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万邦文录事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 目录
篇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下面一起看看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课时目标】
1、能正确地读出并理解瑰宝、销毁、众星拱月、不可估量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和辉煌的过去,激发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及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现在日益强大,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就是证明。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曾有段屈辱史吗?那是在 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就在1860年10月9日这一天,北京城就正上演着一幕让国人悲愤、世人震惊的事 ------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圆明园被毁灭了!)
2、对!那么被他们毁灭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的昨天与今天。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细读课文第2-4段,了解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
2、为何世人对圆明园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在文中去寻找理由。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 指名读此段。
②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③ 这段介绍了什么?(圆明园的布局)那它的布局有何特点?(众星拱月)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它的东、西、南三面,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课文的第3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圆明园的宏伟建筑)
②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引导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 重点语句。)
a、出示幻灯片4: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b、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c、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感悟,再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④ 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出示幻灯片5
⑤ 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景图片出示幻灯片6-15。看后师再补充介绍: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园内有145处景观)(以水为主题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西湖的十景。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等等)
⑥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师: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幻灯片16: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⑦ 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陶醉之情。
师: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4、讲述第一句.过渡句的作用.
5、“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6、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看几幅图片感受一下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17-23)
7、师:像这些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至今还飘落在世界各地。而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8、如果要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美仑美奂、精美绝仑、美不胜收、应有尽有、无以伦比、独一无二……)
师:是啊!能形容圆明园的词太多太多了,所有美丽的词眼来形容它都不为过。但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了灰烬。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课件演示幻灯片24:(鼠标双击喇叭再双击画面)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大火熊熊燃烧的情景,师随着影片的播放,在悲伤的女音伴奏中,动情朗读第5自然段。
2、看到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你是怎样的心情?(气愤、痛恨、痛惜……)
3、把让你感觉到气愤、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来,读出你的感情:
⑴ 出示幻灯片25: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划出最让你感到气愤、痛惜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感到气愤、痛惜?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幻灯片26: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再读这句话。
出示幻灯片27: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品读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师:拿了、运了,毁了,还不够,最后还一把大火将这座“万园之园”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尊严!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灰烬。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理解“不可估量”,体会其损失之大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幻灯片28: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③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④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
⑤指名读,齐读。
四、回顾全文,感悟写法
出示幻灯片29: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五、构建话题,升华情感。
1、师:圆明园的大火已经熄灭,那熊熊大火烧毁了我们的骄傲,烧毁了我们的自豪,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时时刻刻警示着每一个中国人!
出示幻灯片30:配乐齐读小诗《圆明园.残柱》
师:是啊!这几根残柱不仅仅是历史的耻辱柱,更是一个个惊叹号,在时时刻刻警示着每一个中国人!
2、英法联军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竟敢为所欲为,为什么?(生谈清政府的落后腐败无能。)
3、师总结:
(1)师总结:
同学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发展史上一段无比屈辱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出示幻灯片31)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强我中华。作为小学生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饶、更强大,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六、课后作业
出示幻灯片32:圆明园的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51年了,这段历史的耻辱也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铭刻了151年了,此时,望着眼前的断壁残垣,你又想了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想想那些扣人心扉的画面,将触动你灵魂的东西写下来吧!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全解
重点生字
估:gū
揣测,大致地推算:估计。估价。估一估。古同“贾”,商人。估gù 〔估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笔画数:7;部首:亻
造句:他的估计没有错,果然是这样。
损:(損)sǔn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益增
笔画数:10;部首:扌
造句:这一战损兵折将,一定要好好休养生息一阵。
皇:huáng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
笔画数:9;部首:白
造句:这种言辞是对封建皇权的挑战。
组:(組)zǔ
篇2:《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宏伟建筑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篇3:《圆明园的毁灭》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说教材】
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 “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试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三、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
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篇4:《圆明园的毁灭》的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的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说教材: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篇5: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讲稿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讲稿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b类: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类:
2、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预习作业
1、能正确读写会认会写的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
2、搜集、整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的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讲,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分角色、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思、议、学习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产生更深刻的仇恨,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所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5个板块。
1. 第一板块:名言引题,激趣导入(a1、a2、5分钟)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预习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还是很有必要的。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搜集、整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第二板块: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b1 b2 、20分钟)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第三板块、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c1 c2 12分钟)
抓住课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提升情感。(b2 、2分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油然而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b2、1分钟)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并说出原因。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技巧
一、说教材: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篇6:《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反思
上午结束讲课后,脑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如果说这节课还有点滴优点的话,我想那要归功于沿江小学四年二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表现首先消除了我的疑虑与担忧,让我更加自信。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景观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地与同桌交流,有个学生还甚至回答: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狮子林茂密的树林。在问学生:“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你会想些什么?”时,有个学生饱含感情地说:“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在我们的国家肆意胡为;我也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他们──,我现在一定发愤学习,等到有一天──”言为心声,我想如果以后这个学生有机会到圆明园一游,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上过的这一课,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了,课上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正课完成后,有个小男孩轻声问我,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是怎么制作并呈现的。这让我突然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对现代科技了解得还比较少,虽然多数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师间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节优质课的背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每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板书,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其实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师在日常的每节课中,都能精雕细琢,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虽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却也算得上是一盘可口的居家小菜了。
这些,便是我这节课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7:《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作者] 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王志玮
[内容]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甲: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生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是被谁毁灭的?师: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课题后板书“・为・什・么”?)
第二,他是怎样写的?(在为什么后接着板书“・怎・样・写”?)这就是我们学习第二十二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请五位同学逐段读课文,主要听每个字音读准了没有,读得流利不流利。生:(甲、乙、丙、盯戍各读一个自然段。)
师:五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第一位同学再读时咬字清楚一点。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练习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如何分段。教师桌间巡视,了解划段情况,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师:全文可分成几段?谁来说说怎么分?
生:全文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段落划分正确。谁能再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生:第一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和收藏的历史文物;第三段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师:现在我们逐段学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生读)
师: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理解它?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损失非常巨大。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生:“不可估量”说明损失巨大,估计不出来,损失无法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对第一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也就是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参照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去思考这一问题。
生:(小声细读第二段课文。教师桌间指导)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第二段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的景物;当时世界最大的收藏。
师:(板书“组成、景观、珍藏”)好,现在我们先看圆明园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读第二段的第一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生:(读后答)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组成。
师:“举世闻名”的意思是什么?生:整个世界都知道师:全世界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这个“举”字可不是“举起来”的举,它当“全”来讲。谁能说说圆明园的组成?
生: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大园的东、西、南三面,众星烘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整个园林的建筑,共花费了150年,占地面积5200亩,清朝历经六位皇帝,他们继位后都根据各自的要求,不断设计和建造新的景观,因此才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和优美的景色。读了这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形容。或者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圆明园怎样?生甲:我觉得“金碧辉煌”。
师:(摇头)不能这样说。
生乙:“众星烘月”。
师:那是形容分布的形状。
生丙:“宏伟壮观”。
师:很恰当。
(板书“规模宏伟”)圆明园的景观怎样?作者有什么感受,读了第三自然段也就知道了。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先来说说作者的感受?
生:作者漫游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自然段前面的几句话,把它分为两层来思考。哪位同学来分层?
生:第一层从“圆明园中”,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第二层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到“还有西洋景观”。
师:说得好。谁还能说说这两层的意思?
生:第一层:写景观;第二层写这些景观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
师:加上作者的感受,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三层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层。
生:(齐读第一层。)师:读后,你觉得圆明园的景观怎样?
生:景观很丰富(师给予肯定,并板书“丰富”)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景观很丰富?生:有殿堂,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田园风光......。师:回答得正确。你们知不知道“买卖街”是什么意思?
生:在街上做买卖。
师:(补充说明)皇帝心血来潮了,想了想一般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就布置起做生意的店铺,酒馆、茶楼,作坊,跟一般街市一样。宫里的太监、宫女装扮成做生意的样子,有买有卖,很是热闹。皇帝游逛一番,看看怎么做生意。但不是天天如此,皇帝走后,一切又都恢复原样了。所以课文中有“象征”二字。另外,还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这个意思。在田园里布置有耕种的,有放牧的,供皇帝观赏,皇帝一走,一切又恢复原样。师:下面请大家读第二层,这一层有很关键的一句话,谁能找到?
生:“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
师:如,海宁的安澜园。它位于浙江省海宁县、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在那里建个别墅,叫安澜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这里,说明安澜园景色之美,于是,就在圆明园中仿照安澜园的样子建造起一个类似的安澜园。
生:”武陵春色“是怎回事?
师:近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写的《桃花园记》描绘过这样的春色;一条小溪,两岸开满桃花,经过山洞,来到桃花园......。根据这里的景色建造的'景观在此称作”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什么是西洋景观?
师:举个例子来说吧。圆明园中有个海燕塘,就属于西洋景观,它是仿照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之外,圆明园设计还很奇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里的第三个内容:圆明园的珍藏。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
生:(默读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对。上自先秦用的青铜器、装酒用的礼器、祭祖先用的青铜器具、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在圆明园都有收藏。师:作者写到这里心情会怎样?
生甲:很高兴。
生乙:很自豪。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生丙:非常热爱。
师:(板书:”自豪、热爱“)现在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练习读课文第二段。
生:(练习有感情地读,体现自豪、热爱之情。)
师:齐读第四自然段。读时,有几个词要强调出来,如”不但......还......“”上自......下至......“”最大的“。
生:齐读。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学了课文第一、二段。了解了圆明园的组成和它的景观及珍藏,它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首段一句话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恨和痛惜的感情。第二段表达了作者自豪和热爱的感情。我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来读第一、二大段。
生:(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读得感情充沛,表达得比较完美。但是,就是这样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他们是怎么干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最后一段。(师读)现在请回答一个问题,圆明园是被谁毁掉的?一起说。
生:英法联军!
师:能不能用课文中三个字概括出来,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纷纷举手)”掠“、”毁“、”烧“。师:概括得好。(板书:”・掠、・毁、・烧)请看课文,侵略者是怎样掠的?
生: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又是怎么毁的呢?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生:烧呢,他们是怎么干的?
生:大火连烧两天,实际上一共烧了整整三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大火连烧两天的?生:课文中写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设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写到这里,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生:愤恨!
师:(板书:“愤恨”。)“瑰宝”和“精华”是什么意思?生: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我们用作者这种感情读最后一段。
生:(认真练读)。
师:再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说说全文记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生:通过对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藏的历史文物的简要介绍,及英法侵略军疯狂地掠夺、任意破坏,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
生:因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所以英法侵略军才敢打到北京来。
师:说得对。联系现在,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国要富强,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科技、军事现代化,使侵略者再不敢打我们的坏主意。师:谁能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意思?
生:振兴中华。
师:很好。这篇课文就学到这里,下课。附:板书圆明园的毁灭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举世闻名组成(规模宏伟)景观(丰富奇特)珍藏(博物馆、艺术馆){自豪热爱毁灭(掠、毁、烧)愤恨。
篇8:《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作者] 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王志玮
[内容]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甲: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生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是被谁毁灭的?师: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课题后板书“・为・什・么”?)
第二,他是怎样写的?(在为什么后接着板书“・怎・样・写”?)这就是我们学习第二十二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请五位同学逐段读课文,主要听每个字音读准了没有,读得流利不流利。生:(甲、乙、丙、盯戍各读一个自然段。)
师:五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第一位同学再读时咬字清楚一点。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练习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如何分段。教师桌间巡视,了解划段情况,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师:全文可分成几段?谁来说说怎么分?
生:全文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段落划分正确。谁能再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生:第一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和收藏的历史文物;第三段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师:现在我们逐段学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生读)
师: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理解它?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损失非常巨大。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生:“不可估量”说明损失巨大,估计不出来,损失无法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对第一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也就是
[1] [2] [3] [4]
★ 圆明园毁灭有感
★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