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5-02-16 03:56:11 作者:YOYO~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OYO~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

登 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的脚下。在山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深壑,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qì),高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③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地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如此硕大无比。如今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此宏大!④我们的整个村落,远在谷底,迷迷蒙蒙,只剩下一个小光斑。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根据句意,读拼音写汉字。(4分)

我第一次登山,爬到山顶,见到的是深 hè( )、冰雪、天空,头顶宏大liáo( )廓的天宇,面对无yín( )的视野,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miǎo( )小。

2、文中第一段“一个人”与“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带序号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把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分)

真实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情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上山顶,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惧怕”与“欢呼”两个词矛盾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末尾,作者说他“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请你说说,浮云的“美”和“忧伤”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有过登山的感受吗?登上山巅,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请把它写下来吧。(10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壑 寥 垠 渺 2、“我”

3、①④;②③⑤ 4、惊讶、惧怕、欢呼、颤动

5、不矛盾,“惧怕”的是渗入心里的寥廓,“欢呼”的是看到如此宏大的世界。

6、山外有山,我有闭塞的山镇里渴望走出大山,把世界看个真切。

7、“美”和“忧伤”指的是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

8、略。

篇2:小升初语文考试高贵的施舍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考试高贵的施舍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高贵的施舍阅读题及答案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气chuǎn( )如牛

jū( )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慷慨——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喘 鞠 lǚ xiù

2、高贵——低贱 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篇3:小升初语文阅读题练习及其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练习及其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词汇(),她心里非常()。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也()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 读短文,在()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联系上下文,判断文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 的 费: 光读光想还不够 的 光: 词汇贫乏 的 贫乏:

4. 用“——”线画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 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________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参考答案:

1.应划去“克”和“居然”

2.(无论)是报纸、杂志、小说,也(还是)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

3.费:花,用。 光:单,只。

4.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5.根据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多读)和(多写),其中(多写)必须要。

6.“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有些好句子、好段落,只阅读、思考还不够,必须要写下来。做摘抄、记心得、写体会是必要的。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做到“动笔墨”,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篇4: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及答案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根据拼音,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wú xiá( ) (2)xiāo qiǎn( )

(3)yòu huò( ) (4)sī cǔn ( )

2、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朝诗人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而来。

3、第①段中“一天风雪”中“一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中“恋恋不舍”一词体现出一种感情,它与本段中“________”一词相呼应。

4、“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它在第③段中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观全文,题目中的“雪天”既指_________的雪天,也指_______的雪天和 _________的雪天。

6、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有一番风情;

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秋天读书,

冬天读书,

7、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你一定读了不少书,有过不少的经理,感受或乐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来。(100字左右)(4分)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答案:

1、(1)无暇(2)消遣(3)诱惑(4)思忖

2、唐 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3、满天 欢乐

4、可以有很多的时日闭门读书,享受读书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5、时令 人生 情志

6、略。

7、略。

篇5:语文阅读题练习及其答案

语文精选阅读题练习及其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2.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篇6: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

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篇7:小升初语文古诗词练习以及答案50题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练习五十题古诗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_____”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_____。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_____。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_____。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_____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是王昌龄的诗句。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_____。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_____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元代_____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_____。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_____。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_____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_____。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_____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_____。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_____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_____的 《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_____ 。

A 、李延年

B 、李龟年

C、李贺

22、“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_____。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23、下面哪一组不是“唐初四杰”中的人物_____。

A、王昌龄、王维

B、骆宾王、杨炯

C、王勃、卢照邻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_____。

A、李贺、杜甫、李商隐

B、李白、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李贺

25、被人合称“王孟”的诗人是_____。

A 王维、孟浩然

B王昌龄、孟浩然

C王勃、孟郊

2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_____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2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_____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28、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_____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29、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_____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E、庐山

3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_____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圣诞节

3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 _____

A、白居易《忆江南》

B 、苏轼《水调歌头》

C、李白《古朗夜行》

D、杜牧《秋夕》

E、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F、韦应物《滁州西涧》

32、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_____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33、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_____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

E、青春作伴好还乡

F、山外青山楼外楼

3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_____

A、热爱自然

B、人事辛酸

C、报效祖国

D朋友之情

E、母子情深

35、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_____

A、遇到大灾害

B、干活不努力

C、制度不合理

D有志难报国

36.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山重水复疑无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缘身在此山中。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37.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A润物细无声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欲把西湖比西子

38.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这首诗是

A叶绍翁《游园不值》

B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C杜甫《绝句》

39.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4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B.岑参C.王昌龄

41、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

A、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升处有人家

C、白云深处有人家

4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

A 、杭州

B 、苏州

C、徐州

43、“江上往来人,但爱()鱼美。”出自范仲淹《江上渔者》。

A、鲑

B、鳜

C、鲈

44、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写的()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秋

45.《敕勒歌》是( )( )。

A.《北朝民歌》 B.《南朝民歌》

C.歌唱北方人民破敌卫国的壮志

D.描绘大草原辽阔的壮观之美

46.唐朝诗人中被后人誉为“小李杜”的“小李”是( )。

A.李商隐

B.李煜

C.李贺

D.杜牧

E.杜旬鹤

4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这诗句相关的正确选项有( )( )。

A.王翰《凉州词》诗句

B.抒写了悲愤的情怀

C.抒写了悲壮的情怀

D.王昌龄《凉州词》诗句

48.下列不是咏叹梅花的句子有(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E.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9 以下错误的是( )

A.晚唐诗人骆宾王《咏鹅》一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白鹅在水上嬉戏的情景。

B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最能表现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秋浦歌》、《将进酒》、《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都为李白所作。

D.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胡令能同为唐代伟大诗人。

50 以下正确的是( )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李白的《春日》。

B.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称羡扬州瘦西湖的美。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的“客”指的是贺知章。

D.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就是说黄四娘家门前的小溪两边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2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A

6、A 7、B 8、A 9、A 10、C

11、A 12、B 13、A 14、C 15、C

16、B 17、A 18、C 19、C 20、A

21、B 22、C 23、A 24、C 25、A

26、C 27、B 28、B 29、E 30、B

31、D 32、E 33、D 34、E 35、C

36、AC 37、B 38、C 39、F 40、A

41、C 42、B 43、C 44、C 45、AD

46、A 47、AC 48、C 49、A 50、C。

篇8:小升初语文阅读题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试题及答案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题目及答案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答: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答: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答: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篇9: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攒钱》

精选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攒钱》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渴望指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我一次次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2、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3、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4、文章表达了作者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篇10: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福娃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福娃

福娃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娃娃们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12奥运盛典。

1.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依次分别融入了【A】的形象。

A.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

B.鱼、燕子、大熊猫、藏羚羊以及奥林匹克圣火

C.鱼、藏羚羊、大熊猫、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

D.鱼、大熊猫、藏羚羊、奥林匹克圣火以及燕子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A】

A.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

B.“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C.“北京欢迎您”。

3.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A】。

琅琅上口

A.文从字顺

B.结结巴巴

C.流利

4.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A】。

吉祥

A.吉利

B.详细

C.祥实

D.慈祥

5.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B】。

亲密

A.疏远

B.亲近

C.接近

D.秘密

6.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C】。

盛情

A.盛开

B.冷淡

C.热情

D.感情

7.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盛典

A.shèng

B.chéng

8.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B】。

吉祥

A.yáng

B.xiáng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人生的艺术化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爱因斯坦的故事

小升初语文练习试题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湖心亭语文阅读题答案

广州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作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s版小升初语文阅读题技巧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题练习

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登山》练习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