应的利弊,分析有理即可

篇9: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阅读答案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参考答案

16.B

17.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篇10:马说文言文复习资料

马说文言文复习资料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同等待遇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祇( ):只是。

骈( )死于槽枥( )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 ):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且:犹,尚且。

1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

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后练习: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人才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③段中的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扬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只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

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篇11:马说文言文翻译

马说文言文翻译

马说文言文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马说对照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说课文文言文翻译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初三文言文马说预习作业

马说阅读马说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详解

马说(杂说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