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时间:2022-11-26 22:49:13 作者:星际漫游小狗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星际漫游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体会《七子之歌DD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文章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

二、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2、讨论: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

3、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用以上一种方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七子之歌DD台湾》。

1、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3、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

4、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的强烈愿望,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5、齐读。表演读。

四、歌唱《七子之歌DD澳门》。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复习

执教:董柯

复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从中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

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次借班上课我都会特别高兴,因为我又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先送给大家一份见面礼。【课件出示:学习秘诀】“学习秘诀”能在学习上助你们一臂之力。【课件创设情境一~~“学习秘诀”被卷走。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就来闯一闯“阅读迷宫”吧。】

看来要想找回“学习秘诀”,咱们还得闯一闯“阅读迷宫”。大家有信心吗?

二、揭示复习目的

1、【课件创设情境二~~宫门紧闭,迷宫导游提示进宫办法:嗨!朋友们,我是迷宫导游奇奇,欢迎你们来到阅读迷宫。要想走进阅读迷宫,就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学过一篇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我特别想知道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你愿意说出理由就更好。】

学生回忆、交流。

【课件演示:宫门打开】

2、【课件创设情境三~~迷宫导游:祝贺你们顺利进宫!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请大家迅速浏览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读写例话》,找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主要方法。】

学生浏览、交流。

3、【课件出示: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而有感情地朗读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又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齐读。

4、【课件创设情境四~~迷宫导游提示闯宫办法及路线:恭喜你们很快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整理旧知

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总结

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

篇3:《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复习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标点符号

……

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于5月荣获九龙坡区构建系统化学习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篇4:《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佚名

教学目标 :

一、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体会《七子之歌DD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文章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

二、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2、讨论: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

3、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用以上一种方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七子之歌DD台湾》。

1、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3、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

4、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的强烈愿望,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5、齐读。表演读。

四、歌唱《七子之歌DD澳门》。

篇5:诗歌阅读体会的文章

关于诗歌阅读体会的文章

诗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比较起小说和散文来,诗歌更加凝练、简洁、抽象、它需要以很少的文字、很短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更辽远的意义,对同一个主题来说,诗歌表意没有什么优势。比如,望庐山瀑布,其他文题可以这样写,

1、登庐山的心情

2、庐山的人文自然精神

3、具体描写庐山的香炉峰和瀑布

4、表达一下庐山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讴歌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拓展一下内涵,写写城市污浊对人的心灵对精神的戕害,经济观念的入侵造成人心不古,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写成个千把字的小文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诗歌不行,因为给你的舞台很小,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力求把诗歌的张力拉到极至,但不能脱离一首诗歌要表达的主题,当然一首诗歌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但那样将更加的困难。

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来源自两个方面,一是诗歌本身,二是历史积淀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对第一个方面应该不成太大的问题,现在的信息、印刷、物流水平充分保证了这一点,诗歌集到处都要,向前人学习是一条捷径,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比武林世家出身,一出手就不一样是一个道理,宋吕本中在《童蒙诗训》里说:“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皆诗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次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不同。这段话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到那里找来好诗,

二是这样做的弊病是什么。

从诗学诗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你必须保证你对你接触的诗歌有充分的理解,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必须从时代背景,生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以及语言表达喜欢等各各方面解读,对欧美诗歌的尤其如此,西方的诗歌传统看,流派众多,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从人家的集子里找几个意象当然不是难事,把下面这组词写出来,随便润色就成诗歌了:桃花、流水、红笺、烟雨江南、画角塞北、孤灯照影、檀口莺歌再加上点远帆征人。

第二组:舞蹈、暧昧、迷乱、霓虹灯、歌舞场、抚摸、岩浆、温度、沙漠、热浪、寒冷、开头写:流莺/在暧昧的夜里/站成/街头/邪恶的风景。结尾写:我要用他寻找光明。这样的文字只能是兔子汤的.汤,营养越来越少,味道越来越淡。

阅读欧美诗歌有两种困难,一是我们掌握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学外语要求向母语一样思考就是这个道理,二是翻译的障碍,结果就是中国式本土话的外国诗歌,学来的只是奇形怪状、支离破碎的东西,汉语从语言学和发生学角度,最适合表达诗歌,现代汉语四声,不包括方言,是最有可能通过声音把诗歌的内在含义的微妙之处传达出来的,古代诗歌要求“吟哦”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从内容上来看,欧美诗歌比我国的现代诗歌要高出一大截,诸如对环境、暴政、人的本性、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关注等等,当然这不是诗人的错误,因为毕竟没有人可以超越他的时代。

1963年一个梦的记忆(波兰)塔丢茨·罗泽维:我梦见了列·托尔斯泰,他躺床上大得如同太阳。他的卷发浓密且长,这头狮子我看见他的头、他金狮起皱的面容,那上面正涌现雄心勃勃的光芒突然他熄灭了、变黑。他手上和脸上的皮肤变得粗糙开裂,像一棵棵树的叫喊,我向他发问:“应该做什么”,“没什么”他回答。透过所有脸上的皱纹和裂缝,那光芒开始趋向我,一个巨大的光辉绚烂的笑容仍在燃烧。我把这首诗放到了,一字不改,只是加上了标点符号,文章就是一小节散文。

上面谈到诗歌强调以有关联的意象入诗,围绕一个主题,对白、工刻、叙述属于非诗因素,除非是叙事诗,叙事诗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歌的主题,这是个例外,例如《孔雀东南飞》,《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否则要小说、戏剧、散文干吗?诗歌是需要余味和韵味的,正因为诗歌的的这种特质,诗歌的创作和阅读是很艰苦的一种事情。戴望舒的《雨巷》读过的对其中丁香的比喻应该是印象深刻,读到了“油纸伞”,眼前出现的是梅雨季节、空洞无人的小巷,一个娟秀的江南女子形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影象油然而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三十年代的中国,戴望舒的忧伤、彷徨、苦闷的情绪一点点清晰起来。

也正是诗歌的这种断裂气质要求读者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我们说诗歌不是施政方略,是说诗歌有自己的灵魂和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奴婢,但不是说诗歌不关心现实生活,诗歌是时代的早产儿,诗人是眼光最敏锐的,诗人的心理是最敏感的,他要求的不是婴儿的眼睛而是婴儿的心灵,不是未受污染的纯洁而是沧桑归后不失童贞。诗人看到路边残疾的老人会流泪,看到无家可归的拆迁户会悲哀和愤怒。

关于诗歌的分行问题一直是个最受人诟病的地方,韩寒评论叫:腰斩句子、脑袋抽筋。倒是形象的很,有些诗人也就是这样做的,自己身上有了毛不去拔,还不叫人家说是妖怪了。诗歌分行我是赞同的,一是因为诗歌的凝练要求每一行诗歌都鲜明的表达主题,这种主题的表达是以一个句子的独立表达而存在的,当然它也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就如散文分段和小说分章节是一个道理,二是诗歌的短裂气质也要求它的结构是分行行文的,即使如古代诗歌,也是分行的,三是吟诵和句逗的需要,四就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了。

篇6: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部分期末考试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部分期末考试练习题第二部分

(一)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

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们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

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即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

地站到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

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

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闹饥荒: ②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小格琳琴对面包师充满了感激?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来.

3、为什么格琳琴得到了奖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文中其他的小孩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瘦小的小女孩,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可是很不幸,她肚子里面长出了一个肿瘤。她

住进了医院,医生给她做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

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能补上三个月拉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

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回学校里来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的在班上宣布: “从下星期一开始,我

们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来到学校里,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迟凝着,总是没有勇气跨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大家谁都不戴帽子,而她带了一顶帽子。

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跨进教室,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带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

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是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

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和伙伴们见面和交流了,一切都那样自在,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苏珊轻松的笑了,笑得那样美,那样甜。

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带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 ) 陌生—( ) 愚蠢—( ) 冷漠—( )

2、苏珊出院后最大的痛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让同学们都戴自己最喜欢的帽子上学的用意是什么?

4、读了这则短文,你的感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

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

1、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4、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7、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8、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9、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0、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1、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12、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3、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4、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16、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曹组《卜算子·兰》

17、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孙光宪《河传·花落》

18、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9、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20、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6、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2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28、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2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0、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3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7、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3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9、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0、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4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2、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44、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5、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46、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7、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50、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52、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5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5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56、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5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8、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0、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61、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62、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孙道绚《滴滴金·梅》

63、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64、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

65、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66、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7、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6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周邦彦《兰陵王·柳》

69、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7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7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4、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75、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76、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77、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78、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7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80、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篇8:自主阅读语文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许多教育者都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笔者在听评课或自己实践时,确实也经常看见,活动时,有人滔滔不绝,而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为何同时合作学习,却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呢?结合我三年中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的观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没有她那满含期待、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会喜欢学语文的。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小组搭配不妨分这样几步走: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2、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老师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3、让弱势转化为优势。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努力。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

语文六年级上册补充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变形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