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it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大学生薪酬预期比去年增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薪酬预期比去年增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大学生薪酬预期比去年增元
去年的“最难”就业季在变成了“更难”就业季,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增。
据最新一期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份,仍有38.9%的在校大学生尚未签约,与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的在校大学生薪酬预期集中在4000-5999元的区间,而在75%的在校大学生对薪酬的预期集中在2000-3999 元的区间。
对此,研究院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经济因素是物价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但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逐更加强烈,进而通过薪资有所体现,也是造成预期薪酬逐年走高的成因之一,
国企仍为就业首选但吸引力下降
报告指出,有35.9%的在校大学生将国有企业列为最理想的求职单位,国企仍为学生就业首选,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依然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报告分析认为,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这一比例较去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研究院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客观上为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已就业人群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本之后,更期望通过自己能够掌控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此外一系列新的创业政策,也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调查报告的“最佳雇主排行榜TOP50”中,通讯电信业、金融业、制造电气业各上榜5家,其中通讯电信业有3家企业在排行榜前20名,金融业有2家,制造电气业则全部排在30名之后。报告由此分析认为,相比较而言,这三个行业中,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排行榜中,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名列榜首,与去年持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而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小米和Apple,分别排在第16位和26位,其中小米公司是今年新上榜的公司之一。
篇2:大学生薪酬预期将会增长2000元
今年的“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增,比去年的预期要高出2000元。国企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大学生看中的还是国企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以上是某网站做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时得到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截止到205月,仍有38.9%的在校大学生尚未签约,与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的在校大学生薪酬预期集中在4000-5999元的区间,而在2075%的在校大学生对薪酬的预期集中在2000-3999元的区间。
调查方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经济因素是物价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但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逐更加强烈,进而通过薪资有所体现,也是造成预期薪酬逐年走高的原因之一。
在已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这一比例较去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调查方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客观上为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已就业人群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本之后,更期望通过自己能够掌握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篇3:毕业生薪酬预期4000-5999元
近日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史上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对薪酬的预期不降反增。报告评选出的“最佳雇主排行榜TOP50”中,小米公司、京东、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等成为新上榜企业。
大学生薪酬预期较去年增长2000元
去年的“最难”就业季在变成了“更难”就业季,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增。
据今年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份,仍有38.9%的在校大学生尚未签约,与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的在校大学生薪酬预期集中在4000-5999元的区间,而在75%的在校大学生对薪酬的预期集中在2000-3999 元的区间。
对此,招聘研究院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经济因素是物价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但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逐更加强烈,进而通过薪资有所体现,也是造成预期薪酬逐年走高的成因之一。
国企仍为就业首选但吸引力下降
报告指出,有35.9%的在校大学生将国有企业列为最理想的求职单位,国企仍为学生就业首选,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依然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报告分析认为,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这一比例较去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客观上为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已就业人群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本之后,更期望通过自己能够掌控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此外一系列新的创业政策,也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调查报告的“最佳雇主排行榜TOP50”中,通讯电信业、金融业、制造电气业各上榜5家,其中通讯电信业有3家企业在排行榜前20名,金融业有2家,制造电气业则全部排在30名之后。报告由此分析认为,相比较而言,这三个行业中,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排行榜中,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名列榜首,与去年持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而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小米和Apple,分别排在第16位和26位,其中小米公司是今年新上榜的公司之一。
篇4:八成应届毕业生预期薪酬低于3000元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比去年多出28万人,应届毕业生平均求职预期薪酬2684元,八成人预期月薪低于3000元―记者昨天从某网站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某网站上投递简历的应届毕业生人次已经超过550万,同比涨幅达到41%;而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同比涨幅达到421%。
某网站数据显示,毕业生更青睐秘书文员等白领职位,而企业招聘需求更集中在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在薪酬方面,白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毕业生心理预期的薪水较低。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愿意为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开出更高工资。
数据显示,“经理助理/秘书/文员”成为最受今年应届毕业生青睐的职位,排在简历投递榜的首位,该职位求职人数同比涨幅达到82.20%。而在线教育行业近两年火热异常,受此推动“教师”成为今年应届毕业生简历投递榜第二的职位,求职人数同比涨幅达到86.87%。紧随其后的热门职位是“行政专员/助理”、“会计”、“人事主管/经理”。
而反观今年上半年,排在企业招聘需求榜前五的职位分别是“销售”、“技工/工人”、“中介服务”、“客服”、“服务员”。企业更希望能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到生产、服务一线的员工。而应届毕业生却更集中涌向白领类职位,求职愿望与企业实际招聘需求发生明显的脱节。这导致企业“用工荒”、“招人难”与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并存。
在薪酬方面,某网站数据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的预期薪酬平均为2684元,同比涨幅8.53%。反而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开出的薪酬相对更高,达到3799元,同比涨幅达到23.03%。
3000元成为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对薪酬的预期红线,某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有83.43%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明确期望薪资在3000元以下。期望薪资达到3000元-5000元的应届毕业生比例为14.97%。
相对应届生的谨慎保守,企业在薪酬方面要显得大度很多。薪资在3000元以下的职位比例达到48.10%,而薪资范围在3000元-5000元的职位比例达到39.95%。
篇5:沪籍毕业生就业吃紧 薪酬比预期差千元
沪籍毕业生就业吃紧 薪酬比预期差千元
大学毕业生们今年就业情况如何?6月23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一项涉及上海11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调查显示,研究生就业形势最好,专科生次之,本科生最差。尽管沪籍毕业生期望薪资低于非沪籍毕业生,但就业形势却仍有较大差距,截至5月初,沪籍学生有就业去向的比非沪籍低30个百分点。
理工类毕业生保持就业优势 文科艺术类最难
据悉,本次调查对象包括2173名应届毕业生,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校。其中,上海以外地区生源约占三成。
调查显示,截至5月初,理工类受访毕业生中已有去向者(包括已录取、已签约和毕业后作其他打算等)占68.8%,而文科类受访毕业生中有去向者仅54.0%。从近年调查结果看,理工类专业受访毕业生中有去向的比重始终高于文科类受访毕业生。
文科类受访毕业生中,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类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艺术和管理学类情况较差,后两者分别仅有44.4%和48.1%的受访毕业生已有去向。
本科生就业不如专科生 女生仍存劣势
从调查结果看,研究生就业形势最好,专科生次之,本科生较差。受访毕业生中研究生有去向的比重达到89%,专科生为60.7%,本科生为55%。
据了解,高职大专院校通过专业规划、校企结合等方式,将教学目标聚焦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专科生工资待遇、岗位职务等要求也更为现实。而本科生在学术研究能力、社会融入、处世经验等方面不如研究生,实际操作技能又不如专科生,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就业困难。
此外,男性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女性。有62.4%的'男性受访毕业生已有工作去向,高出女性受访毕业生7.8个百分点。
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反映,用人单位偏好录用男生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与某些专业较为对口的工作需求和该专业中男女比例之间存在失衡,如部分小语种专业,尤其是阿拉伯语,因为用人单位需要外派,倾向于招聘男生,但这些专业中男生比例极小,导致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学生,而对口专业女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沪籍毕业生就业吃紧 近四成青睐政府、事业单位
调查显示,截至5月初,沪籍生源毕业生已有去向的不到一半,约低于非沪籍生源学生30个百分点。尽管沪籍毕业生期望薪资低于非沪籍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就业准备较晚。沪籍毕业生中68.4%临毕业前1年才开始准备,还有11.2%沪籍毕业生基本没有准备。而57%的非沪籍毕业生毕业前1年开始准备,仅9.4%基本没有准备。
沪籍毕业生吃紧还与择业单位性质倾向较为集中有关。38.1%的沪籍毕业生倾向于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25.4%倾向于国有企业,择业目标较为狭窄。另外是地域选择单一。97.3%的沪籍毕业生倾向于留在上海工作,高于非沪籍毕业生42.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就业准备不够充分、自身定位不准、未来规划不清,是造成部分沪籍毕业生就业吃紧的重要原因。
图说:受访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比例。图片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公务员热”略有降温 外企热度回暖研究生最爱
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毕业生们的择业首选。有34%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它依次为“外资企业”(30.7%)、“国有企业”(24.5%)和“民营或私营企业”(7.5%)。
与相比,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出现变化。“公务员热”略有降温,外企热度回暖。高校毕业生对民营私营企业依旧缺乏热情,但比重较20略有提高。自身发展前景、用工权益保障和收入稳定性,仍是阻碍大学生走进民企私企的三大顾虑。
不同群体毕业生择业方向显现较大差异。研究生更偏爱外资企业,女生青睐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男生对国有企业有所期待。而从学校类型看,重点大学学生偏好外资企业,42.3%的重点大学倾向选择外资企业,高出平均值11.6个百分点。
图说:择业因素的重要程度。图片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薪酬和福利待遇”最看重 签约薪酬与期望差距大
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6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受访毕业生择业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7.1%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毕业生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69.3%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因素最重要。学生们综合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更加理性、务实。
据已签约毕业生薪酬数据计算,今年本市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的税前月薪平均约为4400元,与去年调查结果基本持平。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税前月薪平均约为5300元,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获得水平相差近千元。
篇6:大学生薪酬调查报告:月薪平均2787元
2008大学生薪酬调查报告:月薪平均2787元
进入8月,2008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唱完骊歌,告别校园,大多数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网络上不时有大学生抱怨:“工资太低,还不如保姆,大学4年白读了。”这样的抱怨有些悲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资。
近日,100位2004年-2008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成了记者采访的样本:他们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是多少?工作几年、几个月之后,现在的工资是多少?这5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月的薪酬走向如何?这期报道,希望对将要求职、正在求职,或者刚步入岗位的大学生们有所帮助。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各20人;职业包括:公务员、教师、工程师、助理、文秘、业务员、技术员、财务、广告策划、护士、金融顾问、记者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查的对象均为大学本科生,毕业院校包括: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大学、南昌大学、集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明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等。此次调查对象均在厦门工作。
数据 第一个月平均工资:1671元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平均为1671元,其中,1001―2000元这个档次占了七成多。
调查发现,第一个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相对较少,且多为业务员。2005年毕业的小陈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主要职务是营销。“名片上印着 ‘销售代表’,实际工作就是拉业务。底薪800元,其它收入就靠提成。”小陈说,他第一个月工资就只有底薪,因为没有经验,还没摸着门道,没有完成一笔业务。不过第二个月他就拿到1000元月薪,他拉到第一笔业务,从中提成的200元成为他的奖金。
不过,也有不少从事销售业务的大学生,第一个月就拿到了高薪。2007年从厦门大学毕业的小禹,在一家电子企业上班,第一个月工资3000元。别的同事大概在2000元,他因为具有语言优势,待遇比其他人高些。
第一个月工资3000元以上的相对较少,不到一成。从职业上看,主要有公务员、IT行业技术人员、媒体从业人员、教师、垄断性行业等。
2004年毕业的小张,在厦门一家媒体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就拿了近5000元。“不过,媒体的收入并不是每个月都固定的,底薪一般在几百元,奖金和稿件数量、质量有关,稿件发得多,工资就高,如果没什么稿件,收入就很低”。
专家:1200元到1600元最集中
郑梦旖,思明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她说:“据我了解,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的确大部分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并且1200―1600元最集中。”
有人抱怨1600多元的工资还不如保姆,保姆包吃包住还有1000多元,其实两者间没什么好比较的。保姆做的活,许多大学生不一定做得来。另一方面,大学生将来的工资收入根据能力、资历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保姆的空间却很小。
郑梦旖说,大学本科生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很少,除了上面提到的业务员,还有一小部分是在私营企业上班的。
第一个月就能拿三四千元的也很少,公务员是其中一类,所以这几年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考上的只是个别。垄断性行业收入相对高些,福利也不错,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一进去就拿高薪,大部分在两三千元,如果做得好,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还有许多单位,工资收入和业绩挂钩,能力强的就体现出优势了。
数据 目前平均工资:2787元/月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目前的工资平均为2787元/月,其中,2001―3000元这个档次为多数,占了四成。和前面数据比较可以发现,七成多大学生第一个月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但工作几年后,随着经验、资历、业绩的增加,工资普遍上涨,工资在2000元以内的比例下降到三成多。并且,记者在统计中发现,当前月工资低于1000元的已经没有了。
第一个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不到一成,但工作几年后,高收入者逐渐增多,3000元以上的占了1/4,其中不乏月薪近万元的高收入者。这些高收入者的职务有很大一部分和刚工作时有了变化,从原来的职员、技术员变成了部门经理、组长、主管等。
2004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小郭,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这家企业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刚进公司,他只是一个普通技术员,第一个月工资1100元;经过几年打拼,他的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认可,现在已是经理,月薪8000元,每月还有一两千元的奖金。工作4年,工资翻了近10倍。
2004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的小梁,在厦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因为努力,现在已经是客户经理,工资从第一个月的2000元变成现在的8000元。
专家:刚开始不要太过计较工资
“据我们了解,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工作几年后,工资都会有一定的提升。”郑梦旖说,像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如果能力强,提升得会更快些。一些文职类岗位,提得相对少些。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业,用人机制非常灵活,只要有能力,两三年就被提拔为中层的很多。
“这几年,大学生剧增,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前段时间,思明区招聘流动人口协管员,只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结果有不少大专生,甚至本科生来应聘。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刚开始不要太过计较工资收入。”郑梦旖说,在这几年的招聘会上,我们发现一些厦门本地生源,工作不理想就不想做,闲在家里半年一年的,实在没办法了,才出去找工作。其实,他们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先就业,积累经验,这会没准已经是主管了。
走向 首月平均工资5年涨500多元
数据显示,近5年厦门地区大学毕业生首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004年:1275元;2005年:1492元;2006年:2038元;2007年:1698元;2008年:1850元。
解读: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统计发现,这5年来,每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08年和2004年比,增长了500多元。
其中,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个月工资显著增加,突破了2000元。记者发现,主要是因为此次调查的该年度毕业的20位大学生中,有多位从事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收入较高,从而拉高了平均水平。
2006年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华(化名),从事房地产营销工作。“房产销售人员的薪资待遇基本由两块构成:底薪加提成。我刚从业时的底薪是850元,每个月奖金可以拿到3000多元。那时,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房子很好卖,同事们的业绩都不错,一个基层业务员一年的收入根据项目位置及个人能力不同,可从三四万至十几万不等。不过,2007年底开始,楼市回归理性,房产销售人员的收入也呈走低态势”。
专家:市场是工资背后无形的手
郑梦旖说,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加上通货膨胀,大学生的工资标准的确逐年上升。不只是大学生,厦门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两年也有提高。
其实,最低标准只是种指导,只要不低于最低标准就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市场才是工资背后无形的手,市场决定了工资水平。2006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比如家装、建材等,不过去年起又开始回落。
“这几年,劳动就业方面结构性失调还是比较严重,一边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企业缺工明显。企业需要大量的普工和技术工,大学生看不上普工,企业又不愿招大学生当技术工,而喜欢职高、技校的学生。经常技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整个班被预定走了。”郑梦旖建议还在求职的大学生,要摆平心态,放低姿态,先积累经验和能力最关键。
★ 薪酬报告
★ 薪酬管理制度范本
★ 薪酬设计方案
★ 薪酬调查报告
★ 薪酬制度精选参考
★ 关于薪酬管理制度
★ 元叙事
大学生薪酬预期比去年增元(推荐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