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anzixiaozh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2022立春的民间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2022立春的民间习俗,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 目录
篇1:立春时节民间习俗2022
2022年节令立春民间重要习俗
1、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
2、戴春鸡
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3、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立春饮食讲究事项
1、宜清淡: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药、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预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导致的胃胀等症状的加重。
2、宜温补:告别大寒,进入立春,应适当减少进补,可顺应季节的变化多吃些温性的食物,比如大葱、生姜、大蒜糯米、胡萝卜等,能起到祛阴散寒的良效。
3、宜甘润:春天气候变化快,空气时而干燥时而湿冷,胃肠处于敏感的状态,常常出现没有食欲的情况。这时候应多吃甘味食物。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所谓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具有滋补脾胃的作用,多吃甘味食品可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4、忌辛辣: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初春时期,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辛辣的食物刺激呼吸道,且损耗阳气,导致上火,更易感染病毒
立春可以吃什么食物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养生人群,可以多吃些应季果蔬,来调理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篇2:2022立春的民间习俗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下等人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返回目录
立春如何养生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返回目录
立春时节如何躲春
其一、躲春期间要放松身心,尽量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一个人默默静坐。不要心绪复杂胡思乱想,更不能玩手机、看电视,或是打游戏等等。躲春期间要一心一意,不能干其他的事情,哪怕是看书学习也不行,不能吃喝水更不能吃零食,总之不能让外界的一切信息干扰到自己,尽量保持大脑放空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躲春的目的。
其二、躲春期间不要和人说话,哪怕是家人也不可以,只能一个人单独待着。不要和网上的人聊天,也不能刷微博、看微信,更不能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打瞌睡,要保持头脑清醒,否则都达不到躲春的目的。要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心胸开阔积极向上,不能太多消极灰暗,更不能满脑子都是这一年自己发大财,或是中大奖的痴心妄想。
其三、躲春期间不能吃东西,更不能喝酒,也不要到处乱跑或是走来走去。还要注意到自己的生肖,屋里尽量不要放和自己属相相冲的物品,否则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犯太岁的几个生肖,躲春期间更要谨慎小心,否则接下来一年之中,各种倒霉的事情必将接踵而至。
其四、在进行躲春之前,务必要整理好躲春的房间,要将东西整理好,地面和桌面都要保持清洁干净,最好可以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同时还要认真洗个澡,换上干净舒适的衣服。这样等到躲春开始后,便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其中,不被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所干扰。躲春时要将窗户和房门紧闭,将手机关机,最好可以提前和家人说清楚,免得到时候受到打扰。
其五、躲春期间不要目的性特别强,满脑子都在想躲春成功之后,是不是这一年就能运势腾飞,人生顺畅,甚至还会做很多不切实际的美梦。一旦在躲春期间拥有这些烦乱的思绪,都会让效果变得特别差,甚至没什么效果。
只要做到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基本上就算是成功躲春了,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生活将会变得顺畅很多。想要达成的目标,只要甘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必将心想事成。不管是学业、事业、财运、感情,还是健康运势,都能够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
<<<返回目录
立春后哪些蔬菜可以种
芹菜
芹菜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属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干燥可耐短期零度以下低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15~20℃,15℃以下发芽延迟,30℃以上几乎不发芽,幼苗能耐-5~-7℃低温,属绿体春化型植物,3~4片叶的幼苗在2~10℃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0~30天通过春化阶段。立春后温度适宜芹菜的播种,因此立春后适合芹菜的种植。
土豆
土豆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生菜
生菜喜冷凉环境,既不耐寒,又不耐热,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生育期90-100天。种子较耐低温,在4℃时即可发芽。发芽适温18-22℃,高于30℃时几乎不发芽。植株生长期间,喜欢冷凉气候,以15-20℃生长最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持续高于25℃,生长较差,叶质粗老,略有苦味。但耐寒也颇强,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温对生长也无大妨碍。
上海青
上海青喜冷凉,在18~20℃,光照充足下生长最好,-2~-3℃可安全越冬。有些品种也可在夏季栽培,栽培时必须按季节选择适当的品种。栽培土壤以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葱
葱起源于半寒地带,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喜冷凉不耐炎热,在冷暖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最适宜大葱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25℃,最高能耐45℃的高温,葱耐寒能力较强,最低可耐-20℃。春化温度2-7℃,一般完成春化的时间为7-10天。温度在2-5℃范围种子可以始发芽,最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为15-20℃,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南瓜
长江流域一般在2-4月。早播用温床或冷床育苗,3月中、下旬以后,可催芽后直播。华南地区从2月至9月均可播种。主要分2-3月的春播和8-9月的秋播。具体做法是:将种子用55至60℃热水浸种15分钟,杀死种皮表面细菌,然后倒入凉水冷却至30℃,再浸泡4至6小时,取出后用湿沙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至30℃条件下催芽到0.3厘米左右就可播种。
<<<返回目录
篇3:民间立春习俗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间互相馈送:
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四、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五、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六、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应景佩饰:
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篇4:立春民间习俗有哪些
立春节气的传统习俗
大寒过后第十五日,北斗斗柄指向东北,太阳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本日春气开始降临,是四时开端,所以称作立春。立春前七日,各级官员整理积案,视情节轻重对囚徒减免刑罚,怜悯抚恤。
前一日,众人黎明在东郊迎春,车马、旗帜、服饰都用青色。
举行骑马、墩鞠等比赛。
立春当天,五更之后,天亮以前,儿童开始起床,相互呼叫:“卖春困!”
黎明,地方官员率领当地农夫祭祀神农,祀毕,亲自下田耕种。
农户橄打长秧鼓。检查农具。
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为汤,用来沐浴。
养蜂人整理养蜂用具,准备割蜜、分封。
吃春饼生莱,就着小葱吃酒,吃红萝卜‘烧樟叶,烧煮茶叶。
儿童塑土牛,贴“宜春”二宇于门,踢毽子。拔河。
本日适宜行嫁娶以及冠礼。
开始赏梅。梅花、宝珠茶、山茶、铁杆海案、瑞香、报春、木瓜等上市。
矜恤缓刑
我国古代在立春之前,均有对囚徒减免刑罚、怜悯抚恤的行为。《礼记·月令》中写有:“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牺牲毋用化,禁止伐木,毋毅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度,毋卵。”汉朝在文帝、章帝、明帝执政时,经常下诏,抚恤囚犯,减免刑罚,救济辉寡孤独。例如汉章帝元和二年,曾经下诏三公日:“方春生养,万物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古人认为,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开始生长,如果唯独人类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礼记·郊特牲》有“春飨孤子”之句。《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亦有:“立春出轻繁,去拘留,除栓桔,开闭阂,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独。”这些都有因时教化的意思。
所以,在古代,时常于立春前一星期,由各级官员将所有积压案件逐一处理,并视案情轻重,对“罪非殊死”的一些案犯,酌情减免刑罚,目的在于使人精神振作,并增益人口。对自首之人,允许悔过自新,以示与岁更新。
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我国是农业国家,对于节令,极为重视。迎春的礼仪,在《月令》中有所记载,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备,后世更将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员也箫举行迎春典礼,时间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间,迎春的仪式更是铺张盛大,十分热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须珍惜韶光,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
走马
走马就是跑马,即骑马,盛行于唐玄宗时。当时有人因此说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势的缘故,大多喜好骑马。
蹴鞠
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相传起源于黄帝时。《史记》:“处后毗鞠。”《后汉书》:“六博蹴鞠。”《汉书·艺文志》有关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鞠以韦(皮革)为之,实之以物,踢以为戏。蹴鞠陈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览》引用《三仓解话》称:“鞠,毛丸,可踢戏。”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汉朝时做这种游戏,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为球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需要奋力追逐,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示限制。(可参见《后汉书》中的〈戚夫人传》及《霍去病传》)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宽广平坦,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毗鞠的时候,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网把竹竿网住,作为球门,以能踢进球的为胜。踢球的人分为左右两队,相互比赛。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即用脚蹬踩在球上,拐弯奔跑。《唐语林·卷五》:“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盖古蹋鞠之遗事也。”明朝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涉及分左右两队、球门、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及至南宋临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
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天子躬耕
在古代,天子诸侯都有亲耕措田的礼仪。精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典籍中记载,天子有精田千亩,诸侯百亩。《礼记·月令》关于孟春载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来耙,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保介,即衣甲;参,即所乘之马。这句话是说,勇士身披盔甲陪乘,以保护君王,农具放在马匹与驾车者之间。汉文帝、景帝时,先后颁布诏令,告示全国“联躬耕以给宗庙粟盛”,又说“联亲耕为天下先”。
从那时起,皇帝于立春皆亲自在精田耕种,祭祀先农,又建造精田仓,把收上来的谷物全都用来祭祀,作为集盛,也就是供奉的食物。此后历代遵循这种规矩,只在时间上小有差异,或者正月,或者二月不等。汉章帝、唐太宗、晋武帝时都用正月,汉明帝、齐武帝则用二月。
到了清朝,从雍正五年开始,京师以及各府、州、县都要在当地东郊选择洁净丰腆的田地,修建先农坛。坛内开辟有措田四亩九分,耕牛一头,农具一副,挑选勤劳谨慎的农夫两名,免除他们的差役,酌情给予口粮,让他们在农坛里看守灌溉,地里的收人都用作祭祀,以为粟盛。每年二月,挑选一个属吉的亥日,在黎明时分。由官员率领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农夫代表,在先农坛恭敬致祭,祭祀完毕,官员脱下蟒袍,按照九卿耕种的条例,行九推礼,农具为赤色,牛为黑色,种箱为青色。在县上,由知县扶犁,典史播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人牵牛,奏庆贺丰年的礼乐,九推九返,最后由农夫将田地全部耕完,所用的种子,应悉数按照当地的土地性质,精心挑选。仪式非常隆重。
理农具
立春过后,即将开始耕种。农家须把农具归类整理,可以使用的收拾整齐,不能使用的重新购买。宋朝陆游有诗道:“立春新戏岁,最先理农器。”农家在试验农具的时候,敲鼓庆贺,叫作长秧鼓,意在希望秧长禾秀,收成丰盛。
浴兰汤
白芷性质辛温,能够解肌发表,散除风燥湿,使全身血行增速,润泽肤色,可以用来敷脸。桃皮味苦性平,能治疗心腹疼痛,解蛊虫,辟疫房。青木香,就是马兜铃的根,性质辛、苦、冷,能够散除风湿,解毒清热,消肿,还能够治疗皮肤病、恶蛇咬伤,医家常用作解毒药。相传,在立春之日,用以上三味药物煎汤沐浴,全年都会少生疾病。
养蜂
立春之后。天气日渐回暖,植物萌芽开花,此时,原本潜伏在巢内过冬的蜂群,也会逐渐开始活动。所以,近日应检查巢房,加以整理,并准备好割蜂蜜和分封所需要的一切器具,例如巢箱、继箱、隔王板、捕蜂器、蜂帚、熏烟器、面具、手套、割蜜刀、蜂王笼、给饵器等,以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至于刚开始养蜂的人,由于经验不多。管理未熟,在春天开始入手,由于天气温和,即使小有疏忽,也不会轻易导致失败,尤为便利。
嚼春
立春吃春饼生菜等,俗称嚼春、咬春或者尝春。唐朝时,立春这一天有制作春盘的习俗。《四时宝鉴》载:“立春日,唐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王,菜传纤手逃青丝。”岑参有诗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宋朝苏轼有:“青蓄黄菲试春盘。”金朝元好问亦有:“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动春情。”这些诗句用意都在迎新。
昔时立春之日,朝廷用春盘颁赐臣下,制作极为精巧。宋朝、明朝均如此。(宋史·礼志》中记载:“立春赐春盘。”<燕都游览志》则有:“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据《乾淳岁时记》记载,由后苑所制的春盘,每盘价值数万钱。冯应京《月令广义》中写着:“春饼者,薄剂熔菜肉裹食也。”江南通称为春卷,大多在油锅中煎炸而成,也有用面粉烙成薄饼,卷物而食之,所以又叫薄饼。《随园食谱》有:“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又有:“秦人制小锡雄,装饼三十张,每客一罐,饼小如柑,雄有盖,可以贮馅,用炒肉丝,其细如发,葱亦如之,猪羊并用,号日西饼。”近年,考究的人多用火腿、虾仁、鸡肉、蟹粉、冬笋、肉丝等作为馅料,制成春饼,用来款待客人,尤为风行。
食葱
生葱能使皮肤生机畅顺,柔滑细腻,促进血液循环,镇定神经过敏,还能使人生热发汗,抵杭恶寒,预防感冒。与酒配合食用,可以畅通五脏。
咬春
供春季食用的萝卜,多在上一年晚秋播种。萝卜根部肥大,味甘质脆,颜色发红的还可以顺气醒睡,化痰清热,健身美容。萝卜生吃最好,汁水越多,功效越好。患有胃酸的,最好能每餐生吃红萝卜,尤其以鲜嫩者为佳。我国北方,立春日盛行吃萝卜,据说可以解春困。《城北集诗注)说北京的风俗皆在立春吃萝卜,叫作咬春。此时,往往半夜中,街市仍然有人出售萝卜,并叫卖着“赛过脆梨!”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咬春词》中写着:“萝卜辛,名咬春,此是古人菜根意,可愧一食万钱人,食万钱,态游戏,笙歌岁里朝朝醉,不到山村水边去,九十韶光睡梦中。春人谁识春滋味。”
接春
樟叶就是樟树的叶子,性质辛温,香气辛烈。烧樟叶可以辟邪,除湿气,杀虫。本日,浙江东部的人多在庭院里烧樟树叶,使其僻啪作响,传说可以祛阴邪,俗称接春,也称烽春。
煨春
茶叶,性质温苦,微寒。饮茶能够清热,降火,消食,醒睡,还能治疾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湿,令人少睡有力,治疗疲劳性神经衰弱。把茶煎成浓汁饮用,可帮助吐出风热痰涎。茶汁具有强大的杀菌功用,常饮可以预防传染病。本日煎茗,意在宜达阳气,振作精神,俗称煨春。
拔河
拔河,即拖钩,一名牵钩。原本是荆楚地区的风俗。唐朝封泊我封氏闻见录》:“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此教战。古用蔑缆,今民则用绳,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分二朋,两相齐挽。当大绳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嚣,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晋唐时盛行。唐代兵士、宫女以及宰相、将军等,多以此为戏。《唐书·卷五·兵志》:“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增彩,食果肉,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扛铁之戏。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唐书,卷四·则天本纪》有:“景龙三年二月己丑,及皇后幸宣武门,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景龙四年“及后妃宫主,观三品以上拔河”。到中宗、玄宗时,拔河规模更大,挽绳的多至千余人,呼声震天,观者惊骇。当时考为进士的河东薛胜写有《拔河赋》,用以记录当时的壮观景象,人人竞相传阅。
春乱
古时之人举行婚礼。多在春季,《诗经》有“桃之夭夭”“宜其室家”之句。立春是万物回春的日子,凡是之前嫁娶失时的,今日可以举办婚礼,取意春到人间,万物滋育。广州一带俗称为春乱。
行冠礼
冠礼是礼仪的开始,不可不恭敬谨慎。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有了成人的资格。可以结婚,也可以人仕。至于民间风俗,男子到了十五岁,在岁首、清明、冬至,都可以举行冠礼,拜天地宗祠以及君长。为了方便的缘故,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并且即将成婚的,也可以在婚礼吉期同时举行冠礼。故亦可在立春日举行冠礼,取意三阳开泰,万象更新,也寄托了对青年男子勇猛进取的美好祝愿。
梅花信
本月俗称为梅花信。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最早。春梅的开放时间,因气候和土地关系,各地不同,大致是在立春之后开始盛开。近代广东惠州的罗浮山,广东南雄的大庚岭,福建泉州的梅花山,广西桂林,四川成都的草堂以及百花潭,都以梅花著称。此外,南京的陵园,无锡的梅园,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孤山、超山,每逢春初,梅花盛开,红英绿等,相间万重。堪称香国。
1.描写春节除夕的诗句
2.春节的由来简介
3.大寒节气是什么意思
4.2020欢乐的春节作文400字
5.我的寒假生活作文五篇
篇5:立春的民间习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篇6:立春的民间习俗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赶邪佞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下等人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关于立春的禁忌
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
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立春之日莫搬迁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再就是,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
篇7:立春民间习俗和禁忌
立春节气的习俗
1、立春节气习俗: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2、立春节气习俗: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立春节气习俗: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4、立春节气习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5、立春节气习俗: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立春节气习俗: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7、立春节气习俗: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
篇8:立春民间习俗和禁忌
为迎接春天的到来,我国各地有许多“迎春”的风俗习惯。据《礼记-月令篇》记载: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至东郊迎春,并祭太皓、芒神,祈求农业丰收。
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在清代,各州、县的地方官员,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毕,要用彩纸扎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内所装的干果食品,随之抛洒一地,儿童争而食之。
立春之日,有吃春饼、春盘的食俗。春饼是以麦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圆饼,食时卷以豆芽菜、韭黄等炒菜,故历来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说法。立春日食春饼,谓之“咬春”,据云可以“却春困”。
禁忌一:
传统上认为,立春当天天气晴朗,则来年丰收,如果当天阴天则来年收成欠丰,诸事不吉。
禁忌二:
忌讳吵架、骂人、看病、理发、搬迁等等。
禁忌三:
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因为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来迎接美好的时刻,有午觉习惯的朋友有必要注意一下,为自己讨个吉祥。
禁忌四:
不要做口舌之争,这是老传统了,也是美德,不口出污秽言语。和和气气,欢度节日。
禁忌五:
立春这天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吸收新鲜空气,感受自然,迎来立春,为自己的明年讨个吉利。
禁忌六: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这是好传统,也是美德。立春乃一年之始,在这第一天,本来气杂而交,人容易情绪不稳,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记得几天啊,这是在提醒大家,牢记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立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烦,诸事不利,因此奉劝我的朋友们,在立春日做好自我调剂,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禁忌七:
立春之日莫搬迁。这个习惯我的认识是应该遵守的,做易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时选在四立八节上,这是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要相信日月运行,五行流转,相信数中之“一”的神秘内涵,顺应天地者,天人和谐,必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禁忌八:
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再就是,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今天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无需再去拘泥这些胡说八道了。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样亲啦。
禁忌九:
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人秉五行之气,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不要拘泥这样的说法,看好病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
禁忌十:
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对于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虑,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说了,一年四季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这个习惯应该坚持,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禁忌十一:
立春之日不要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这是说春暖大地,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喜迎新春的到来,对于健康的人而言,迎春是个好习惯,民间有很多迎春的习俗,我还是赞成对有价值的予以继承。今日立春,我上到楼上,沐浴阳光,亲自感受春回大地的温暖,的确是心情舒畅,浑身通泰,希望朋友们把这个习惯继承下来,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吸收新鲜空气,感受自然,迎来立春,为自己新的一年讨个吉利。
另外,就是关于躲春的禁忌:命理学认为,立春这一天,由于磁场和气场的缘故,通常会比较乱,无论是家中还是办公室,容易招惹口舌事非。因此要进行躲春,防止争吵和是非,否则一年内你可能都非常不顺利。特别是命理上,某一属相在这一年内有什么病灾的话,那么,立春这一天自己要躲起来,不要见生人,方可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再就是如果感觉上年自己运气差,那么也需要躲春。对于属相相冲的最好要谨慎,避免发生争吵或口舌。
立春祝福语录
1、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2、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断腿。
3、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4、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5、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6、方到春风送暖时,严寒为甚退迟迟。
7、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8、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9、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10、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11、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12、条风势屈石尤伸,孤负江干春气新。
1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14、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15、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17、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0、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2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2、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23、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24、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25、春光先已到谁家,风里钗头小燕斜。
26、晓院帘帏卷,春盘饼饵香。
27、故乡春事正如许,春事只缘思故乡。
28、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29、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30、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篇9:立春传统民间习俗活动
立春的天气特点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常年来看,2月上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立春节气要预防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立春传统民间习俗活动
咬春
吃春饼、嚼生萝卜叫“咬春”;交相庆贺叫“拜春”;乡民以麦米豆抛打春牛叫“打春”;南方还有摸牛脚之俗:“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查最早楚俗,立春日在大门上立春字为“讨春”;唐人始作春饼,卷饼用生菜为“春盘”,妇女在头顶戴“迎春髻”,互赠春词为“春帖子”。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报春
民间,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
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其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经典的立春古诗词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此诗后两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采用拟人手法,极为形象,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景象。
《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篇10:立春禁忌与民间习俗
立春虽然意味着春季的到来,但是升温幅度是渐进式的。立春时仍会受冷空气影响。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立春的民间习俗和禁忌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立春节气的习俗
1、立春节气习俗: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2、立春节气习俗: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立春节气习俗: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4、立春节气习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5、立春节气习俗: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立春节气习俗: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7、立春节气习俗: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立春的禁忌
禁忌一:
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再就是,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今天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无需再去拘泥这些胡说八道了。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样亲啦。
禁忌二:
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人秉五行之气,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不要拘泥这样的说法,看好病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
禁忌三:
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对于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虑,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说了,一年四季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这个习惯应该坚持,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禁忌四:
立春之日不要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这是说春暖大地,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喜迎新春的到来,对于健康的人而言,迎春是个好习惯,民间有很多迎春的习俗,我还是赞成对有价值的予以继承。今日立春,我上到楼上,沐浴阳光,亲自感受春回大地的温暖,的确是心情舒畅,浑身通泰,希望朋友们把这个习惯继承下来,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吸收新鲜空气,感受自然,迎来立春,为自己新的一年讨个吉利。
禁忌五: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这是好传统,也是美德。立春乃一年之始,在这第一天,本来气杂而交,人容易情绪不稳,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记得几天啊,这是在提醒大家,牢记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立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烦,诸事不利,因此奉劝我的朋友们,在立春日做好自我调剂,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禁忌六:
立春之日莫搬迁。这个习惯我的认识是应该遵守的,做易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时选在四立八节上,这是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要相信日月运行,五行流转,相信数中之“一”的神秘内涵,顺应天地者,天人和谐,必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立春祝福语录
1、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2、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断腿。
3、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4、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5、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6、方到春风送暖时,严寒为甚退迟迟。
7、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8、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9、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10、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11、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12、条风势屈石尤伸,孤负江干春气新。
1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14、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15、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17、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0、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2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2、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23、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24、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25、春光先已到谁家,风里钗头小燕斜。
26、晓院帘帏卷,春盘饼饵香。
27、故乡春事正如许,春事只缘思故乡。
28、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29、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30、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 河南立春习俗
★ 春节民间习俗作文
★ 春节的民间习俗
★ 惊蛰的民间习俗
2022立春的民间习俗(整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