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hxy56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
五、语意环境参照法:利用句中的语意环境推导
这里指的是纯粹根据题干的上下文来确定选项,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句意和四个选项的意义来确定正确选项。
1. The new appointment of our president___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next semester.(1月?CET4)
A) takes effect B) takes part C) takes place D) takes turns
正确选项为A)。四个选项的意思分别为:A) 生效;B)参加;C)发生;D)轮流。从本句句意来看,只有A)项符合句意,本句大意是:对新校长的任命从下学期伊始生效。
2. Finding a job in such a big company has always been ____ his wildest dreams.(191月?CET4)
A) under B)over C) above D) beyond
正确选项为D)。一般来说能在一个大公司里谋到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所以她 “超出了”一般人的梦想,所以只能选D) beyond,表示“超出……之外”的意思。
六、利用动词词组中的介词或副词确定正确选项
命题人员想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动词词组的用法,在设计四个选项时,有时会把一个动词出现在四个选项中,只是后边的介词或副词不一样。在做这一类题时,如果我们认识某一词组,根据自己的判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你认为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认识或拿不准他们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并以动词后边的介词或副词进行推导,如下例:
1. Having decided to rent a flat, we______contacting all the accommodation agencies in the city.(1月?CET4)
A) set about B) set down C) set out D) set up
本题的答案为A)。本句前边说“已经决定租房,我们联系房户中介商……”这里需要填“开始”的意思。从动词后的.四个介词来说,只有about有表示“将来”(be about)的意思,所以A为正确答案。需顺便补充的是,set about 这一结构中,about 是介词,因此它后面如果跟动词,需要用动词的ing形式。
2. One day I ______a newspaper article about the retirement of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a nearby state college.(191月?CET4)
A) came across B) came about C) came after D) came at
本题的答案为A)。由于文中有“One day”这一时间状语和下文的意思,如果大家知道come across表示“(意外)碰到”,那就毫不犹豫地选A)。但如果不知道comeacross有此意义, 我们根据四个介词的基本意义也可以判断A)为正确答案(across交叉、穿过,come across 碰巧读到)。
3. When he realized the police had spotted him, the man _______ the exit as quickly as possible.(1991年1月?CET4)
A) made off B) made for C) made out D) made up
本题的答案为B)。这里空格处要填的是表示“走向”之意,这里只有“for”表示在同一水平线上“向……方向”。注意,句中有exit一词,表示the man是在一建筑物内,所以不可能用out the exit(注意上下文),而且out是一个副词,后面接名词时需要有介词of,所以正确选项是B)而不是C)。
七、利用动词词组中的动词确定选项
有些题的四个选项中的介词或副词一样,而动词则不一样,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动词的区别来确定正确选项,如下例:
If you _______ the bottle and cigarettes, youll be much healthier.(1997年1月
篇2: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的技巧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的实用技巧
一、解释参照法:利用句中的释义推导
此种方法的依据是词汇题的题干中一部分词是对另一部分词汇意思的解释,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1)。
1. The medicine is on sale everywhere. You can get it at ______ chemists.(1997年6月睠ET4)
A) each B) some C) certain D) any
正确选项为D)。本题中前一句中的everywhere就决定了第二句中的空格处填(at) any (chemists)。
2. The manager spoke highly of _______such as loyalty, courage and truthfulness shown by his employees.(1998年1月睠ET4)
A) virtues B) features C) properties D) characteristics
正确选项为A)。本句中as后面的.名词loyalty(忠诚),courage(勇气)to truthfulness(实事求是)是对空格处名词进行的解释。本句中的三个名词归纳起来都属于人应当具有的“美德”,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3. 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 in typing the letter. Dont _______ anything.(1991年1月睠ET4)
A) lack B) withdraw C) omit D) leak
正确选项为C)。前边的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决定的后边的要填C)项omit,意思是“遗漏”。
二、因果参照法:利用句中的因果关系推导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题干中的分句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托福英语《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1)》。
1. Some old people dont like pop songs because they cant ______ so much noise.(1997年1月睠ET4)
A) resist B) sustain C) tolerate D) undergo
正确选项为C)。本句从dont like…,推出后边的cant tolerate,表示“不能容忍”的意思。
2. The poetry of Ezra Pound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ecause it contains so many _______ references.(1997年1月CET6)
A) obscure B) acute C) notable D) objective
正确选项为A)。通过结果“difficult to understand”推出正确项“obscure”,意思是“含糊难解的”。其他三个选项的意思分别是:B)敏锐,剧烈的;C)显著的,明显的;D)客观的。
3. Being somewhat short瞫ighted, she had the habit of ______ at people.(1997年1月睠ET6)
A) glancing B) peering C) gazing D) scanning
正确选项为C)。通过原因“short sighted”推出正确选项C) gazing,意思是“凝视,盯着”。
4.Since the matter was _____ extremely,we dealt with it immediately.(1998年1月睠ET4)
A) tough B) tense C) urgent D) instant
正确选项为C)。后半句中的副词“immediately”可以推出前半句的“urgent”(迫切的,紧急的)。
5. The shy girl felt _______ and uncomfortable when she could not answer her teachers questions.(1998年6月睠ET4)
A) amazed B) awkward C) curious
篇3: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一、解释参照法:利用句中的释义推导
此种方法的依据是词汇题的题干中一部分词是对另一部分词汇意思的解释。
1. The medicine is on sale everywhere. You can get it at ______ chemists.(6月CET4)
A) each B) some C) certain D) any
正确选项为D)。本题中前一句中的everywhere就决定了第二句中的空格处填(at) any (chemists)。
2. The manager spoke highly of _______such as loyalty, courage and truthfulness shown by his employees.(1月CET4)
A) virtues B) features C) properties D) characteristics
正确选项为A)。本句中as后面的名词loyalty(忠诚),courage(勇气)to truthfulness(实事求是)是对空格处名词进行的解释。本句中的三个名词归纳起来都属于人应当具有的“美德”,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3. 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 in typing the letter. Dont _______ anything.(1991年1月CET4)
A) lack B) withdraw C) omit D) leak
正确选项为C)。前边的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决定的后边的要填C)项omit,意思是“遗漏”。
二、因果参照法:利用句中的因果关系推导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题干中的分句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1. Some old people dont like pop songs because they cant ______ so much noise.(191月CET4)
A) resist B) sustain C) tolerate D) undergo
正确选项为C)。本句从dont like…,推出后边的cant tolerate,表示“不能容忍”的'意思。
2. The poetry of Ezra Pound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ecause it contains so many _______ references.(1997年1月CET6)
A) obscure B) acute C) notable D) objective
正确选项为A)。通过结果“difficult to understand”推出正确项“obscure”,意思是“含糊难解的”。其他三个选项的意思分别是:B)敏锐,剧烈的;C)显著的,明显的;D)客观的。
3. Being somewhat shortsighted, she had the habit of ______ at people.(1997年1月CET6)
A) glancing B) peering C) gazing D) scanning
正确选项为C)。通过原因“short sighted”推出正确选项C) gazing,意思是“凝视,盯着”。
4.Since the matter was _____ extremely,we dealt with it immediately.(191月CET4)
A) tough B) tense C) urgent D) instant
正确选项为C)。后半句中的副词“immediately”可以推出前半句的“urgent”(迫切的,紧急的)。
5. The shy girl felt _______ and uncomfortable when she could not answer her teachers questions.(1998年6月CET4)
A) amazed B) awkward C) curious D) amused
正确选项为B)。句中and后边的uncomfortable 是空白处所填入词的近义词,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awkward(尴尬的,难堪的)与uncomfortable意思相近。
三、转折参照法:利用句中的转折关系推导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题干中存在的转折关系。做题时可以通过转折词来确定选项,也可以通过句中词来确定选项中的转折词。
1. Even though he was guilty, the _____ judge did not send him to prison.(1997年1月CET6)
A) merciful B) impartial C) conscientious D) conspicuous
正确选项为A)。有罪而没有被判刑,表明法官是一个“仁慈”的人。所以A)项正确。其他三项的意思分别是:B) 正直的、公正的;C) 有良心的;D) 显著的。
2._______their differences, the couple were developing an obvious and genuine affection for each other.(1998年1月CET4)
A) But for B) For all C) Above all D) Except for
正确选项为B)。句中的their differences, obvious and genuine affection可确定选项中的转折词只能是for all,意思是“尽管”。
3. Most nurses are women, but in the higher ranks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women are in a _______.(1997年6月CET6)
A) scarcity(21%) B) minority(43%) C)minimum D) shortage(23%)
正确选项为B)。通过most…but…可确定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与most相对,表达“少数”的意思。
四、对比比较参照法:利用句中的反义或对比推导
此种方法是通过句中的转折词、或反义词、或对比词来确定选项。
1. These goods are _____ for export, though a few of them may be sold onthe home market.(1998年6月CET4)
A) essentially B) completely C) necessarily D) remarkably
正确选项为A)。通过转折词though和对比词export与home market以及a few可确定选项为A),意思是“基本上”。其他三项都不符合句意。
2. Mr. Morgan can be very sad _______ , though in public he is extremely cheerful.(1997年1月CET4)
A) by himself B) in person C) in private D) as individual
正确选项为C)。通过后半句的转折词though和对比词in public…cheerful来确定sad in private,意思是“私下里”。
3. Why should anyone want to read _______ of books by great authors when the real pleasure comes from reading the originals?
(97年6月-CET6)
A) themes B) insights C) digests D) leaflets
正确选项为C)。这里originals(原著)与空格处的词相对,所以空格处的词意思应当是“文摘,摘录”,显然,只有C)项为正确选择。
4. I think she hurt my feelings ________ rather than by accident as she claimed.(1997年1月CET6)
A) virtually B) deliberately C) ;literally D) appropriately
正确选项为B)。ranther than表明了by accident与空格处意思相对。by accident的意思是“偶然地,不经意地”,与此相对的应当是deliberately,“故意地”。
篇4: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的技巧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的技巧
五、语意环境参照法:利用句中的语意环境推导
这里指的是纯粹根据题干的上下文来确定选项,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句意和四个选项的意义来确定正确选项,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
1. The new appointment of our president___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next semester.(1997年1月睠ET4)
A) takes effect B) takes part C) takes place D) takes turns
正确选项为A)。四个选项的意思分别为:A) 生效;B)参加;C)发生;D)轮流。从本句句意来看,只有A)项符合句意,本句大意是:对新校长的任命从下学期伊始生效。
2. Finding a job in such a big company has always been ____ his wildest dreams.(1997年1月睠ET4)
A) under B)over C) above D) beyond
正确选项为D)。一般来说能在一个大公司里谋到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所以她 “超出了”一般人的梦想,所以只能选D) beyond,表示“超出……之外”的意思。
六、利用动词词组中的介词或副词确定正确选项
命题人员想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动词词组的用法,在设计四个选项时,有时会把一个动词出现在四个选项中,只是后边的介词或副词不一样。在做这一类题时,如果我们认识某一词组,根据自己的判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你认为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认识或拿不准他们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并以动词后边的介词或副词进行推导,如下例:
1. Having decided to rent a flat, we______contacting all the accommodation agencies in the city.(1998年1月睠ET4)
A) set about B) set down C) set out D) set up
本题的`答案为A),托福英语《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本句前边说“已经决定租房,我们联系房户中介商……”这里需要填“开始”的意思。从动词后的四个介词来说,只有about有表示“将来”(be about)的意思,所以A为正确答案。需顺便补充的是,set about 这一结构中,about 是介词,因此它后面如果跟动词,需要用动词的ing形式。
2. One day I ______a newspaper article about the retirement of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a nearby state college.(1998年1月睠ET4)
A) came across B) came about C) came after D) came at
本题的答案为A)。由于文中有“One day”这一时间状语和下文的意思,如果大家知道come across表示“(意外)碰到”,那就毫不犹豫地选A)。但如果不知道comeacross有此意义, 我们根据四个介词的基本意义也可以判断A)为正确答案(across交叉、穿过,come across 碰巧读到)。
3. When he realized the police had spotted him, the man _______ the exit as quickly as possible.(1991年1月睠ET4)
A) made off B) made for C) made out D) made up
本题的答案为B)。这里空格处要填的是表示“走向”之意,这里只有“for”表示在同一水平线上“向……方向”。注意,句中有exit一词,表示the man是在一建筑物内,所以不可能用out the exit(注意上下文),而且out是一个副词,后面接名词时需要有介词of,所以正确选项是B)而不是C)。
七、利用动词词组中的动词确定选项
有些题的四个选项中的介词或副词一样,而动词则不一样,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动词的区别来确定正确选项,如下例:
If you _______ the bottle and cigarettes, youll be much healthier.(1997年1月
篇5: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1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1)
一、解释参照法:利用句中的释义推导
此种方法的依据是词汇题的题干中一部分词是对另一部分词汇意思的解释。
1. The medicine is on sale everywhere. You can get it at ______ chemists.(6月?CET4)
A) each B) some C) certain D) any
正确选项为D)。本题中前一句中的everywhere就决定了第二句中的空格处填(at) any (chemists)。
2. The manager spoke highly of _______such as loyalty, courage and truthfulness shown by his employees.(1月?CET4)
A) virtues B) features C) properties D) characteristics
正确选项为A)。本句中as后面的名词loyalty(忠诚),courage(勇气)to truthfulness(实事求是)是对空格处名词进行的解释。本句中的三个名词归纳起来都属于人应当具有的'“美德”,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3. 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 in typing the letter. Dont _______ anything.(1991年1月?CET4)
A) lack B) withdraw C) omit D) leak
正确选项为C)。前边的I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决定的后边的要填C)项omit,意思是“遗漏”。
二、因果参照法:利用句中的因果关系推导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题干中的分句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1. Some old people dont like pop songs because they cant ______ so much noise.(191月?CET4)
A) resist B) sustain C) tolerate D) undergo
正确选项为C)。本句从dont like…,推出后边的cant tolerate,表示“不能容忍”的意思。
2. The poetry of Ezra Pound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ecause it contains so many _______ references.(1997年1月CET6)
A) obscure B) acute C) notable D) objective
正确选项为A)。通过结果“difficult to understand”推出正确项“obscure”,意思是“含糊难解的”。其他三个选项的意思分别是:B)敏锐,剧烈的;C)显著的,明显的;D)客观的。
3. Being somewhat short?sighted, she had the habit of ______ at people.(1997年1月?CET6)
A) glancing B) peering C) gazing D) scanning
正确选项为C)。通过原因“short sighted”推出正确选项C) gazing,意思是“凝视,盯着”。
4.Since the matter was _____ extremely,we dealt with it immediately.(191月?CET4)
A) tough B) tense C) urgent D) instant
正确选项为C)。后半句中的副词“immediately”可以推出前半句的“urgent”(迫切的,紧急的)。
5. The shy girl felt _______ and uncomfortable when she could not answer her teachers questions.(1998年6月?CET4)
A) amazed B) awkward C) curious
篇6: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与命题规律总结
一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五)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
(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二 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三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综合题答题有技巧
综合题常见类别
01
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
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 地理成因问题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
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02
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
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
2.比较问题
如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注意点:两边都要回答
3.措施问题
例如,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措施,生态破坏措施等。
答题思路: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答题思路
答题总纲:审题目——析思路——列语言
01
具体解题思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方法,精准审题是目的。
(1)审图文材料,如:文字、图片,特别是图例,明确考题考查方向。
(2)审关键词,如:描述、指出、简述、分析、说明等,明确回答问题方式。
2. 根据材料、设问,参考分值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等,分析并确定答题思路。
(1)高质量的知识、技能贮备是关键。
(2)结合具体情况(资料、设问、分值等,尽可能的运用材料所提供条件)建构答题思维方式。
3. 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有因有果、先因后果
(4)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5)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6)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02
真题解析
(2017•新课标Ⅰ卷 )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解题技巧示例
第一步:审题目
1、审图文材料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2、审关键词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第二步:析思路
(1)本题主要考察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
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由材料知),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小,产量较低(调用自身知识储备);另外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剑麻的质量较差(调用自身知识储备);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广,需求量大,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由材料知)。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步:列语言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篇7:案例分析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题是让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的题型,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丢分的可能性最大。在本书作者看来,案例分析题实际上是律师资格考试中最简单的题型,只要抓住规律,就非常容易作答。首先我们来看案例分析题的特征。
第一,就其命题的方法来看,这种题目一般是从法条到案例,而不是像实践中的案例,是先有案例再找法条,也就是说,比起实践中的案例,这类题目要容易得多,因此,考生可以相信,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或法规一定是复习过的,只要能明白它究竟是考什么的,就为理请解题思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这类题目同实践中的案例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考试的科目范围很容易确定,而不像实践中的案例,法律关系复杂,因此,根据这一点,又大大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本科目最重要的内容,即最基本的概念或法律规定,只要把概念和法律规定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就会十拿九稳。总之,案例分析题的命题规律就是就重要的内容“因法设题”,所以,考试的时候,考生唯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因题找法”,完全没有必要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去分析什么复杂的法律关系。
如何“因题找法”?我们的方法是,在答题时,首先要阅读一下问题,看其究竟要考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工作,一定要认真完成3其次,在阅读案例内容时,要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阅读,看该案例有几个基本的内容,然后考虑每一个内容涉及的概念或法规,将这些概念或法规明确地回忆起来;最后,根据试题的要求,将考到的内容和法规做一个三段论的推理,即法规作为大前提,内容作为小前提,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先来看一个程序法案例分析题:
试卷四第十题(本题9分):(1)张某、王某、李某共同诈骗一案,县人民法院在庭前初步审查过程中,认为起诉书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2)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后再起诉。(3)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有期徒刑5年,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4)一审宣判后,张某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王某、李某表示不上诉。(5)于是一审法院中将判决书送达给三被告的次日,将被告王某、李某交付执行,张某由市中级法院进行二审。(6)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7)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重新审理后,改判张某有期徒刑5年,并宣布改判后的判决为终审判决,被告人不得上诉。
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处理上,存在哪些诉讼程序上的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们通过阅读问题,知道该题考案例中哪些地方违反刑事诉讼法,因此要对每一个具体程序都要注意。再阅读案例,我们发现,该案例共有7句话,其中第(1)句涉及庭前审查的规定,那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进行庭前审查是不能退回补充侦查的;第(2)句话涉及检察机关补充侦查的'规定,那么检察机关进行补充侦查的条件是自己发现需要补充侦查才可以进行,但本题可以看作检察机关自己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第(3)句话没有具体的程序问题,只涉及实体法,不予考虑;第(4)句话涉及上诉,被告人有选择是否上诉的权利,没有问题:第(5)句话涉及交付执行和二审范围,交付执行的条件必须是生效裁判,因此一审法院的做法错误3二审实行全面审查原则,但二审法院只对张某一人进行审判,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6)句话涉及二审判决,对适用法律不当的一审判决只能改判,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是不对的;第(7)句话涉及一审案件的重审程序,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按照一审程序审理,所做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况有:
1、法院进行庭前审查退回补充侦查;
2、将未生效裁判交付执行;
3、二审法院只对张某一人审判;
4、二审法院对一审案件发回重审;
5、原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进行重审;
6、宣布一审重审判决不得上诉。
最后对照该题分数,共9分,则答对一点得1.5分,可以认为该题要答的内容已完全找对,再整理成完整的答案即可。
从以上做题过程来看,确实可以认为案例分析题考的都是重点,也是最简单的题型,因为只要找准考试内容,就比判断题、选择题还好答。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道比较困难的实体法试题,这是1993年试卷(三)的一道民法试题,答对的人很少。
(1)甲将乙所有的房屋一幢冒充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丙。(2)丙对甲无权出租的事实并不知情。(3)该房交付后,丙鉴于房屋简陋破旧,但面积颇大,院落宽敞,而且地理位置好,权有改造价值,便征得甲的同意,投入大量资金,将房屋改造成高档花园住宅。(4)乙对房屋却另有规划,决定拆除而在原址建造写字楼。当其请技术专家赴现场勘察时,发现房屋焕然一新,丙的一家住在其内。乙在问明原委之后,便请丙无条件迁出。
(一)请针对下文A到K给出了乙丙之间法律关系内容的解说,而从1到5则将有关解说编为组合。请选出你认为其中所合解说均为正确的组合,而在题后表格的相应编号栏目内用“V”标出。如果你认为不存在这样的组合,则在“无”字栏目内用“V”标出。本题“二”、“三”、“四”部分(本文略)的回答规则亦同。(本题满分为15分)。
A(5)乙基于所有权,可以请求丙迁出而返还房屋。
B(6)设乙对于甲擅自出租房屋的行为予以承认(下文简称“承认”),那么,乙便当然取代甲的出租人地位,与丙形成出租关系。
C(7)设乙承认,只须同甲订立转让债权债务的合同,即约定由乙取代甲在甲丙租赁关系当中的出租人地位,乙丙便形成租赁关系。
D(8)设乙承认,便有义务同甲订立转让债权债务的合同,以取代甲的出租入地位,而直接与丙形成租赁关系。
E(9)设乙承认,便有权但无义务同甲订立转让债权债务的合同,以取代甲的出租人地位,而直接与丙形成租赁关系。
F(10)设乙承认,并同丙订立租赁合同,便与丙形成租赁关系。
G(11)乙基于所有权,可也就无权请求丙恢复房屋的原状。
H(12)丙既不知甲系擅自出租他人房屋,在改造房屋时又征得了甲的同意,因而其改造房屋的行为并无过错,乙也就无权请求丙恢复房屋的原状。
I(13)丙改造他人房屋,属于无因管理。设其将房屋返还给乙,那么,就其改造费用,在扣除其居住期间应付的租金之后,有权请求乙予以偿还。
J(14)丙改造他人房屋,超出了事物管理的范围,不能认为其为无因管理。乙没有返还丙改造费用的义务。
K(15)鉴于乙早已计划拆除房屋,丙的改造对于乙无意义,因而没有返还丙改造费用的义务。
1、ACElCK
2、KJdG
3、AFGJ
4、BHI
5.ADGf
因为本题比较特殊,我们直接从阅读题目开始。
第(1)句话,甲的行为系侵权行为,因而是无效民事行为;
第(2)句话,丙是善意第三人,其租赁行为系合法行为;
第(3)句话,丙的改造行为系合法行为;
第(4)句话,乙系房屋所有人,当然可以主张所有权,请丙迁出房屋(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该题考无效民事行为、善意第三人、所有权的权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概念要求作答);
第(5)句话,同第四句,因而是正确的;
第(6)句话,乙承认,则乙作为房屋所有人,自然成为出租人,但不等于承认甲为出租人(甲在法律上也不可能成为出租人),因而亦无取代之说,该句错误;
第(7)句,乙承认,则不等于甲就是出租人,因而没有必要与甲订立转让债权债务的合同,因而不正确;
第(8)、(9)句同上5第(10)句,乙承认甲的出租行为,并不等于承认自己与丙形成租赁关系,因而须订立合同,租赁关系才告成立,该句正确;
第(11)句,乙请求丙恢复房屋原状系主张所有权的内容,正确;
第(12)句,丙的改造行为无过错,但不等于乙不能行使所有权,该句错误;
第(13)句,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丙的行为不属无因管理,该句错误;
第(14)句,丙改造房屋并非征得乙的同意或租赁关系存续期间所为,乙没有返还丙改造费用的义务,该句正确;
第(15)句,乙不返还丙费用并非因为丙的改造对乙无利益,而应从法律上寻找原因,该句错误。因此,题中A、F、G、J叙述正确。最后在相应的地方打“V”就行了。
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明白,它究竟考什么内容,然后紧紧围绕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概念作答,在不清楚的地方,尤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推理,不能想当然,实际上,上题仅仅考了无效民事行为、善意第三人、所有权的权能(实际上还有无因管理)这几个最基本的知识,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思路清晰,还是很容易作答的。
总之,案例分析题并不可怕,只要考生掌握“因案找法”的思路,再加上严格的三段论推理,从案例分析题上拿高分,非常轻松。
对于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本书每一学科还有具体介绍,考生在作题和复习时,可以结合每一学科,继续领会和掌握。
篇8: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作者:李大忠
听是理解和获得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听力理解的能力,是说、读、写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综观近几年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可知,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分值30分,占整个卷面总分的1/5,同时,安排在英语考试的一开始。因此,它的成败不但会影响考生听力试题本身的得分,而且还会给考生对后面的整个笔试部分的解答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听力试题呢?笔者认为,了解听力试题命题特点,把握其应试技巧是关键。
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命题特点
1. 听力试题测试要点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以对话或独白为测试内容,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测试考生使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能力,强调口头语的真实性。它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整体理解能力,而不是单一地检测语音、语调的知识。无论是听对话,还是听独白,都需要有整体感,没有整体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听力测试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3)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作出简单的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 听力试题话题和材料的选用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视语言真实性和交际性的原则,语言材料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围绕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涉及文化教育、传说、人物、科普、时事等。对话的内容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天气、生活环境等话题,可分为校园、公共场所、家庭等方面,如:shopping, finding the way, doing one's homework, seeing a doctor, making a phone call, weather report, ask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等。
高考听力材料选材特点:(1)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其结构和内容都不复杂,难度远远低于阅读理解材料。(2)所选听力材料具有充分的情感成分,说话人的情绪随着话语进行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故考生应善于体会这些变化,并从中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
3. 听力试题中常见词句的使用
高考听力试题中以口头交际用语为主,强调口头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1)大量使用日常词汇,如have, do, take, give, make等,这些词汇具有很强的活力,可以和其它词构成众多的短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如Take care! Have fun! 等。(2)大量使用习语等固定用语来表达某种感情,或引起对方注意,或改变话题。如Wonderful!(兴奋) Why not do...?(建议)By the way...(改变话题)等。(3)短句、自然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随便。如:It's interesting. Do you like it? It's a hard job.(4)在快速交谈中,语篇中缩略语使用较多。如there's, he's, I'll, UK, ad, pop等。
二、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答题技巧
1. 怎样听对话?
对话包括第一节五个简短的小对话(每听完一个对话回答一个问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和第二节成段的长对话(每听完一段对话,要回答2-4个问题,每段对话读两遍)。听对话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放录音前和听放录音之间,快速阅读选项和问题,以选项和问题透露的内容为线索,推断对话所涉及的话题。
2)注意从第二人的答话中获取重要信息。小对话的特点是一至两个来回极短的对话,设题时往往是根据答话人所说的内容而提问的。
3)有些题目涉及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某物的价格或干什么、谁干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要尽量听清对话的细节、内容和提问。例如:
How much will you spend if you buy two shirts?
A. 50 dollars. B. 100 dollars. C. 80 dollars.
录音原文:
M: How much is the shirt?
W: It's $50. but it will be cut down by 20% if you take a dozen.
答案选B。通过预读问题可知,问的是买两件衬衫的价格。对话中涉及的数字较多,购买者要买12件(a dozen)才可能降价20%,有些考生由于没有听清后面的部分,而误选了C答案。错误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对有些数字如twice, 20%, dozen, double, half of等表达法掌握不到位,容易受它们的干扰。
4)注意对话中的“弦外之音”,即对话的一方并不直率地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或提出的问题表明态度,而是间接地或含蓄地从侧面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题一定要多加思考,仔细地揣摩“话中话”。例如: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spring has begun.
B. They're ready for the rain. C. It's been raining.
录音原文:
M: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W: Starting to rain? The ground is already wet.
从对话中得知,男方“认为天就要下雨了”,而女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地面已潮湿了”。这就表明了女方并不同意男方的说法,但又没有直接用yes或no来表明看法,而用了“The ground is already wet.”来含蓄地表明了“天已经下雨了”的看法。所以答案选C。
5)注意捕捉对话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在成段的对话中,对话会出现多种信息,考生在听音时,可能会顾此失彼,糊里糊涂。因此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在第一遍听懂对话大意,知道了选项内容后,在听第二遍时,要有意识地针对与选项有关的内容来捕捉有关信息,经过迅速分析后,选出合理答案。
2. 怎样听独白?
听独白,是听力测试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听力试题第二节中的最后一道题,文章篇幅约为200词左右。听完独白后,一般要求考生回答3-4个问题,每段对话读两遍。这类题型不同于上述的对话题型,它是由说话人独自讲述的一段话,其内容往往是讲述某一件事。听独白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听录音之前,考生应将所有题目和选项浏览一遍,这样可以对短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听短文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2)在听短文时,要注意捕捉每篇文章或每一段开头的一句话,因为它们往往是该篇或该段落的主题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对下文提出了重要提示。
3)密切注意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和情节(plot)这些要素,因为短文后的问题通常会以what, when, where, which, who, why, whose, how等疑问词开头。
4)要从整体上了解短文的中心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主要情节或论点,做到边听边记,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语及内容记录下来,但记的前提是不影响听。可以用符号或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
5)注意试题的排列次序。这类题型常常是将小题按所对应的录音材料内容的顺序排列。当没有时间预先阅读选项或时间不宽裕时,考生可以边听录音边依次浏览选项,同时进行思考、答题,也可将先看后听和边看边听两个方法结合起来。
6)如果有听不懂的词语,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或者记下该词的发音,等听完后再去判断它的词义。切忌听短文时,思维在某个词语上滞留,以致影响后面短文的理解,而造成一步跟不上,全部受影响的被动局面。
总之,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听力训练中,只要我们能制定目标,坚持不懈,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答题时,能做到方法得当、冷静答题,就一定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 高考答题技巧点拨
词汇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2(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