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

时间:2024-11-30 03:36:14 作者:Midcentur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idcentur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

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解决思路

与中职学校广泛交流,积极探索中高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等,打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达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人才类型的一致性是衔接的必要条件,高等职业教育以胜任一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为目标,达到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有的岗位技术素质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与之衔接的下一个层次教育,必须与此一致,完成这种目标的初步要求,才能使两个层次有效衔接起来。仅以学习年限和知识量作为层次阶段划分依据的,则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的衔接,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现状迫切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其重新定位。首先,要转变理念,重新整合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找准对接口;其次,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确定能力培养区分度;再次,在此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分段确定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原则,根据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基础,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实践技能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2.努力促进中高职专业衔接

中高职的衔接必须以专业衔接为基础、以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为核心。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对不同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以及该专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确定各专业适合于中职后就业或是中高职衔接培养。一旦确定某专业适合于中高职衔接培养,则共同制定该专业建设方案,确定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统筹专业设置。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衔接

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共同统筹安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首要任务是重构课程体系,推进各专业课程的标准化,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界定好哪些内容由中职、哪些由高职完成,课程按纵向发展序列衔接,根据课程衔接的基础理论、课程发展的阶段性、专业知识的逻辑性、技能的形成先易后难顺序排列,中职课程内容的终点是高职课程内容的起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公共课为主,主要讲授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高职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以专业课为主,主要讲授专业理论及技术,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及课程内容前后的有效承接,充分发挥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

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也要体现承接与延续的关系,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基本操作规范、方法等的培养,高职阶段则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更多地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教材、案例、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实现校与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4.中高职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为推进中高职顺利对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中高职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中高职学分转换制度。中高职在课程学习上实行弹性学习及学分制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自主地完成学业,中职阶段修过的主干课程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对口高职专业阶段的学分,实现学分转换制度。学分制能实现差异化管理,兼顾不同生源素质培养,使不同背景学生按学分制的规定灵活选修相关课程和学习内容,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而学分互认也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及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篇2: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

【论文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障碍了它们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从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如何改进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协调发展;培养目标;课程重组;学分制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建立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划分界限模糊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以上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具有非常高的共性,关键词都是“高素质”“技能型”和“人才”,两者层次性不清晰,使得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划分界限模糊,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

2.中高职专业契合度差

中职的专业主要体现职业属性,根据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分析得出,中职专业名称主要对应职业岗位。而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大多数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演变而来的,其专业的划分仍沿用其历史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很深的学科体系痕迹,根据《高职专业目录》分析,许多高职专业与本科专业相似,高职与普通本科专业具有较好的衔接对应关系,而与中职专业不管在专业划分的依据上,还是专业名称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中高职教育难以真正衔接。

3.课程未能实现顺畅衔接

中高职衔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课程衔接不到位,中高职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通道,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中职与高职对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没有编写中高职通用教材,导致相同的专业其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相同或相似。学生在中职阶段学过,高职阶段还是开设这些课程;在实训、实习方面,高职技能重复训练中职技能。不仅浪费学生学习时间,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一、机构设置

中心机构常设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院人才与社会资源开展工作。

中心设主任1名,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担任;设副主任2名,由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各派1名同志担任,负责中心常规工作。

二、主要工作

1.组织职业教育研究

中心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年度研究课题指南,明确研究方向,规划研究课题,进行项目申报,组织课题研究,组织鉴定与评奖,以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为学科建设提供强劲支持。

2.培养职业教育学科人才

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平台,整合科研资源,优化专业队伍,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院内外结合的研究队伍。

3.组织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加强横向联合,以论文交流、学术讲座、人员培训等方式与国内外职业教育界建立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4.进行服务社会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

5.管理科技档案

注意学术活动资料收集,规范档案管理,积累科技资料。

三、学术委员聘任

中心根据研究需要聘请学术委员,学术委员聘期三年,任期满后可以续聘。

1.学术委员聘任条件

⑴ 学术委员应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乐于学术研究,学风端正;

⑵ 具有高级职称;

⑶ 学术委员具有普遍代表性,学术委员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校、行业企业。

2.学术委员职责

⑴ 规划中心科学研究项目

学术委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明确中心学术研究方向,规划中心研究课题。

⑵ 评定科学研究成果

对中心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水平与价值评判,评定优秀科研成果,向更高级别的学术评议机构推荐。

⑶ 评审申报的科研项目

对申报的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审议和申报指导,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

⑷ 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学术委员是中心各学术领域带头人,有责任培养科研团队,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

四、经费管理

1.经费来源

中心经费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划拔经费以及社会捐赠等组成。学院每年划拨经费10万元,并接受社会捐助。中心将积极向市教育局争取市级职教专项经费支持。

2.经费使用

中心挂靠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学院现有机构开展工作,不产生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中心所有经费全部用于学术研究。

⑴ 用于资助以中心名义申请的纵向课题的研究。中心将按1:1的比例给纵向研究课题匹配研究经费。

⑵ 资助中心规划的`课题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研究经费5000元,一般项目资助研究经费3000元。

⑶ 支付组织学术交流的费用。用于支付专家讲课的劳务费以及学术活动的资料、宣传等费用。

⑷ 支付学术奖励的费用。中心将每二年举行一次已结题项目评奖,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

⑸ 支付成果推广的费用。

3.经费支出审批

各项目研究经费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集中管理,使用时先由项目负责人签字说明用途,经中心主任审批后,由学院财务支付。

学术交流、学术奖励的经费支出,活动前先做预算,经中心主任审批后实施,活动结束后,凭票据由经办人签字说明用途,最后由中心主任审批支付。

五、附则

本章程由中心负责解释,如有修订须报市教育局审批方可实施。

篇4: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二十余年,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社会的反馈信息,谈一下中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医,有的同学甚至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药不治病,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他们根本就不热爱中医,怎么能够把中医学好?那么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我总结了一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

1.2中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1.3中医在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急性病中风还是慢性胃肠炎,无论是常见病感冒还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疗过程中,中医都起着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有好多疾病,用西药治疗无效甚至延误病情,用中药却药到病除。

1.4中医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中药无毒副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也是食物,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而西药毒副作用就比较大。美国医学协会刊物曾登载一篇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0万多名病人死于药物反应,药物反应在美国已成为导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对美国医院过去30年有关用药不良反应的39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用药不良反应定义为“药物剂量用于人体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药不良反应。研究人员估计,“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106000名病人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这意味着用药不良反应在美国可列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研究者补充说,这些数字也许只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不包括错误服药,过量用药,滥用药物和治疗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一项美国研究估计,治疗药物反应的总体费用,每年高达40亿美元。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应:(1)可引起过敏、甚至死亡。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做皮试。(2)降低人体免疫力。青霉素不但杀菌,还杀伤人体的白细胞,降低人体的抵抗力。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的人,抗病能力会越来越差,更容易患病。(3)青霉素用苯甲醇溶解后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不可逆性坏死。2~3岁儿童臀部反复多次肌注,长大后两腿不能直立而患“蛙腿病”。

2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所谓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1]。中医专业专才教育是通过讲授中医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中医专业知识,具备中医专门技能的人才。所谓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感情的陶冶。其特点为: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但应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本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是中医教育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医治病的突出特点是辨证施治,他要求医生全面看问题,且知识面广。辨证论治不仅用于药物治病,还用于食疗(即用食物治病)、心理疗法。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中医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西医知识,社会知识。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2],其次才是所在中医学领域的专家。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培养,提高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

3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中国、外国有很多不好的思想在腐蚀辨别能力差、抵抗能力还不强的人们,社会上有很多人“向钱看”,道德沦丧。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开药方、做手术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从病人角度考虑,而是以自己盈利为目的,开“大处方”,做本来不该做的手术。患者把医生看做自己最重要最信任的人,为了让医生给他解除病痛,可以告诉医生他的隐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作为一个医生必须作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关心、体贴、尊重病人,成为患者可信赖的人,医生在患者面前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有很大影响。几句温暖的话语,热情的问候,真诚的态度,可以减轻病人的疾苦;相反肮脏的企图,冷眼冷语一句话,不好的态度,可以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否则医生可能成为“杀人合法”的刽子手。

4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中医辨证论治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势在必行。比如学生自学与老师教学结合进行。课堂上,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中医诊断、辨证等课堂教学,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诊断知识、方法,又逐渐增加了独立思考、辨证论治的能力;再比如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既可以增强学习趣味性,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的教学。又比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当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及时让学生到医院见习,然后开展病例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教学方法、手段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上述四个方面的运用,收效良好,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也很受学生欢迎,现拿出来共同行参阅,当然教学改革的方法还很多,我将进一步致力于中医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魏善春.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探索,第9期

篇5: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

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作用、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体系、学制、终身教育、合作教育以及全面小康社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作 者:吴岩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1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4 25(19) 分类号:G718.5 G7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小康  

篇6:社会转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关于社会转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程度患息相关.工业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其片面追求技术理性的影响,遵循着技术理性的发展路径: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职业结构变得灵活和开放,工作任务也变得复杂和不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从技术理性的发展路径向价值理性的`发展路径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应新的职业结构和工作任务变化需要的人才.

作 者:周雪梅 Zhou Xuemei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101101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社会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路径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篇7: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八种精神的培养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八种精神的培养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精神、创造的素质和能力.职业教育有八种精神值得培养,其中探索、创造精神为首.

作 者:童燕顺 余秀丰  作者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2007 “”(33)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   教育思想   精神   附加价值  

篇8:E-learning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E-learning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E-Learning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它使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和师生交流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E-Learning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优势,论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引入E-Learning的'必要性,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E-Learning实践方法,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刘伟彦 刘斌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京,210017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15) 分类号:G48 关键词:E-learning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论文

浅谈实践教学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挑战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浅论职业教育中的创新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招生章程

职业教育论文

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试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