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angzhihua120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辛弃疾《贺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辛弃疾《贺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 目录
篇1:辛弃疾《贺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贺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亭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注】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陶渊明有《停云》诗,写饮酒与思念亲友之事。
1.词的上片,词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4分)
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知交零落殆尽(交游零落)(2分);年华老去(1分);壮志未酬(1分)。
2.拟人(2分),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愤;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慨。
篇2:辛弃疾《木兰花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1. 赏析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两句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2.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赏析: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 怯 开始,到 况 一进,再 只管 一恨;到下片 便好 到 问我 到 醉来 ,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闷的事情,但从 老来 二字,可见端倪。辛弃疾写本词时,正值壮年,却以老迈自居,为何?联系当时的局势,就可理解。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本是大材小用,而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生,眼看北伐遥遥无期,词人担心自己老了,再也没有报国的机会,于是直言 老来 ,而又 怯流年 。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此时已到了中秋之日,而友人又要离去,再加上自己身处政治逆境中,怎能不觉悲凉愁闷?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流水也无情全不顾人感受,和西风一道只管送你的归船。 都不管 和 只管 二词,一语双关,既是责怪流水与西风的无情,又暗示范倅离任是因朝中恶势力当道。末二句笔锋陡转,转为温馨平和的场面,好在你回去便可吃莼菜鲈鱼,中秋夜和儿女一同欢聚灯前。此句为词人对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的想象。
下片写别后情景,以浪漫的想象,设想友人将有美好前程,也抒写了词人愁肠病酒、报国无门的苦闷。
全篇章法起伏跌宕,风格沉郁顿挫。
篇3:辛弃疾《木兰花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 浔阳月色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参考答案
21.(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5分)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篇4:《李贺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李贺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文章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出自⑦足: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
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阅读答案。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答案: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篇5:《李贺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贺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李贺作诗》阅读经常出现在试卷上,那么平时多多阅读,才能答好试卷上的问题。
(一)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新唐书》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皇甫铈始闻未信 信: ②援笔辄就如素构 就:
③每旦日出 旦: ④及暮归,足成之 及:
11.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鞭数十,驱之别院 B.至之市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3.李贺在孩提时代的作诗轶事,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2分)
答:
答案:
10.(4分)①相信 ②完成 ③早晨 ④等到
11.(2分)A
12.(2分)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13.(2分)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思多想,用心创作。
以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得分。
(二)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参考答案:
李贺作诗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篇6:《新衬衫》阅读练习附答案
开学第一天,妈妈让我穿上一件“的确凉”新衬衫。衬衫领子镶着花边。胸前还绣着一朵美丽的花。我穿着这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可是放学的时候,我正哼着歌往家跑,坐在我旁边的陆倩倩从后面追了上来,她低着头,轻声地说:“真对不起,刚才上课时,我不小心把墨水弄在你的衬衫上了……”我一看,衣袖上果然有几滴墨水渍。这么漂亮的衬衫染上了墨水,多难看啊!我急得差一点流下泪来,拉住她身上那件粉红色的新衬衫,气呼呼地说:“我不管,要你赔,要你赔!”‖
回到家里,妈妈见我眼里噙着泪花,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最后说:“她还跟我说对不起呢,装蒜!下午我也在她的新衬衫上洒几点墨水。”妈妈听了严肃地说:“傻孩子,人家是无意,又主动向你认错,怎么可以这样计较呢?同学之间要团结,可不能为了这点小事闹别扭!”妈妈见我不吭声,又说:“快脱下来,妈妈给你洗,兴许能洗掉。”妈妈连饭也顾不上吃,把我那件新衬衫搓了又搓,洗了又洗,直到衬衫上只留下一些淡淡的`痕迹才住手。‖
我刚吃完午饭,正在想着妈妈说的话,陆倩倩手里拿着一块肥皂匆匆赶来,要给我洗衬衫。她那诚恳的态度,我觉得真不好意思,忙说:“不用你洗了,妈妈已经给我洗好了。”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真好!”‖
1.这篇文章共分四段(文中已分好),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2.把文章第三段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出。
3.第一段中“我穿着这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在文章中起了_______作用。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傻孩子,人家是无意,又主动向你认错,怎么可以这样计较呢?
5.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在括号里打“√”。
a.赞扬陆倩倩知错就改的好品德。( )
b.说明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弄脏别人的衣服。( )
c.说明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能为小事闹别扭。( )
篇7:《新衬衫》阅读练习附答案
1.第二段:写陆倩倩不小心把墨水弄在我的衬衫上,我又气又急。
第三段:写妈妈教育我同学之间要团结,还帮我洗净了衬衫上的墨水。
2.回到家里……怎么回事|我把经过……几点墨水|妈妈听了……能洗掉|妈妈连饭……才住手|3.点题
4.傻孩子,人家是无意,又主动向你认错,不能这样计较。
5.c(√)
篇8: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3、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1分)
14、词的上阕“破”和“鸣”两字非常传神,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3分)
15、这首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春在溪头荠菜花”作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3-15题(8分)13、稼轩 (1分) 14、“破”写出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高兴得意的神态。(3分) 15、用风雨中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衬乡野迎风开放,占有春光的荠菜花,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词人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体现了对坚强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意思对即可)(4分)
辛弃疾《贺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