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hwf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类比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类比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类比归谬法初探
类比归谬法初探
类比归谬法是主要用于对推理或论证进行反驳的方法.这种方法古已有之,但对于这种逻辑方法的总结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各种逻辑学的`论著和教材中,均无这种方法的一席之地,这是逻辑科学研究中的欠缺.本文拟对这一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作 者:黄士平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武汉,430074 刊 名:江汉论坛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HAN TRIBUNE 年,卷(期):2005 “”(1) 分类号:B815 关键词:逻辑方法 类比归谬论 反驳篇2:类比和隐喻
类比和隐喻
隐喻根植于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有效工具.隐喻和类比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然而,语言学家们只是把类比看作一种单纯的语言变化机制,并没有注意到它在人类思维过程中与隐喻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此展开讨论,说明隐喻和类比的紧密联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类比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在隐喻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 者:马玉蕾 房红梅 作者单位:马玉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房红梅(苏州大学,苏州,215021)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年,卷(期):2005 “”(5) 分类号:H0-05 关键词:隐喻 类比 类比推理 结构映射 相似性篇3:类比教学反思
类比是由已知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去推论这些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同样相似。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物理学的某些知识存在相似性,一般表现在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教学中采用类比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原有知识结构的生长点,顺利搭建新旧知识的思维联系,降低感知的难度,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时激发想象的欲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类比具有偶然性,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科学的,往往需要论证。若类比使用不当,可能产生伪科学认识,人为增添知识矛盾,增加后续的教学难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类比教学’时存在不科学之处,例如类比对象的选择不科学、类比教学语言不严谨、混淆比喻与类比等等,
1、没有抓住特征类比,“形似而神不似”
学习“速度”的概念之后,常常是借助研究“速度”的方法,类比引入“密度”、“压强”、“功率”、“电阻”等物理量,如果没有说明类比的特征依据,学生只会注意公式的形式,在类比模仿中产生很多歧义,如有些学生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认为导体的电阻是由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的。
物理学对上述物理量的研究方法都是“控制变量”,初中阶段都是采用比值法进行定义的,但它们比值的.物理意义不同,一类是描述物体状态特征的,另一类是物质本身属性的,教学要抓住比值形式的物理意义进行类比。在教学中利用‘物质属性量’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是定值这一相似点,类比引入“密度、比热容、电阻“这些概念;利用运动中的“速度”,对“压强、功率、电功率”进行类比教学,有效克服学生的模糊认识,帮助正确理解新概念。
2、没有弄清现象内涵、“词同而意远甚”
见到带有相同词语的概念就进行类比,即所谓‘望文生义’是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方法往往是不科学的。不注意会犯这样的错误,在电流教学时说‘电就象水一样能够流动’,没有指出两种现象的内在差别,强化了学生原有的一些前概念,如:‘并联电路,一条支路断开,另一条支路电流变大’等,这些认识增加后续教学难度,如果教学开始注意类比引入的科学性,选取‘类似点’较多的现象作为类比对象,同时注意消除不合理的推论,可以有效避免错误认识的产生。
在进行‘电流’的概念教学时,采用‘跑道上的学生流’类比‘导体的电流’,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分布在跑道内自由活动,类比‘电荷的自由运动’,体育教师的一声号令,立即向同一方向跑步,类比‘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和瞬间传导’,说明电流是电荷定向移位形成的,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并联电路里,断开支路中对另外的支路不影响’等科学认识。
3、没有确定模型真伪,”看着像而理不同”
法拉第的“磁能生电”的猜想来自“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这个模型,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来自对原子系统和太阳系相似点的比较,这些都是借助物理模型进行类比推理的创新思维;使用科学的物理模型进行‘类比思维’,一些常见‘物理模型’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有人认为受学生心理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基本是定性的,不要求严谨,随着年级的递升会逐步扩展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对事物的第一认识的印象是深刻的,一旦形成错误的观点,纠正起来相当困难,所以,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进行类比教学时,对学生在类比过程产生的想法,能确定正误的要及时评价,不能确定的要给予研究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重新去研究,总之,要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篇4:什么是类比思维
什么是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联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2)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通过类比思维,在类比中联想,从而升华思维,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类比思维的原理
类比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法,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对待它。其基本模式是:若A对象具有属性a、b、c、d,且B对象具有属性a、b、c,猜想:B对象具有属性d。类比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由此及彼的过程,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事实出发,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是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该方法是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最常运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确,但富有创造性,往往能将人们带人完全陌生的领域,并给予许多启发。
类比思维的类型
第一,具体类比。具体类比是事物或事件之间具体特征的类比,就是根据事物某一点相同或相似把原来极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类比,即比喻。比喻作为文学中的常用方法在科学技术中的运用是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且带来了新的体验和理解,使得能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旧事物;它还能带来解题的新思路,因为比喻具有双向作用,所以,可借用被借用事物、事件的特点去解决被比喻的问题。
第二,情感类比,又称移情。移情不是事物或事件之间的具体类比,而是借助于人的情感作用,在人和事物、事件之间进行类比。移情也是双向的,既有把事物人格化或拟人化的一面,即把人的特点归于非人的物体或状态;也有使物人化的一面,即将事物或事件的特点赋予人的情况。移情主要使人产生新的看问题角度,是从情感、体验上改变习惯看法,突破常规,实现创新的思维过程。
第三,抽象类比。抽象类比就是利用语词和概念进行类比。语言是储藏信息和隐喻的巨大仓库,语言的相关潜力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得到扩展、丰富,甚至使衰老的隐喻(人们都已忘记)恢复活力。如流水账、沟通网络、作业瓶颈、精神崩溃等,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隐喻。
第四,非现实类比。非现实类比是指借用幻想和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产生大胆的类比。这种类比也属于隐喻类比,只是它更需要与想象相结合。在创意过程中,人们往往先利用具体的事物,从最相似的课题答案开始,这种尝试不成功,才使得人迫不得已转向越来越远的情感、抽象的符号,最后进入超现实,进行非现实类比。
类比思维的特点
类比思维具有激活想象力、启示性和提高猜想可靠度等特点。
第一,激活想象力。类比推理通过联想能充分激发创意主体的想象能力,并使之有明确方向。适当的类比能使创意主体产生合理的联想,激发创意主体的想象力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圆是完美的曲线,球是完美的形体。可是圆周运动明显地不符合第谷和开普勒的观测结果。开普勒就依靠实际的观测资料,通过多次偏心圆轨道的探索,最后找到了椭圆形的运动轨道。开普勒的想象力的发挥是由与几何图形的类比而激发出来的。
第二,启示性。类比推理具有重大的启示功能,它能为创意的探索提供较为具体的线索,尤其是当创意对象的有关材料还不足以进行系统归纳和演绎的时候,类比就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在创意过程中,往往一个问题的机制弄清楚了,就可以为类似的一大批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的启示。
第三,提高猜想可靠度。类比推理在形成和提出假说时常常起着重要的加强作用。因为在创意过程最终人们总是要提出可靠性较高的假说来解释未知现象和难题,从而缩短探索的时间。依靠类比推理,利用已经确证了的规律性的知识,推广到与之类似的领域或对象上去,则可以大大提高假说的可靠性程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善于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恰如其分地创设类比联想的问题情境,暴露数学的思维过程,把每一个环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观察和类比。事实上,我们上海市高中数学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每章都有引人入胜的章头图,同时在很多小节中也有生活的实例,这些都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进行类比教学。
多采用变式教学
我校很多知名教师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利用变式教学,其课堂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我折服,我认为变式教学利于学生寻找和提炼问题表象背后本质的东西,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帮助,从而为进一步的主动类比提供可能。
教学过程中能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类比能否顺利实施开展。我想,只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才有进行类比探究的可能。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利用这些思想方法进行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一种或然性极大的逻辑思维方式,它的创造性表现在发明创造活动中人们能够通过类比已有事物开启创造未知事物的发明思路,其中隐含有触类旁通的涵义。它把己有的事和物与一些表面看来与之毫不相于的事和物联系起来,寻找创新的目标和解决的方法。
发明创造中的类比思维,不受通常的推理模式的束缚,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常见的形式有:形式类比、功能类比和幻想类比等多种类型。
形式类比包括形象特征、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类比,不论哪个形式都依赖于创造目标与某一装置或客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关系。如飞机与鸟类、飞机与蜻蜒,由鸟的飞行运动制成了飞机,飞机高速飞行时机翼产生强烈振动,有人根据蜻蜒羽翅的减振结构设计了飞机的减振装置。天津一个学生根据小狗爬楼的运动方式创作了狗爬式上楼车等都是类比的结果。
功能类比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愿望或需要类比某种自然物或人工物的功能,提出创造具有近似功能的新装置的发明方案,这种方法特别在仿生学研究上有广泛应用,例如各种机械手、鳄鱼夹等。
根据幻想中的某种形象、某种作用、运动装置进行发明创造思维,这种思维是幻想类比。例如《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幻想了一种能长时间在海底活动的潜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后制成的现代潜艇即是这种幻想的实施。当然,一项成功的发明也可以是以上多种类比的综合,如各种机器人的出现绝非是一种单纯的创造性思维所能奏效的。
英国的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他把类比思维和联想紧密相联,只有有了联想才能有类比思维,不论是寻找创造目标,还是寻找解决的办法部离不开联想的作用。
人们要用好类比思维,就必须提高联想能力,学会联想方法,特别是掌握相似联想,是运用类比思维的重要条件。
关于思维的名言警句
1.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布莱希特
2.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洛克威尔
3.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卡曾斯
4.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柏拉图
5.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爱迪生
6.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爱因斯坦
7. 疑惑随着知识而增长。 ——歌 德
8. 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
9. 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布莱克
10. 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 ——歌 德
篇5:《墨经》论类比
《墨经》论类比
《小取》论(辟)、侔、援、摊四种论辩方式,实质上都是类比推理。《墨经》对这四种推理作了定义式表述,讨论了这四种推理的规则。是先秦思想家常用思辩方式的`总结,是墨家逻辑思想的精华。...
作 者:王心铭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2000 16(z1) 分类号:B81 关键词:篇6:巧用类比教学策略类比教学策略
巧用类比教学策略类比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新”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的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在不同见解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这样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民主,而且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要保证在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象地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来搭“台”,这个台是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在“多位数读法”这节课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多位数中有0的数的读法的情境中来。我先出示几个多位数,请学生读,并小结读数的方法,然后问:如果一个多位数中有“0”的数又应该怎样读?然后步步深入,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殿堂中遨游。
先出示:6780 506780 56007800
用前一节课学过的方法自己自由读,然后问:“0”在什么位置,
这个位置的“0”应该怎样读?
让每位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研究中来,结果使每位学生都交出了自己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再出示:6008 5706008 50706080
1100680680 1006080080
第一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第二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在一系列的练习思考归纳之后,问:怎样来读一个多位数呢?你有什么决窍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按照个级的方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从而从“学读”变成了“会读”。最后,让学生用3个0和3个5按照要求摆数:(1)摆一个“0”都不读的数;(2)摆只读一个“0”的数;(3)摆出要读两个“0”的数。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自己动手摆数到自己动脑探索,从中巩固读数方法。整节课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把握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时机,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关键。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首先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听说做游戏,他们自然高兴极了,说:“老师,做什么游戏?”我说:“这个游戏就是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我不用做除法计算,马上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兴趣来了,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加以判断。这时学生们对我真是佩服极了,但是也有不相信的,拿过练习本就开始除,结果还是老师说的一样。这时他们急坏了,急切地说:“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妙法呀!快点教给我们吧!”于是抓住这有利的教学时机,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昂地学习了新知识。快下课时,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看他们会怎样说。结果第二天,好多学生都讲了他们的爸爸妈妈表扬他的话。
新时代赋于我们新的使命,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的是新时代的创新,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篇7:类比解释及造句
1、我是这么类比我们现在的处境。
2、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有类比疲劳。
3、将斯普特尼克时刻应用到中国身上的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类比。
4、这个类比同样适用于几乎,每个我知道的技术公司。
5、使用我们的文件夹类比,假设有一个具有一堆文件夹的收件箱等待处理。
6、然而,这种和农业的类比并非仅仅到此结束,不计后果的海洋农业可能和不计后果的陆地农业一样有害。
7、我可以做一个苹果和微软的类比。
8、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佩雷尔曼所完成的工作。想象这样一个情况,你没有完整的世界地图。
9、最后,为了完成类比,因为您40岁的`生日只有一次,所以您需要确定到那时您已经实现了目标。
10、事实上,按照我的类比,“急流”就是市场转变时期。
11、如同马拉松赛跑的类比一样,您的团队需要定义公司功能改进的视图与路线图。
12、日本在1980年代签署的《广场协议》或许可以作为类比,当时日本同样积累了巨大的失衡。
13、好了,这个蹩脚的类比到现在已经足够了。
14、他做了一个类比。
15、使用类比和隐喻。
16、书中给出了许多类似这样的类比,它们很好的向其他项目成员解释和说明了我们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范围。
17、定义:很多论证建立在两个或者更多对象、观念或者情况的类比上。
18、因此,这个类比是很弱的,建立于其上的结论因此也是很弱的。
19、通过一个类比就能够很好地解释这种攻击。
20、通过与他已经掌握的元素进行简单的类比,这些新元素都很容易理解。
21、这是一个更好的类比,因为它抓住了一个事实:高度的经济融合并不一定能够制止战略竞争的发展,最终,冲突发生。
22、上面的标题对于技术专栏而言可能奇怪,但这个类比实际上是某个银行客户在描述自己的系统需求时所说的话。
23、那些是对归纳推广的测验,这些是对因果推广的测验,这些是类比论点的测验,这些是权威论点的测验。
24、巴纳吉注意到,洛比尼的所有预测都是基于与过去经验的类比。
篇8:英语类比构词趣谈
英语类比构词趣谈
类比构词(Word-Formation by Analogy )是英语中一种有趣而又实用的构词方式。其构词特点是,以某 个同类词为模式,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构造出与之对应或类似的新词来。例如,work aholic(工作迷)系仿alcoholic(嗜酒者)而造,而seajack(海上劫持)和skyjack(空中劫持)则是类比h ijack (拦路抢劫)而成,故都属类比词。从原形词与类比词的联系来看,英语类比构词大致可分以下三大类:
一.数字、色彩类比
先看数字类比,例如,美国总统夫人在英语中称First Lady(第一夫人),通过该词美国人又联想类比出 Fist Family(第一家庭)。First Mother(第一母亲)等词。就连总统的爱犬也身价倍增,获得了First Do g(第一狗)的殊荣,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看色彩类比,例如,Black Power (黑人权力)最初是美 国黑人在争取自身权力斗争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为美国其他少数种族所借用。为了反歧视争平等。印第安人提出了Red Power,美籍墨西哥人也提出了 BrownPower。另外,老年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则提出Gray Power.美国英语中还因美元为绿色钞票而类比出green power一词,借指“金钱的力量”。green power虽与上述种 种Power风马牛不相及,但同属色彩类比,甚是有趣,亦含幽默。再看一例,较早出现的blue-collar (蓝领阶 层的)和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分别指“体力工作者的”和“脑力工作者的”,稍后产生的pink-colla r(粉领阶层的)和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则分别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和“维修保养行业工作 者的”。近年来,又有两个新的英语类比词问世,即gold-collar (金领阶层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 的), 分别表示“高级专业人士的”和“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
二.反义、对义类比
这方面英语类比词数目不少,俯拾可得。例如,nightmare (梦魇―daymare(昼魇),brain-drain(人 材流失)―brain-gain(人材流入),flashback(倒叙)―flash-forward(超前叙述),high- tech(高技 术的.)―low-tech(低技术的),等等。
在这方面,有些类比词来得有趣,仿造奇特。例如man Friday源于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指主人公于星 期五救出的一个土人,后成其忠仆,故名。该词进入英语词汇后泛指“忠实的仆人”或“得力的助手”。后来出现的girl Friday一词系仿此而造, 专指“忠实的女仆”或“得力的女助手”。又如,boycott(联合抵制)一词的来历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年在爱尔兰的梅奥郡有个地主名叫 Charles CunnighamBoycott,他压榨佃 农,灾年拒不减租,结果激起公愤。 全郡居民联合行动,拒绝与他往来,迫使他逃离本地。此事成了报刊上的 头号新闻,Boycott姓氏不胫而走,成为“联合抵制”的代用语,并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所借 用。最为有趣的是,人们将本为姓氏的boycott中的“boy”视为与girl相对应的boy(男子)一词, 故意加以 错误类比,仿造出girlcott一词,用作“妇女界联合抵制”之意。
三.近似情形类比
在英语类比词中,这部分词为数最多。例如,Olympiad(奥运会)― Asiad(亚运会),ba-by-sit(临时 代人照看孩子)―house-sit(临时代人照看房子),escalator(自动扶手电梯)―travolator (设在机场等 处的自动人行道), chain- smoke (一支接一支地抽烟)―chain-drink(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或饮料),hum an rights(人权)―animal rights(动物权), hunger strike (绝食罢工或抗议)―sleep strike(绝 眠罢工或抗议),boat people (乘船出逃的难民)―land people(陆路出逃的难民),等等,数目众多,不 胜枚举。
有时英语里还发出连锁类比现象,以某原形词为模式仿造出一系列类比词来,令人叹为观止。例如,从ma rathon(马拉松赛跑)一词中类比出的新词就有好几个:walkathon(步行马拉松),talkathon(马拉松式冗 长演说),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节目),sellathon (马拉松式推销)。又如,以racism(种族歧视)为 模式类比出的新词为数也不少;sexism(性别歧视),ageism(对老年人的歧视),ableism (对残疾人的歧 视),fattism(对胖子的歧视),alphabetism(对姓氏按首字母顺序排列在后面的人的歧视)。-ism实际已 成为表歧视之义的后缀。再如,hamburger(汉堡包)这个词的类比也很有趣,它用作食物名本源于地名,但人 们有意进行错误类比,将该词中的“ham”理解为“火腿”,并据此仿造出一系列新词,用以指称类似汉堡包, 夹有各种馅子的食品,如 fishburger, cheeseburger ,nutburger,beefburger,soyburger等。
在现代英语中,类比构词一直很活跃。由于它合乎人们思维习惯,操作简便,故在百姓口语、报刊文章里 均有运用,加之构词范围广,因而新词语不断涌现,层出不穷。
科技的发展常产生新的英语类比词。例如,EQ(情商)是当前颇流行的心理学新概念,该词系仿IQ(智商 )而造,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来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为英语增添了一些 类比词,例如, sunrise (日出)―earthrise (地出);earthquake(地震)―moonquake(月震),star quake (星震),youthquake(青年**)。我们发现有趣的是,在后一组词的类比过程中,人们从地球联想 到太空,然后思路一转,又回到地球上的美国社会。
政治运动及社会生活亦是英语类比构词的另一重要来源。二十世纪60年代时,美国黑人曾掀起大规模的反 种族隔离运动。当时黑人举行的室内静坐示威叫sit-in。随着运动的深入与扩大,黑人纷纷进入原先严禁他们 入内的各种公共场所表示抗议,以verb+i
n为模式仿造的新词随之大
篇9:高中数学类比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类比教学研究论文
现代素质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数学知识结构严谨,数学内容增多,比较抽象。这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拓展,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类比教学谈点体会。
一、通过类比,学习新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像穿糖葫芦一样串联起来,通过挖掘各个知识点的相似之处,比较知识的不同地方,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对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类比,可以让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在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的同时,为新知识点打开一扇门,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数学中类比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类比思想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应用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类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各自所对应的背景,从实际的例子中去挖掘,进而赋予类比,使整个学习过程富有灵魂。例如,在讲“立体几何问题用笛卡尔立体直角坐标系来求解”时,教师可以利用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复习一下前面平面几何的知识,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直角坐标系来对三角形等平面几何进行求解。接着教师可以从平面几何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直角坐标系中是如何用一次函数方程来表示的,并且三角形的中线是如何通过两条边的方程直接到场中线方程的,继而教师将平面几何进行拓展,由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思想,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在直线方程的表示上多了一个量,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是不变的,因而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的思想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某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个章节的内容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还应该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了数学思想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才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依仗,类比方法是教师教授新知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运用类比,理解定理
定理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垫脚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公式的推导,不应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首先让学生感知整个定理和以前所学知识的相似之处,让学生通过类比抽象出定理的整个条件和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最终掌握定义。例如,在高中数学面和面要证平行,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思想,首先让学生在纸面上画出两条直线,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线与线是平行的,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去推导如何证明线和面是平行,并且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去理解整个定理证明的一个过程,最终教师让学生去体会整个面与面平行的条件和平面线线平行的条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应用类比,寻求解题思路
类比,有利于学生抽象数学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知识结构类比中,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对相似概念在整个知识点的推导和知识结构安排上进行类比。另外,教师在数学代数计算中主要帮助学生对于代数的运算方式,以及解题思路上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纷繁复杂,比较抽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类比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10: 类比法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愉快的一天。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八达岭也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叫褒姒,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可褒姒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游客们,这就是两个很点型的故事。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顺势走下长城。游客们!踏着这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我们单看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险峻的山岭。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下了长城。感谢游客们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篇11:热门类比较难的脑筋急转弯
1. 又一只狼经过,还是没有吃羊---再猜一海产品答案:虾(瞎)
2. 突然又来了一群狼---继续猜一植物答案:杨梅(羊没)
3. 前面有一片草地---猜一植物答案:梅花(没花)
4. 考试时应注意什么?答案:监考老师
5. 下围棋的最喜欢干什么?答案:打劫
6. 那一种蝙蝠不用休息?答案:不修边幅(不休蝙蝠)
7. 小明为何能用一只手让車子停下來?答案:他在大出租车
8. 一只小鸟正在飞,猎人对他说了句话,小鸟掉下来了,你猜猎人说了什么?答案:呀!你的翅膀掉毛了!”小鸟信以为真,看了一下,就这
9. 为什么蝙蝠会经常倒吊着?答案:因为它胃下垂
10.用什么拖地最干净?答案: 用力答
篇12:GRE类比和反义词汇
GRE类比和反义词汇整理大全
earnestfacetious严肃的爱开玩笑的
ebulliencecalm restraint热情无感情
ebullienceimpassiveness热情无感情
ebulliencelifelessness热情洋溢无生气的
ebulliencetorpor热情洋溢不活泼
ebullienttorpid@ insensitive 热情的麻痹了的@迟钝的
clatfiasco大成功大失败
eclipsemake distinctive使黯然失色使与众不同
ecstaticpersevered狂喜的自制的
ecumenicaldiocesan世界范围的狭隘的
ecumenicalfactional世界范围的`派别的
ecumenicalprovincial世界范围的狭隘的
effaceaggrandize抹掉增加
effacebring to preeminent抹去使卓越
effaceemboss抹去以浮雕凸现
effacingaggrandizing抹掉增加
effacinginstitute抹掉建立
effervescebe flat兴奋平淡
effervescedroop兴奋低垂,枯萎
effervescedroop欢腾消沉
effervescentlanguid生气勃勃,兴奋的没精打采的
effervescentstill兴奋的平静的
effetehale/sound衰微的强壮的
effluviadesired products没用的副产品有用的产品
篇13:类比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反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达到赞扬或贬低的目的'。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
篇14:材料力学类比教学方法论文
材料力学类比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通过类比的方法,总结材料力学的分析思路,统一表述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的应力计算的推导过程和公式形式。分析指出材料力学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每类问题可以进一步分成校核、截面设计和许可载荷问题,这些问题也具有统一的表述形式。
关键词: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分析思路;类比思维
1引言
材料力学[1-2]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与弹性力学[3]相比,研究的构件局限在杆件这一相对简单的形式上,包括在载荷或温度变化作用下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包括机械、土木、水利和交通等专业的学生都要求必须修读。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就学习了牛顿力学的基本常识,但是一般直到开始学习材料力学,才开始接触力学中最重要的一些概念,比如应力和应变等。由于材料力学本身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要求较高,再加上力学课程的课时安排在很多高校中并不充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并不理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在材料力学的学习中对各部分内容孤立地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将会变得极其低下,往往会陷入大量抽象的知识点中,无法系统理解这门学科。实际上在整个力学体系中,材料力学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这一简单性主要体现在材料力学结构比较清晰,如果采用类比思维,将前后内容对照,会发现很多问题的概念、分析思路和公式等都是相似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让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俯视材料力学课程。这就如一个人陷在迷宫中会无法自拔,迷失方向;如果能看到迷宫的全局,那么就会豁然开朗。这就是让学生把书越读越薄的方法。本文从材料力学分析思路和概念、问题类型以及公式等角度,详细类比说明材料力学分析的框架结构。
2分析思路和概念的类比
材料力学引进了许多新的力学概念,如外力、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1-2]。不同于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处理的构件局限在杆件这种一维结构。如同生物体,给予刺激就会有反应。外力相当于对杆件的刺激,其他的物理量则代表相应的反应,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材料力学中,外力包括主动载荷和约束力,往往是首先需要分析的。不同的外力对应不同的基本变形,例如:作用线与轴线重合的力引起轴向拉压变形;作用面与杆件横截面重合的力偶引起扭转。外力的分析需要掌握理论力学静力学的相关内容,并且将分析结果分解成各个基本变形对应的外力。外力分析完后,根据基本变形类型,都有相应的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如图1所示,第一个需要分析的就是内力。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的内力分别是轴力、扭矩和弯矩加剪力。这里弯曲稍有特殊,它往往有两个内力。内力都有约定的正方向,建议用截面法分析的时候,受力图中的内力一律往正方向画。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假设内力方向正确,内力符号就是正的;如果假设内力方向有误,正好内力符号是负的,这就避免了纠缠于内力正负号问题,让截面法平衡方程自然得出结果。各个内力都有相应的内力图,集中载荷、分布载荷对应的内力图特征都是相似的,比如轴向外力、集中扭转外力偶、集中弯曲力偶和横向力分别会使轴力图、扭矩图、弯矩图和剪力图不连续,突变大小等于相应集中外载荷。图1显示内力的获得是对各种基本变形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如果是强度分析,则需要计算应力。不同于弹性力学基于几个基本假设利用严密的逻辑推导计算公式,材料力学往往借助于简化分析。在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中最重要的一个假设就是平截面假设。这一假设顾名思义,表示横截面在杆件变形过程中始终保持为平面。不同的是:在轴线拉压中横截面保持平面,只是距离发生变化,横截面上各处沿轴向的变形均匀分布;在扭转中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变形大小与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在纯弯曲中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绕中性轴发生相对转动,两横截面之间的纵向纤维的长度变化沿梁的高度线性变化。基于平截面假设获得的变形分布规律,进而借助于材料均匀性假设,由物理关系可以知道应力的分布规律,最终由静力平衡关系得到应力计算公式。上述各个基本变形的.应力推导思路是相似的,最终得到的应力计算公式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都可以表示为:应力=(横截面上内力/横截面几何参数)×应力分布参数。公式中各个基本变形所用的量见表1。横截面内力在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中分别是轴力、扭矩和弯矩;横截面几何参数则分别是横截面面积、极惯性矩和轴惯性矩;应力分布参数分别是“1”、到圆心的距离和到中性轴的距离,分别代表应力的均匀分布、与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和沿梁的高度线性变化。如果是刚度分析,那么图1所示可以根据内力计算变形。这里以等内力等截面为例,变形=横截面内力×杆件长度/(材料参数×横截面几何性质)。如表1所示,对于轴向拉压,变形是杆的长度变化,内力是轴力,材料参数是弹性模量,横截面几何性质则仍然是横截面面积。对于扭转,这些参数则分别是相对扭转角、扭矩、切变模量和横截面极惯性矩。弯曲变形相对复杂,变形的度量用挠度和转角表示,载荷种类多,可以是弯曲力偶、横向集中力和分布载荷。不过,如果考虑等截面梁两端加弯曲力偶的纯弯曲,转角=弯矩×杆件长度/(弹性模量×相对于中性轴的惯性矩)。
3问题类型的类比
材料力学主要解决三类问题:强度问题、刚度问题和稳定性问题[1-2]。强度是指杆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和过量塑性变形的能力。刚度是指杆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稳定性在材料力学中范围比弹性力学中的窄了很多,特指杆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这三类问题反映了固体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的三个不同的侧面。这三类问题的计算公式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统一表示为:横截面内力/包含横截面几何性质的参数≤许可量。根据这一表达式,每一类问题进一步可以细分为校核、截面设计、许可载荷问题。校核问题就是验证这一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表示相关问题类型安全,否则判定为不安全。这类问题的计算关键往往是确定危险截面的内力。截面设计问题则是根据这一不等式确定包含横截面几何性质的参数的最小值,进而给出截面尺寸的设计意见。许可载荷问题是利用该不等式算出横截面内力的最大值,进而根据内力与外力的关系给出构件外载荷值的安全范围。公式中的横截面内力、包含横截面几何性质的参数和许可量,在轴向拉压的强度问题中分别是轴力、横截面面积和许可正应力;在扭转的强度问题中则分别是扭矩、抗扭截面模量和许可切应力;在弯曲正应力强度问题中分别是弯矩、抗弯截面模量和许可弯曲正应力。在连接件的强度计算中,在挤压问题中公式可以表述为:挤压力/挤压面面积≤许可挤压应力。而剪切强度问题中则为:剪切力/剪切面面积≤许可切应力。在考虑扭转的刚度问题时,公式中的横截面内力、包含横截面几何性质的参数和许可量分别是扭矩、截面抗扭刚度和许可单位扭转角,其中抗扭刚度=切边模量×极惯性矩。在刚度问题中由于考虑弹性变形,相应的公式中往往有像切变模量之类的材料弹性常数。在截面设计时,通过抗扭刚度中的极惯性矩可以算出圆轴直径。材料力学中的稳定性问题主要局限在压杆稳定性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大部分篇幅是关于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的计算方面。临界应力计算的前提是通过压杆的柔度对杆件分类。柔度是一根压杆的固有性质,综合反映了压杆的横截面尺寸和长度以及杆端约束对压杆稳定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柔度越大,压杆的稳定性越差。根据柔度,压杆可以分为小柔度杆、中柔度杆和大柔度杆。不同种类杆之间的柔度分界取决于材料参数,比如大柔度压杆的柔度下限取决于弹性模量和比例极限。小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就是屈服极限,这是材料的一个强度指标。从这个角度看,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屈服极限都是极限应力。前者主要通过比如理想中心受压直杆的欧拉公式等计算获得,后者则主要由轴向拉伸实验得到。在强度问题中,许可应力=极限应力/强度安全系数;同样,在稳定性问题中,可以定义稳定许可应力=临界应力/稳定安全系数。由此,强度计算和稳定计算有了统一的形式:轴向压力/横截面面积≤许可应力。
4结语
本文将材料力学从整个学科出发,对不同部分进行类比说明,试图给出一个新的角度理清材料力学的学习思路。学习材料力学不能孤立地学习零星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前后对照,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连为一体。首先,各个基本变形的分析都遵循由外力出发,然后计算内力,最后分为强度问题或刚度问题。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的应力计算公式都是基于平截面假设推导得到的,最终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示应力计算公式。同样,刚度分析也可以获得一个统一的表达式。材料力学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每一种问题可以进一步分成校核、截面设计和许可载荷三种题型。这些问题也具有统一的表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类比的方法,把各处的知识点表述成统一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孙训方.材料力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桂通.弹性力学简明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
篇15:类比手法教文言文有哪些
类比手法教文言文有哪些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被教师认为是比较难操作的一块。对照英语教学的特点,运用类比手法进行文言文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关键词:类比手法;认识;分析;推测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教学无非就是把文章用白话文理解一遍,理解到像读白话文一样了,那还愁题目不会做吗?基于这种理解,我对文言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原本一直怕自己太年轻,思维深度赶不上老教师,而机械的文言文教学有什么好怕的,反而还有种优越感:不就是把文言文翻译一遍嘛,我有字典、有网络,我还有十足的信心和热情,坚信我的文言文讲得比谁都细致。
然而,事实也是自己不想接受的,我上文言文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好像没什么反应,高兴起来就记一些,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最后效果也不怎么好。于是寻求老教师的帮助,老教师开玩笑说:“勤劳的老师培养出来懒惰的学生,懒惰的老师培养出来勤劳的学生。”我静下来思考,其实并不是说老师要真正懒惰,而是要学会用方法引导学生动起来,正当我苦思冥想之际,学生拼命读单词的声音使我更烦躁,心想,英语倒读得起劲的,转念一想,我何不利用自己英语也不错的优势,结合英语来给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呢?
一、类比认识,树立信心
学生从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起就被要求背诵、默写,做题也是猜多于理解,所以一遇到文言文总有种惧怕心理。我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告诉学生文言文其实不难,我们对英语从一字不识到会做英语的.阅读理解,单词也是一个一个积累起来的,更何况我们的文言文本身和现代汉语就有联系,读懂就容易多了,再说,文言文如果翻译好再做,完全就不要再去理解什么了,小学生都能读懂,那我们还害怕什么呢?如若我们能像记英语词汇那样去积累文言文字词,何愁文言文读不懂?学生的积极性还真被我调动起来了,古汉语字典也和英汉字典一样,利用率变高了,上课气氛变活跃了,再也不用我唱“独角戏”了,学生也开始主动把常见的词语摘在一起积累了。
二、类比分析,解决难点
其实,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点是没有和初中学习衔接好的,就是其中的语法,这时,我就趁势继续利用英语,把其中的语法和英语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在以前从来没有真正学过语法,他们对语法一点感觉都没有,而英语语法考查的比重大,一般都会搞得清楚,所以我发现,反而把英语中的语法借过来讲却是一讲都懂。学生总是分不清楚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句式,比如“马之千里者”,学生就不知道为什么是定语后置,我说后置的定语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中的定语部分,比如说:“He is the man(whom/that)I saw yesterday.”这个句子他们一看就知道定语部分在哪里,那么对比到定语后置句中,就不难发现定语在哪了。同样的,宾语前置句和英语中的宾语从句一对照,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讲到宾语前置,他们又分不清什么是动宾和介宾,我举了“see the blackboard”和“look at the blackboard”,“blackboard”一个在动词后面,一个在介词后面,可是都是做宾语,这样一讲他们就明白了。然后又讲状语后置,其中有个类型是副词做状语,学生又瞪着眼睛说副词是啥样的,我只要讲“slow”和“slowly”学生就明白了。讲虚词时,“和”什么时候是连词,什么时候是介词,只要告诉学生就像英语中的“and”和“with”就行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学生对文言文再也没有惧怕感了,我班上的学生的文言文的得分总是很高,在同类班级中,总是处于领先地位。
三、类比推测,完美理解
英语的阅读理解占英语考试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而解答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英语作为外语,我们背得再多,总有些单词是不熟悉的,我们不可能停在那里不走,再等还是不认识,兴许往下读的时候,就会带动前面不理解的,而文言文其实也是这样,需要通篇理解了,有些不熟悉的也可以通过相互联系变得好理解了。而文言文和英语阅读理解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使文章变得有情境,想象事情发生的画面,用人之常情去理解,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英语的阅读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如,《项脊轩志》中“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中的“往往”只要我们想象画面就呈现在眼前,分家了,当然会用一些墙隔开,这个“往往”就很容易理解成“到处”的意思了。
其实,关于文言文教学,类比方法只是用联系的方法教学中的一种,其他实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而其实不止是类比英语,只要是可以用来帮助教学的,都可以借来类比。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思考,即使再枯燥的内容也会因为我们的善于思考而变得有活力而容易被学生理解。
★ 类比手法教文言文
类比范文(通用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